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與討厭政治,王菀之《星空》林夕給答案

王菀之-星空-300x300

或者是自信心低下的問題,香港樂壇與驚弓之鳥無異,九唔搭八的「名人」說一句「樂壇已死」就好像七級大地震一樣,突然變得格外團結排外,音樂人與歌星藝人都紛紛突然變得敢言起來,不知應是好笑還是悲哀還是值得高興。

樂壇死不死就從來觀點與角度的問題,死氣沉沉代不代表已死呢?就是閣下自己判斷。不過,「文盲論」就肯定是胡言亂語(至少用來形容填詞人就絕對說不通,歌手樂手文盲不文盲就難以論証),香港近十年樂壇的論述均是詞大於曲,音樂的「可玩性」最主要都是落於歌詞的「可讀性」,其至是整個香港樂壇碩果僅存的一項強項,說得出林夕或黃偉文周耀輝一輩是文盲其實如網上Trolling 無異了。

我們知道現今歌手來說,其實都有一定學歴,文盲不多,更多的是心盲,討厭政治或是愛國愛港等才是歌手真正最致命的地方,跟不了整個社會到聽眾的步伐,有如俺耳盗铃。由小文藝走到師奶街坊級,在一片網絡噓聲之中,王菀之如何能在新歌裏既能夠略略回應「討厭政治」,又能夠略略表現「自我反省」,正正是挽回失地的關鍵。

王菀之最新單曲《星空》及時趕在年尾前推出,應或是冒著年尾頒獎禮之類而來。舊班底Alex Fung,作曲依然自己來,歌詞則由林夕處理。音樂部份沒什麼好說,整個旋律走向至處理都較接近【雷電】時期的處理,由真樂器煽情dramatic 的絃樂到電器化再到舞台劇的轉折,落本亦有心機,但沒亮點亦沒新意沒進步,只有無比匠氣。整首作品的重點,還是林夕的歌詞。

林夕聰明,亦政治,亦留意八掛事。林夕填的《星空》正正是一篇既回應「討厭政治」亦替王菀之寫出心路歴程作「平反」,亦可以謂是一篇既是避世亦是入世的歌詞。整體它是說人生的意義,但細看它可以被閱讀為王菀之dream big的自我奮發之詞,但同時它又有一點諷刺意味,如「尚在路中 活在夢中 / 就樂在捉不緊的滿足 /無求無欲 誰人還需要青春」,都有無限的閱讀可能性。它同時又有港蛙避世之反思「活著但願活在夢境 /但睡著又是為活得清醒/怕說不清」,但同時又有對香港前景的反映「過去為未來而硬拼 / 到了現在從前又變仙境 /看完前路沒背影」。歌詞用上整篇寫上一些簡單思考人生夢想等的話題,既像深奧,但其實又膚淺;既是避世,但同時處處有政治隱喻;它既是像為王菀之寫出心底話,但又好像處處暗串王菀之。

樂壇有多少文盲,一世也不知;樂壇有沒有死,死遍全城人樂壇還是不會死的。名星發表個人意見就足以令個個歌星音樂人氣沖沖,說到底,還是因為小器,而且說中了要害。「假的變真 真的怯慌」,真的假不了。

參考

星空
唱:王菀之
曲:王菀之
詞:林夕
編/監:馮翰銘

活著是為實現夢想
實現後又剩下什麼可想
我想不想
在練習寂寞地受傷

但若是毫無遺憾要分享
怕祈求亦沒對象

願望就像摘星 或是像摘星光
是問題或答案
假的變真 真的怯慌

尚在路中 活在夢中
就樂在捉不緊的滿足
無求無欲 誰人還需要青春
望着臉色 念著夜空
但若是星也被摘完
天空 太空

活著但願活在夢境
但睡著又是為活得清醒 怕說不清
過去為未來而硬拼
到了現在從前又變仙境
看完前路沒背影

願望就像摘星 或是像摘星光
未在乎沒答案
假的變真 真的怯慌

尚在路中 活在夢中
就樂在捉不緊的滿足
無求無欲 誰人還需要青春
望着臉色 念著夜空
但若是星也被摘完
天空 也像停頓

ooh… …再沒人造夢

在造夢中 在願望中
願望實踐了也就無用
無求無欲 無時無刻矛盾
望着臉色 念著夜空
但若是星也被摘完
只恐 青空 清高得太凍

香港樂壇已死? 我看《星光熠熠耀保良 2013》

po_leung

近日李純恩先生寫了一篇文章,說香港樂壇已死,引起了坊間的回響。簡單的六個字,卻是沉重的結論。 他批評詞人水平,但沒有舉出一個半個例子去討論比較,那也許好應該先回到其批評的源頭,按著其曲目流程去看,唱的是什麼,說的是什麼。那應是 9月7日 的《星光熠熠耀保良》。

保良局一年一度的籌款節目,筆者向來都有留意及支持,畢竟個人首次到紅館欣賞的經驗,就獻給了《星光熠熠耀保良》,只是近年四大唱片公司與TVB的版稅風波,讓此騷不再「星光熠熠」,難得2013年破了冰,音樂節目亦不再給英皇歌手們壟斷,再翻一翻嘉賓名單,發現這可能是2009年以來,最星光熠熠的陣容。

很可惜,好的歌手組合,用心的主題編排,並沒有換來收視的支持,錄得比平常周六還要低的18點,之後的借題發揮及罵戰,就已在各大媒介間廣傳了。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XorEzvJD4]

華麗舞台 X Blessing

開場的女生組合柴娃娃跳唱草蜢的《華麗舞台》,As One, Hotcha, Rainky, Super Gear, AOA 一身紅衣登場,這群偶像型的歌手旨在養眼,滿足追求視覺系的一群,但顯然她們的姿色,並不能與當紅的韓國天團看齊,只是咪咀的演出,並每人以秒數計的出鏡率,當中都沒有予觀眾誰是誰的清晰輪廓。

歌曲是2011年的,本來作為TVB遊戲節目的主題曲,同樣沿用嘉年華式的編曲,但當晚現場稍一修改,沒有小號演奏,並由女聲取代男聲,感覺輕盈了,更有跳脫繽紛的活力,最後 C Allstar 以雄渾的聲線唱出副歌,帶出前後對比強烈的效果,相當有氣勢。至於樂迷所關心的詞作部分,是由林敏驄負責,完全可呈現他那鬼馬抵死好玩的精神,既無厘頭卻又能一脈相承帶動氣氛。

《華麗舞台》之後緊接著張敬軒2005年的《Blessing》,那是黃霑生前最後一首填詞作品,每字每句都是對下一代的寄意,張敬軒每一次演唱都七情上面,盡顯其情感與嗌咪功力。這兩首歌作為開幕,正好表現了是晚的主題: 作一個精彩的視聽娛樂舞台之餘,最重要是對社會的關懷,對孩子的祝福。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NWxJEk2HVE]

高八度 X 迷失表參道 X 當愛已成往事

接著是緋聞情侶檔打頭陣,張敬軒與王菀之恆常合作,雖有純熟默契但已缺新鮮感,疑似現場音響問題,讓王菀之在開段捉不到音準。《高八度》是二人在舞台劇合作的一曲,卻因詞太多重疊而有各自唱之感。王菀之最近專輯翻唱了張敬軒的《迷失表參道》,是次亦有合唱的機會,可惜不知是否高跟鞋的影響,王菀之持續有失準,直到《當愛已成往事》才可與張敬軒的聲音有融和及火花,演繹亦開始響亮,最後《迷失表參道》再接《高八度》結束,就見其音色的多變與清脆。

