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煜【山歌一條路】,心中一條路

黃連煜

山歌一條路

廠牌:滾石唱片︱ 評分:9

到中國大陸進行采風之旅,然後回來台灣徒步環島客家庄巡演行,這兩三年黃連煜一直不定地在尋根,省思著如何延續傳統山歌之迫切問題,並積極整理那些口傳心授的山歌規則。他的最新作品——【山歌一條路】,依然有著對新舊元素糅合的驚喜,但更值得稱讚,是其完成從「走出去」(《Banana》)到走入自己山路的轉變,如將取之於外的營養,吸收、「內化」成為身體中的一部分。

新專輯《山歌一條路》的序曲對唱,就像唱山歌時會附帶的回聲、迴響、回應,而此回應又喻為是一種傳承,跟《Banana》開篇的《海深嗎》有異曲同工的地方。黃連煜在《山歌一條路》裡面,巧妙運用對唱或對話之形式,提醒人需延續傳統的重要,那裝滿回憶的《祭矮屋》,即以低八度的演唱音軌疊合,象征著和老屋的交談,也暗示對美好舊事物、舊感情、舊價值的守護;矮屋是你的家人,山歌則是黃連煜生命的一部分,他要保住這「屋子」,必須能將它進行「活化」,梅州傳統五句板的《花界情人》,於被中西樂器(小號、笛子)碰撞的編曲擦拭後,便示範了「舊東西」如何在亮出新光澤的同時,又不失其原來的本貌。

跨越古今中外的《山歌一條路》,令舶來的說唱、藍調更能跟客語歌曲融為一體,調和出黃連煜所追求的「新山歌」風味。不論國語、客語饒舌對話的《沒那必要》(又是「對話」形式),或像西方音樂注重節奏、韻律的《土樓阿哥》(令我想起他之前的《黑武士》),甚至是《西部》如歌名已經點出的藍領、牛仔風格,都在套了一件外借衣服的時候,仍保留著客語歌的本質、慣性,使到中西的音樂成份不只疊加在一起那麼地簡單,而是能相互地發生反應!這相互性,還體現於歌詞內容對古與今的打通思考,好比《祭矮屋》回應了台灣「大埔事件」,強拆的可以指是老屋,也可以指舊有的客家文化;而《沒那必要》提到的「語言政策」侵略,至《西部》一窩蜂地去到中國大陸「淘金」之現象,亦共同反思了新潮流的衝擊與危害,以及舊傳統被壓制發展的問題。

因此,《山歌一條路》的最後,仍是要回到屬於自己的路上,回到屬於自己的「根」之中。《祖訓》兩分多鐘緩慢的前奏鋪陳,如暗示返鄉路途的漫長;《山歌一條路》簡單的彈唱、編曲,又撥開了雲霧,使人看清前面的路向。專輯以心中無沙塵的《過山拉》、《山歌王》為始,到單純的《山歌一條路》作結,像畫了一個圓圈,告訴你還其本質的重要,也告訴你窮一生尋找的終站,其實就是你出發的起點。

感受過歲月冷眼的黃連煜,自然瞭解外面世界的複雜險惡,他將客家山歌變為自己的信仰、變為一種精神歸屬,因為在山歌裡可以找到一方净土,能抵禦惡俗流行的侵蝕,避免受到偏歪了的價值觀所感染。使人慢下來的《山歌一條路》,更使人清醒,其內裡面揉進細膩情感與看透風塵的創作,如提供了火把一樣,好讓你在歸途經過險峻的山路時,能夠用上。

原文連結

《一千個假想結局》的第一千個假想解讀

a thousand hypothetical ending

從漫長的沉睡中醒來,睜開了眼睛,終於發現困在這個白色恐怖的密室之內,如何是好? 要重回夢鄉嗎? 這只是自我欺騙,合上眼卻仍是清醒狀態; 要反抗逃走嗎? 卻看似沒有可能,四面都是牆壁密不透風。是以作無謂的掙扎,還是安躺地下,繼續偽裝睡得安穩,成為《一千個假想結局》的命題,從潘源良充滿政治暗示的歌詞,帶到 Heison Ng 構想的「沉默有多恐怖」的畫面。

人們總認為不能叫醒在裝睡的人,其實是睡醒了的人根本不知怎麼算好,正如雨傘運動是進是退,下一步是激進衝擊或走進社區,卻總像怎樣選都不是最好的方案。歌中的「你」可意指特區政府,或人大,或是中央,代表著建制的高牆,面對人民揮筆狂呼仍是無動於衷,同樣地「你」也是沉默的大多數,在一切過後仍然選擇不發聲,保持所謂「中立」,捍衛只剩空銜的「法治」。

「維護你基本態度」是兩者的共通點,不論怎樣去塗黑那人工的白色去引起注意,都只能撼動表象而不能深入核心。但「我」還可以怎樣? 當作無補於事與「你」重修舊好,從此放棄自身的核心價值來配合「安居樂業」的藍本? 是如歌曲提示的妥協,還是咒罵洩憤,抑或遠走高飛?

這是「你」與「我」之間的矛盾關係,只有對立而沒有融和的空間,但其實「我」之內同樣充滿掙扎,腦內想像不同結局的可能性,似乎都沒有出路;「我」想勸告,卻無法消解「我」的憤怒,最終理念一致都可能要各走各路,這一場全民覺醒,追求真普選的方向,亦將迷失於勇武與和理非的路線爭拗中,就像心鎖了霧。

就在唱出心鎖了霧的一刻,Kary 作為歌曲的代言人,配合音樂的節奏竭力地在全白景上畫下一抹黑色,開始尋求改變。她一筆又一筆勾劃著交叉的反對符號,卻漸感無力,躺下想睡又不能,站起來要逃亦無力,這個近乎瘋狂崩潰的狀態,最終讓她在冒充白雪的發泡膠粒中,找到了紅色絲帶捲著的斧頭,鑿向牆壁,打開第一道缺口,歌曲就在這處停止。

