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一加一》- 孤苦的單數成就一起的雙數

Aga and Gin Lee

一首流行曲如何從表達期待的落空,過渡到溫暖的安慰? 加一把合襯的聲音,換一個幸福的氣氛,AGA 的《一》蛻變為 AGA 與 Gin Lee 的《一加一》,示範歌詞的意境 – 怎樣從錯愛變成鼓舞。

獨唱換成合唱的難度有二: 若原裝版本已經很動聽,不論怎樣再改編,聽眾就會先入為主地認為最初的才是最好; 若原裝版本已經推出良久,再怎樣變都難免有聽覺疲勞。因此,要有新鮮感,需轉換編曲及唱法; 要不減悅耳度,新的合聲/和聲必需有完美的融入。有了去年《情人甲》《天窗》各有各唱、混亂疊聲的前科,這趟環球出品確有了驚喜,即使不能斷言超越了原曲,但至少為歌曲注入了新的感覺、新的靈魂,成功延續其流行壽命。

達致這樣交叉互唱,還是兩種女聲,又不會覺得是爭風呷醋或毫無交流,還要仰賴她們在同一錄音室一起灌錄,而非分開獻唱然後電腦混音。MV 拍攝也幫了一把,看似隨意,只是將錄音片段剪輯,其實卻能讓人信服她倆的化學作用 – 看著二人有說有笑的協調過程,她們的舉手投足這樣自然,聽眾自能投入歌中兩姊妹互相打氣的情景,這種 MV 不止節省成本與準備時間,又可呼應合唱的《一加一》主題,跟早前《宮若梅》MV 同一手法卻毫無連貫性的反面教材成強烈對比。

在選歌手方面,在舒文引薦下,造就其兩大愛將的合作 – 從作品成果看來,舒文確有過人眼光。兩把聲當然想不到能如此相似,又可互相調和,某幾句甚至難於辨別誰在唱哪個部分。在相像之餘,她們的演繹又有迴異之處,Gin Lee 較硬朗的聲線、較紮實的唱功,正好跟 AGA 較溫婉單薄的演繹有了對比,不能說誰高誰低,只是兩者互補時 (Gin Lee 放輕而 AGA 用力) 合起來聽就很享受,既不尖銳刺耳 (沒有誰要突出聲音搶風頭) 又不會低調沉悶。跟原來的《一》比較,《一加一》中 “You always be in my heart” 的 “heart” 唱得更清晰堅強,但仍不失女性的溫柔,更能展現詞中肯定的宣言,而非輕輕耳邊帶過的隨便承諾。

AGA 的唱法沒有只跟隨《一》的那一套,在很多細節表現上都有變化,連即興的 ad-lib 其實都聽得出與 Gin Lee 有協調過配搭的方式。很多在《一》中拉長尾音的位置本是有點「倔」,如最後一段的「雙~數」、「終~老」,在合唱版都磨平磨滑了,顯得更圓潤飽滿,到最後「行錯路」時還有一絲孤單失望,而《一加一》就在「錯愛變成鼓舞」一句開始有輕裝上路之感,更舒服更無憾。還有高潮前夕的一段表演手法,《一加一》的反覆高呼「我信我能夠找到」連帶其 ad-lib 都極有自信力量,將情緒推上高潮再緩和進入最後一段「恆河沙數」寧靜下來的轉換更顯著。

Ted Lo 的編曲亦比 Johnny Yim 來得豁然開朗,一開始的清脆「丁丁」鈴聲而沒有單一鋼琴聲那樣寂寞,使筆者聯想起2007年的《愛一個上一課》,當時 Ted Lo 也是替歌曲換了個輕鬆悠閒的風格,歌詞頓時不那麼淒慘,如今《一加一》沒有徹底爵士化,但效果一樣討好。

從未想過這兩個長髮漂亮女生,聲音結合起來是多麼讓人心醉,直把心融化掉的柔情,不需歇斯底里,不需自憐自傷。Gin Lee 加上 AGA ,原來可比 Janice 與 JW 更有化學作用,相信《一加一》會是2014年度廣東情歌的必然首選。

獨唱版本

合唱版本

原文連結

關於 Gin Lee (李幸倪) 的過去文章 – 香港樂壇這一代 – 華麗之前 自虐墮落

關於 AGA (江海迦) 的過去文章 – 遺棄的聲音又響起了

《小明探阿爺》哈哈笑的政治諷刺

hahahahart

(圖片取自網絡,岳敏君作品)

李家仁都算是個神奇的人物。記得兒時在【閃電傳真機】一看到他便有反胃的感覺(對不起,我自小就比較憤世),對一個小朋友來說,他幾十歲人——有趣是現在望落他,覺得他沒有怎麼長老,自己卻確實又大又老了——用自己的財力上電視,唱兒歌爭做明星,真係很趕客。人大了,可能不再要被迫在電視上看到他的關係,倒覺得他還幾有趣,甚至覺得,他這種「玩」音樂的態度,不視音樂為搵食工具而視音樂為興趣,倒是更值得欣賞,更是「愛音樂」的表現。