林寶與黃偉文寫的《高八度》,是配合劇情與角色,單獨抽出可能有一點奇怪,特別是混合了後段《迷失表參道》的奇幻詭異,若然看詞是不會有意境上的連貫,但從編曲處理上,先奏出古典優雅,後墮入迷離境界,跟著滄桑哀怨,再循環上演若有所失的幻境,最後回歸合音和聲,就很完整圓滿。另外服裝道具上的一黑一白,從分開到混合,色彩上既奪目又能突顯男女間的拉扯與相聚。

間場有謝安琪的國語新歌《我們都被忘了》,一首朝台灣市場主打的台式情歌,除了雷聲雨聲的背景,及Kay溫柔的歌聲外,沒有什麼亮點缺點可言。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JjIFzKy1zU]

We will rock you x 紅色跑車 x What Have You Done? x Crystal x 睡公主

第一個高峰來自太極與 G.E.M 的 crossover,太極的結他聲伴奏下,女聲唱出《紅色跑車》相當有爆發力,想不到 G.E.M 聲嘶力竭式演繹,是相當搖滾得起,她該多唱多作一點控訴式批判性的流行曲,讓她的咆哮更有說服力,如今常沈浸在慘情歌中,就算多有層次鋪墊,都總會淪為無病呻吟。不過,既然尚年輕,也該多吸收社會經驗,擴闊一下世界視野,輔以其嗓音,樂曲的大鳴大放風格,G.E.M 的音樂版圖還是杷當有潛力,就如《What Have You Done》,就是在她不斷秘撈的過程中學習回來的。

歌曲流暢,功架壓場,兩個合作單位一老一嫩的配搭,不止有創意,還是沒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比較,沒有誰帶領著誰的問題,就是愛歌之人,一同投入,熱血沸騰,純粹的表演,就是高質素。新歌方面,其實都不算新,只可計作近年,《What Have You Done》與《睡公主》都是 G.E.M 親自的手筆,未必有行雲流水的文筆,但至少副歌有記憶點,並且都有一針見血的訊息。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eFlMsUPzFY]

太傻 x 讓我跟你走 x 等你等到我心痛 x 心酸的情歌

事先聲明,作為《星夢傳奇》的忠實支持者,意見或會有所偏心,但看到鄭俊弘多年來埋藏的實力,一鳴驚人後一舉上紅館; 看到羅鈞滿在舞台成長,一場比一場穩定,在大場合更見其台風與信心; 看到巫啟賢對愛徒的賞識; 聽到熱烈回應的掌聲,感動已勝過一切。這一部分無疑也是實力的展現,只嫌鄭俊弘仍是低調謙卑,個性上是優點,但亦造成鋒芒無法盡情流露,和音時,收斂可不免喧賓奪主; 但主音時不夠放,聲音就會被掩蓋。

經典老歌是百聽不厭的,聽到名曲名詞在新一代身上承傳,清晰的咬字、豐富的感情、駕馭自如的高低音,相信這四位參賽者,已準備好當全面的歌手,就只差時機與人和,尤其是超班的鄭俊弘,只要無線不再埋沒他,只要他堅持一向的風格,相信他都會成為香港樂壇未來重要的新力軍。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vkru90NQKk]

最好的時刻 x 青春頌 x 囍帖街 x 海闊天空

全晚最貼題,最有主題,最有情懷,唱得最好的一段。以懷念往昔作為靈感,從個人到社會,都帶有反思,《最好的時刻》由周博賢填詞,創作背景是馬丁路德金的演說,歌名亦借用了狄更斯小說名句去鼓舞人心;《青春頌》由藍奕邦填詞,延續他一向活在當下、青春無悔的題旨,並延伸到每一個年齡層都可歌頌青春。這兩首新作,可算是2013年廣東歌的代表,縱然樂器配製沒有突破,慢板的曲式可能又會被評為千篇一律,但詞人歌者的熱幟真誠,該可感受得到。

當然,歌必先要好聽。在耳朵享受的部分,許廷鏗與謝安琪可算是眾多組合中最精彩,謝安琪聲靚但有時音飄,許廷鏗的和音正好填補其不足,男女歌手合唱,就應該有互相遷就音域,而又可互相發揮優勢的地方。好聽之餘,舞台上亦好看,

舊式招牌、街道、服裝等,簡約而有象徵意義,最後一曲《海闊天空》呼應主題同時,亦向20年前逝世的家駒致敬,就像會承接 Beyond 的社會責任,以流行曲唱出香港人香港情。

然後的環節,張敬軒唱出新歌《I need you》。相比之前所唱的《Blessing》,《I need you》當然顯得格局小意義淺,只是若了解此歌其實只是內地一品牌的廣告歌,大抵就不需過份在意,況且所填的詞,其實很配合其銷售的產品,達到其功能性。

另外值得一提,張敬軒創作力不復五六年前是事實,他所譜的R&B曲式,每一首聽來都是《Yes &No》般模樣,填的詞大概也差不多,都是用來給他即興演唱時拉咪表演而已。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JsmVdqZHeY]

老調兒 x 七友 x 漣漪 x 有誰共鳴

若然《最好的時刻》《青春頌》此等新歌都不合心水,那 C Allstar 的《老調兒》理應就可叫反港樂者收口。可以不喜歡,可以不認為這是閣下杯茶,但不能否定《老調兒》作為2013年的派台廣東作品,譜小調、填文言歌詞、人聲玩中樂的破格實驗。小廣所寫的「念故影 懷故情 留在哪刻不知醒」,正正就點明,聽者向來留在黃金年代,不肯好好認真看待現在,就算夜半再有好歌聲,都沒有能力再認出,因為「今天醉心當天境 怎清醒」。

其旋律在不諳廣東歌壇的人聽來,可能還以為是若干年前的舊歌。事實上《老調兒》就朝著這方向製作,沒有唱畢全首《老調兒》是遺憾,樂迷因此錯過了後段 King 所唱的粵曲扮聲。

《老調兒》之後是十年前的《七友》,梁漢文翻身之作,更是當年的叱吒至尊歌,不過原唱者在 C Allstar 的表演下,被徹底比下去。還要說新一代唱功不濟嗎? 向陳百強與張國榮致敬的《漣漪》與《有誰共鳴》,假音、和音、低音,一應俱全,神髓全然捕捉在聲音變化內,C Allstar 的實力,在這無人問津人人喊打的歌壇中,仍備受低估。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KsjnG_UT0Y]

愛你 x 會過去的 x 就算世界無童話 x 情人甲

許志安與衛蘭合唱,回顧過去情歌量產化的時期,雷頌德與伍樂城,作為交出首首面目模糊倒模編曲的流行作品兩大支柱,曾經人人爭著聽的廣東K歌,由兩個偉文擔起男女戀愛的代言人。《情人甲》就是那個時代的終點站,亦應成為許志安事業最後的一次光芒。