外面到底是什麼? 另一個更大的牢獄? 比白色恐怖更有形有色的恐懼? 還是真正的自由? 當人們承受過催淚彈,學民絕食過,在政改卻寸步成果都得不到,眼淚 (溫和) 已經失去用途,我們除了逃入夢境,讓無盡幻想,帶著我們一起迷路,或一起祈禱,還可以怎樣? 鏡頭固定在她的眼睛,與開首在旋轉但昏睡的她對照,這刻雖然依舊被囚,曙光仍未到來,但至少她堅定並覺醒了。一個小孔也許對於龐大的國家機器而言微不足道,對於渺小個人卻已是突破,正如歌名在MV以一個框架呈現,卻並非全然封閉,被「一」字刺穿了,縱使句號已寫下,「結局」卻是開放的。

寫過《超錯》以及《十個救火的少年》的潘源良,在2014年帶來了《一千個假想結局》,足證其政治觸覺; 林憶蓮將這曲交給 Kary 演繹,亦帶有一個時代的傳承意義。

原文連結

《一》到《一加一》- 孤苦的單數成就一起的雙數

Aga and Gin Lee

一首流行曲如何從表達期待的落空,過渡到溫暖的安慰? 加一把合襯的聲音,換一個幸福的氣氛,AGA 的《一》蛻變為 AGA 與 Gin Lee 的《一加一》,示範歌詞的意境 – 怎樣從錯愛變成鼓舞。

獨唱換成合唱的難度有二: 若原裝版本已經很動聽,不論怎樣再改編,聽眾就會先入為主地認為最初的才是最好; 若原裝版本已經推出良久,再怎樣變都難免有聽覺疲勞。因此,要有新鮮感,需轉換編曲及唱法; 要不減悅耳度,新的合聲/和聲必需有完美的融入。有了去年《情人甲》《天窗》各有各唱、混亂疊聲的前科,這趟環球出品確有了驚喜,即使不能斷言超越了原曲,但至少為歌曲注入了新的感覺、新的靈魂,成功延續其流行壽命。

達致這樣交叉互唱,還是兩種女聲,又不會覺得是爭風呷醋或毫無交流,還要仰賴她們在同一錄音室一起灌錄,而非分開獻唱然後電腦混音。MV 拍攝也幫了一把,看似隨意,只是將錄音片段剪輯,其實卻能讓人信服她倆的化學作用 – 看著二人有說有笑的協調過程,她們的舉手投足這樣自然,聽眾自能投入歌中兩姊妹互相打氣的情景,這種 MV 不止節省成本與準備時間,又可呼應合唱的《一加一》主題,跟早前《宮若梅》MV 同一手法卻毫無連貫性的反面教材成強烈對比。

在選歌手方面,在舒文引薦下,造就其兩大愛將的合作 – 從作品成果看來,舒文確有過人眼光。兩把聲當然想不到能如此相似,又可互相調和,某幾句甚至難於辨別誰在唱哪個部分。在相像之餘,她們的演繹又有迴異之處,Gin Lee 較硬朗的聲線、較紮實的唱功,正好跟 AGA 較溫婉單薄的演繹有了對比,不能說誰高誰低,只是兩者互補時 (Gin Lee 放輕而 AGA 用力) 合起來聽就很享受,既不尖銳刺耳 (沒有誰要突出聲音搶風頭) 又不會低調沉悶。跟原來的《一》比較,《一加一》中 “You always be in my heart” 的 “heart” 唱得更清晰堅強,但仍不失女性的溫柔,更能展現詞中肯定的宣言,而非輕輕耳邊帶過的隨便承諾。

AGA 的唱法沒有只跟隨《一》的那一套,在很多細節表現上都有變化,連即興的 ad-lib 其實都聽得出與 Gin Lee 有協調過配搭的方式。很多在《一》中拉長尾音的位置本是有點「倔」,如最後一段的「雙~數」、「終~老」,在合唱版都磨平磨滑了,顯得更圓潤飽滿,到最後「行錯路」時還有一絲孤單失望,而《一加一》就在「錯愛變成鼓舞」一句開始有輕裝上路之感,更舒服更無憾。還有高潮前夕的一段表演手法,《一加一》的反覆高呼「我信我能夠找到」連帶其 ad-lib 都極有自信力量,將情緒推上高潮再緩和進入最後一段「恆河沙數」寧靜下來的轉換更顯著。

Ted Lo 的編曲亦比 Johnny Yim 來得豁然開朗,一開始的清脆「丁丁」鈴聲而沒有單一鋼琴聲那樣寂寞,使筆者聯想起2007年的《愛一個上一課》,當時 Ted Lo 也是替歌曲換了個輕鬆悠閒的風格,歌詞頓時不那麼淒慘,如今《一加一》沒有徹底爵士化,但效果一樣討好。

從未想過這兩個長髮漂亮女生,聲音結合起來是多麼讓人心醉,直把心融化掉的柔情,不需歇斯底里,不需自憐自傷。Gin Lee 加上 AGA ,原來可比 Janice 與 JW 更有化學作用,相信《一加一》會是2014年度廣東情歌的必然首選。

獨唱版本

合唱版本

原文連結

關於 Gin Lee (李幸倪) 的過去文章 – 香港樂壇這一代 – 華麗之前 自虐墮落

關於 AGA (江海迦) 的過去文章 – 遺棄的聲音又響起了

《小明探阿爺》哈哈笑的政治諷刺

hahahahart

(圖片取自網絡,岳敏君作品)

李家仁都算是個神奇的人物。記得兒時在【閃電傳真機】一看到他便有反胃的感覺(對不起,我自小就比較憤世),對一個小朋友來說,他幾十歲人——有趣是現在望落他,覺得他沒有怎麼長老,自己卻確實又大又老了——用自己的財力上電視,唱兒歌爭做明星,真係很趕客。人大了,可能不再要被迫在電視上看到他的關係,倒覺得他還幾有趣,甚至覺得,他這種「玩」音樂的態度,不視音樂為搵食工具而視音樂為興趣,倒是更值得欣賞,更是「愛音樂」的表現。

到後來他拍上何沛澄與韋然,合作的「小明」系列,可算是他的「音樂事業」的一個里程碑,年輕的何沛澄的新銳編曲與及韋然那刻意含糊的歌詞更使他由「柒」變為「edgy」甚至cult。韋然含糊而童稚的寫作手法寫的一系列有關現實香港政治的「小明」,往往產生一種奇妙的對比。他筆下的小明故事全部都存在著一種模棱兩可,它們看似在歌頌中國或中港融合,但當中卻有一些唱反調的字句,產生一種荒唐的感覺。

