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 Dylan獲文學獎的文摘及一些想法

關於同意Bob Dylan 獲獎,可讀這篇

Why Bob Dylan Deserves His Nobel Prize

充分解釋為何Bob Dylan deserves it ,總括而言,Bob Dylan 的文學成就不單在他的歌詞,而是他在社會及美國音樂發展的歷史作用。

關於不同意Bob Dylan 獲獎,可讀這篇

Why Bob Dylan Shouldn’t Have Gotten a Nobel

我個人而言不同意Singer-songwriter 贏Literature Prize的。

當然,所有這類評審或獎項都是有他們自己的準則及想法,亦不存在任何「對與錯」。但Nobel Literature Prize 這次最大的問題是,假若這樣文學獎是給已是很小以及dying out的觀眾的文學一個認同及鼓勵的話,那頒給Bob Dylan就完全是給正在仍然寫「傳統文學」的文人一大巴。尤其是面對著世界經濟危機,右傾政府近十數年積極削減對文學到人文學科的支持,頒給音樂人的意義何在?

因為歌詞是有整個媒體及音樂去支撐的,撇除商業問題(它們不一定要嚴重商業化),但整體而言它們得到傳播的機會比起一般文學的機會是更多更多,其accessibillity 是更高,而本身給音樂人認同與榮耀的獎項已經穩固地存在吧?有需要用已是十分稀薄的文學資源去給音樂人認同嗎?

再加上歌詞是以旋律及歌者的聲音去演繹的,它們怎樣唱,怎樣演繹亦會直接影響歌詞本身的意思及深度。像這篇爭論歌詞是performance 而不是文學一樣,因為歌詞靠音樂可將最粗淺、平庸的文字變得深刻堂煌。關於歌詞這媒介的獨特性,可讀這篇Bob Dylan’s song about the Titanic makes you wish you’d been on board

Nobel Literature Prize 受爭議可是平常事,像1953年頒給英國首相Winston Churchill 就是最大的WTF moment,與Bob Dylan 獲獎同樣受到爭議。但是,這類獎項其中一目的是引起社會討論,所以沒討論才是更可悲的反應。

這篇 Bob Dylan wins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亦節錄了不同人對Bob Dylan 獲獎的反應。

至於那些填詞到singer-songwriter的朋友的圍暖自high,大聲叫「歌詞是文學」,有點像那些主流歌手要上【我是歌手】節目給公審然後喊爆扯著哮說「我真係歌手」,此情此景。

小塵埃更大聲自信地唱出香港Country sound

小塵埃 Lil’ Ashes

A Little Louder

廠牌:Sony︱ 評分:7.7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Sony 旗下的平原習作的小塵埃Lil Ashes當年一開聲已知道是整個計劃的靈魂單位,他們的譜曲能力以及主音湯凱婷Pollie的聲線都是廣東音樂裏難得的原石,只經打磨必可散發光芒。不用等太久,不過三年,小塵埃帶來第二張正式專輯【A Little Louder】已經比首張專輯來個大躍進,這次小塵埃繼續由李一丁與edward chan製作,擺脫早期模彷其他樂團(尤其First Aid Kit旳音色),這次從新美式民謠neo americana與country 上取靈感,用聲上更簡潔更明確,結合獨立guitar pop 乾淨利落地處理結他音色與及indie pop裏頭跳脫可愛的音樂靈魂,在音樂到主題上都突破被定型為「小淸新」的框框,成就這張在音色到情感上都有誠實動人特質的【A Little Louder】。

用結他淸唱的《想》來打開專輯序幕,可見專輯有更intimate,更想窺探內心感受的取向,而緊接的單曲《卜卜卜》便正是擁有這特質,那簡約而空靈的音樂氣氛,彷彿真的叫我們忘記香港到世界的所有噪音及問題——但【A Little Louder】不只是只關小趣小愛的離地避世專輯,專輯中《嗚》開始的主題便觸及個人生存、價值觀到對理想追求的路的困難,唱出了小塵埃作為香港人,作為一個「成長」中的人在殘酷現實中所感到的無力感,同時亦以樂觀態度唱出堅強不放棄的態度。