黃偉文填出了時月流逝的唏噓,尋覓真愛的艱辛,只能說,這是一份上佳的情歌歌詞,直白但有血有肉,比喻到位而用詞流麗,一句「將愛從前度家 護送達下個他」表達感情的結束與開始,如同一條輸送帶般,還要有「護」字,代表對這份愛珍而重之,亦有一層鼓勵,就是分手後的愛並不是消失,只是靜待下一位的出現。這種境界,彷彿是從歲月的歷練達成,而不是一朝一夕的。

作為表演者,衛蘭反而未如理想,對於粵語歌詞,衛蘭始終仍是很陌生,亦不太懂其文法,自然影響斷句的感情; 而且她像久未有現場演唱的練習,聲音還是會震抖,很多上高音的位置都很勉強,亦有忘詞成份,在她初出道時,本來形勢大好,現在的表現與狀態到底還是讓樂迷失望。

之後是新歌演唱的部分,2013年香港樂壇有一個現象,亦在這一夜顯現,那就是「翻唱當新作」。王菀之的《幻影》、G.E.M 的《你讓我灌醉》都屬這一類,而梁漢文、許廷鏗、李克勤、譚詠麟各自演唱的新曲,都有水過鴨背之感,但會是垃圾嗎? 那又不然。《半邊生命》是梁漢文唱給妻子的深情感激;《紙牌屋》是黃偉文填給李克勤的美劇系列二部曲,《魂遊太虛》是改編自《第24屆CASH流行曲創作大賽》最佳歌曲的季軍得主,不能皆言是佳作,但到底其創作意圖與曲詞訊息還是相當清楚。

最後一部分是左麟右李系列,讓校長盡情掀起高潮,嘉賓的伴舞,歌者的舉手投足,都全情投入在串燒曲目中,猶如兩人的演唱會預演,但若感受到與觀眾同歌同歡的熱情,也就不需多計較。

剩下的,就應由樂迷聽眾自行判斷,香港歌壇,真的已死嗎? 詞人不懂再填詞嗎? 唱歌的不懂再唱嗎? 幕前的,我們看到許廷鏗、鄭俊弘、C Allstar 等後起之秀,幕後的,有周博賢、藍奕邦、小廣等,在鑽研新題材,前輩的有林夕與黃偉文,還未到一線但有實力的歌手,亦可見張敬軒、謝安琪、G.E.M等,統統視而不見的,都不要緊,因為關心廣東歌的,就算多痛心,都自然會知道,主動去發掘,香港樂壇更多的可能性。

原文連結

周柏豪 《8》步入成熟多變的新方向

8

周柏豪

8

廠牌:華納 評分:6.5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2012年是周柏豪的人生轉捩點,亦是其事業的新高峰,好友的病,化為《只有一事不成全你》的後搖滾勉勵,亦是《Get Well Soon》從碟名到曲風到詞意的靈感來源; 外婆的死,造就《無力挽回》的情感釋放,成全了《Imperfect》專輯與音樂會的精選與總結,轉個角度去看,Imperfect 就是 I’m perfect。

七,若然是代表完美; 八,就象徵新的突破。上張《Imperfect》記錄了他在樂壇的成長經過,那《8》就是再起步作新鮮的嘗試。人紅了,歌曲受歡迎了,創作受肯定了,自然就會予樂迷期待,在最真摯的抒發過後,周柏豪可否成為新一代男歌手的代表? 八首新曲,是周柏豪出道以來曲目最多的一次,他的音樂在EP中有精緻的製作,但可否盛載一張大碟的重量呢?

曾經說過周柏豪的專輯風格,一向是「本体分裂」,「本」是周柏豪的心聲,「体」是面目模糊的大路抒情歌,但似乎《Get Well Soon》已解決了風格不一致的問題,《Get Well Soon》即使都是一半自家創作,一半假手於人,但那樂觀希望的基調,卻可貫徹統一地融和在不同曲目中,亦因為情歌不再是迎合市場,而是來自歌者的真情流露。來到《8》,二者結合的企圖更顯著,點題作《00:08:00》當中八分鐘,就像一邊耳機播放著《黑》《斬立決》,另一邊卻在高唱《Smiley Face》《宏願》,不協調的節奏與訊息,在互相衝撃。

毫無疑問,大眾樂迷都愛周柏豪唱深情的歌曲。他的聲線沒有先天條件,卻總有一種可打動人的誠意,於是派上保守的《我的宣言》也不為過,難得是宣示細水長流的愛情,總比從前當兵默默付出的慘情,來得更名正言順,更有正面意義,亦是他懂得了我歌譜我心後,更能掌握如何演繹一首歌曲的層次,那是一種進步,在《六天》《傻小子》還在摸索模仿時未曾有的自然流暢。

《雙.對》亦是幸福美滿的延續,依舊是淡淡然的旋律,簡單而內斂,不喧嘩起伏,那是周柏豪的簽署特色。上承《Imperfect》的大團圓,下接《我的宣言》步入教堂結局,作為一道橋樑,從另一種角度看事物,所謂 put oneself into other’s shoes,那就讓他步進她的高踭鞋中。歌曲在談男方要高攀女方,更甘願放低自己去讓她上得更高,是《高妹》「我沒有六呎高,我卻會待你好」式的甜言蜜語,也是在說不理旁人眼光,哪管登不登對,只要彼此相愛就好,同樣亦帶有向高處挑戰,不害怕而向前克服的勇氣。是以,這首簡短的歌曲作為大碟的引言,意境卻相當豐富。

銳意擴闊歌路的《8》,出現了很多第一次跟周柏豪合作的班底。《放過自己》由 Eric Kwok 作曲,張子堅編曲,有一點英倫流行搖滾的影子,在結他聲中運用假音及沙聲呼喊,再次證明周柏豪的聲音很適合控訴,或呈現陰暗憂鬱的情境。之前《雙.對》與《我的宣言》是輕緩的,重點在於舒服,就如渡盡難關後相守的境界; 然而進入《放過自己》就有了激昂的過渡,離開了愛情的沉醉,如同詞中所言,改變了看法,對世界洞察。那種對人生有覺悟的自白,很切合周柏豪一路以來的形象。而《放過自己》亦有回望之意,遙應不變的赤子情懷,類近的曲風,有當年《最後的三分十六》的憤怒與絕望,如今就懂得放開,懂得感恩,比前作增添了出路感。

王雙駿的《摔角》,相信是最徹底的蛻變,因為歌者從不擅長舞蹈類型,即使有強勁節拍的編曲,都多是青春勵志,而非舞池中大跳特跳,但要衝破舊有限制,就要豁出去,何況王雙駿的編曲極有嘉年華的繽紛色彩,如同狂歡的迷幻派對。中段的密集電子樂器運用,高潮前夕的氣氛鋪墊,歡呼聲及主持介紹聲的穿插,亦在表達摔角台前準備埋牙的期待,與及之後肢體纏綿的想像。可惜MV中看到周柏豪與女伴不太過電,身體擺動姿勢嚴重不足,這方面在現場表演時需要多加改善,始終是「瘋一場 癲一趟」的體現,全場演唱會大合唱「yeah yeah」時能否投入,就看周柏豪的舞台因子了。Big Shot Version 當然更能配合周柏豪的粗豪聲線發揮,混音更迷離,鼓聲更沸揚,打擊樂器的節奏感更強烈,但主音清晰突出有爆炸力,最後一段讓尖叫的背景聲音去得更盡更狂。