「小明系列」的motif/signature是「哈哈笑」的場景,「哈哈笑」是一個很奇怪的字,「哈哈笑」不是指微笑亦不只是大笑,而真是「Ha Ha Ha」地笑,而越誇張的笑就越有戲劇效果,亦越有一種不自然的感覺。同時,「笑」,通常不只是可以開心地笑,這種笑,可以是自願的笑,有時卻是強裝人造的笑;有時是傻笑,有時是苦笑,甚至是因為一個時代的荒謬而發出的無奈一笑。「哈哈笑」總有著一種很怪誕的語言力量,無論是象徵性的還是實際上的意思亦然。它讓我想起英國出名玩藝術的含糊與荒謬的art duo Gilbert & George,這亦讓我想起岳敏君的作品, 亦讓我想起絕對是WTF的強國經典《哈哈笑之歌》。

講這麼多,還是因為李家仁的新歌《小明探阿爺》,可謂是整個系列最satirical,最弔詭的一首。因為在這個政治敏感的時刻,這種幼稚的和蟹風格既可理解為「曲到直」亦很易被以為是「直到曲」。不過,只要對局勢稍有認識都明會認同「阿爺你好嗎」與「乖孫我愛你」的相映成趣實在抵死啜核,而「爺爺讚佢好醒目,識得冇亂講嘢」,「爺爺讚佢好識做」等等的反諷確實是「此家獨有」,韋然那接近黎彼德的童稚寫作手法所做出的荒誕幽默已經接近黑色幽默的境界。這段尤其妙

北京笑 香港叫
阿英會否識得笑
哈哈笑 哈哈笑
小明不明也在笑

當然,不少人會以為因為李家仁是親中派而以為歌曲就是一首賣港歌吧?這個亦正是「小明系列」的有趣之處,亦是香港曲詞編主流分工的獨突之處,究竟誰是真正背後的主腦,真正的聲音?正如陳奕迅一路唱《同舟之情》卻另一邊廂唱小克的《主旋律》及林夕的《斯德歌爾摩戀人》,有些事,是要用智慧去明白的;而要用智慧去明白的,往往才是真正的好東西吧。

今年除了有硬橋硬馬的《雞蛋與羔羊》外,還有首在假行進曲的「twee-pop」《小明探阿爺》,是不錯的一年吧。

小明探阿爺
曲、詞 : 韋 然 編曲、製作 : 何沛澄 唱 : 李家仁

飛機 飛降下了
北京一片盛況
今天的天氣晴朗
阿爺你好嗎

北京的天氣幻變
京腔一按在線
北京歡迎你
乖孫我愛你

小明搭飛機
上北京 探阿爺
爺爺讚佢好醒目
識得冇亂講嘢

小明確精乖
買枝酒送阿爺
爺爺讚佢好識做
乖孫佢真抵錫

北京笑 東京跳
噢班馬仔呱呱叫
北京笑 豬仔叫
家人港人發達了

北京笑 香港叫
阿英會否識得笑
哈哈笑 哈哈笑
小明不明也在笑

中華史 五千年
廿六卷 列終始
頌三皇 書五帝
說春秋 終戰國
秦一統 漢拓張
魏蜀吳 號三邦
南北朝 相對立
唐興起 隋遂亡

孔子笑 諸子跳
老子說聲不得了
關公笑 張飛叫
孔明小明也在笑

經五代 有十國
宋富裕 武功弱
元吞金 併宋土
明武略 航七海
清入關 固四疆
久治亂 太平火
湘家軍 撐中興
列強侵 國半亡

小明搭飛機
上北京 聽國情
爺爺讚佢好聽話
識得冇亂玩野

北京笑 東京跳
噢班馬仔呱呱叫
北京笑 豬仔叫
家人港人發達了

北京笑 香港叫
阿英會否識得笑
哈哈笑 哈哈笑
小明不明也在笑

孫中山 立中國
日侵華 屍遍巷
東方紅 太陽升
共和立 蔣遷台
三五反 亂初萌
大躍進 遍飢荒
文革禍 無從問
論功過 誰能講

精仔笑 蠢仔跳
阿英阿鋒握手了
青蛙叫 水滾了
精人蠢人正亂叫

鄧小平 三上落
四人幫 終擊破
民要糧 找紫陽
總書記 有耀邦
行革新 慎開放
摸石頭 走過河
痛貪污 似惡夢
悲綠逝 淚未乾

北京笑 東京跳
噢班馬仔呱呱叫
北京笑 豬仔叫
家人港人發達了

北京笑 香港叫
阿英會否識得笑
哈哈笑 哈哈笑
小明不明也在笑

大步走 向前望
深改革 國富強
港與澳 同回歸
一國中 行兩制
神舟五 飛上天
主奧運 辦世博
聲名顯 美名揚
新中國 得小康

乜都鬥 不識笑
發水笑聲飛天了
穿窿褲 不穿了
小強小明發達了

利當頭 道德亡
水污染 貨假貨
黑食品 難安枕
法未依 濫權多
小香港 要自強
民主夢 寄將來
大中華 分兩岸
統一日 笑啊啊

「獨立樂隊北上搵食又如何?」,明報小報化又如何?

mingpaoyuen

讀到明報世紀版「Interview﹕獨立樂隊北上搵食又如何?」一文,我不禁覺得心寒,明報,不理外間評價怎樣,說到底還是與信報一樣,是香港僅有兩份正經非小報式報紙,報道手法理應正常及本著新聞道德,但這篇文,引題與內容明顯不符之餘,在新聞甚至是人格的道德上,亦絕對低下堕落。

借刀殺人

這篇文明明是篇訪問文,主角是台灣樂團 那你懂我意思了 ,理應是有關他們的訪問,題目就算沒有他們的名字,也至少是有關他們所說的內容吧?現在借台灣樂隊 那我懂你意思了 來栓釋自己的觀點,明明整篇訪問八成內容都與題目無關,根本沒有一句有直接討論killersoap,但作者就無中生有,斷章取義,過度詮釋 那我懂你意思了 的字句,然後起一個與內容不相符既標題。

說本土話題,不問本土樂隊,已經反智。現在更有明顯「做新聞」,「擺 那你懂我意思了 上枱」的傾向,忽然問台灣樂隊一條根本作者難有全面了解的本土問題,再而含糊事件一直以來的焦點,這不就是小報最常用的報道、煸動讀者的手法嗎?要「做死」一個歌手,就突然問一句深奧的引導性問題,設一個死局給他或她,容乜易?道德哪去了?