《嗚》最令人興奮的單曲,這傳統Country 節奏令人像是向經典輕快country單曲如Kenny Roger 《Ruby, Don’t Take Your Love to Town》取經。以廣東歌直接唱country 節拍在香港廣東樂十分少見,對上一個或者是林子祥吧?這次《嗚》用廣東話唱country 節拍,由填詞上那些童趣的叠字到用廣東話式硬硬的吐字的效果都十分有趣,是廣東樂罕見的country moment。

《嗚》後的專輯首支單曲《化險為夷》是《嗚》的正面態度的延續,

狂風吹得多快
還吹散了霧霾
原來像禍害的東西
都可以愛戴

作為一支單曲,《化險為夷》不算特別注目,但放在專輯中緊接《嗚》,則讓人更明白這單曲的主題及音樂用意,令作品更有價值。

跟著專輯animals inspired歌曲都充滿著想像,由Jonathan 主唱的《瞎子摸象》是叫叫堅持於世界只有「黑與白」的人放開思想,唱出「真身不只一個」的文字遊戲;向萬物學習的《萬物之靈》則是加入一點disco,dance beat忽然upbeat起來的作品,迎接上年已收錄於音樂劇【只談喜愛 不談戀愛】的單曲《飛吧!獨角仙》。

【A Little Louder】作為一張全新的full length album 確實有一點短,亦有一些歌曲有點似是「filler」之感,不應那麼慳水慳力放在這專輯中,像《飛吧!獨角仙》便與整張專輯的音樂風格不太夾,或因唱片公司的活動要翻唱盧冠廷的《陪著你走》,又或是回到首張專輯的《Don’t Say Sorry》都基本可以刪走或放在最尾叫做bonus tracks,令真正這專輯的新materials 有更一氣呵成的表達。不過,在廣東樂裏頭缺????乏年輕、創新的好音樂的環境下,聽到這次真的唱得更響亮更自信的小塵埃唱著又平易動人又不失創意與想像力的廣東音樂,算是為廣東音樂打了一枝強心針。

專輯重點︰嗚、卜卜卜、化險為夷

鄭秀文演唱會,各位姨媽姑姐畀我抖抖好唔好?

鄭秀文在演唱會因病失準,除了????台上痛哭還說希望大家可退飛回水。然後一大班姨媽姑姐網絡紅人either 話鄭秀文敬業樂業,or 話鄭秀文不專業,不取消演出。然後又有人拿容祖兒張學友相提話容祖兒當年病都唱得????好好點點點,OMFG。

長話短說,香港仍是個小報tabloid的社會,被報紙掀動完八婆式討論後最後就只會堅持己見,從粉絲角度講點點,代表自己有主見,一篇也見不到有理據或有意思的討論,定係香港娛樂圈真的低智????到呢個程度?紅館一場騷值幾多錢,我不認真計算,只當平均一張飛三百蚊,一萬乘三百就是三百萬。收入外,一場騷要用幾多錢?舞台要錢交通運費特效要錢,化粧dancers燈光音樂人等等至少四五十人的團隊又要洗多少錢?而當中有過十個以上的sponsors 等取消左點樣補數?那些免費飛的又點樣處理?真係話取消就取消,當中的錢加埋各人當期logistics 一取消或一要重開當中有幾多額外工夫手尾跟?取消你估觀眾或傳媒唔會嘈?