可惜,驚喜就到此為止了。也許唱開K歌的,會喜歡《雙人床的空位》,只是 Kenix Chiang 的旋律一如以往的水過鴨背,每次都是以曲作背景,讓詞人的作品成為主角,詞大過曲之名,在章霈迎的作品比比皆是,《苦瓜》如此,《非凡人生》如此,無風格無血肉,卻往往可以大熱。林夕的「強扮愛和被愛 不會變上帝」也許又能撃中樂迷的心坎吧。《你還怕大雨嗎》是國語咬字的大倒退,還是上趟《錯配》一手包辦歌詞,用情至深來得真誠,幸好,馮翰銘的編曲有想法,注入了輕柔的女和音與激烈的鼓聲間奏,又來一場本体的分裂融和。

出道第七年,周柏豪的唱與作,都漸趨成熟。走出了去年個人生活上的陰霾,喜見其歌曲的正能量,歌者的陽光笑容重現。但願第九張,第十張,之後的每一張,都可留下更多專屬的印記,減少本体分裂,商業主導的痕跡。

延伸分享:
香港樂壇這一代 – 周柏豪
是傻小子還是傑出青年? 周柏豪本体分裂的專輯風格
周柏豪 不思進取的Continue 無法前進

由周柏豪的《摔角》看香港跳舞音樂

pakho

坦白說,看到周柏豪的新歌《摔角》的MV,心情很矛盾。

不知從何說起,我這個八十年代出生的,確實從來都不太明白這個小妹妹到小男孩都愛戴的周柏豪有什麼特別。他那些「潮人」音樂有點像還要差了一兩個檔次的Juno,說不上精彩又算不上差;人家口中說他的型或帥,我又不怎樣看得出來;他作的歌就是倒模的K歌格局,不值一提。唯一有印象的,除了是「大文豪」的潮文,還就是他的唱片封套「抄」James Blake,走indie hipster 路線。

最新單曲《摔角》之所以令我感到矛盾,其實是有幾個層次的。首先是源於這首作品其實尚算是既令人欣喜的,同時亦令人皺哂眉。欣喜的是,這是一首目標很明確的舞場快歌。王雙駿㚒雜dub step、house等元素,做出這首可算是他近年最到位的跳舞作品,簡單易聽,當中的旋律與及編曲的groove及層次都有足像Calvin Harris、David Guetta等等近年這些主流電子音樂人/DJ的大熱作的要點,層次分明;而且在混音方面夠膽將音樂放大,在廣東歌較為少見,至少做到「好跳」的效果,電台很配合的相信有潛力成為大熱作的。

不過,同時令我皺眉的先是歌曲的MV明顯是向Robin Thicke今年被播到爛的《blurred lines》的MV「參考」的。我不明白,其實性感女郎伴男歌手真的有很多不同處理手法,但偏偏要周柏豪的表情動作以及那個cheeky 樣都要抄足人,連那個女模的外形都要似?腦袋真的細到連這樣簡單的東西都想不到嗎?

香港沒跳舞市場,情歌市場卻沒有飽滿的天,

另一令我矛盾的是,其實是聽眾的反應。早說過,香港人沒有跳舞甚至派對文化,有的是整個社會都沉迷的浪漫化的戀愛文化,所以容得下千萬首失戀暗戀熱戀的作品,主流卻會排斥令人舞動身體的快歌的。戀愛永遠是in demand的,相反,跳舞沒什麼市場,會有派對會clubbing 的朋友不過是小數。

同時在香港極端保守的儒家封建思想影響下,這些作品總是會被邊緣化的,,主流社會認定「派對」就是「讀不成書」等「壞風氣」,不值鼓勵,更是教壞細路。香港主流社會對音樂的論述仍然是老舊得要認為是要陶冶性情,幫助歌者抒感情感的。所以,如以前的文章說過,在香港,音樂性是不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歌詞,要撃中人心。在香港主流樂壇,音樂的層次從未到達只是單純享受音樂最原始的律動,所以把節奏帶來的舞動感——音樂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能元素——淪為一文不值的層次。

台灣謝金燕舞曲闖出一片天,香港跳舞音樂仍不見天日

矛盾,因為在另一邊廂,台灣的謝金燕卻成功以舞曲搶得一片天。不說你或不知,三十九歲的謝金燕原為台語歌手,早在九七年出道,更已推出了十張以上的專輯。她的《嗶嗶嗶》香港人或只懂取笑,卻聽不出其實作品本身是一首製作極到位的舞場作品。製作團隊成功將台語的娘味camp 元素混入現代舞曲,將一個原本「娘到爆」的女歌手變為大家都爭相笑爭相要到K場唱的女歌手。最新單曲《姐姐》再以快歌出動,聽得出加重手咸多多趣的抵死玩味。結果《姐姐》至今已有七百萬youtube 點擊。

當然,《摔角》明顯不是《姐姐》,在膽量到創意上,人家高班多了。尤其歌詞,完全幫不了忙,更是幫倒忙,沒gimmick沒新意沒意思,深不起,又不夠淺引起話題,陳詠謙的詞基本上一貫風格,有字基本如無字。不過,最後還是樂觀調子,沒有太多討論價值與音樂價值的流行音樂,其實是不需亦不用理會樂評怎說的;它們是功用明顯、目標market明確的商品,所以最終還是應回到其商業及use value的層次。只要流行到,紅得起,就証明它成功了。反智的香港樂壇沒有透明度高的流行指標,不能看銷量,唯有看youtube 點擊。今期流行的周柏豪歌曲一直都有一定流行度,再悶再陳腔濫調的《我的宣言》在youtube 亦有八十四萬點撃,如果這一首多過八十四萬,亦算是一個好開始了。

香港樂壇今期流行︰藍奕邦與何山

取自藍奕邦Facebook

香港樂壇一直有一些gem 是樂迷才識貨,才懂欣賞的。當然,他們的音樂還是流行音樂,不屬什麼冷門或另類路線,但很多時候你是寜願他們不走紅的,因為你知道這些具個性,具想法的獨立個體是不會被香港最大眾層面的樂迷愛戴的;他們的流行是屬於小流行,可在小型場地舉行音樂會,具體一點,即是他們是屬於伊館多於紅館的,放他們在紅館是不對勁的。

藍奕邦,正正就是這類型的香港流行裏的gem。由他出道彈鋼琴的憂鬱小生,發展到劉德華的音樂監製,再到自己的音樂變得劉華;再到他在Evi Yang的協助下的性解放,穿上高跟絨,想復興disco音樂及文化。他還是不紅。他為不同歌手作的歌不多,最早的《含蓄》的R&B式作品食正的是當年由台灣吹起最紅的曲風,不特別;《樓上來的聲音》成經典,但作品的成功卻更見於編曲及張學友的「突破」演繹;劉浩龍的《斷尾》等出色廣東流行,小流行但卻紅不起;楊千嬅的《我等我在》、《長恨哥哥》到《芬䔧道上》,成樂迷大愛亦成楊千嬅金牌年代重要作品,卻只屬minor classic。到容祖兒這個大公司在零七零八年連續取錄,《愛一個上一課》及《忘憂草》都成主打,卻只是容祖兒另一派台歌的「短暫流行」的命運,還是沒有為藍奕邦取得更多的工作。最深受樂迷喜歡,成為私房歌的,或其實是張衛健的《身體健康》。