失去了獨立樂隊的意義

後來,有意扯開話題詢問各團員有沒有看《中國好聲音》。事緣前陣子香港獨立樂團KillerSoap的主音陳樂基以李克勤的一首廣東歌去「打擂台」,結果一夜成名,滿城熱話,坊間評價好壞參半,不乏狠批這造作飈高音的唱法。只聽眾團員在嬉笑間,其實對獨立樂團的定位自有一番見解。

「難道不是黑就是白?」陸浩釗表示,如果規定了什麼是獨立樂團的應有態度,不就同樣變成了「一言堂」嗎?陳修澤也補充道:「有背叛獨立樂團嗎?其實我也說不清楚獨立樂團是什麼東西。獨立樂團就是沒有規範,沒有定義,如果要去定義獨立不獨立,那都失去了獨立樂團的意義。」

搬龍門

文章明顯將一直以來對【中國好聲音】的討論作出轉移,隻字不提事件一直以來的「政治」及「中國香港」等的核心問題,再而將事件形容為「獨立樂隊應唔應該北上搵食」,這種搬龍門,將整個討論重點轉移,將其他論點簡化甚至「幼稚化」,何其拿渣。樂隊在大陸巡迴,登上音樂節, 擧行大小音樂會,當然完全沒有問題。

一眾反對【中國好聲音】的意見均不是與他「北上」有關,而是整個節目重得令人感到不安的政治意識以及矮化香港的問題(中國香港以及那種「大中國」氣勢)。獨立樂團同樣是樂團,想爭取出鏡率本是正常事,但我們狠罵的是在「良知」與「事業心」兩者之選擇中,這些「中國香港」歌手選擇「出位」而埋沒良知,妄顧現在香港水深火熱的政治氣候,只求可能僅得「三分鐘」或「一星期」的所謂「名氣」,而甘願成為整個政治propaganda的同謀。

yungsiu

公器私用?

最後,或者是整件事最令人感到心寒的是,該篇報道的編輯正正是明報世紀版的主編袁兆昌。這篇文章的題目及有關killersoap 的部份,為何與袁兆昌自己在Facebook裏發表的意見那麼相近?碰巧的是,我們曾與袁在Facebook 上在Killersoap陳樂基Rocky 一事進行過討論,文章題目與「北上就不是獨立樂團嗎」的觀點正是袁當日的觀點。

眾所周知,編輯有改題目的權力,不難想像這題目其實是由袁先生自己所改,而不是紅眼的原題吧?

明明是一篇訪問文,卻起一個嘩眾取寵與被訪者無關的題,是新聞道德與人格低落的証明。我們為這種低質素及違反傳媒道德的文章能夠在明報上刊登而感到惋惜。

獨樂樂及陳Damon 合寫

【七月音樂盤點】推介兩張專輯,四首單曲

每月盤點之專輯推薦

3c_july_004

鍾氏兄弟 【極】 - Chikin

鍾氏兄弟新碟【極】是目前為止14年最佳的粵語專輯,意境闊宏,能喚醒人性最美一面。【極】靈活展現鍾氏兄弟的音樂智慧,就如《One World》般精緻,找來多國音樂友多重語言好灌錄,以音樂凝聚和平,是立足香港的世界音樂。【極】成功拿捏香港人的每種情感,《麻醉式快樂》的羔羊心態或是《時代的顛覆者》的無力感都是當下香港的一些描繪。【極】的那份正能量確實大到我覺得好溫滿,一份久違粵語歌帶來的感動。講得老土,但這張【極】毫不老土,很入屋,也不是純粹服侍宗教的作品,確是填補心靈空虛的良物,尤其面對最近的天災人禍我們都倦怠了。


3c_july_002

陳惠婷 【21克】 – 陳Damon

Tizzy Bac 的主音陳惠婷簽Sony推出首張個人專輯【21克】。簡單來說,【21克】就是一張更easy-listening ,更入屋更流行的Tizzy Bac專輯。除了有招牌式的Tizzy Bac 結他音牆與緩緩的鋼琴敲打的《時間的孤島》的聲音外,專輯更取樣了很多當今在世界流行的音樂元素及聲音質感,是在台灣樂壇裏頭較新較年輕的流行聲音,例如《無聲之中綻放的煙火》的空曠夜黑的氣氛處理就讓我想起像Daughter,或是《黯》的電氣化R&B,又或是顯真章的《末日求生守則》,同樣玩中港台最近都愛玩的電子舞池作品,但卻比起那些刻意模彷David Guetta、Calvin Harris或Avicii等DJ的聲音出色得多,既捉到神髄又保持自己風格的玩味及風格,正與C-12 那些零創意的倒模聲音顯出強烈對比。

歌詞方面陳惠婷依舊圍繞其愛玩的寂寞「啐啐念」,「寂寞」一詞穿梭在各作品中。當中不乏一些較為陳腔濫調的意境及修辭,略為空洞及販賣小聰明,可喜的是,整體來說陳惠婷還是交出功力,像《時間的孤島》中她便証明了她寫這種陳腔濫調的「寂寞主題」依然是能夠交出特別深刻的詩意歌詞,「這是時間的孤島 我們也無處可逃 緩慢的不知覺中 已經變老」;又或是《黑鳥》,「而我是黑鳥 守在夜裡 寂寞的人才看得到」,均成功把廉價的意念用詩意的手法來表達。

【21克】是有國際視野及貼近時代的製作優良的流行專輯,與合作一時的林揮斌做出來的成果稱得上心得應手,流行卻不俗氣,反而流麗到位,是流行音樂的示範作。

新青年理髮廳以獨立姿態行使香港主流的虛偽無恥

(圖取自Facebook)