再者,Live music 在乎氣氛與現場的感受experience,當然你想歌者都唱得OK 好,但歌者唱得再差狀????態再差其實都係一個獨特experience,幫歌者唱全場大合唱仲唔感動震撼?同埋都要講,這是純音樂演唱?呢個係音樂界的variety show,即係睇Hollywood Blockbuster咁,特效花臣係重點,唱歌只是次要。如果唱歌真係主要的,就唔需要用最多的錢要咁多週邊去搞花臣吧?如果只是歌者獨唱,那自然抱病就取消吧,有什麼好說,如果冇幾百萬at stake 時候。

現在傳媒都對歌手好了,歌手再不如以前風光,傳媒與歌手的關係都和善,不像以前hostile。以前歌手(尤其是非英皇派又或是蘋果不like的)等唱歌失準一定被圍攻大造新聞,現在的報導都是「充滿愛」,鄭秀文「敬業樂業」形象又更加深,算是好彩沒什麼壓力了。

最最最最後,真正有權去嗌回水的是買飛入場的觀眾,若然他們聯手合力投訴,主辦單位最後亦好大機會要跪低回水。觀眾都冇叫回水,鄭秀文的那些台上話也只是她的過場話讓自己覺得良心好過一點,其實有乜好討論?關敬業樂業關那個歌手更專業唱得更好有咩關係呀?

宏觀港外,演出者因病取消演出屬正常事,但通常都是病到出不到聲嚴重的又或是入院才會取消,不然就算是對一般只有樂隊演出的演唱會,取消演出都是last resort,是最麻煩最多手尾最不想做的最後解決方法。我也看過不少歌手抱病演出,確實是不好運,對歌者到聽眾而言都是,但我仍然看得高興——誰人不會病?

(寫在訓不夠的星期日早上,好炆)

讓感情泛濫,愛死I Mean Us 的末世紀濫情歌

每每去街聲Streevoice 聽一些新unsigned 新獨立單位都總會令人對中文音樂重拾熱情,找到不少出色新聲,像這次由台灣樂評作者馬瓜介紹的I Mean Us的最新單曲《You So (Youth Soul) [Demo]》,便讓人聽得特別興奮。

New Wave、Shoegaze 或dreampop 無疑已是「夕陽genre」,被玩到爛,亦已有太多出色單位,要在此系再做出新鮮音樂確實很考功夫。但同時打從Joy Division、The Jesus and Mary Chain 到John Maus,這種陰暗低沉的爛漫聲音又是有種無法抵抗的魅力。這台灣樂團I Mean Us便是繼承著這種黑暗迷幻的魅力,在《You So (Youth Soul) 》展現其結合傳統Shoegaze, noise pop到較新的英國北歐Shoegaze的音色,成為一首他們筆下的「世紀末濫情歌」。

(剛巧最近看到這個「Russian Joy Division」)

由JW說起,香港主流音樂的矛盾一生

這一年香港主流樂壇算是略有生氣,尤其喜見唱片公司認真地「捧星」,為新崛起的歌手開演唱會,穩固他們的歌手形象及地位。當中代表人物一定是離開A Music後,簽上Sunny Idea後立即迅速走紅的JW。

以前JW 常被人覺得是衛蘭翻版,重覆衛蘭的道路,但JW 卻在A Music 醒目地玩兩年後迅速離巢,極速繼續以老土情歌成功贏得市場,《矛盾一生》及《多少年》一夜間令JW 成為熱門歌手, Sunny Idea 亦不怠慢,立即順勢為JW在九展舉行首個售票個唱,似是告訴我們JW 不會是那些現充斥在樂壇渾渾噩噩dum 波盅過十載的那些明星,亦見證新唱片公司Sunny Idea 實有一手。

JW 那些在Youtube 裏頭過幾百萬點撃率的單曲的成功,不是偶然,除了是其唱片公司的宣傳有道外,亦證明平庸沒個性的情歌乃仍是年輕一代最愛的廣東歌模式,而陳詠謙那些尤如重覆那些少女小說的陳腔濫調的主題及淺白乏味的用字,原來好work ,Old news is still so exciting。

但JW 在演唱會前極速推出三首新歌,一下子踢走「煽情K歌」的流行formula,卻照辦煮碗穿上美式流行的外裝,推出三首無論是曲式到旋律走向都完仼與一向港式流行曲的完全不同的單曲,包括《太空人》、《Stupid BOII》及《Run away》,曲風著重電子及Hip Hop,圍曉Trap, EDM等元素。一下子推出三首完全非港式流行曲,在香港流行音樂的世界上可謂極罕有。