想不到,為新一代歌手許廷鏗寫的《青春頌》卻意外跑出,成為了他至今其中一首最成功、最流行的作品。雖然,《青春頌》不過是一首平平無奇、像是藍奕邦東亞時期「劉華風」的作品,那種一貫自省之餘亦自我鞕策的樂觀調調,多了的只不過是藍奕邦近期接近囉嗦婆媽的老土味道。但是,這作品的成功是見証著像《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或《致青春》等近年有關青春回憶的nostalgia同時在音樂上流行;這亦証明市場中確實有這個niche market未被照顧的,當林夕及黃偉文都不怎寫這類題材,正正是藍奕邦正在填補這個空缺。

一下子,藍奕邦在不同歌手的作曲填詞欄均變常客,雖未至於像舒文般的濫,但亦算是創造了樂壇現象,尤其是藍奕邦是繼周博賢後少有同時提供曲詞服務的創作人——他的曲詞亦通常像一個套餐,都是賣藍奕邦一向的主題路線的。有趣的是,藍奕邦的新碟合作夥伴Pixeltoy的何山同時突然成為樂壇搶手客,由王菀之的《Chotto等等》跳舞涼音開始,成就了容祖兒新碟的第二次合作《無電才是災難》續集的日系兒歌。

林子祥之子林德信新歌《心靜自然涼》便是由藍奕邦監製,何山編曲。與何山亦同時為東亞新人鄭嘉嘉監製求突破的《Iron Lady》。另一方面藍奕邦亦為環球重點歌手吳雨霏轉型的首支主打《今夜煙花燦爛》送上歌詞,再加上Robyn and Kendy 之前的《陶瓷娃娃》,不懷疑或者藍奕邦與環球亦簽了創作合約。

講到尾,其實我不過想道出香港音樂人面對的流行矛盾。再出色的創作人,濫接jobs都是在掏光他們的創意及靈魂。由雷頌德到陳輝陽到Eric Kwok 到所有曾過度接jobs的香港音樂人均已証實的一點。流行音樂是生意是商業,保持步伐可以可持續發展,過度開發則是提早收工,更會失去樂迷原本的尊重。欣喜看到藍奕邦邁步向前走,但藍奕邦本來就是那個具自知之名的憂鬱小生,迎向大量製作,或是用上很多龐大沒意思或接近pretentious 的用字的音樂人嗎?該不屬他的專長。

由陳奕迅演唱會再看懨悶的香港音樂

easnlife
自己也覺得連續三週都寫陳奕迅實在過火,亦有點好像講來講去都係佢的感覺。不過,想來想去,還是覺得這件事仍是觸動最多人神經的一件事,還是有點話想說。

坦白說,看到陳奕迅演唱會的那些報導及所謂的衝突,只感到納悶。其實玩什麼音樂就有什麼的歌迷,你去看像Justin Bieber這類流行音樂會不是會預期看到一些來「享受」、「細味」音樂的聽眾的,而是一班狂熱年輕樂迷在尖叫狂歡,以摸到Justin Bieber 為樂。奈何的是,陳奕迅仍然是停留在這種流行音樂的層次而不自知,傻得像大排檔老闆嫌食客著得不夠大體不夠斯文一樣,實在矛盾。

當然,普遍香港觀眾同時一向惡啃,尤其那些狂熱fans,尖叫大叫喪叫首首大合唱,見怪不怪,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以偶像崇拜作背後動力的流行音樂出現這種粉絲實屬正常。而香港觀眾音樂感差也是公認的,香港的音樂會一到打拍子就每每嚇親人,錯得離譜,快十拍或慢十拍都是常見。這些所有惡習,終歸究底,還是因為香港的惡劣音樂教育。

所謂的音樂教育,並非是指真正的音樂教育,例如樂理或演奏等,而是泛指對音樂的接觸。香港雖曾以國際都會自詡,但普遍香港人的眼界及口味由香港交到中國前到現在以來,不進則退,越來越狹隘,口味越來越老土守舊,與上一代的老人家只愛聽那些老一輩情歌沒分別,更開始像泰國、菲律賓等國家的只愛聽一類情歌的單一口味。

香港人由細到大聽的歌曲都是沒什麼節奏感,都是那些硬掘掘的那些廣東慢歌;就算是快歌,節拍感也不是歌曲的重點。社會口味單一,市場就可以大條道理用這個來做藉口,以「有供有求」為名繼續做類似沒音樂感沒音樂性的音樂,音樂的成功不在於音樂感,只流於歌詞有沒有所謂的「共鳴感」與「觸動人心」的本領,音樂多停留在這種「情感」層次,所以形成今日香港樂壇被情歌淹死的局面。

所以如之前所提及,陳奕迅對觀眾的指責其實是說不通的。他,投靠只向錢看的音樂工業,棲息在一班不懂音樂的傳媒,娛樂這班沒什麼音樂教育的聽眾,靠這班普羅大眾及狂熱粉絲而獲利。既然今時今日唱了十多年仍是一年一年重覆地唱《任我行》這類典型「悅耳流暢」的打油詩式的慢歌去換取最大的名氣及支持度,既然這班就是你自己選擇的顧客,既然你選擇要開足廿五場演唱會去秏盡自己的精神體力及音樂熱誠,那就沒什麼理由又要賺人家的錢又要對人家說三道四。

香港娛樂圈,或是這個只有娛樂的樂壇,歌手大多只是靠討好粉絲而維生的娛樂人。得罪客仔,甚至應要被消費委員會投訴的事來的。

話說回頭,其實紅館這個象徵「巨星」的舞台早就不合時宜,連續開多場演唱會根本是不人道的行為,亦只是在消磨歌手與音樂人的意志,不過,一切從錢看,開得越多賺得越多,歌手亦是自願的。或者香港人就是不肯作改變,紅歌手還是要在一個基本上不適合舉行音樂會的場地舉行,大家還是習慣坐定定看音樂會;又或是一切都源於香港政府沒有任何文化視野的原因,沒有更大型的音樂場地,室內又好室外又好。

陳奕迅【The Key】(不)和諧帶來的大問號

easonkey

陳奕迅

THE KEY

廠牌:環球 評分:6.1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香港的人確長情的,總覺得若然陳奕迅照這樣唱下去,唱到六十四大家還是聽得這麼高興地聽。其他歌手有再好的歌亦不會有這種反應,全世界有再好的音樂還是愛聽陳奕迅,香港樂迷的耳朵就是選擇性地只聽你陳奕迅,聽了十幾廿年還是這樣聽,這樣大愛。

利益申報,陳奕迅近幾張專輯我已記不起那首打那首,已提過,他努力工作,我亦努力聽其他音樂。記得大學時我常跟大學同學說,是的,陳奕迅係好野來的。不過,如果我遲生十年,現在是大學生的話,我想我已不敢說這番話來。現在的陳奕迅,更像我們的樂壇校長,係,譚校長。