最近高登以極度「煩膠」的spamming手法催促新青年理髮廳回應抄襲事件,包括在新青年的FB 不斷留言以及在各大網絡平台留言發文。我們亦早表發立場,認同唱片封套一定是抄襲,而其他的指控則不太成立,並認同新青年應盡早公開回應,因為他們一直靠Facebook與樂迷對話,一直不回應則明顯是藏頭露尾、閃閃縮縮的行為。

我們見風頭火勢,筆者亦忍不住聯絡新青年,簡單直接問他們打不打算回應,並後加一句「有沒有興趣經我們平台發表回應並做簡短訪問」,原意是想幫他們正正經經發表回應並解釋事件贏回民心的,怎知我得到的是「沒回應」,一片空白。偉大的Facebook讓我睇到他們確實是跟足Facebook的,因為message被寄出後不足五分鐘已經被他們read了,但他們卻不屑回應。由此可見,新青年確實一直在Facebook閃閃避避,睇到扮睇唔到大家的指控,就係唔回應你,吹咩。

在那一刻,我已經對新青年死心,坦白說,我不是因為我們是「傳媒」所以他們需要回應我,而是這個「不回應」讓我覺得他們與他們在音樂表達的那種親和友善的本質是互相違背的。我自己本身是一個音樂癡,有生之年寫過不少電郵給世界各地的獨立音樂人,我每每得到回覆,而且回覆都是親自的認真回覆且不是template式答案,特別有一種親切感。相信不少樂迷都有這樣的體驗?外國獨立音樂人的熱情態度總是讓人明白音樂的美好的,他們總會特別珍惜人家喜歡自己的音樂,這亦正正是獨立音樂的可愛之處。或者,分別是他們求的是知音,而香港的音樂人更多的是要「搏發圍」,「搵餐食」。

這又讓我想起,當我之前寫新青年為獨立樂隊時,行內朋友即時私郵我說「人家自己說他們不是獨立樂隊喎,只係組合」。或者,這是我的自作多情,我以為新青年揭開了香港獨立音樂的新一頁,利用Facebook, youtube等網絡平台宣揚自己音樂而不用去投靠主流媒體,並成功「走紅」,起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怎知,獨立的宣傳營運手法是真的,但是主流的虛偽無恥卻同樣貨真價實。

新青年終於在Facebook回應抄襲事件,以下是他們的回覆

對於近來有關對新青年理髮廳創作的睇法以及指責,我地在此作出以下回應:

新青年理髮廳並沒有抄襲任何創作。

這大半年來,我們專心做自己喜歡做的創作,日後我們仍會繼續專心做自己喜歡的創作,始終如一。

這個回覆,忽然讓我想起當年蔡健雅抄襲事件的經典回應「自己寫歌全憑良心」,因為兩者都是嘗試以B第二件事來影響大家的判斷。這種「我沒有A,但我們B」的詭辯方法,基本上是沒有直接回應抄襲事件,反而是想用第二件事來粉飾太平。這種邏緝混亂,有趣地正正亦是近年左膠最愛的思維,面對大是大非,他們都可以有「我們不要只看到AA的問題,反而要留意BB,更加要反思CC」。

copycathk2

稍有判斷力的人都知道,抄襲跟你專心做自己喜歡的創作有什麼關係?你有沒有抄才是事件焦點吧。引用高登名言,「若要人不知,唔好咁白癡」,就連原創作人Nous Vous先是表達認同封套是抄襲及後更親身留言,他們還敢用這種「係冇抄喎,點認o者」的方法回應?

fbcopycat

新青年理髮廳的封面抄襲是基本上不能否認的事,若然要解釋,亦是需要正正經經的解釋,公開分享創作的過程及細節,那才是正常的解釋。現在這種回應,與以往雷頌德一輩香港音樂人的抄襲回應是同出一轍,均是厚顏無恥。

「人無恥最無敵」,香港不少無恥歌手一樣繼續成功上位搵食,新青年理髮廳相信仍然能闖出一片天,繼續吸引一班「不要只攻撃他們抄襲(AA),亦要留意他們創作的努力(BB),更加要反思其實係咪可以因為他們抄襲就抹殺他們的努力及成就(CC)」邏緝的支持者。沒有足夠「大愛」的人如一眾樂迷如我,則只感到大失所望,不能克服被欺騙的失望感覺,僅能在此與新青年理髮廳割????。(這種感覺有點與當年知道王雙駿《我的世界末日》的瘋狂抄襲一樣後的感覺,好hurt的其實)

不過最後,整件事件亦不是全面負面的,慶幸香港還有高登,這種spamming 式的人海式窮追猛打其實都是抱著「新聞求真相」的精神,最終亦証明這策略是會成功的,這種由低下市民發起的追查行動正正是香港傳媒腐敗的情況下的真正救贖。追打左幾個月只贏到人家幾句的回應係有d 反高潮,但係幾個月的努力畀大家睇穿高登仔極度不滿的新組合,算係贏返條氣吧?

當中國變為世界,當荒謬變為平常

chinataiwan

【中國好聲音】在香港區招慕參賽者時,我已經狠評整個電視節目的「大中國」式的陜隘意識形態,明明是「中國好聲音」,但當時的tagline竟然是「讓世界聽到你的聲音」,以「中國」為「世界」,正是大陸的典型的狂妄自大的心態。同時,在香港現今被大陸全方位的侵略及破壞下,而且香港一向是一自我個體,有自己電視台,有自己的觀眾層,參加【中國好聲音】明顯是矮化香港的行為——而且還是幫忙宣揚「沒有中國香港早完蛋」的論述的幫兇。

【中國好聲音】是一個極度政治化的節目,它的存在成為一個權力,它的權力全是因為它的龐大,它的龐大是來自那過億的觀眾,而這個觀眾正正是吸引那些想走紅的歌手的最佳途徑。只想成名只想擴闊自己觀眾層的香港歌手當然不會看到這個節目的政治含意,因為他們眼中就只有成名,就只有為自己事業著想的想法——當然,他們可能對世界的認識及知識也可能局限他們的良知吧。

所以,上一集已經存在的「中國台灣」(read more)、「中國香港」的問題,節目把人家說是「台灣」在字幕上改為「中國台灣」,同樣把香港改為「中國香港」這種極為醜陋、小器的行為,這些眼中只有成名的人當然會視而不見。所以,這一集終於可以參賽的他們,當然可以不覺羞恥、字正腔圓地說出「我來自中國香港」。