有趣的是,這三首單曲明明做得有板有眼均製作認真,都算是OK catchy,但各大主流媒體包括電台等卻懶理歌手JW的人氣,極速把它們打入冷宮,幾個電台均不上榜,只有在903上有兩首上過榜尾,最高十七位。

用「低播放率懲罰歌手不做典型港式radio friendly流行」可算是香港媒體的慣常手段,就是播你那些悶????到喊一式一樣製作更爛更罐頭的典型K 歌,也不要你派那些「太過嘈」,「太過火」、「太不健康」或「太不港式」的流行曲。這個現象在香港媒體上已是慣事,留意開樂壇的樂迷都心知肚明,不過只是近年連較大膽的單曲也較少了,那這個現象也不算是特別明顯。

這讓我在想,究竟香港樂壇到今時今日悶歌鬥悶歌的情況,究竟有幾多是香港媒體責任,有幾多是香港社會文化素養問題?但記得嗎,八九十年代還在改編歐美日流行的時候,不同曲風都可以流行跑出,但點解這十幾年多大家要鬥賣濫情鬥慘來製作出一首又一首過耳即忘的所謂大熱作?是因為香港文化教育及文質素不夠嗎,還是這是「重情」的中國人的文化問題?還是這只是近年極度不健康的媒體製造的不良濫情音樂風氣?

當然,相信不用科學數據我們都不會答到這個「雞先定蛋先」的問題。除了JW,或者因為連大陸主流都開始玩EDM,所以最近香港主流界開始不理好醜將美式EDM 直接套入港樂,例如Dear John的《KOL》,咦,或者都係聽返《矛盾一生》算?

由獨家贊助何韻詩到麥花臣的崛起,淺談香港歌手的演出生存空間

(圖取自何韻詩FB)

對香港樂壇來說,2016 是特別的一年。香港主流因為政治前境而產生的負面情緒淡化起來,大眾開始忘記之前的佔領行動以及香港的政治問題,媒體亦變得娛樂化起來,什麼政治問題亦只變了像一百毛的潮流話題。加上這年是選舉年,好像突然間選舉會是香港人的出路一樣,忽然之間很多東西又好似回到那個????天下太平的香港,就連何韻詩亦終於推出新歌《親愛的黒色》,以無唱片公司合約的情況下DIY 方法開紅館演唱會。

何韻詩高調回歸紅館,以「獨家贊助」形式集資製作及宣傳自己的演唱會,更將將自己演唱會宣傳送到香港標誌性的紅隧(紅隧billboard十分貴,近年不少唱片公司已不願花錢買位宣????傳),算是狠狠的打了香港主流唱片公司一大巴掌,真正出返啖氣。雖然走不出主流論述,但在香港流行歌手的business model 及生存模式上還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提示︰現在主流歌手還需要唱片公司嗎?香港歌手不可以政治化嗎?香港需要奶中國的鞋去做生意嗎?

當然,不是人人都是何韻詩,現在新晉歌手既沒有在主流媒體裏打滾十多載所儲的粉絲,亦沒有承接著千僖年代最尾水的香港音樂圈的福蔭,何韻詩的DIY 獨立精神也只是一個學習,亦是對她同輩歌手的一個提示及反思。新晉歌手可以做的,是在紅館以外找尋一條生路,就是不靠紅館,就靠小型演出場地繼續唱。

今年新晉歌手開始在較小型的唱片展開售票個唱,像AGA、連詩雅、JW到鄭欣宜,算是充滿好事。新晉歌手填不了紅館,卻填得上較小型的場館,唱片公司開始為新一輩歌手做售票個唱,是好事,既可試市場反應,亦加強歌手的legacy。九十年代到千僖年,主流上的小眾會開伊館,過去十年是九展,今年開始則是旺角麥花臣球場。

