從陳妍希走音一事淺談台灣和香港的音樂發展

Screen Shot 2013-06-24 at 1.21.57 AM

繼汪東城彈吉他獻醜之後,新人陳妍希亦在日前的「台北音樂分享會」嚴重走音,暴露了她未經硺磨的唱功。她向難度挑戰,翻唱了孫燕姿的《天黑黑》,可惜没有幾個音唱得準,拍子又亂七八糟。演唱片段被放上youtube後,隨即遭到網友群起唾駡,連粉絲亦勸她還是專心演戲算了。有人翻起舊帳,認為她憑什麼獲得文化部補助她發專輯的350萬台幣。而台灣文化評論人雪中紅亦撰《陳妍希一曲道盡淺碟的執政思維》一文借陳妍希批評台灣政府「不負責任的、任意的市場開放與吵短線」造就了台灣以速食為主的文創產業。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rOtux9dH5s0]

我慶幸台灣至少有個文化部, 轄下還有一個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以「102年度旗艦型流行音樂製作與整合行銷產業促進計畫」向音樂業界提供補助金,協助專輯的製作及宣傳,從而令台灣的流行音樂品牌更具國際競爭力。撇除這份數以百萬台幣計的補助金會否損害台灣的音樂氣候、陳妍希應不應該拿到補助金的爭議,台灣政府重視音樂文化,有意促進文創產業的心態亦是值得鼓勵的。

反觀香港,上年曇花一現的文化局隨著三司兩副司十四局被立法會否決而胎死腹中。不過,觀乎文化局局長的提議人選,就不難明白這個文化局其實是個政治花瓶,給梁班子分贓。商界出身,毫無文化背景的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一度是文化局局長的提議人選,但消息一傳出,整個文化界噓聲四起,拒絕被商人干預文化事務。其實,文化創作和商業在本質上是排斥多於互補的。商業世界從來都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而文化世界則講求堅持和嘗試。所以,即使三司兩副司十四局這一議案獲得通過,久在商界浸淫的許曉暉亦只會抱住以效益行頭的執政思維,不會慷慨地為香港這片文化沙漠灑幾滴甘露。

相反,台灣文化部部長則是由著名作家龍應台出任。我不敢說由文人接管文化事務必定會使文化界生息不盡但龍應台的領頭作用確實為台灣文化界打了一支強心針。再者,只有文化人才能真真正正了解到文化人的困境。

前藝術發展局主席何志平曾經撰《細說香港文化政策》一文寫述香港文化政策的立場及定位。文中重點的一句寫道:「在憲政法治與自由主義思想流行的社會,政府可以干預的文化生活。但這干預只限於使用公帑、公共場地進行或受到法例管制的文化活動,即是『公共文化』(public culture)的。配合香港政治實況的行政傳統,香港一直以來採用的文化政策是自由的文化政策,即學界所言的『描述式文化政策』( descriptive policy)。」言下之意,即是政府傾向沿用積極不干頂的自由市場經濟思維去看待香港的文化產業,既不會刻意扶植某一類文化,亦無意制定香港的文化發展藍圖。當然,在擁有深厚文化底蘊及良好文化環境的前提下,自由的市場確實會令文化創意產業百花齊放,反之,當下香港的文創產業如此萎糜,唱片業亦無奈苟且偷生,自由就變成了令香港文創產業沙漠化的兇手。

在只能干預公共文化的框架底下,香港政府唯一可以調整的就只有資助和場地。

1. 資助

當台灣的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有特定的「102年度旗艦型流行音樂製作與整合行銷產業促進計畫」向音樂業界提供補助金,香港政府並没有一個為音樂特設的大型獨立資助計劃。現行香港政府對文化創作的資助一概由藝術發展局統一審批,可惜資助大多向高雅文化傾鈄,很多本土文化如地下音樂難以獲得資助。

就正如連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亦為其專輯撰寫碟評的本地獨立搖滾樂隊Chochukmo(觸執毛),他們第二張專輯在未能符合藝發局的要求下無法向該局申請資助。更諷刺的是,Chochukmo反而向法國文化協會取得了資助。在《號外》2013年3月號的一次訪問,Chochukmo言簡意賅地說出了政府對文化藝術的態度。他們說:

「很奇怪的,藝術發展局問的問題是你們有沒有成立公司、有沒有成立5人董事局這些架構上的問題,但法國文化協會則問創作上的問題你們做什麽及想做什麽,之後再教我們怎樣申請。如果比較,別的地方是只要你可以安排三個不同地區的巡迴演唱就能申請資助,因為文化輸出是個策略,但香港則沒有這些觀念。現時香港社會都很academic,很多人根本不明白究竟音樂人在做些什麼。我們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跟隨主流制度去搜尋資源,但最後也失敗。然而,我們還是鼓勵所有音樂創作人要勇於嘗試。過程中雖然會遇到挫折,但這樣你才會看得清楚這個世界是怎樣運作的。這也許是文藝復興基金成立的原因吧。文藝復興基金和藝發局的分別在於,前者會針對性撥款去幫助不同的藝術團體。令人傷感的是,這個民間機構的出現,意味著香港政府對藝術團體的幫助非常有限。」

由此可見,香港的民間團體如黃耀明和張鐵志牽頭的文藝復興基金確實比香港政府更有決心支持具有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文藝創作。文藝復興基金於上年十一月就舉辦了一個文藝復興音樂節,邀請兩岸三地的音樂人如周雲蓬.左小祖咒、陳珊妮、黃靖等為音樂節站台,其積極程度足以令藝發局漸愧。

2. 場地

台灣和香港在表現場地方面最大的分別,莫過於台灣的Live House密度比香港高得多。台灣著名的Live House包括The Wall, Legacy, 女巫店,海邊的卡夫卡,而香港苟延殘喘而尚有人流的Live House則有Hidden Agenda, 西灣河協青社蒲吧,樂人地帶等。The Wall容納人數為700人,而Hidden Agenda的容納人數則是300餘人,場地的規模高下立見。更令人痛心的是,Hidden Agenda和蒲吧這兩間香港最成功的Live House,在被地政署、消防署、食環署及業主的多方干預下,竟先後被逼停辦及搬遷。幸好,經過一輪爭取,這兩間Live House還是得以倖存。

至於大型表演場地,對地少人多的香港來說更是一件奢侈品。將會舉辦香港巨蛋維穏音樂節的前啟德機場跑道、亞洲博覧館 (Asia Expo)和西九就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大型表演場地。可是,要租借這些大型表演場地亦需要龐大的資金,一般團體難以支付。舉個例,台灣和香港的大專院校音樂社都有在暑假舉辦音樂會的傳統。香港今年最矚目的大專院校年度演出要數PolyMuso在九展舉辦的免費音樂節The 37th POLYMUSO annual performance “trans-“,總共有六隊樂隊站台。但對比起由台灣國立政治大學舉辦,共有三個舞台,十八組樂團站台的「我的未來就是夢音樂節」,香港的大專院校音樂節可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一句話,香港表演場地的不足不但顯示了政府在土地用途上的歧視成份,亦暴露了政府不近民情,不諳文化藝術的一面。

正如文藝復興基金的願景所言:「具有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文藝創作,是公民社會和文化公民權的重要基礎。」文藝創作之高尚,不應以「康樂」一詞矮化,而應與文明掛勾。政府高度重視文化藝術的表現,是一個城市文明、進步的表現。既然陳妍希走音一事帶起了台灣有關補助金的爭議,演出業協會主席陳淑芬又宣稱舉辦香港巨蛋音樂節旨在向政府提出訴求,爭取在市區設立大型演出場地,那麼政府就該趁機去檢討有關香港音樂及文化的資助及場地政策,讓香港早日脫離「文化沙漠」的標籤。