到後來他拍上何沛澄與韋然,合作的「小明」系列,可算是他的「音樂事業」的一個里程碑,年輕的何沛澄的新銳編曲與及韋然那刻意含糊的歌詞更使他由「柒」變為「edgy」甚至cult。韋然含糊而童稚的寫作手法寫的一系列有關現實香港政治的「小明」,往往產生一種奇妙的對比。他筆下的小明故事全部都存在著一種模棱兩可,它們看似在歌頌中國或中港融合,但當中卻有一些唱反調的字句,產生一種荒唐的感覺。

「小明系列」的motif/signature是「哈哈笑」的場景,「哈哈笑」是一個很奇怪的字,「哈哈笑」不是指微笑亦不只是大笑,而真是「Ha Ha Ha」地笑,而越誇張的笑就越有戲劇效果,亦越有一種不自然的感覺。同時,「笑」,通常不只是可以開心地笑,這種笑,可以是自願的笑,有時卻是強裝人造的笑;有時是傻笑,有時是苦笑,甚至是因為一個時代的荒謬而發出的無奈一笑。「哈哈笑」總有著一種很怪誕的語言力量,無論是象徵性的還是實際上的意思亦然。它讓我想起英國出名玩藝術的含糊與荒謬的art duo Gilbert & George,這亦讓我想起岳敏君的作品, 亦讓我想起絕對是WTF的強國經典《哈哈笑之歌》。

講這麼多,還是因為李家仁的新歌《小明探阿爺》,可謂是整個系列最satirical,最弔詭的一首。因為在這個政治敏感的時刻,這種幼稚的和蟹風格既可理解為「曲到直」亦很易被以為是「直到曲」。不過,只要對局勢稍有認識都明會認同「阿爺你好嗎」與「乖孫我愛你」的相映成趣實在抵死啜核,而「爺爺讚佢好醒目,識得冇亂講嘢」,「爺爺讚佢好識做」等等的反諷確實是「此家獨有」,韋然那接近黎彼德的童稚寫作手法所做出的荒誕幽默已經接近黑色幽默的境界。這段尤其妙

北京笑 香港叫
阿英會否識得笑
哈哈笑 哈哈笑
小明不明也在笑

當然,不少人會以為因為李家仁是親中派而以為歌曲就是一首賣港歌吧?這個亦正是「小明系列」的有趣之處,亦是香港曲詞編主流分工的獨突之處,究竟誰是真正背後的主腦,真正的聲音?正如陳奕迅一路唱《同舟之情》卻另一邊廂唱小克的《主旋律》及林夕的《斯德歌爾摩戀人》,有些事,是要用智慧去明白的;而要用智慧去明白的,往往才是真正的好東西吧。