麥花臣現在的legacy 與何韻詩亦有淵源,何韻詩稍前申請不到紅館,就是以麥花臣作「alternative」。今年所見,麥花臣確實開始變為新的「伊館」的文化地位,黃耀明開麥花臣,AGA開麥花臣,My Little Airport 亦開麥花臣,方大同與KK Box亦合作在麥花臣搞騷,林二汶之後的演唱會亦開麥花臣。麥花臣的崛起是讓香港的演出機會更加scalable,不一定要儲夠二萬聽眾,三千多人亦可以繼續唱,亦可以profitable。這亦提供了一個新場館給外國歌手到港演出,十月就有Morrissey 演出,正是真正為麥花臣的「indie, alternative」定位打個強心針。

當然,香港音樂業還是需要有更多改進的,但離開大型場館,給歌手更多表演舞台,validate 歌手的存在價值,就是一個新方向——這亦更靠近外國音樂scene的模式,音樂場地通常也只是由幾十到一二千的數量。這同時可改變香港人普遍的「紅館」思維,不一定巨星才有存在價值,養成主流樂迷接受「二線歌手」及小型演出的習慣,這些都是救港必需的。

麥浚龍音樂的好只是觀點與角度嗎

麥浚龍 Juno

問世 Evil is a Point of View

廠牌:Silly Thing︱ 評分:6.5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反覆聽著【Evil is a Point of View 問世】,不是因為專輯精彩得叫我忍不著聽完又聽,而是在全城讚好Juno時,這叫我反思究竟是我不懂麥浚龍的音樂,還是麥浚龍的音樂的出色是我忽略了?

麥浚龍用心用力用錢做音樂是不用質疑的了,這亦是在香港主流樂壇裏頭值得讚揚的地方。這專輯一如以往,整體音樂的統一性是頂級的。但除此之外,我還是找不到太多亮點。

反思一︰中文音樂中音樂與文字的關係

這專輯帶來的亦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在中文音樂中文字與音樂的關係究竟是怎麼????的呢?找來周耀輝及林夕填寫這個劊子手雛妓的故事,但這個所謂的故事其實又有什麼值得細讀?當中有什麼出色情節?這個故事在文字上及主題上,有什麼新東西,有什麼真的需要反思嗎?這個linear narrative,其實用音樂說出來,有需要嗎?音樂有幫助文字嗎?究竟這是音樂主導,還是文字先行?

問了那麼多問題,當然,我的判斷是這是為文造情,這是兩個詞人的文字作業,但出色嗎,藝術價值高嗎,否。這種將整個專輯化????為一個完整故事的做法在廣東樂上也不算是罕有事,像林夕為梁漢文在金牌時期的專輯,例如【六月的故事】,亦是其中一個,但出來的效果,與這張【問世】一樣,效果還是不標青。

反思二︰Juno可以唱少一點,音樂少一點vocal唱的部份嗎?故事有需要這樣多冗字wordy 嗎?

【Evil is a Point of View 】有的是廣東流行曲統一完整的製作,除了歌詞,整張專輯的音色都是統一地暗啞低沉。【Evil is a Point of View 】依然像【Addendum】,整張專輯有近一半歌曲都是耳熟打油詩一樣的廣東流行曲式,就算是這次在選曲上已經擴展到更多音樂人,甚至用上台灣的許哲珮及陳珊妮,亦沒有為旋律改善,個別歌曲旋律欠分明的輪廊,聽完也搞不淸那首打那首。

編曲亦有類似問題,除了那些所謂「型格電子」欠缺實際的實驗元素,不夠新外,不少作品想要打造Massive Attack 那些陰暗但爛漫美麗的電子流行曲,有些是較好的,但更多的都是平庸重覆,礙於唱、旋律到編曲的問題。最讓我不明白的是,其實一張專輯是否要所有作品都是如此wordy 需要密密麻麻那麼多字的作品?麥浚龍那單薄one dimensional 的聲線不斷表演vocal gymnastics 既不是音樂上的享受,亦不出他的聲線究竟與那些文字有什麼實際關係。當然,唱歌好不好聽自然是主觀事亦難以量化及科學化地討論,但麥浚龍的演繹肯定是他的音樂裏頭最弱一環,one-diemnsional 缺乏層次細致的演繹,重重覆覆唱來唱好都是那種樣板戲,想像看TBB劇那些明星演員演戲,套套一樣,換個造型換個髮型就當是演技,有點似Juno唱歌。