耳機如何令發燒友患上偏聽病

noon-better-than-anything

玩耳機的發燒友分為兩種,一種旨在滿足自身的虛榮感,另一種旨在追求音質。

前者擁有的只不過是典型的追名牌心態。耳機和車、相機、紅酒一樣,都是中產男士的玩意兼身份象徵。 UE TF10Pro, Shure SE 535, Westone UM3X等過三千元的耳機都是這群發燒友的寵兒。耳戴一對三單元cm(custom-made)耳機,褲藏一部舊版改裝iPod Classic,就足以令他們昂首闊步,自信有加。但問起他們會為耳機換什麼線,配什麼耳擴(amp),他們大多答不上嘴,因為對他們對說,音響器材是拿來炫耀的,而不是拿來研究的。

後者則是真正對音響有研究的發燒友。他們聽覺敏銳,對聲音的音場、音色、層次和清晰度有極高的辨識能力。「高音甜,中音準,低音勁」這些行貨不是他們的台詞,他們各自眼中都有一個由聲音建構的世界。從儲存音頻的實體唱片或電子檔案,輸出音訊的播放器,處理音訊的耳擴,傳送音訊的cable,到最後接收音訊及播放音樂的耳機,發燒友都要盡善盡美,以求達到最高的最真度,還原錄音棚或演奏現場的氛圍和氣息。

這種對音質的追求原是好事。有賴這群對音質保持清醒的發燒友,歌曲的錄音質素

才會不斷完善,而不至於蒙混過關。一路走來,幾代音響發燒友對音質的需求,造就了黑膠唱片(SP)演變成密紋唱片(LP),再由由模擬信號主導的密紋唱片進化成由數位音樂主導的CD(Compact Disc)。

可惜,我們這一代的發燒友卻看似愈走愈偏,沉溺於工具之美,遠離了聽音樂的樂趣,亦再聽不見音樂的美。他們大多犯了同一個毛病,就是要音樂配合音響,而不是要音響配合音樂。為了將耳機的專長和潛能發揮到極致,發燒友會找某一種音樂類別來聽。譬如UE旳耳機素有「高音清,音場闊」的美譽,發燒友就自然找來Hayley Westernra等擁有天籟之聲的神級女歌手,以她們的歌曲來展現耳機的美貌。歌聲稍不夠甜,不足以發揮耳機潛能的女歌手很容易就被發燒友拒之門外。而Shure的耳機則有厚實的低音,多被人用來播放電子舞曲。因此,Bass在歌曲裡的戲份也成了入選發燒友Playlist的甄選條件。

有部份發燒友過份深醉於工具帶來的快感,專心欣賞每一粒高音如何透徹雲霄,執意細聽每一下bass怎樣震蕩心坎,結果忽略了歌曲原本的音樂性。什麼編曲、意境、旋律等都一概不理。不自覺地,他們的音樂品味和聽音樂的習慣就被自己的耳機限制了,只偏聽某類別的音樂,某歌手的歌曲。

在芸芸音樂種類中揀飲擇食,尚可被理解為個人音樂偏好。但當發燒友貿然把音質當做聽音樂的首要考慮因素,這種偏好就變成了病態的僻好。發燒友為了追求最佳的音質,下載歌曲的時候甚少選擇少於十MB,經過壓縮而導致失真的mp3格式,反而會選擇apple lossless的m4a格式或未經壓縮的wav檔案。可惜,這些高質素無破損的檔案在網上熱門的下載平台甚為罕見。結果,發燒友一再為了遷就耳機,不聽錄音差劣,低像真度的格式,只選聽無破損的歌曲檔案,卻養成了偏聽的習慣。情況就像只買發燒碟(詞曲,演唱,編曲,錄音都達到一流境界的唱片製品)來聽的Hi-Fi發燒友,只為了表演音響的實力而聽音樂,本末倒置。

其實,Hi-Fi也好,In-Ear Monitor(iem)也好,無非要呈現音樂在現場演奏時的原貌。但真正的Live Show,是無法以Hi-Fi和IEM模擬的。演出者和觀眾之間的情感交流,樂手和樂手間的默契,觀眾與觀眾的互動等,都是有血有肉,獨一無二的。奉勸各位發燒友除下耳機,步入Live House,走進音樂節,感受音樂最真實的一面。

原文連結

意料內的好聽,戴佩妮【純屬意外】

penny2013
戴佩妮

純屬意外

廠牌:妮樂佛| 評分:7.7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常覺得戴佩妮的音樂定位有些尷尬,她不是那一批很紅的流行歌手,雖然也唱過幾首傳唱度高的作品,卻又未至於能躋身到「流行巨星」的行列;她天生有獨立氣質,可是台灣現在不缺乏自作自唱的獨立型女性,況且Penny的文藝腔亦不及諸如陳綺貞等「酵母」級別的人濃烈,這使文青們很少將她排在「最愛一欄」的最前。於是,Penny變成一旁在長的野薔薇,可能很多人原意是探訪其它花的花蹤,但有時會相逢這相較低調的花種,而被它的美麗吸引。

Penny的新專輯《純屬意外》意外地重回到那些半晴半陰的日子,但音樂仍是如城市民謠般的Easy Listening和舒適,讓人可無需計較太多地漫步、暢遊。數十分鐘的播放時間,給你有種放鬆的感覺,這可能源於戴佩妮天資高的旋律創作,俱有女性獨特的細膩和柔性在內,可人的、甜美的,又帶著知性的味兒。因此她的歌不同於那些「甜心派」歌手的作品,而是參有點成熟,卻沒很充斥著如蔡健雅的那股都會、商務氣息。不過Penny對旋律的開發還做得不夠,很多新作仍然會帶上舊作的痕跡,這雷同感可能連其自己在創作時也未察覺,她依然按照一個特定的思路,把歌寫得流暢、上口,完全是根據當時心底內的感覺把真實回聲寫了出來。

而因為真實,你會覺專輯的音樂情緒起落很大,人不可能永遠都保持著單一的輕鬆或沉重狀態,所以Penny的筆法時而放輕又時而落重。如此的分裂,使大家直接聯繫到她的那張《愛瘋了》,或是2011年她一口氣推出的兩張風格各異唱片——《佛跳墻同名專輯》和《回家路上》。戴佩妮用「分裂」表達生活、情感的無定,也於這點上傳達一種自我的、永跟著「第一感」走的態度,而基於此態度,方使得《純屬意外》與她的其它專輯一樣,意料地好聽。

然Penny音樂上的主題,總是環繞自己的感情事,但投影得準確,令歌曲畫面非常清晰。她一向不喜歡賣弄兜兜轉轉的文筆,寫歌就要動用最真實的情感,這樣我們才會聽到她唱《我對自己開了一槍》、或是新專輯中《你怎麼可以安心的睡著》那攤在大家面前的殘忍。戴佩妮不忌諱面對情感的轉折與變化,而是要將它們放大敘述,她的演唱口氣能流露出一種被愛所傷的掙扎及瘋狂,促使整個結合,埋伏了內斂與爆發之間的能量。然而,在拉緊的弓放開之後,Penny又會純真得如小孩,於不同的情緒轉換中,你總會感覺到她的坦白,所以,她的故事發生在你耳邊,當你認真去聽時,會被歌拉入到她的世界。

《純屬意外》的十一首作品,基本總結了在戴佩妮音樂上所能碰觸到的可能:《Sing It Out》不安定的編曲,帶著她佛跳墻時期的少少餘溫;《剪不斷》糾葛的徘徊,是《兩難》的續篇;《無賴》這類釋放型情歌,又會想到Penny以前很多的抒情作品;還有《懶人漫遊》、《草莓麵包》的俏皮性,聽到了以往那個唱著民謠,到《回家路上》內解開了心結的戴佩妮;而音樂令人有感慨的《右臉》,便成了她生命裡的一個紀念,像《一九九九》、《往前飛》等放在專輯的壓軸歌曲,如人生在一個階段將要閉幕前的又一次回望。