明眼人一看就知「中國香港」是一個典型中國肉酸小器的政治處理,明眼人一看就知明明就是香港,上海不是中國上海北京不會是中國北京,加上中國明顯是荒謬反智的,但是,這班參賽歌手就只會以自己「圓歌手夢」來轉移討論的視線,繼而所有觀眾、支持者都會用同樣論調去為偶像辯護,間接認同這種明明是稍有分析力都知道有問題的做法,並對批評者回應「不要太政治」等——這種潛移默化,正正就是整個節目最可怕,亦是筆者最痛恨的影響。

要大眾認同一個權力一個政治體系很簡單,就是用力量、權力讓下面的大眾覺得我們是敵不過上面的政治體系。【中國好聲音】正正做的就是在利用音樂,利用娛樂將這種政治洗腦散播到每一個人的心目中。

荒謬不再會是荒謬,當你沉默地認同其合理性,這種沉默會變為一種麻木,而最後這個麻木就會使荒謬成為正常合理,成為社會的一部份。香港現在的屎尿問題如是,泳衣問題如是,荒謬正是香港的新秩序。

那些參賽的Rocky 或是Robynn and Kendy 的「中國香港」歌手絕對是不能原諒的,他們視問題而不見,就連丁點反抗不合作運動亦沒有,他們眼中就只有上位走紅,與一眾為求搵人民幣的偽人歌手同類,實在是歌手之中最低格的一類,未紅已先輸尊嚴及香港樂迷的尊重。他們只看到短暫的觀眾利益,他們只是本著搏彩心態,刀仔剧大樹,卻出賣整個香港的前途及尊嚴。他們最後的得益可能只是在大陸多賺一兩年走騷錢,僅此。你以為人家電視觀眾會因此成為你樂迷會買你碟嗎?他們可能還未知道The Voice 在美國到英國播出至今還未有任何一個真正跑出的歌手,他們會否成功跑出?

同時,The Voice 在外國早被批為唱K節目,參賽歌手只是在玩音樂體操,唱出人家的成名歌曲。最尾真正得益的,就只是電視台及那些本身成名的歌曲,因為他們的高級唱K 又使這些歌曲再度傳頌,版費又可再收多一D。音樂不僅是唱K,音樂是比唱K更高層次的。那些為求出位走紅而參賽的歌手,上電視唱給一億又好一兆又好,多人聽到你的聲線不代表人家就會支持你更不代表你就會走紅的。

現實是很殘酷的,如果你唱了那麼多年,你還不走紅的,不是代表那個市場欠了你,為什麼你不反思一下,或者,是你根本就不是走紅的材料吧?玩音樂不是很單純的玩音樂嗎,有知音還不夠嗎?知音真的是要越多越好嗎?

音樂不僅是唱K,玩音樂亦不一定是事業來的。流行音樂本身就是一門生意,那就請當它是一門生意來談,別要將所有事浪漫化,來支持你的音樂夢故事。硬要在流行音樂世界當中建一番事業,要踏上巨星之路,那正代表你玩的不僅是音樂,你想要更多的是名氣與及金錢——別將音樂事業說得就那麼高尙,別以為自己比人高尙。

郭富城今年倫敦演唱會首用簡體字

aronlondon

語言除了是文化,還是政治。

經過倫敦tube station,發現郭富城排山倒海的海報,他承著華人在倫敦開個唱的趨勢,終於會踏足倫敦開演唱會。

遠看還沒什麼,因為演唱會名字「舞臨盛宴」還是繁體字。怎知,細看便奶野,原來又係簡體字。

london

翻查記錄,容祖兒在2011年的倫敦演唱會海報,用繁體字;陳奕迅在2012年的演唱會海報,用繁體字;林憶蓮在2013年的倫敦個唱,用繁體字。偏偏,2014年,郭富城用上簡體字。

當然,這不是針對郭富城的,這是針對整個現象的。由梁振英當選前後香港的簡體字急速鬼崇地出現,再加上近年明目張膽的惡劣大陸赤化,這可以幾乎確認這不是個別例子,而是各界機構有系統、指示地逐漸偷偷地改用簡體字。

文字不只是政治,還是權力。香港人土生土長的繁體廣東話,不僅是本土語言,更是本土香港人擁有權力的展示,不只是在社會層面上,個人能靈活操用母語,在信心自我認同到實際工作都會事半功倍;相反,要迫你認同某一官方語言更優勝更重要,就是要把你的社群與文化貶低的最基本手法。

英國華人人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五六十年代激増,因為不少香港的新界圍村人紛紛移民到英國生活;倫敦唐人街亦因此變得興盛,店舖激增。所以到現在絕大多的唐人街店舖仍是用繁體,甚至是有香港的特色;同時店員還是說廣東話,,不一定他們是香港人,而是因為老闆是香港人,所以店員都會普遍講廣東話。

近二十年英國中國大陸人激增,很多在英國留居的人都是學生,或是只是第一代在英國生活的人;相反,香港的英國人已經至少是第二代了,年輕的都順利融入英國社會及文化吧,像Gok Wan 就是現在在英國十分出名的電視名人,基本上已是徹底英國人,還聽你個90年代的郭富城?所以,如果是因為要迎合在英國第一代的華人而動用簡體字,也不是不完全不make sense 的,但機會較微了。

你以為用簡體字,我們是敏感?與音樂有什麼關係?你知道嗎,如果這是一個商業決定,那就代表未來的歌手亦要就這個「商業因素」來製造更多迎合大陸市場風格的作品,正如港產片可以不再是港產片,當市場及政治氣候繼續被矮化邊緣化,香港歌手唱的歌亦不會再是香港歌手,就像現在的GEM一樣,只是中國香港歌手,身在香港,心在中國大陸賺人民幣。

bfilondon

另一邊廂,英國電影協會BFI最近搞了個中文電影回顧展,當中當然大部份是香港電影吧,而他們用什麼字?當然是繁體字了。看,是什麼人自己放棄自己的文字?還不夠折堕悲哀嗎?