整體音樂三分好七分OK,實驗性不夠,流行度好聽度亦不足

無論是模彷久石讓的氣勢的《劊子手最後一夜》、又或是《初開》像回到九十年代無綫電視劇古裝戲的片尾曲,這專輯的音樂很多都盡是雞肋,平淡,要煽情又不夠煽情,音樂不夠深刻。

當然,還是有較好的,《你前來我過去》就是專輯的賣碟單曲,真正「好聽好唱」的K歌;《呻吟》中那話劇化的編曲更容易讓juno 唱出當中脈膊,orcehstral的處理帶起的起承轉合最能帶動情緒,可見孔奕佳帶來的新意,亦沖淡專輯整體混混沌沌的音樂氣氛 ; 《清靜》是在整專輯中的「電子」領域中最出色最獨特的作品。不過,我還沒有提及這張專輯中的真正亮點,就是蔡德才主理的《孽》。

蔡德才一直是Juno 的音樂夥伴中的低調一員,但每每都搶過了其他人的鏡,以前的《無念》便是麥浚龍其中一代表單曲,這次他編的兩首結合「東方」音樂元素與較arty/experimental較貼近minimal techno的電子音效亦是整張專輯的淸泉,亦最貼近專輯歌詞主題。

《如來像去》是首奇妙的Tango「舞曲」,以string 的plucking 回應「佛教」主題,再帶聽眾跌入煩擾紛亂的電子音域。不過,這只是整張專輯高潮的前奏,《孽》是近年廣東樂的出色音樂作業,由電子到二胡到最後的人聲合唱Acapella ,這才是叫做真正的音樂,真正的音樂實驗。尾段的大合唱既將故事變得更真實,亦令作品有話劇的氣質,突然人性化起來,十分精彩。

回想起來,若然這專輯是一個舞台劇的副產品,其實更具說服力,現在這專輯視他為主流流行唱片,它又不夠好聽;視他為偏鋒實驗,它又完全靠不到邊;當是一本讀物,那典型「罪與孽」的故事又沒有太多可讀性。Juno 善於做PR,在網絡如何展現他的魅力,讓一眾創作人音樂人粉粉讚好,很難不讓人覺得他的音樂確實是頂級——我聽完又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這種洗腦式的mediatised narrative,確實有用的。不過,現在碟評終於寫完,終於。

專輯重點︰如來像去、孽、你前來我過去

延伸閱讀:盧斯達:麥浚龍、邏各斯、林覺民

小塵埃令人心跳加速的《卜卜卜》

由平原習作到現今已在樂壇已近兩年的小塵埃一直都是低調但卻是香港新聲音的中流砥柱,多搞作卻低調,由最初模彷First Aid Kit般的new americana 民謠到最近開始轉到較接近所謂「花草系」的淸新民謠聲音,在上年交出了《飛吧! 獨角仙》這出色簡約單曲,都一直見小塵埃在音樂上的進展。

今年會再推出新專輯的小塵埃將會繼續與Edward Chan 及李一丁合作,找來年資極長的插畫家雷小門為單曲作插畫,音樂則原來歸向更「indie」的結他聲音,聲音比起之前更內向更subtle,稍前推出首支單曲《化險為夷》,效果算是一般,火花不大,但卻見音樂方向轉變。這次帶來的《卜卜卜》????則有點像修成正果,是首搶耳兼出色的單曲。