在流行華麗、煽情辭藻的時代,愈變愈複雜的音樂形態,似乎被帶到了歧途,受到了污染,所幸戴佩妮沒有跟隨群魔的亂舞,沒有背離心中的信仰,堅持地唱著自己的原音。她的歌,依然在套那熟悉而被定型的旋律,製作亦不是說怎麼特別的精緻,可面對眼前的烏煙瘴氣,《純屬意外》頓時變成都市內難得一見的清流,它流過了堆填區仍不斷擴建的發臭社區,也沖洗了我們被惡俗流行樂曾打擾過的耳朵。

曲目:

01 Sing It Out
02 剪不斷
03 懶人漫遊
04 你怎麼可以安心的睡著
05 無賴
06 沒有人愛
07 草莓麵包
08 吻
09 Never
10 純屬意外
11 右臉

首選:你怎麼可以安心的睡著

原文連結

讓人記得住的快板歌

upbeatsong

by Fightofthoughts

星期六晚看勁歌金曲,嘉賓HotCha在節目尾聲許下一個諾言,就是要在今年打造一首讓大家記住的快歌。她們自己知道的,一路以來她們的作品有 多過耳即忘,實在除了較早期的<不要防曬>以及中間一首詞作玩味濃烈的<屈尾十>比較繽紛外,其他作品一首又一首由罐頭走出來悶壞聽眾,就算舞蹈排得多用 心,唱得多努力也補救不了音樂上的空洞,所以對她們來說一首令人記住的精彩快歌真的很重要。

我很喜歡快板歌,可以為人打氣,為人提神,為人注入活力;同時我是本土音樂的愛好者。然而從來由主流本土音樂人製作的快板歌都予人一種很劣質的感覺。用強 勁節拍掩飾曲子本身的單調無味,或是用一板一眼的鼓聲或低質電子音效蓋過編曲上的俗氣沉悶已經是通病,重災區是無謂至極的詞作,無可觀性,更別說勾起樂迷 點點共嗚,所以過耳即忘。劣質製作帶來惡性遁環,加上韓流襲港,快板作品受歡迎的程度一天比一天下降 — 除了Hotcha以外,其實在香港以跳舞歌手自居的也應該好好許下一個承諾。

樂迷不喜歡聽某些歌手的快歌,會忘記這些歌,不是因為快歌本身,而是因為質素。但不少歌手因為快歌不受歡迎而轉戰情歌巿場,而實在也不見得這轉變有多受歡 迎。這方面我想起鄭融,巿場上唱快歌很有groove很有爆炸力的沒有多少個,鄭融很有潛質,但她現在的音樂只有煸情的份,過一段時間才交出一首半首罐頭 快歌表現自己音樂上的多元化,但卻展示不到自己的過人之處。新人Aga派的新歌<能不說的秘密>是 一首很精彩的快歌,曲子搶耳詞作亦見心思,以入聲字填韻尾,使歌者的演繹更見節奏感及瀟灑;Aga亦表現得理想,但我一邊聽,一邊卻認為如果由鄭融演繹這 作品,此歌一定可以再辛辣多一點有趣多一點。就算我有多喜歡<終身學習>,我始終比較喜歡<紅花會>和<愛得耐>的鄭融。

在云云比鄭融更半紅不黑的小歌星中,略有潛力的跳舞歌手從來不乏,但總因為作品質素問題而給人次人一等的感覺。狄易達,鄧疑芝等,半紅不黑是因為欠個性, 不只是歌手本身,而是歌曲本身也面目模楜,那種沉悶把歌者們尚算不錯的唱歌技巧或精湛的舞技完全擠走,唱完一曲換來的只有一句「而我不知道你是誰」也不怪 得聽眾,怪只有怪自己的歌。歌曲有質素而又有自己的格調的話,走跳舞路線也應該可以走出路來,但當然唱也是重要一環。如果你還記得Yumiko,她在淡出 香港樂壇前一洗形象造出了幾張讓樂評人撃節讚賞的電音跳舞大碟。她欠了些堅持,更欠了歌唱技巧。近幾年,我沒有聽過一些全快歌大碟是造得比yumiko那 幾張更具質素的,但唱方面就算看得出努力也是有待改進,所以她還是走不出路來。可以聽聽<想>這作品,編曲很精緻,令人充滿幻想,像置身在迷幻的夏日海洋。

Yumiko的電音提示我,香港音樂人並不是造不到質素良好的作品的。在云云劣音中,近年也有一些質素不錯的快板歌令人眼前一亮,令人可以牢牢記 住。以下是一些年代很近而又很喜歡的快板作品,都是頗大路的:薜凱琪的<小峽谷之一二三四>,活力跳脫創意無限,是近年快歌的經典;及至再近一點的<週末 畫報>也是情緒喧染力十足的快樂作品。吳雨霏之流的慘情歌女,其實快歌比慢歌耐聽得多,<狠狠>頂真的歌詞和高低迂迴的曲子,<the present>音樂感濃烈的編曲都把Kary打造得更有時代感。CAllStar的<音樂殖民地>玩復古,效果十足,比起<重口味>更具誠意,也 少有地在一首快歌裡找到上乘歌詞,把音樂歷史既認真又不乏幽默地娓娓道來。周國賢的快板偏搖滾作品如<退化論>,<絕望的謊容>或打造給朱艷強的<秘密基 地>,非常主流卻打破主流悶局,非常流暢搶耳。

要打造一首讓人記牢的快板歌,其實未必有hotcha想得那般有難度;質素和誠意往往扯上關係。因為慢歌有可能更受歡迎而放棄快板歌對樂壇太不健康,製作人請努力,聽眾也請打開耳朵 – 快歌嘛不一定要聽韓國的呢。

原文連結

【2013年香港新人】陳慧敏《排隊》一個道理,兩種領悟

queue

筆者︰No Eulogies (HN)

香港地小人多,每一個地方,都少不免要排隊,才可找到好的位置,舒服的落腳點。
每天早上等著巴士,到銀行櫃員機等提款,到戲院等購票,到餐廳等晚飯
生活小細節,無時無刻都需要等待;
到工作的職級,也需要拾級而上; 到名聲與地位,也需要逐步建立
待走到最前的人得到並離去後,才輪到自己,是時月的磨練,也要聽命運,也要看時機
還有愛情,深想到自己,卻原來還要再覓下一段姻緣
排隊,是在既定秩序中安份守己,也是一份消極的無奈

作為新人,必須有一個先聲奪人的印象,才能在樂迷在心中留下一個位置。
陳慧敏出道在《超級巨聲》的第二季,
一首《歲月的童話》為歌曲平反也讓自己賺得一紙唱片合約,
雖然最終沒有任何名次,至少其名字已經有公仔箱的支持者記得
是次第一主打,龍世傑填上的詞,可算是一份沉實的鼓勵,
並不見得要平地一聲雷,而是耐性的沉澱,經過艱苦的洗禮,才可擁抱成果。

除了排隊的等待外,其實歌詞還滲透世事無常的訊息
人世總在故弄玄虛,其中最刺中心頭的一句「好友或情侶 夢迴惺忪發現失去」
原來世間的一切已得來不易,在追逐更多的過程中還會失去曾經擁有的
陳慧敏既身在太陽娛樂文化的 Paco 旗下,亦是陳僖儀身前的好友
使這一段歌詞無意中增添了唏噓感。

只是過程中如何看待,就讓原版與確認版,兩首編曲兩齣錄像兩種演繹去表現。
原版是鬧鐘在吵,劃破寧靜走入繁囂
MV中的情侶一直要向前奔跑,一直腳步不停,換來大汗淋漓及喘氣不停
最後願望仍然落空,但發現不需等不需懊惱,最愛的,所需的,早在身旁
這當然是傳統的大團圓結局路線,也是古老的「珍惜眼前人」訊息