上了神台的陳奕迅,成為新世代唯一一個真正中港台巨星的陳奕迅,或者渴望他會有更多真正造福音樂的舉動,多於保持自己的名氣、娛樂大家的穩定工作———確實是我天真幼䧽,看不破香港娛樂圈。其實早幾年開始,我們早已看穿陳奕迅在音樂上「唔嗲唔吊」,早有種「我不在乎」的感覺;我們亦不懂怎樣評價陳奕迅,怎樣要求陳奕迅,他不是沒有好歌,他還是一直在做水準以上的流行曲,要狠評他好像總也不太公平。

是的,所以聽在旋律與歌詞的水平上應是近年之冠的【The Key】,我還是不知道應樣評,我亦不怎樣覺得歌曲動聽,想skip 歌多過聽完全首。這時,我想起了,其實有史以來,陳奕迅一直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記得他的大碟名嗎?由華星時期【Nothing Really Matters】,到【怎麼樣】,再到【What’s Going On…?】,然後最近的一張就最經典【?】。其實,淸醒頭腦一下,就發現一直以來陳奕迅都沒有什麼特別東西要說,那些「The Life」系列,還不過是cliche得像「防止自殺協會」的「呀媽係女人」的訊息;歌詞層面,那些「陀飛輪」,那些「葡萄成熟時」說穿了不過是像男版容祖兒,填詞人都是抓著一些「撃中要害」的主題而寫的聰明歌詞。

陳奕迅不再年輕亦不再反叛,所以回不了那些自我反省略為憤世的華星主題。安穩的陳奕迅沒什麼特別故事,唱成年人的無奈亦唱過不少了,或者因為為這樣子,林夕在《六月飛霜》開始,便正式把一些具有政治隱喻的歌詞給陳奕迅。所以林夕這次特意送上《斯德哥爾摩情人》明刀明槍寫香港在中國影響下的情況,「也許早已戀上共(綁)匪苦海慈航」便是到肉。

同時,《主旋律》中小克亦擺明將中港關係放大,他自己更以歌詞來回應屯門市廣場的和諧事件。可是,諷刺的是,陳奕迅另一邊廂卻接唱為港共政府而唱的「和諧之歌」,更把這首《同舟之情》成為本專輯bonus track。而陳奕迅在官方的文案中,陳奕迅的解說是

Eason解說「主旋律」即”Main Theme”,借情侶關係講人與人的相處之道,如何和諧地生活,經營互惠關係,是永遠學不完的人生哲學。

確實是一個大玩笑。究竟「和諧」定「不和諧」?坦白說,嘻嘻哈哈的陳奕迅或者真的不在乎。我覺得,這次再次帶出的是主流音樂分工機械式合作的㢢病,大多時候填詞人、作曲人與編曲人都share 不同的visions的。你以為歌手唱什麼六月飛霜以為真有喻意?其實歌手自己在唱什麼,歌手自己亦不太淸楚。將政治歌交給陳奕迅,與交給王菀之手上已沒有分別,一樣毫無說服力。

同時,這再次帶來一個大問題,就是究竟我們是聽歌還是愛讀詞?像《任我行》得到不少人的喜好,更多的原因還不過是林夕出色的歌詞,寫出了成年人隨生活流的無奈與及當中溫暖的寄意?我在想,一百年後,我們是聽陳奕迅的歌?還是像我們在讀李白詞選一樣,更集中只是閱讀歌詞?我會認後者更有可能。

最後說回音樂,【The Key】的問題是玩不出任何新意。聽得出CY Kong 交出功課,但亦交出了很多filler,像《主旋律》或《再見娑婆》等作品都是交出了很多為大器而大器的編曲技量,卻沒有很solid 的substance或是特別的聲音,與歌曲歌者與歌詞的空洞分離都是一致。Eric Kwok又甚至是出動陳曉娟的都是有類似問題,這些唱法這些曲路這些編曲,已聽過無數次,陳奕迅歌者的靈魂已不再耀眼如前,唱出來亦不覺他投入,縱使他已交出功課,像在《再見娑婆》與《失憶蝴蝶》中交出驚喜的演出。

專輯的喜悅卻藏在尾部,陳奕迅自己作曲的《床頭床尾》就有像玉置浩二的日本老歌的簡單美好旋律;而新人Jimmy Fung的《阿貓阿狗》加入簡單美國西部民謠和絃,兩首作品都把陳奕迅重放在簡單誠實的流行曲層次,亦帶出了較真實、down to earth 的感覺。

平心而論,【The Key】是一張很四平八穩的廣東流行;在細節部份,如封面及cd jacket設計與及歌詞方面的水平更是出色的,不過,唯獨音樂部份是舊酒裝在古董一樣的舊瓶,同時,如果你能接受當中的「和諧」之聲唱著「不和諧」歌詞,你還是可以大愛這專輯的。更重要的,或者是,你還仍然樂此不疲地聽著陳奕迅不斷重覆這些水準還不錯的流行歌曲。

延伸閱讀︰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ason-chan-the-key/陳奕迅the-key以音樂作鑰匙-開啟時代之曲
陳奕迅再能衝上雲霄的The Key
南都樂評

流行曲中的語帶雙關

ellen_show

語帶雙關,在流行曲中填詞的部分,
近日除了有之前已提及小克的《主旋律》帶出了雙重意思外,
還有很多寫得頗低調,卻能使人細意欣賞並思考的作品。

她結他 – C Allstar feat. Sim C

首先,歌名已經將「結他」二字玩了兩個意思,
其一當然指那樂器,其二就是在說歌曲的情景,她「結」他,去結識了解一個目標對象,
二者結合,就是這對有曖昧關係的小情人在以結他結交,合奏傳情。

在副歌中最後一句,「一呼 一吸 一起 像情愫吧」中的情愫,
是解作真實的情意,形容男女兩者愛情萌芽的狀態,
但若取其諧音,可成為「像情 掃吧」,就會是形容彈結他時掃和弦的動作,
於是那個一呼一吸一起,就可以是聯想到愛情的結合,又或只是音樂上的神交,
其實如想加強第二節歌詞部分的想像效果,改作「盡情 掃吧」就更有意境了。
小廣這一份歌詞,絕對稱得上雅俗並蓄。

你對我已經唔係好似以前咁 – ToNick

「舊時」一詞在廣東口語中經常讀作「舊史」,
ToNick 就借用來以「舊屎」來比喻過去了的事,應該像排泄物般沖去,不要經常重提。
其實「屎」與「史」的同音,是否也代表了在我們的文化中,歷史的價值?
歷史既已成往事,跟平常吃完的東西都總要排放走一樣,總要過去。

ToNick 這首「情歌」就教我們不應看著「舊時」,而要講「第時」。
「第時」好像跟「遞屎」又是同音的,
當「佢」講起「舊屎」,「我」就諗緊「遞屎」,
這其實代表關係確實好夾,可充分回應對方的不滿,
還是這樣才顯示雙方想法根本不同步不一致?