《卜卜卜》傳透的惕透質感,直接裸露但又不過火的情感送遞已在廣東作品裏頭消失了一陣子。而且這個男女對唱,加上填詞的風格,竟然讓人想起Pixel Toy 【喔噢】。這個由結他到「post」 後搖的ambient 影響重的氣氛編曲,與那個string 的演奏,全是出色到位,沒多沒少,是真音樂。

另一方面填詞的阿凡(李一丁)的詞也是沒有多餘的說話,老土童氣的風格的「愛情」主題,竟然脆異地讓人覺得這是與AMK的《阿凡,您健談又靚仔》是有直接關係——當然,或者,也許是本人多心了。

由視覺????????計到聲音的打理,已知道小塵埃新專輯將會是本年香港樂迷應該要多期待意的作品。

MastaMic跳入舞池帶領的士高Good Times

一直默默耕耘的本地rapper MastaMic馬高米離2013年的首張專輯【流行反撃戰】已三年,除了一系列的Rap up 外便沒有正式作品面世。今年正式回歸主流格式音樂的他先帶來了講述弱肉強食的社會的《Jungle》,由主題到音樂都可算是意料之內,一貫他上張專輯的風格。不過,這次第二張單曲則來個一八十度轉身,《Good Times》打正旗號賣的是舞池快樂,就連視覺也突然簡約甚至hipster 起來,突然一片粉色色調。

或者這是乘著Jazz Rap強旅De La Soul 今年的回歸,所以馬米也忽然要玩起jazzy disco 作品起來。也不深究,對比起像De La Soul或台灣蛋堡等的jazz hip hop,這支單曲就更撤底的走向funky 舞池disco 風格,減退hip-hop 元素,基本上是一支極度polished 的出色throw-back 舞池單曲,format 及走向亦是預朞之內,反而最尾的大合唱部份突然劃龍睛,變得很本土地踎,十分愛。

流行本身冇分界限,Genre 也只是方便大家label 及研究,好時光就不應分什麼類,慶幸原來香港樂壇仍有力製作一首精煉的funky hip hop 作品,放置世界也不失威,原來我們可以做到。

黃偉文協助的欣宜重生計劃【Joyce】

鄭欣宜

Joyce

廠牌:星娛樂︱ 評分:6.1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雖然欣宜在2011年便已推出首張專輯【有故事的人】,但因為都是唱那些電視主題曲等面目模糊的作品,所以音樂命運都像是一眾駐大婆台助紂為弱的那班irrelevant 歌手一樣,只有大婆台的忠實支持者才㑹聽會理。

在之前的音樂幾乎都是無綫三線劇那些老土到連師奶都未必鍾意的歌曲的情況之下,對於本身已是household name 的欣宜要reboot其音樂事業絕不是難事,首先換個班底,找來香港樂迷熟識的那班就已經可以讓欣宜重回香港流行音樂的loop了——確實這次星娛樂就是讓欣宜與其他熱門音樂班底合作,並將專輯名字改為欣宜的英文名【Joyce】,是將欣宜重新定位將形象變得較立體的專輯。

這個過程也花了不少時間,專輯首支推出的單曲是2014年與陳換仁合作的《Stupid with You》,填詞的是林若寧及陳奐仁。以音樂計,這首像Clean Bandit與Jess Glynne 加入少少soul味近九十年代風格的跳舞快歌效果是新鮮淸爽,比起同是陳奐仁製作的《你瘦夠了嗎》亦有更好效果,至少音樂元素上更爽朗,亦不是陳奐仁仍然是沉迷著像為楊千嬅製作的Soft Cell《Tainted Love》翻版《當女飛俠愛上萬能俠》的過氣「電子元素」。

不過,流行音樂(尤其鍾意撚詞的香港)從來就不單是計音樂,而是整個形象、message 及marketing strategy。由《你瘦夠了嗎》開始,欣宜找來黃偉文為她改造形象,黃偉文直接了當,將一直大眾對欣宜最多意見的「體重」及「身形 」成為歌曲主題及噱頭。一下子欣宜勇敢面對體重問題,配合成功的online marketing 將 請來其他名人協力的MV 好好推廣,迅速為一眾較肥胖身形的人的代言人。