偏輕快的節奏,緩和都市繁忙與催趕的背景
結他作主調下,背後間有女高音的和聲,讓聲音變化顯得豐富熱鬧
亦更突出最後再唱一節副歌的突然冷清,就是歌者的功力展現
在關鍵一段詞注入淡淡哀愁的情緒之時,再建立演繹的層次感
經過這樣的處理,就不致全首是單調的樂觀,而是若有所失後再頓悟。
單一版本而言,已達到介紹一位新人的基礎
在影像中她的色彩繽紛,亦見活潑跳脫,整個包裝予人清新之感
只是在確認版的對比下,便發覺陳慧敏對於歌曲意境有多理解及投入,
她嗓音的可塑性,其實還有多大的潛質未被發掘出來。

不需奔跑,不要複雜
簡單的,去除旁枝,純淨的陳慧敏
看一本書,聽一首歌,悠閒的、懶洋洋的,不去急主流的急
你要去排隊爭取所愛嗎? 我才樂得躲於家中沉醉自己的空間
解除排隊的煩惱,除了正路的耐心等啊等,等不到還自我安慰外,原來尚有更積極的答案。
做回自己,不用跟隨別人,也有一片新天地,也會有人懂得欣賞
雷柏熹的編曲更能使陳慧敏的演繹無拘無束,不用跟著節拍走,這才是面對《排隊》的要領
留意到背後仍有和聲,但是不再虛無斷續的嘆息,而是連綿肯定的;
那一個背景音樂的停頓仍在,但落在另一節的歌詞,亦沒有唱出原版時的那種澀味
這一回,沒有了感傷,只聽到樂在其中,融入那味蕾帶來的甘甜
少許爵士,少許藍調,會是陳慧敏日後所「確認」的路線嗎?

原文連結

女性定型?談MV主角的「趴地情意結」

shigalin

MV 一向是創意的福地,藝術的樂土。然而製作MV的難度在於如何在短短五分鐘呈現一個別出心裁的概念,讓聽眾在咀嚼歌詞和旋律之外還有思考的餘地。在一個以youtube作為聽歌平台的年代,一段好的MV可說是一首歌的防腐劑。觀眾尋求耳目一新的貪念,造就MV歌曲長踞觀看次數排行榜的榜首,為歌曲增添其收藏價值。當然不是每一套MV的製作都新穎突出,能夠充分發揮MV的創作空間。但回歸基本,歌曲自身才是最重要的。MV雖可功高,但不宜蓋主。可惜隨著業界逐漸意識到MV的商業價值,男性的原始慾望就自然成為最就手的市場。

當MV的題材不外乎男女苟且之情,MV的藝術價值就會慢慢腐化。只需一個浴缸,一塊空地,加一個女歌手,就能拼湊出一個所謂「大膽演出」,實質似AV前奏的MV。只是用了差不多的主題換上差不多的佈景,用差不多的劇情配以差不同的女主角,那樣唱片公司,報章雜誌又可以用「新嘗試」,「無底線」這些字眼標籤歌手的新作品。趴地,濕身,輾床,灑淚等等都變成了出位MV 的指定動作。偏偏有觀眾又願意飲鴆止渴,一句「唔聽得都睇得」,任由唱片公司為自己的需要打骰。

女歌手都要以淚洗面?

也許是唱片公司太刻意為女歌手改寫歷史,增添一段感情歷史傷痕纍纍的可憐身世,大部分新出道的女歌手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她們的歌曲和MV都重覆講述一個少女在幸福戀愛幻滅之後如何過著隻影形單,以淚洗面的生活,再如何努力從崩潰中的世界走出來去「好好過日子」。這種百試不厭的題材不但可以「攞正牌」廉價兜售偽裝的少女情懷,其「那裡跌低那裡爬起來」的勵志題材更能夠為歌曲的整體精神加分。當然,少女情懷確是情歌的一大題材,但MV是否需要以訓身趴地,浴缸濕身作記號?

記得《好好過》中的連詩雅全程以短裙示人,除了五體投地的例行動作之外,還少不了撫摸雙腿的秘技。鏡頭的配合也不俗,以不下十次的特寫鏡頭影著她的雙腿,好像要觀眾牢牢認住這雙長腿。還有王苑之的《末日》,雖没有刻意賣弄身材,但穿著一件婚紗躺在地上總教人莫名其妙,難以與「將生活還給我,做每天必修功課」的歌詞聯繫。可憐陳僖儀在大勢所趨之下也要在《忘川》的MV裡一身衣衫襤褸地忍凍浸浴,希望在新人堆中憑著大膽演出突圍而出。其實,三者的歌喉筆者都極為欣賞,連詩雅有其透徹,王苑之不乏細膩,陳僖儀亦有沙啞作修飾。只是唱片公司把她們的形象給塑造了,硬要拿她們的色相跟歌曲來個捆縳式銷售,反倒冲淡了歌本身的味道。

外國女歌手一樣趴地

就是外國的例子也是一蘿蘿的。較為人熟悉的例子包括Avril Lavigne 的《Wish you were here》,Taylor Swift 的《I knew you were trouble》和Ke$ha的 《Tik Tok》而前兩者兜售的都是傷春悲秋的少女情懷,而後者則是要塑造女歌手爛蒲爛玩的形象。由此可見,訓身趴地這些動作不是香港音樂圈的專利,而是環球樂壇的歌曲銷售策略,怪不了哪間唱片公司和哪位歌手,要怪就怪這是資本主義社會下女性被商品化的現象。

趴地亦可變藝術

其實,趴地也可以是一種行為藝術。只要好好利用肢體語言,訓身又何嘗不是一門實驗藝術?以陳奕迅的《一絲不掛》為例, 其MV採用變幻莫測的沙畫作背景,再由陳奕迅躺在白板上做出各種姿勢配合沙畫的變動,意境之高一時令人為之驚嘆。更有Adele的《Chasing Pavements》MV以車禍現場作背景,用兩種人稱描述一對情侶的感情故事。第一種人稱是Adele望著車禍後一對躺在地上靜止了的情侶,由途人圍觀直至被救護車送走的過程,而第二種人稱則是從高空俯瞰那對起死回生的情侶以簡單的肢體語言憶述他們從相識到車禍前的感情波折。在巧妙的拍攝角度下,明明躺在地上的二人就彷如直立般移動起來,不但打破了MV對空間的傳統定義,更引人思考兩種人稱互相交替的背後含義。

由於其拍攝手法屢獲好評,MV在2008年更獲得 MTV Video Music Award的提名以茲肯定。 另一首由英國唱作歌手Katie Melua唱的Nine Million Bicycles寫述歌手在北京得知當地有九百萬架單車的趣聞。歌曲的MV亦採用高空拍攝的技巧,影著Katie Melua躺在地上被拖行,而背景不斷後退,時而橫跨沙漠,時而現身草地,頗有穿越百川之感。雖然MV的背景略欠真實感,但歌手盼望遊歷四海的意念亦見清晣。Gotye的《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MV更「大膽」體驗人體彩繪,以佈景板的顏料作保護色,將人體的輪廓埋藏在抽象的畫作中。片中的男女主角皆有裸露上身的演出,但重點不在其色情成分,而在於人體與佈景色調的「mix and match」。

善用MV,創意萌芽的地方

賣弄情色與行為藝術的分野其實清楚不過,前者予人想入非非,貌合神離之感,後者惹人深思,亦教人驚喜。如果訓身趴地可以說成配合歌曲的情節及題材,那麼像好好過MV般特意拍一段製作特輯去講解拍攝原意也就是生怕招人口實而刻意對號入座,意圖混洧視聽的做法。說到底,MV緊扣歌曲想表達的概念是音樂及電影製作的常識。情色題材並不低俗,只是其商業價值被無限放大後才會出現被濫用的情況。結果,唱片公司為了名正言順地搏宣搏,不惜掛著傷心少女的羊頭賣女性胴體的狗肉,苦了歌手,也苦了真心做音樂的人。

其實MV是香港電影業一塊不可多得的文化土壤,但假如向土壤施以色情的化肥,就只會種出半咸不淡的果實。如果我們樂於對著躺在地上的女歌手喊一聲「正呀喂」,就等同承認MV只不過是一塊糖衣,掩飾著歌曲本身的粗疏。躺著也中槍,誰又做了快槍手?