囂張 – 盧凱彤

這首歌原名叫作《選獸》,就是想帶出不要在競爭中失去自我的訊息。
周耀輝為「囂張」二字本意上的負面含意逆轉,
亦將共通的「獸」字與「秀」字共用,道出了兩種珍貴的意思。

前者要作美好的怪獸,
鼓勵每一個人都不要甘於平凡,忠於自己獨特的方向,
即使未必得到他人認同,都堅持有個人的稜角。
若以後者去解,就是要作美好的秀(show),
將自己最好的,都表演給觀眾看,
所需要的是,對自己的肯定,如同歌名所指,一份囂張的信心。

盧凱彤在台灣金曲獎提名的訪問中,就正正提到她現在的心態,
要為自己的團隊囂張,要為評審的眼光囂張,
但若沒有人選中的時候,又或遇暴雨狂風的時候,
也需要溫柔、自由地繼續囂張,
這裏的囂張並不是鼓吹自負,而是鼓勵堅持及相信。

你怎麼可以安心的睡著 – 戴佩妮

之前分析的歌曲都是以字意、詞意作雙關,
但《你怎麼可以安心的睡著》同一個問題,去問不同的目標群眾,會有完全不同的感覺。

第一次聽時,理所當然的會認為,這是對逝去情人的呼喊,
按這種理解看,副歌中的「睡著」「走掉」都是死去之意,
就像女朋友在高喊男朋友不要死不要離開她,撕心裂肺的煽情。

在知道歌曲的創作靈感,是源於一場交通意外奪走了情人後,
就發現兩句痛心的質問,「睡著」與「走掉」其實可以按字面解讀,
女主角在問的,可以是撞死她男朋友,不顧而去的司機,
因為他睡著而發生車禍,因為他逃避責任而走掉。

以動人的情歌去宣傳安全駕駛的一首歌,值得一聽再聽並從中記著。

原文連結

陳奕迅《主旋律》,我們都老了

easond

我還記得中學時如何在陳奕迅的歌詞中找到那種「I am an island」的共鳴感,《與我常在》林夕一句「除非你是我 才可與我常在」今日讀出仍然是又精又狠,道出了很多複雜情緒及現實的矛盾。又或是讀黃偉文最出色的歌詞《反高潮》,一語相關,既寫現代生活、媒體影響亦寫純屬高潮一事。音樂都是不怎樣俗套的pop rock,就算是情歌亦是柳重言那些很淸新脫俗的調調。我曾經是多麼喜歡那個反叛、敢言的陳奕迅,那個歌內歌外都反叛cheeky的後生仔。可是,到今天,聽著三十九歲的陳奕迅,我真的只能說是我老了,跟不著這個越來越大器的歌手的腳步,我再不懂亦不能夠欣賞這個亞洲巨星的聲音了。

《主旋律》一歌,賣點明明就是當中極為明顯的政治訊息,控訴中國對香港的「侵控」。不過,看到陳奕迅新碟【The Key】這處

首批CD加送張學友x陳奕迅
「同舟之情」CD single

我的心便完全像沉船一樣,一沉沉到深不見底的大海的最深處了。或者原本不少人還可以降下底線,忘記這首和諧之歌,怎知還要得吋進呎,還能原諒嗎?

其實,我不奢求香港的歌手可以做到什麼,又或是會做什麼。不過,就算我沒有期望,亦沒有希望,但至少也要老老實實,不談政治就不要在歌裏談什麼政治,至少要說得通吧?一個歌手成不成立,是講integrity的,一言一行,鏡前鏡後,都是決定一個歌手成功與否,唱的作品究竟有沒有說服力的。《主旋律》這首歌,不計質素,單談歌曲有否說服力,就已經注定這是首虛偽空洞的失敗作。

陳奕迅以前唱反叛有說服力,是因為他當時真的反叛、串嘴過。不過,到今時今日這個有大將之風,賺盡大中華錢的大歌手,那邊廂送你一首和諧之歌,那邊廂醒你一隻有少少政治含意的歌,何樂而不為?觀眾不也是會大拍手掌,又或是讚歌曲夠大膽諷刺?我們總找到無數理由去為歌手解釋這些「現實生存困難」的困局,就像那些典型電影橋段裏頭,就算有暴力傾向的親人,如何打你,你亦可以容忍接受,更為他解䆁,因為,他永遠都是愛你的,是嗎?

少來跟我說陳奕迅沒有話事權,他或是對《同舟之情》不知情等等的無稽之談。其實,就像之前Rubberband 或是Mr.的維穩Shows一樣,何用????吵?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不用花時間解䆁什麼了,時間真的很寶貴的。如果當年達明一派一邊維穩一邊天問,達明就不會成今天經典了。

陳奕迅,這張【The Key】已是第三十一張唱片了?一年一至兩張唱片,一兩年一個紅館演唱會,如果這是一個新歌手,亦說得過去,但對一個已經有無數經典的上位歌手,這只不過在消耗自己的歌手生命,一個音樂人的生命。物以罕為貴是世間不能否定的道理來的,David Bowie也要抖十年才出專輯,才可以成功大賣及獲得好評,你懂得這個意思嗎?

我們都老了,你下年四十了,聽你長大的都過三十了,曾經被公認為最懂唱,最有音樂sense,最有音樂人個性的陳奕迅,我們的醫臣,我真不忍心看到你一副PSY的模樣又或是在MV裏像盧海鵬的樣子唱著輪廊再不鮮明的歌曲了。或者,是時候退一退了吧?如果只是想一直做娛樂家,娛樂大家,那也請不要怪責聽你演唱會的歌迷不懂如何欣賞音樂了,因為,是說不通的。

繼續下去,不如不見吧。

破而不立:龍小菌的結局

lungsiu

苦候多時,街頭幪面歌手龍小菌除下面罩,走上偶像崇拜路線,以歌手形象為其補習班吸金吸客,不但打倒了昨天的自己,也狠狠地捅了香港街頭音樂一刀。一個又一個對香港音樂抱有寄望的樂迷,曾固執地認為容祖兒,Mr.等商業傀儡並不代表香港樂壇,也不肯承認香港樂壇如此萎糜,如此不堪。龍小菌的出現,令他們相信香港總算有良心音樂人。但當龍小菌聲稱受到失聰人士的啟發而露出了眉清目秀的真面目,繼而開辦貴價的補習班,這些鋪天蓋地的宣傳似乎暗示著一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造星騙局。當死忠粉絲高呼被出賣,要淪為音樂難民之時,其他鮮為人知的街頭音樂人依然默默耕耘。痛定思痛,其實出色的街頭音樂人多的是,多一個龍小菌不多,少一個龍小菌不少,我們又何必為一件商業成品感到惋惜?