這個成功對欣宜自己到香港樂壇來說都算是意義重大,這幾年香港的主流樂壇的唱片公司的A&R尤其廢,每個捧出來的歌手都一模一樣,都是那些樂觀正面低谷高山罐頭音樂,吳業坤的跑出亦是靠他自己落力在網上開拓聽眾群,成功切合他的「毒男形象」。這次欣宜成功將自己的音樂形象改造,終於為自己唱出一條血路,純屬就是敢做不一樣的主題,終於唱出自己及其代表的大眾的聲音。

黃偉文為欣宜改造的第二部曲《????分手是常識吧》夥拍樂壇的新寵樂隊Supper Moment,走搖滾路線。無論旋律、在Goro Wong 較重型的處理的手法到黃偉文的歌詞上,都明顯沒有擊中作為單曲的sweet spot,話題與形象都不夠淸晰。不過這支主打的最重要訊息「分手是常識吧」至少還成功deliver,就是欣宜終於年輕活潑起來,是有血有肉識潮語的年輕人,亦終於與喊苦喊忽的香港苦情音樂侯群症劃淸界線,唱出新時代的戀愛新態度。

黃偉文的最後一章《女神》再次延續 《你瘦夠了嗎》的成功,基本上建基於《你瘦夠了嗎》與《分手是常識吧》主題上的延伸,唱出女性要忠於自我,對抗外間的種種父權角度的點評,不要被戀愛撃倒的訊息,貫穿欣宜的新public persona,將欣宜的整個個性立體地呈現。這次MV找來一眾女名人參與,配合歌曲重新演繹潮語「女神」的背景,歌曲將女性的主體發光發亮,一晚間欣宜成為香港的feminist 的代表,大家在Facebook 瘋傳歌曲。

《女神》不是什麼特別主題,在港樂也時時出現,但經過兩首作品的舖排,黃偉文的「新欣宜三步曲」最終章終於可謂完美地收結,不僅為欣宜吐氣,亦為黃偉文近年的歌詞吐過眉。這基本上是黃偉文繼「羅生門」後的另一出色音樂企劃,不過「羅生門」中沒有的深度及社會價值,在《女神》中卻由深刻及多層次的意象中表達出來,這亦是以前黃偉文的《反高潮》、《燕尾蝶》的層次。(最近薛凱琪的重生作《Miss Fiona》其實想走類似路線,若然周耀輝成功做到類似的水平,薛凱琪整個新形象效果亦會更好吧。)

巧妙地,《女神》的藍奕邦單位亦正正是這種自我鞭策歌曲的大股東,這首像回歸到八十年代流行曲的老氣(或大器)正是藍奕邦早前自己的作品《為執著乾杯》的延續。

不過,讚夠了,除了黃偉文有份參與的三首作品,其他的歌曲明顯在主題到音樂性都未能配合整個「新欣宜」的計劃。翻唱《給最開心的人》較好,很成功地將欣宜的靚聲表達;《如同自己》是近年Unleash 那班為天堂鳥等製作音樂的歌的那種較廿一世紀的歐洲流行的聲及編排,都OK,但結尾一曲二用的《A Never Ending Sea》又忽然喊苦喊忽起來,說好的「別降階到 流亡情海」呢?

如果整張唱片變為EP,只剩黃偉文三部曲、《Stupid with you》及《給最開心的人》其實將會是一張完整的廣東流行唱片。現在呢,屬有頭威冇尾陣,現在是有點miss and hit,像欣宜本身的形象,如果不參與將自己呀媽等私人個人的感情拎出來做廉價廣告,就更討好了。不過,這張碟的重心,還是整個音樂策劃的成功,成功將欣宜的音樂變得relevant,成功把欣宜由一個「肥妹」到2016年的新女性典範。欣宜這次自信撩鼻屎,下次希望可以去盡一點,音樂可以更上一層樓,比歌曲本身的話題及形象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