總結容祖兒/Alex Fung《另眼相看》的抄襲案

joeyalex
由出歌到即被樂迷指抄歌,這幾天容祖兒與Alex Fung在不同場合都對此事作出回應,在此先總結一下二人對指控的回應。

容祖兒無視抄歌指控,更表示︰

我慣咗(指被質疑抄歌),呢啲曲風用呢種唱腔,唔好咁敏感,覺得我抄可以唔聽。(來源

ALex Fung方面,他在電台《叱吒樂壇》(節目連結)節目中堅持他沒有抄,更將抄歌的指責推向Four on the Floor 這drum pattern,解釋很多歌手早就常用這個手法。

他說其實自己做好這首歌時給朋友聽過時,朋友都有感這首歌很面善。但他堅信如果去避免似某些歌而改動作品,便會做不到好的作品,更令作品不再動聽。

他說這歌是給Sterling Sound做後期就是幫Adele做後期的studio,而混音的朋友更給他一個「Nice vibe, good luck with the song」的短訊。他說,如果這是抄,人家做Adele的人做mastering時又怎會去幫他?不去告他?

他說他沒有興趣去抄Adele;反而有興趣與Adele合作。

他說他會有開放態度與樂迷討論怎樣才介定抄襲,因為抄襲就會被人告。

覺得她抄可以不聽?乜有得揀?

聽《叱吒樂壇》訪問,其中讓人聽得最不舒服的是,整個節目將整個「抄襲指控」變為一種「負面攻撃」,再將二人變為無辜受害者,不說還以為他們是街頭罪案的受害者。這就是香港的樂壇——甚至整個香港政治情況——最諷刺的地方,這與傳媒把示威者變成恐怖暴力搞事份子,把批評政府的人變為「為反而反」的「憤青」或「八十後」有什麼分別?沒分別。再重的指責,貪污到官商勾結,那些高官依舊擺出一副可憐樣,出來唸糊幾句,問「點解你地唔信我地?」就可以過骨了。

這就是整個事件最荒謬的地方,我不期望主持謝茜嘉會與他們對著幹,但這種粉飾太平,將二人變成受害者的手法就絕對是民智降低的其中一原因。你看,容祖兒在觀眾面前,可以變成一個一直被無理「攻撃」(老屈)抄歌的受害者,而一眾樂迷則是一班不講道理的蠻民,難怪她可以多覇氣地說「覺得我抄可以不聽」。

不過,這又是另一諷刺的地方,乜有得揀咩?容祖兒,你告訴我,可以避免不聽到你的地方嗎?現在問題是電台依然會熱播這首抄襲歌曲,容祖兒出任何正式主打電台至少會給一週冠軍數週頭十位的播放率,我們有得揀?英皇,彷如是娛樂圈霸權的一間公司,隨意呼出一口氣都可以如此覇氣。這種言論,與「咁唔鍾意香港未移民囉」是同出一轍。

指責他抄歌是「人云亦云」?

坦白說,我認為Alex Fung的回應是比預期理想的,至少他沒有否認這首歌是與Adele的相似。不過,他卻把指控視為「人云亦云」的無理責罵,否認這首歌有任何問題存在。

他說在最初見到youtube聽眾說他抄襲他還意外、開心地說「it’s funny」,覺得這樣的指控好好笑。Well,我反而覺得他會有這樣反應is ridiculously funny,因為稍有聽覺的,一個沒有音樂訓練背景的人都可以一聽就聽得出此歌與《Rumour has it》似到一聽就知。他,自言自己是專業監製,卻認為這些指控是funny,這不是真的很荒謬嗎?

而且,他偷換概念,指前奏的Four on the floor 的drum pattern 是很普遍,所以沒有抄襲,是徹底的偷換概念。指他抄襲,不單是前奏的鼓,而是整首歌曲的essence,由鼓到flow 到和音運用,這不只是什麼four on the floor,更不關什麼「AB(Abbey)」 road mastering 事。我詫異的是,監製的其中一個功能,其實就是要確保一首作品有其獨特性,不會與其他作品「撞歌」,明顯的,Alex Fung 就是完全沒有意會監製要有這個功能,因為他根本不在乎作品與其他作品十分相似。

歌曲相似,沒有問題?

在此事上,我就「相信」Alex Fung 他沒有抄歌,但是兩首作品的相似卻是不用否認的,那是誰的錯?如果我們排除任何陰謀論,當中沒有公司意旨又或是歌手意旨去reference 某些作品的(照某些作品抄,「抄得似但唔好太似」,此乃主流樂壇的慣常手段),那就是監製Alex Fung 的問題。已不用去說音樂層次,單是現實看,沒有人會製造一個產品是與某一產品極似的,這是常識——亦是音樂或創作最基本的概念。

當然,Alex Fung 說如果是抄,那人家便可告他,這個又是頗為天真的說法。不否認,現今音樂真正的「originality」其實不是很多,尤其流行音樂,往往斧鑿處處。不過,去到一個人人一聽就知的「抄襲層次」,明顯與某些作品成餅印則是最後底線。而他所謂的告得落,其實是指法律層面對抄襲的一個絕對定義(不過,這不代表沒有抄八個音節的作品就不是抄襲)。抄襲,其實有很多理解及層次的,英文就有很多說法,法律、formal層面上可叫plagiarise,但是其他坊間的rip-off、copy,imitate或steal等,都有不同意指。至於何謂「抄襲」,這是永遠都沒有客觀標準的,這有如道德界線,有人沒有道德有人道德高尙,永遠沒有統一標準的。

歸根究底,或者這不是Alex Fung 的錯,或者是整個香港樂壇根本視原創為無物的風氣有關。由以前「音樂只有幾個音」的弱智解釋到今日Alex Fung 可以將兩首明顯是餅印的歌都視為「無問題」,與大眾想法或普世價值背道而馳,是樂壇亦是香港政府,一日不解決核心問題一路都沒有出路。

注,給對mastering 不熟識的讀者︰mastering 中文是母帶後期處理,屬於音樂製作的後期製作,與整個音樂創作是沒有直接關係,這是一個小參考。有不少容祖兒粉絲誤會Alex Fung 將抄襲指控是源於mastering 身上,這是極度幼稚的。首先,這是理解錯誤,他不是這樣的意思;其次,將抄襲的責任放在mastering 身上,與將任何的抄襲傢俬、電器等怪責在生產商品的工廠身上是沒分別的。

是他也是你和我?搵香港樂壇抄襲貓

既然最近又流行抄襲,我們就再做一個香港抄襲小檔案。其實抄襲一直在香港都盛行,不只是Mr.、容祖兒及雷頌德的專利,大部份香港音樂人都有抄襲的案底。坦白說,抄襲,確實沒有一個客觀標準去定義,尤其是聰明的抄襲,它不拿你的bass line不拿你任何音符,但抄你個flow 抄你個mood抄你的樂器音質,在華人社會不會有人將這些事帶到法庭,所以這就是你怎樣都奈不何這些抄歌音樂人的原因。就是隨意一句「我對得住自己良心」,就可以輕輕帶過。