音樂和商業從來都有著一種反哺和反噬的關係。因商業而生的音樂,亦會因商業而亡。由於市場對好相貌的需求比好音樂多,同為商業園地的香港主流樂壇也自自然然要為以視覺刺激掛帥的娛樂圈抬轎。觀乎今時今日的主流樂壇,如果說歌手是件產品,歌曲就只是增加產品知名度的宣傳品,而廣告商,影片商等產品租用者才是歌手真正的米飯班主,那麼龍小菌的歌手身份就是一件副產品兼Side Project,為補習天后這件主產品增值。然而,英皇教育卻似乎捉錯用神,不但高估了龍小菌的名星效應,亦錯判了學生對補習的態度。雖然有學生確實會為了一睹幪面歌手的風姿而上龍小菌的課,亦不排除有家長會願意購買這類贖罪券,可惜龍小菌始終不是主流樂壇的產物,没有主流傳媒的拱照,名氣依然薄弱,能發揮的明星效應更是有限。強行將龍小菌的歌手身份與她的教學捆縛在一起,就牽強得有如她的英皇教育廣告裡「豐富舞台經驗,開拓你的視野」,「筆下意境深遠,曾達過百萬點擊率」那些字句。 街頭歌手之名恐怕並不足以保佑她在補習路上取得成功。

至於龍小菌的音樂事業,從出道開始就依靠一塊面罩為她帶來神秘感和知名度。這塊面罩遂成為她的金鐘罩,以其拒絕「以貌取人」的警世信念換取同情和體諒。雖然面罩偶爾會被網民扣上「博出位」的帽子,但在大眾眼中,她還是那個在弱勢中掙扎求存的街頭音樂人。然而,失去了面罩這個噱頭,就等於失去了道德高地,逼使龍小菌赤裸裸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被大眾評唱功,評創意,評相貌,直接與其他主流歌手較量。除下面罩,龍小菌不再是我們從前熟悉的龍小菌。作為幪面歌手的音樂生涯從此結束,龍小菌將要以另一個身份,另一副嘴臉和另一套價值觀重新說服觀眾。

但老實一句,如果一個聲稱對教育有熱誠的教育工作者,為了專心一致地追隨宏大的音樂理想,貿然放棄中學教師一職,但到頭來當她借音樂一舉成名之後,她又挾著歌手之名去一間巨型連銷補習社收高於市價的價錢任敎,那麼她對教育的熱誠有多少,對音樂的熱誠又有多少?

原文連結

雷琛瑜的婆媽五分鐘

J.Arie-300x300

之前寫過雷琛瑜,這次也繼續寫雷琛瑜。之前寫Paco的新人雷琛瑜像唱Cafe 裏的Background music,如像雞肋;而且,明明title 是唱作人,首支作品卻是假手於人,確實有種搵苯的感覺。這次第二主打《我就是主角》終於是「自己的創作」,亦確實唱出一些質感出來了。

坦白說,我還是不怎樣相信「雷琛瑜」這個project,我不是不相信雷琛瑜,而是她的創作團隊,包括音樂製作、A&R, 形象及marketing 的團隊。雷琛瑜想走像台灣的知性/文藝歌手路線,可是出到來的結果卻是仍然是欠缺辨識,在衣著打扮到氣質不特別之餘,最新MV更是錯得離譜,我還以為她是九十年代的李樂詩。再看這支主打的填詞人,原來是「香港作家王迪詩」,坦白說,我真的不認識這位「香港作家」,更不太明白為何第二主打仍然要跟第一主打所說的東西一模一樣,更要為一首原本已經這樣簡單的歌詞再要寫上一個序。香港是不是什麼都要畫公仔畫到將腸的details 都要畫出來?我們是不是真的這麼低智?

算了,至少,我們知道雷琛瑜不是謝安琪或是薛凱琪,沒有獨到characters亦沒有solid 的創作團隊支撐,那就聽聽歌算數吧。音樂本身,這次繼續聽得出很強的九十年代的流行曲影子,編曲完全是典型十分重手的煽情處理,沒有任何新東西或有質感的註腳。旋律方面,Verse 的旋律是寫得出色的,若然副歌寫得一樣好,或者會成為雷琛瑜的第一首很solid 的作品,讓她有力闖蕩樂壇。不過,事與願違,一到副歌便又回到廣東歌的不溫不火的悶場。同時我亦是質疑究竟這個singer-songwriter的創作力是如何;或者更甚的是,究竟她是否有創作力,因為在writing credit上,作曲的是J. Arie/藝琛,這種「合寫」,實在太多騙局了。

最要命的,或者是歌詞影響,《我就是主角》就像是把十秒的Adidas 或Nike廣告那些Nothing is impossible 等的似是而非的motto變為幾分鐘的婆媽宣言,整個執行都是很cheesy、黏黏老土的。不過,或者公道說,我這個廿幾歲的聽眾或者覺得陳腔濫調,可能小學生或初中生未聽過什麼歌的又可能有另一番味道吧?是了,確實是的,香港廣東歌確實不是給成年人聽的,對嗎?

不過,還是有一樣東西做得好的,就是vocal上的製作是很成功把雷琛瑜的聲音很直接呈現。雖然由她本身咬字到演唱上的瑕疵都一一呈現,但我卻難得從這樣一首很格式化、沉悶的作品之中聽到一把唱得真摯的聲線。這個赤裸的演繹讓我感受到歌者的一些熱情以及她歌聲的力量,甚至讓我在猜想,或者雷琛瑜在較好的製作團隊下會有更好的發展。又或者是這根本只是另一個主流歌手的宣傳騙局,又或者這個音樂商品確實不是給二十歲以上的成年人的。又或者,我不應這麼認真的。

我就是主角
主唱:雷琛瑜 J.Arie
作曲:藝琛.J.Arie
填詞:王迪詩
編曲:藝琛
監製:藝琛
歌詞
恐怕不再心跳 快樂記憶忘掉 高處去找奧妙
小單位買到了 但夢已經生疏了 消散飄渺
青春只那一秒 豁著去闖去飄 美夢去牽動浪潮
未愛盡這生便突然走了 誰又會欣賞破碎夢能照耀
難道我 沒法捉緊一剎麽 還是我 沒有改變沒有躲
燃亮過 ‬就算天塌下來將理想擁抱將那火 ‬盡興燒過
縱沒有掌聲 快樂我來決定 我獨個在人潮裡像星
笑我太天真衝動可以成長麼 
我有我夢不悔活過愛過 自我風靡 不枉過
難道我 ‬沒法捉緊一剎麽 還是我 沒有改變沒有躲
燃亮過 ‬就算天塌下來將理想擁抱將那火 盡興燒光
縱沒有掌聲 快樂我來決定 我獨個在人潮裡像星

翻唱的美學,十首出色廣東翻唱

covercover

翻唱是一個很普遍的音樂practice,不過,將翻唱錄製再出版甚至變為一張完整的翻唱專輯,卻是不是一件很容易討人喜歡的事。翻唱可以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能是把一些被遺忘或是遺珠作品重新帶到聽眾。或者是是把一些不是屬於那歌手fan base 樂迷層面的一些作品。最後都是有重新呈現,達到把舊作品發揚光大的目的及效果的。講翻唱,英國的boy band傳統以來就喜歡翻唱舊經典作為主打,不是每一個都成功或work ,但最近One DIrection 把七十年代Blondie 的《One Way or Another》及The Undertones的《Teenage Kicks》合體,在三十年後把這兩作品重新變為一首大熱作,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這裏列出十首都是香港翻唱史中幾首出色之作,這些均是在選曲上極具眼界,與及在編曲演唱上用了完全另一想法,把作品帶到另一層次的出色作品。

林子祥ー明天怎麼過 (The Beatles)

AMK – 哥仔靚 (許艷秋)

關淑怡 – 忘記他 (鄧麗君)

莫文蔚 - 冷雨 (錢錢)

彭羚 - 情像外衣 (露雲娜)

at17 – 你好嗎 (張立基)

黄耀明 最後一夜 (劉美君)

趙學而 – 最佳位置 (陳慧琳)

陳冠希《口徙氣》 (肥媽)

第十首是你選的,有什麼心水?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