倫敦上唐人街的基石基本上是靠香港人打造出來的,現在香港人要自我放棄傳統自我矮化,實在悲哀得沒有話再說。

香港人,下刪一萬字。

【六月音樂盤點】推薦的七首單曲,二張專輯及一個歌手

我們由六月開始會由筆者選出三個音樂單位推薦,讓大家不會錯失精彩音樂的機會。廢話少說。

每月盤點之Act of the month – chikin

junesingle002

戴佩妮得到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並非純屬意外。

每月盤點之專輯推薦

junesingle002

周雲蓬 【四月舊州】 - 田中小百合

如果《沉默如謎的呼吸》和《中國孩子》的出生地是北京,那《牛羊下山》便是紹興,而《四月舊州》則是大理,中國當今最重要的民謠歌手之一周雲蓬,其暌違多時的新專輯《四月舊州》,在今年4月16日也悄悄地發行了。如周雲蓬所提到,《四月舊州》是在雲南大理錄製,他和製作團隊過著退休老幹部般的健康生活,每日早睡早起,「隱世避居」地錄製出這張有點遠離塵俗的專輯來。它的封面像一封家書,上面用手書寫的字跡在講述這張專輯背後的故事,周雲蓬說:「我們感覺到,錄制唱片時抓住一閃而逝的好感覺,比事後所謂的高保真混音效果更重要」。

因此,你會聽到《四月舊州》彌漫著一股「原生態」的味道,它沒有刻意要固定在現代流行音樂的格式中,有點想到哪裡就唱哪裡的感覺,它的自由、閒散,又帶著一些孤僻,周雲蓬自《牛羊下山》開始,已更願意成為一名田園隱士,而非嫉惡如仇的鬥士,但在《四月舊州》中,我們還是會聽到他仍有對社會的觀照、對光明的嚮往。《四月挽歌》寫的便是林昭最後歲月,被共產黨秘密槍決的故事(林昭,中國民主運動者,因「陰謀推翻人民民主專政罪、反革命罪」在1960年起被長期關押於上海提籃橋監獄)。歌曲前段的陰沉,像一場祭祀,而後段編曲加入更多的元素,又像送行隊伍的逐漸壯大,送別的不只是林昭,也是被秘密槍決、秘密扼殺下,中國令人擔憂的民主、人權與自由的前途。

緊跟這話題的,是周雲蓬寫給父親的《安魂曲》,它沉重、肅穆的氣氛,教人肅然起敬,其插入的念咒,也代表了安魂或超度;再之後的《北極光》,猜不到周雲蓬會為《倚天屠龍記》中的金毛獅王謝遜而唱,歌從了無人煙的世外桃源起行,失明的老船長(指金毛獅王,也可能在指周雲蓬自己)獨自劃船向著北方出發,尋找著冰封的希望(北極光),那頗有氣勢的音樂,如滿懷壯志、雄心勃勃,專輯經過從《四月舊州》起的一段黑暗路程,也到了抬頭重拾希望的時刻,而與陳昇、左小祖咒合唱的《今夜》(也收錄在陳昇的專輯《延安的秋天》內),則是三個男人的浪漫,他們渾厚的演繹,好比喝醉後於歸途上,興致突然來臨時的高歌,再到改編的《散場曲》,又燒了柴火,圍爐吟唱,周雲蓬狀似輕盈的詞裡面,卻那樣生動地打出了一個個「小人物」的影像,他的歌有時是散漫的、隨性的,可當他「嚴肅」起來,你又會被他的歌聲所撼動。

在《中國孩子》中,周雲蓬嘗試將憤怒與嬉笑諷刺,兩種截然不同的語氣協調地放於一起,而這次的《四月舊州》,他呼吸著郊外清新空氣的同時,又嘗試把人間的亂象、傷痛或是希望,唱了出來。

chockma

戳麻【自在本性】 – chikin

揉粹東西,憤怒又唯美,戳麻的結構本來就很複雜。【自在本性】是音樂與城市風景的一場互動,互動之間隱約滲出了對城市種種變遷的情感,音樂在哀悼,歌聲在警世。好難明咩?唔難呀,【自在本性】老少咸宜,聽開 Dear Jane 嘅消化到、聽開梅蘭芳嘅消化到、聽開貝多芬嘅消化到、連聽開佛褐都消化到,我話嘅。

張惠妹「偏執」的「分開」,都對也都錯

amei2014

偏執面

張惠妹

廠牌:聲動娛樂 / 發現音樂︱ 評分:6.5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記得大約十多年前,張惠妹曾被媒體形容是「亞洲版麥當娜」,到現在Beyoncé當道,A Mei的音樂路向,又半跟著這位樂壇天后走。早前的《潛規則》,連MV的造型、黑白用色也很Beyoncé《Single Ladies》的風格(只差沒換上她招牌的高叉連體緊身衣),如今A Mei的《偏執面》,又仿照Beyoncé同名專輯那無預警釋出的策略,在預告、宣傳不多的情況下,突襲般地面世(這也是由於專輯在網上的泄漏而被迫提早上架)。

跟Beyoncé的《I Am… Sasha Fierce》(雙面碧昂絲)一樣,張惠妹2011年的《你在看我嗎》也是將快慢歌分開,各自可成一張EP,而這次《偏執面》繼續類似的做法,前段感傷內斂,後段釋放動感。《這樣你還要愛我嗎》從低迴到高漲的音樂,致使人容易泥足深陷,不能自拔;此歌超越了詞的表述,特別是outro一段疊上阿妹的吶喊,仿如被困在Band Sound的漩渦內,仍要傳達風暴中生命還留最後一擊的頑強,A Mei在新專輯中有點沙啞的聲音未必是她最好狀態,然而其豐富的情緒,可以澎湃像海嘯,也可以靠「細膩」動人:《三月》表面貌似平靜地敘事,但實質是一片滿目瘡痍,那不複雜的歌詞旋律編曲,輔以真實到快自我踐踏的心境,張惠妹展現非同一般的「演技」,使聽眾能夠跟隨著她,到達沉浸在過去中隱隱作痛的內心世界裡。