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是沒道理,因為大部份人都由抄開始的。怎樣抄怎様把抄到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才是真正的音樂人,做真正的音樂。或者打個比喻,不知道大家知不知其實「複製名畫」是大有市場的?一些很技術很好的畫家他們可以用特定一個藝術家的手法去再創作,他們可以放出市面賣。有很多人會模彷名家手法,臨摹名家作品,叫做仿品(Pastiche),在市場都有一定價值。技術更好的可以冒認是一些名家的「遺作」、從沒見光的作品,讓收藏家花時間金錢去驗証作品的真偽;就算這些作品最後被認定為贗品,它們仍然會賣到很好價錢,因為這些作品技術好效果好,大家都樂意放在家收藏。

這種行為,在藝術界叫藝術贗品(Art Forgery),或簡單可叫counterfeit。不過,講完這麼多,我不喜歡畫公仔畫出腸,我相信香港樂迷都仍然會為偶像說那些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道理,什麼人家抄都花了很多心機的東西。不再詳談。

王雙駿

那麼,這次要數抄襲事件,做了這麼多年人最令我最感噁心,最感到不可置信的一定是王雙駿給陳奕迅的《我的世界末日》,這是我見過最明目張膽的抄襲事件,更可以完全沒有提過原創者Super Furry Animals的名字或歌曲的名字《Dim Bendith》。而且,《我的世界末日》最令人感到氣憤的地方是,如果你不知道這是一首徹徹底底的抄歌的話,你會真的以為這是一首很出色創新的作品。這就是completely cheating,你以為一個音樂人talented,怎知他原來是倒模照抄?這與情侶偷情沒分別,就是你或者都不會因為他或她偷情而那麼傷心,但當你知道他一直在偷情卻一直在你面前做個好好先生,把你當傻瓜一樣,就是最令人難以接受的cheated感覺。

王雙駿抄襲的經典二三事還有︰
謝霆鋒 《蘇三想說》 vs Kinki Kids
容祖兒 《桃色冒險》 vs 東京事變

陳奐仁

第二位要說的是被傳媒放過的陳奐仁。陳奐仁一樣有抄歌癮,他較好運,因為不夠雷頌德紅,所以才不會被大眾群起攻撃。我節錄一篇網上的一篇文章︰

我想講陳奐仁抄歌0既惡行!!
首先,佢作俾eason0既”阿士匹靈”係將U2首”tarting at the sun”同”last night on earth”合埋一齊,就當一首歌!
而陳小春首”黃豆”同 justin timerlake 首”Like I Love Your”一樣!
到陳冠希,佢之前首國語歌”忘了她”就抄eminem首”white america”!一樣!
陳冠希隻新碟”Please Steal This Album”個名都抄,係system of a down”隻碟”Steal Thi Album”!
陳冠希首熱播歌”香港地”就抄2pac首”To Live and Die in LA”,又係一樣!首”欺生”0既 background music係抄missy elliott首”get ypur freak on”!
而即影即有”亦係抄0既,因為我0係街到聽過首一模一樣0既歌!!希望你地可以M到出!
到陳冠希近排個音樂會,我有到現埸睇個show,蠤J tommy solo 度佢捽鰲菪狔ackground music抄嚘q,missy elliott首”get your freak on”出,但係當我係now.com.hk睇番個show,我發現佢地竟然cut鷕o!好奸囉…..係咪想隱瞞事實?

希望你地可以揭發陳奐仁抄歌0既惡行!!因為佢無資格講”原創音樂”!!(by Gary Wong)

太多指責,好難入手,我就拿他幫A Music 時的楊千嬅做的《當女飛俠愛上萬能俠》做例(《Ready or Not》抄Poker Face明顯到的地步是大家都不會當它認真了),這首作品不就是翻版1981年Soft Cell的版本的《Tainted Love》?

CY Kong

其他的,就只略談。CY Kong替王菲做的《再見螢火蟲》就一定是inspired以及based on Garbage的《The World is not Enough》,就連王菲都認相似。CY Kong 還有一系列「致敬」事件,但從不嚴重。

陳輝陽

陳輝陽當年走紅時亦被指過抄襲,嚴重性卻比CY Kong 的「inspired」事件更低,但他的情況是更像拿了喜歡的東西再發展另一些東西出來,像楊千嬅的《最後的歌》的幾下鋼琴就是拿自當年因《Notting Hill》電影大紅的《She》。《私奔》的鼓聲intro 亦是拿了Rialto 的《monday morning 5.19》再reinvent的。

李端嫻、蔡徳才

人山人海的李端嫻及蔡德才亦有像陳輝陽這種情況,似是喜歡人家的就想自己做首相似的。不過,李端嫻替黃耀明編的《友情歲月》當年就引起很多炮轟,身邊音樂界朋友早已將這案定了罪,認定是抄Michael Nyman 的《Memorial》。

蔡德才幫黃耀明的大作《春光乍洩》當年亦被指抄Blur 《To the End》。這種「抄襲」當然與《我的世界末日》不一樣了,大抵也是抄其風格而已。有趣的是,李端嫻到98年幫楊千嬅編《八步半》時,又很明顯受了Blur 的「啟發」,做了一首在氣氛、音色到樂器都很像《The Debt Collector》的作品。

真的咁橋咁似?

有很多人不明,其實音樂有無限可能性,要相似,不是沒可能;但是要在無限可能性當中偏偏會與某一作品極相似,我就不相信這些例子會可以經常出現——或者你看得太多那些爛鬼電影電視情節,當一主角死了,但卻有那些無法解釋但生得一模一樣樣的角色出現的橋段了。不過,最後又有一個case 是蠻uncanny 的。Neil Young的《The Restless Consumer》的旋律確實很像達明一派的《天問》。

寫到這裡累了,我知道還有很多抄襲事我沒有講,例如林一峰為陳奕迅寫的《不良嗜好》抄《Cigarette and Coffe》、許志安的《我未夠好》抄Radiohead 《Nice Dream》(諷刺的是經手人是雷頌德的親人)⋯⋯⋯有沒有補充?歡迎。

敢於原創,不會將聽眾當白癡的樂壇及音樂人,不是大家最希望見到的嗎?

台灣女團西歌攻勢,悲情生活沖滌劑

480081_197412330383134_515621675_n

一個樂壇所謂的百花齊放,其實就是應該有很多人在做著不一樣的事。台灣樂壇由以前的土氣台式情歌發展到今時今日,已經獨當一面,遠遠超越香港。流行有流行的玩,獨立有獨立的玩,台南土氣的有台南土氣的玩,就是各有各玩,不會只埋頭向主流樂壇進發為終點。認真的音樂,香港跟不上台灣,近十年就僅「出產」方大同一個;不認真的音樂,亦輸了幾條街。近年樂壇的爆點,全部都不是台灣引領的嗎?由嗶嗶嗶到我的字典沒有放棄,我們最叻就只有一支溶得快的軟雪糕。流行音樂,就是要製造話題,流行一陣,至少。香港樂壇現今做不到流行大作以及大家都會講的音樂,除了沒幽默感,更重要的是全部都沒有膽量去變,去做不一樣的音樂。全部四平八穩,是工廠作業,肥的瘦的全部不要,只要跟原模的——這亦是我們造不到「Gangnam Style」這種hit song的原因。

說這麼多,其實是這陣子台灣的女團在台灣又引起哄動,台灣女孩、City魅以及Super7。Super7不過是抄日韓的年輕偶像女生組合,不過是山寨版,沒什麼好談。重點其實是City魅。

City魅四位成員選美出身,萬能key做世界仔的當然要說一句︰靚不靚就見人見智啦當然,不過,至少她們不是南韓的「標準」美女,不是一模一樣樣啦。而幫她們做音樂的,是台灣樂壇前輩黃大軍負責。黃大軍做過很多經典台式情歌,要做幾首朗朗上口的流行曲當然沒有問題了。聽《You Can》你就知道了,製作費低嘛,不緊要,就玩「電子音樂」咯。主旋律是什麼?卻依然是很傳統的台式鄉謠作品了。好不好聽?我就說是十分好聽了,你在哪裏可以聽到這種人稱「西歌」的歌曲可以那麼pure那麼少女那麼活潑又不失那種略略意淫的風騷姣婆味?