另首波瀾不驚的《自虐》,用上了自我安慰的語氣掩飾情傷,A Mei壓制的唱腔,依然是想靠「不填滿」的手法,來為自己好像解脫但又纏著糾葛的複雜情緒,預留發揮的空間;它的溫柔「流動」,如梳子慢慢地梳理卻梳不清,整歌總體的結合效果很好,無需要所謂的「爆發」,就把你征服。加大力度的《偏執面》揮灑出張惠妹應有的霸氣,其編曲、歌詞與vocal都帶著不顧忌往前走的感覺(即使腳上綁著沉重腳鐐,即使前面是無底深淵),而作詞的蛋堡,不知為何還要rap上一段,他切割了歌曲的情緒,令這段rap的出現變得頗為唐突,或者製作構思是想在此留下一個轉折位,也好讓蛋堡引出他同門師妹葛仲珊的作品出場。

專輯節奏加快的第二part,先是線條粗黑然而走向簡單的《跳進來》做出熱身動作,《狗》換上忠心於人類的動物角度,去看人情感不忠的舉動,也以野性的編曲,暗示人如獸性未脫的動物一樣有著不能輕易滿足的慾望(這慾望導致人會產生「三分鐘熱度」,導致人的「忠心」總是較難建立);《Booty Call》繼而將慾望從心底解放出來,在韓式舞曲慣用的電音/節奏強烈對碰下,身體的慾火難控又何必再忍;於是,《飛高高》更坦蕩蕩地寫性愛高潮,其熱帶風情的氣氛如走入亞馬遜叢林,也隱喻在私處部位「探險」的快樂,編曲的阿弟仔為表達人在高潮時的奇妙感覺,特意混融了異域味濃厚的元素,令音樂橋段突然有意想不到的變化,亦令人有扭擺身體的衝動(這和《Booty Call》的intro敲擊還帶著Beyoncé《Run the World (Girls)》的影子);《前進烏托邦》再將這”high”放大,使大家沒頭沒腦放縱地跳,儘管這些音樂好比彩色紙片飛舞一陣便完,但長期活在如戰場的現實,你仍是需要靠它們來做減壓劑。

「升官」當上EMI總監的A Mei,本身自己也有兩個品牌:一個是著重搖滾風格的「阿密特」;一個是音樂題材較為縮窄的「張惠妹」,而後者現在又喜歡拆分開快慢兩部份,以告知歌迷(或是金曲獎評委)她既可演文戲也可演「舞」戲。「張惠妹」(品牌)這樣的安排,或許「都對也都錯」,對的是能令兩部分各自聽起來更統一一點,錯的是兩者之間好像沒有了聯繫,即使《偏執面》在銜接方面比上張改進了(上半部分有midtempo pop的滲透),但專輯前後場的「交球」動作仍不夠流暢,「張惠妹」(品牌)如下回再這樣分開地策劃,它的中場位置和情緒的過渡應該要考慮如何去做得更好。

今年七一上街,決不退讓

tszEGG

剛才寫到謝安琪已死,怎知今日七一前夕無聲無色Ban Ban Music 上載了謝安琪的一首新歌《雞蛋與羔羊》,再不是小克那幾乎可以被認定是「和理非」的「又為什麼不可以 少點紛爭少點批判」的歌詞,而是終於由周博賢曲詞編主理的完整新歌,是真真正正呼應時代,不再玩含糊到根本模棱兩可的詞語,不再有不痛不癢又不夠華麗的炫樂點綴,是叫各位香港人行動的最後一唱。

《雞蛋與羔羊》簡單直接,由編曲以較沉實古典的樂器選擇配上搖滾主理做出有力量甚至火爆地華麗壯觀的氣勢外,更重要的是周博賢對香港情況瞭如指掌的歌詞。周博賢巧妙地運用一眾社運人士(或是被稱左膠)常用的村上春樹名句「我永遠站在「雞蛋」的那方」來比喻市民對政治的抗爭運動,他直接地給大家兩個餐去揀, A餐雞蛋撞石牆,不怕壯烈下場,決不退讓B餐俯首做白羊,一世困在牧場。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他亦再沒有《最好的時刻》的心情來作樂觀調調,而是真正說出現況︰人已到了決志現場,再拖便遭殃。

這就是香港的現況,揀B餐,只會變成「羔羊」,是殺滅香港的幫兇。

其實,我們可能從來喜歡的不是謝安琪,而是對社會擁有關懷與敏感度——或者最重要的是良知——的周博賢。不過,從來過度信賴又或是神化任何一個人都是危險及不應該的,至少,我們知道周博賢,經歴了一系列PR 大災難後,這次真的再幫謝安琪挽回了很多分數,再不是那個理想浪漫化把自己化為民主女神的謝安琪,而是為香港唱出每一句每一字都有血有肉的最後呼叫——當然,個MV如果謝安琪個妝淡返少,唔好再戴大眼仔,畀返個當年不願做姿色份子的謝安琪我地我地會更高興。

總之,聽日七一,我地揀的係A餐。再不要政治步行遊街嘉年華,HIGH完就散。明天,是政治行動。

雞蛋與羔羊

曲/詞/編/監:周博賢
導:何海藍

寢室的花香,妻子的瀟湘
過去美好片段夢裡湧上
監倉的窗,鎖鏈的聲響
告訴我知往日成為絕唱

惺忪醉過後還信
生活又如常
怎知卻中伏被騙
成為奴隸,大劫在頭上
不堪設想

** A餐雞蛋撞石牆
不怕壯烈下場,決不退讓
B餐俯首做白羊
一世困在牧場
餐券這兩張,怎麼取向
人已到了決志現場,再拖便遭殃**
仍扮作昏睡,大夢裡等瞻仰

警鐘給敲響,聲音多緊張
四處瞬速褪掉舊有色相
屠刀機槍,高舉得囂張
要過去的價值成呆壞賬

久安慣了曾迷信
福樂是恆常
怎想到昨日還有
會剎那變走,像千噸雪霜
降在頭上

Repeat **
忘掉遐想

一顆雞蛋撞石牆
不免碎裂斷腸,怎麼較量
一堆雞蛋望石牆
可以變做力場,繼續擴張

今天雞蛋撞石牆
不怕壯烈下場,決不退讓
否則俯首做白羊
一世困在牧場
怎樣較理想,盡早思量
人已到了決志現場,再拖便遭殃
仍扮作昏睡,大夢裡等瞻仰

要是有想像,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