當然,要領會整個情懷,一定要看MV。導演小廖功力很高,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師奶變美女的發奮故事。它很老土,但拍攝手法卻不老土;影片用色等都不老土。她的「爆點」,更要早在一開場就出現;舞蹈一出,那個「我是一朵花的拼命搖」還不夠,連接「搓波」的combo就一定已經注定這是一個成功的MV了。

要令整個MV更成功,是你看到四個歌手不是那種為求出位而就唱一首「西歌」啦的態度。片段中你看到她們全部都認真得很,她們都believe in 她們正在做的東西上,你看在二分五零她們的眼神是多麼的專業認真。這正正是這歌曲的弔詭神奇地方,亦是其他人所說的「意義不明」的原因。簡單地說,這個樂團有一個很特別的吸引力,就是它有你不摸不透她們用意的「神奇」。

最後當然要送上歌詞,

「陪你把沙發當做黃金沙灘
陪你把影片看到全身癱軟」

大家也要聽聽《該難過的人是他》,有很特別的pitch及音。

最後送上另一台灣女團台灣女孩的主打歌《台灣女孩》。其實這就是擺明抄Owl City的《Good Time》(其實作曲編曲者陳傑瑞最有power最有份量的回應就是︰我就是抄,這是一個挑戰,現在的美國流行又不是都是抄?Owl City的原版其實又有幾original?他們也不過是抄Daft Punk, Black Eyed Peas…),不過呢,抄襲得來又意外地製作另一首頗有「看頭」的「西歌」,「台灣台灣 女孩女孩」,又確實幾醒神很台灣本土,至少聽得我出奇地興奮,好過聽又sell 悲情鬥慘的慢歌吧,至少。

延伸閱讀

【介紹】又一組意義不明的女子團體《CITY 魅》

王菀之,如果這是藝術

王菀之-如果這是情-300x300

以前香港歌手責怪本地媒體只留意他們的娛樂事,說傳媒破壞音樂業不尊重音樂業,好不忿氣,咬牙切齒。不過,諷刺是,當網絡發達,每個歌手都有自己的渠道發表意見時,又不見他們怎談音樂,關於音樂的就僅是他們在studio的「音樂相」,更多的是他們的靚靚生活照,那個贊助商送他們靚衫靚鞋。不過,更不幸的是網絡讓我們更了解他們,他們的言讑直接傳達表達,讓我們更了解他們思路及內容。

「討厭政治」的王菀之不是什麼罪過,「針對」她或是不公平,她不過是很典型的香港人或歌手;我們或更應尊重她算是敢言肯表達自己意見,其他歌手也只不過是不敢發言罷。不過,事實是覆水難收,印象的東西就是一世都洗不甩,像一剎那光陰的蔡楓華或好勝Gigi,這些形象可以跟一世的。

不過,最叫我頭痛的是王菀之的分裂症狀。她一方面標榜自己做好音樂,更以「做藝術音樂」自居;另一方面又要在流行音樂的腐敗制度裏團團轉,玩勁歌金曲以《留白》拿金曲金獎,幸好這只不過使容祖兒當場O嘴,因為大眾早已對此頒獎禮不再關心。拍無綫電視劇求入屋也是可以明白,不過,為求食住個勢繼續「紅」翻唱四大天王的「金曲」,則就叫人難以認真對待。

我們知道王菀之的音樂在本地樂壇是值得欣賞及珍惜的。她有一張【On Wing of Time】模彷舊上海年代的演唱方法及音色,是精彩及新鮮的。不過,用同樣唱法來唱黎明的《如果這是情》,則不會有什麼作用。基本上單曲就是要play safe,沒亮點沒創新,純屬為求入屋的單曲,有什麼值得評價?

更甚的是,這反映的是歌者的視野狹窄。坦白說,我們有什麼需要要翻唱四大天王的所謂「金曲」?這些歌根本仍然是不斷被傳唱。尤其黎明嘛,衛蘭都唱過了,有什麼好唱更要作為主打?我們的香港流行音樂,其實有更多好東西可以重玩的,許冠傑?林子祥?羅文?

王菀之雖然口說不喜歡語言藝術,其實她卻其實甚懂語言藝術。像上年她因為拍劇而推出「另類藝術」音樂單曲,便消費「蝕錢」,以藝術音樂自居。但她卻忘記,有電台熱播的【On Wing of Time】,早就已經賣得差;她亦不會直言,其實再唱流行的都沒有好銷量,那公司的策略就是走另類市場贏形象的大方向?

王菀之有一自己填詞的作品叫《迷失藝術》。我覺得,王菀之迷失的不是在藝術裏,而是迷失在「功利流行樂壇」裏。

做流行音樂的,敢以做「藝術音樂」為自居的,確實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實是「傲慢」之過。

參考
王 菀 之 只 出 單 曲 蝕 大 本

網絡大典

【講音港音】無休止的想你,寧可高飛飛到片福地

mqdefault

香港正在最危急關頭,娛樂圈早已不再娛樂,政治社會議題才是新娛樂新主流;小中學生亦要通識留意政治,公開試一個政治題目便考出誰是王菀之。「政治」潮的前身正是早幾年關心社會題材,歌手愛唱香港情懷集體回憶等等,人人參一把,唱唱香港某條街或某時段某些現象,早已發展為情愛以外的另一「暢銷」小說系列。

之前的社會潮流當然要提此潮流的先鋒謝安琪與及周博賢。謝安琪因其轉唱片公司及要顧及大陸市場的原因,一直對時事議題沉默不作聲,「社會良心」形象同時慢慢被削弱破壞。國語歌《I Have a Dream》更加讓人覺得謝安琪已經不再是出道那個了。不過,等了一陣子的廣東新歌《最好的時刻》卻依然是延續關心社會的那個謝安琪,而且意味深長,是送給所有香港人的打氣歌。

《最好的時刻》歌詞的「廣場」,「這時候來到 己太糟不可更糟」,「各種崗位裡上路」,「群魔亂舞」等等已經說出香港近況,對留意香港局勢的人來說一聽便能明白所有意思及符號。不過,這一首歌,樂觀的調調,平白的音樂元素,會成為香港社運/抗爭的一首主題曲嗎?還是更像無綫電視劇有關「社會運動」的連續劇的主題曲?還是更像廣場內的一首大合唱的K歌?我說不出。

謝安琪的音樂好像這幾年來都好像是有退無進,雖則,謝安琪由出道至今的音樂一直都不是以前衛或是以edgy 見稱,不過,越走越保守公整,越來越主流公式化,則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記得【Binary】中我們聽過一些playful作品及玩了一些老流行曲元素的廣東流行異數。打後的,進入主流層面後就越走越到所謂的「大器」,這支作品所有編法都是理所當然沒有任何創意亦沒有任何火花。其實傳統弦樂編排配搖滚可以超級好聽,不如聽聽近年在這範疇造得極為出眾的Elbow的作品偷偷師?

編曲:Cousin Fung@goldEN
監製:周博賢

置身於廣場上
在鏗鏘演說中宣佈
懷內有個夢
理想多麼好

孩子終可拍掌
歧視已關進地牢
仁愛自由全遍佈

對抗壓迫那一仗
有你迎著上~

當危難來到
四週充斥苦痛哀號
希望亦來到
你挺身擊倒了恐怖
這時侯來到
最差一刻等我改造
岩隙窄路
盡處能見樂土

燃燒一生能量
做伸張公義的酵母
還用了性命
換世間的好~

那管槍聲再響
難敵過陡峭浪濤
承繼後人齊湧到

哪會怯於那一槍
靈魂迎著上~

當危難來到
四週充斥苦痛哀號
希望亦來到
你挺身擊倒了恐怖
這時侯來到
最差一刻等我改造
岩隙窄路
盡處能見樂土

愈是迫壓,圍牆再高
抬頭更驕傲
強人未老

這時侯來到
已太糟不可更糟~
這刻經已到
在各種崗位裡上路
這時侯來到
最好的一刻裡起步
群魔亂舞
人性更見美~好
遙遠處有樂土
信心一起擁抱

【Best New Music】香港電組合的香港抗爭情書
VIM_profile_logo

另一邊廂,香港獨立電子Duo Vim則同樣用新歌《Revolt》來回應香港危在旦夕的抗爭情況。電子組合VIM由HOMHIM 和K組成,明顯極受Daft Punk 影響,在新歌《Revolt》中就像上演了一首港版Daft Punk少少Justice的electron dance作品,vocal及主歌則或可與Yeah Yeah Yeahs拉上關係,是少有十分有勁的香港本土電子跳舞作品。不得不提,與之前他們的單曲一樣,《Revolt》有一個由本地製作的精美動畫MV,還不是港版Daft Punk(笑)?

【Best New Music】在香港想你,壞碑唇給冰島的情書

reykjavik

香港太亂冇希望,北歐早已成為我們的理想終點站。算是香港老樂隊壞碑唇竟突然又再出動,以冰島首都Reykjavik為主題,坦白的對該城市表白,名為《雷克雅未克的情書》。這次沒有以前主音Yvonne,换來是主腦Chris Ho配上獨立女聲Yuki Lovely。Chris Ho在樂壇打滾多年後,玩過野仔、Yellow 等projects 後,現在的音樂確實與以前比是更加得心應手了,視野明顯廣闊了。這次因歐洲旅行而啟發的作品《雷克雅未克的情書》是一首帶滿歐洲電子音色作品的小品作,你會聽到有點Mum 有點post rock 有點⋯⋯與Vim 一樣,或者音樂算不上是很original 或很有個性,但效果就是很對了。

這作品的情懷與用意坦白而不具野心,直接向Reykjavik示愛,向這個奇妙國度寫上了一連串美好音色及童話式的歌詞,製作了一個簡單美好的MV,有一副很美的封套,這樣完滿統一的創作,香港實在罕見。這樣美好精緻的電子dreamy廣東歌曲對上一次聽到或者已是在Pixel Toy 上聽到了,可喜可喜。雖然,我覺得中間加插的Dance beat 及之後的發展有一點over 了。

首支單曲:
雷克雅未克的情書
feat Yuki Lovey

主音:Yuki Lovey
作曲:Chris Ho / Yuki Lovey
作詞:Yuki Lovey
監製/製作:Chris ho / H @The HUSband
Label: 3721productions

壞碑唇
-雷克雅未克的情書-

踏著發亮的北極圈聽著浪

待在冰川裡看著北方的星劃過

夜幕快將降下

漆黑裡探索你的臉

獨自喝著咖啡的苦澀

細味著你在某個夜裡寫的信

一清早於火山漫步

拋開苦惱跟大藍鯨暢泳

霧中透出你的臉

時間靜止於這一舜間

冰天跟雪地急著踏步

消失中的冰川未曾相遇

白色的國度漸變藍

時間流去後不可往返

* 日落快將降下

漆黑裡探索你的臉

獨自看著雪花的飄散

細味著你在某個夜裡寫的信

【講音港音】So in Love 夭心夭肺

hkmusic001

又來一個隨時斷尾的新專欄,希望在此格專寫本土製廣東音樂,因為時間太少,不能認真為每一張碟寫碟評,唯有希望指指點點用一個專欄來談談新廣東音樂。你有興趣寫碟評嗎?還是那一句。

官恩娜 So in Love

或者這一首已經太老了,但還是想提提官恩娜入華納的首支單曲是由同公司方大同親手打造的《So in Love》。最近的廣東歌都很喜歡不斷洗腦的重覆某幾個英文字,記憶猶深的是陳慧琳的so hot so hot so hot so hot so hot so hot so hot so hot so shot so hot so hot so hot so hot,到這次官欣娜的so in love so in love so in love oh oh oh~~~~~so in love so in love so in love oh oh oh~~~~~so in love so in love so in love oh oh oh~~~~~so in love so in love so in love oh oh oh~~~~~so in love so in love so in love oh oh oh~~~~~so in love so in love so in love oh oh oh~~~~~so in love so in love so in love oh oh oh~~~~~so in love so in love so in love oh oh oh~~~~~so in love so in love so in love oh oh oh~~~~~so in love so in love so in love oh oh oh~~~~~so in love so in love so in love oh oh oh~~~~~so in love so in love so in love oh oh oh~~~~~so in love so in love so in love oh oh oh~~~~~可能是我想不透,或者這樣子的洗腦是很有用,但我卻聽不出有什麼人喜歡這種甚cheap 的洗腦技巧。

《So in Love》與薛凱琪的《告別我》情況相似,方大同已經淪為正式提供音樂服務的主流音樂製作人,基本上歌曲再沒有方大同一貫的特質,純屬為市場而寫為大眾服務。《So in Love》的旋律其實很對板的,廣東歌最近很少在副歌上是寫得好的,這首歌在副歌上卻是寫得與verse一樣好。但是在整體處理上卻是硬硬的。總覺得這首歌是朝著《Call me Maybe》甜到漏超洗腦作品進法,可惜的是無論是唱到編曲都有種到喉不到肺的定位。官恩娜很硬,編曲很硬橋硬馬,副歌的結他是很到位很好聽的,但說好的流行呢?我覺得,既然要為一個正由花瓶歌手邁向當紅歌手的歌手做歌,還要作第一主打,這首歌就是定位不淸,就好似Hello Kitty 包裝紙包著的原來係高達的感覺。

陳柏宇 The Next Moment

坦白說,我記不起任何一首陳柏宇的作品。我只記得他是那個曾被認定為唱功穩札的歌手,是被認為是未來李克勤的人選。聽這張新專輯,卻有意外發現,因為專輯水準有傳統廣東唱片的四平八穩的水準以上製作。更重要的是,他,確實是有好聲音,而且,這當然是很抽象及主觀,但他的聲音中你可以聽到他的投入,聽到他仍然是有心唱歌的。專輯找來恭碩良助陣,自己有份參與創作的《夭心夭肺》就正正是亮點。香港不少歌手喜歡高調找來那些A 級星級唱作歌手合作,當中不過是那種搬字過紙的合作,即是你邀請他咯,他便寫歌給你,為客氣又好為錢又好,通常沒什麼火花又或是交流。這首呢,則正正是那種歌手製作人當中有互動有火花的最佳証明,同時亦顯示出陳柏宇真的不僅是有靚聲的李克勤的領域,沒有主流制肘的話,他可以飛更高的next moment的。

陳柏宇雖然明顯複製恭的演唱,但唱起來就還是保留到他自己聲音的特色,亦唱出那份grunge 味,讓我想起華星時期的陳奕迅。這首以廣東話入詞的作品勝在既生動又有個性及態度,諷刺香港情歌泛濫的情況同時在戲言自己「勁俾女飛(勁比類肥)」的實況,同時亦像在訴說自己被迫勁唱情歌的無奈,以「唱到我已貼晒地 夭心夭肺」結尾,其聰明甚有閱讀空間。而且講真,建議陳柏宇自己填詞好了,碟內其他假手於人的作品的詞不過爾爾,尤其「加闊的鏡框 拍到溫碧霞」的那個,是見證了香港樂壇填詞界的最低點,堆砌及亂入詞,不堪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