今年除了有硬橋硬馬的《雞蛋與羔羊》外,還有首在假行進曲的「twee-pop」《小明探阿爺》,是不錯的一年吧。

小明探阿爺
曲、詞 : 韋 然 編曲、製作 : 何沛澄 唱 : 李家仁

飛機 飛降下了
北京一片盛況
今天的天氣晴朗
阿爺你好嗎

北京的天氣幻變
京腔一按在線
北京歡迎你
乖孫我愛你

小明搭飛機
上北京 探阿爺
爺爺讚佢好醒目
識得冇亂講嘢

小明確精乖
買枝酒送阿爺
爺爺讚佢好識做
乖孫佢真抵錫

北京笑 東京跳
噢班馬仔呱呱叫
北京笑 豬仔叫
家人港人發達了

北京笑 香港叫
阿英會否識得笑
哈哈笑 哈哈笑
小明不明也在笑

中華史 五千年
廿六卷 列終始
頌三皇 書五帝
說春秋 終戰國
秦一統 漢拓張
魏蜀吳 號三邦
南北朝 相對立
唐興起 隋遂亡

孔子笑 諸子跳
老子說聲不得了
關公笑 張飛叫
孔明小明也在笑

經五代 有十國
宋富裕 武功弱
元吞金 併宋土
明武略 航七海
清入關 固四疆
久治亂 太平火
湘家軍 撐中興
列強侵 國半亡

小明搭飛機
上北京 聽國情
爺爺讚佢好聽話
識得冇亂玩野

北京笑 東京跳
噢班馬仔呱呱叫
北京笑 豬仔叫
家人港人發達了

北京笑 香港叫
阿英會否識得笑
哈哈笑 哈哈笑
小明不明也在笑

孫中山 立中國
日侵華 屍遍巷
東方紅 太陽升
共和立 蔣遷台
三五反 亂初萌
大躍進 遍飢荒
文革禍 無從問
論功過 誰能講

精仔笑 蠢仔跳
阿英阿鋒握手了
青蛙叫 水滾了
精人蠢人正亂叫

鄧小平 三上落
四人幫 終擊破
民要糧 找紫陽
總書記 有耀邦
行革新 慎開放
摸石頭 走過河
痛貪污 似惡夢
悲綠逝 淚未乾

北京笑 東京跳
噢班馬仔呱呱叫
北京笑 豬仔叫
家人港人發達了

北京笑 香港叫
阿英會否識得笑
哈哈笑 哈哈笑
小明不明也在笑

大步走 向前望
深改革 國富強
港與澳 同回歸
一國中 行兩制
神舟五 飛上天
主奧運 辦世博
聲名顯 美名揚
新中國 得小康

乜都鬥 不識笑
發水笑聲飛天了
穿窿褲 不穿了
小強小明發達了

利當頭 道德亡
水污染 貨假貨
黑食品 難安枕
法未依 濫權多
小香港 要自強
民主夢 寄將來
大中華 分兩岸
統一日 笑啊啊

顛覆時代,改變世界

Less is more,在社會急劇轉變的大時代中,要有宏大的願景,先從微小開始。
2014年,鍾氏兄弟與 Supper Moment 一同帶來他們音樂路上的突破,
同樣以一首簡單的歌曲,去回應當下社會,
面對一個日漸崩壞的制度與崩潰的世界,表達求變求顛覆的信念。

香港的流行歌曲,如同街道上的人山人海,
密集的歌詞常填滿每一粒音符,填詞的人具壓力,聽歌的人也有壓逼感,
每一首歌都要包含一個故事,要充滿具體細節,造成聽詞多於聽曲的負擔。
於是,偶然遇到了回歸簡約風格的廣東歌,實在有呼吸一口清新空氣的感覺,
《時代的顛覆者》與《世界變了樣》就難得在這份久違的樸素,
明白到歌詞不是論文,在詩篇的表達中更有留白的美感。

chungbro-era

鍾氏兄弟一向都喜愛找尋香港樂壇的遺珠合作,
讓樂迷再度認識流行樂歷史中,被遺忘但仍有才華仍有火氣的音樂人,
不止在新一代樂迷聽來陌生,
就算是一直留意香港樂壇的,都未必可立刻記起他們的作品。
之前的《齊唱.吳秉堅之歌》已跟不同經典單位合作過,
如泰迪羅賓、赤道、姚莉等,
今次則有玉石樂隊與梁球的名字,
前者在七十年代出道,大Al是早期樂隊主音,細Al則多擔任幕後,
著名的編曲作品有陳奕迅的出道作《時代曲》與譚詠麟的《幸運星》;
後者則只在1990年推出一張專輯,但可能是香港樂壇第一位失明歌手。
是次鍾氏的誠意邀請,除了有三個不同年代的歌手一同去宣揚共同理念的意義外,
同時亦再度提醒聽歌的朋友們,從前有過的美好,有了延續傳承的意味。

作為新專輯《極》第一首派台歌曲,預示其探索香港社會的主題方向,
《時代的顛覆者》不同於其他具社會性的香港流行曲之處,在於它的一針見血,不轉彎拐角。
直白、到位,是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曲的反應,
通常詞人想講社會問題,會擦邊球的暗示或諷刺,
但直接唱出「政客厚臉皮」「政策有問題」的廣東歌曲,《時代的顛覆者》應是開創先河。
在當今的氛圍,流行樂淪為消費商品的數碼年代,
也許需要這類「宣言口號」式歌詞去表明立場,才不致於湮沒在大批製造的單曲之中,
讓樂迷意識到其顯著的訊息,不用《主旋律》《六月飛霜》多重的包裝,
還會被政治冷感的樂迷標籤為「過份解讀」的政治化。

不用比喻,不低調含糊,大抵就是誠實面對困難的態度,
(唯一的暗諷在於只「思」想「歪」理一詞)
但不代表沒有詮釋空間,反而在拋出大議題的背後,
能引發聽眾的聯想,自行思考身邊發生的新聞,與歌詞所描繪大環境的關係。
畢竟,鍾氏兄弟雖然正職是律師,但在歌唱的作品中,總不能洋灑千字,
政治的世界太難以三言兩語概括,因此流行樂的功能應著重於渲染情懷多於說教道理,
而鍾氏一向最煞食的武器,就是鍾一匡的口琴。
樂器本身就帶有傷愁情緒,放在那段過場伴奏中,
滲透著一份哀悼的無力感,抒發著一種失去追不回的慨嘆。

還有歌者的聲音,都帶有不屬現今的過氣唱腔,
這又是另一個線索,去引領聽眾回想過去,向光輝的歷史致敬與告別。
只是鍾一諾的演繹都繼承了這一份「舊」味,也許新世代還有希望去光復舊貌?
整首歌彌漫著一種揮之不去的舊情,以輕柔「溫和」的方式呈現一句句的控訴,
但這是消極還是正面,就有待聽的有心人以怎樣的角度看待「顛覆」二字,
可以是真理被歪理顛覆,我們作為旁觀者只好沉溺悲痛,
也可以是我們每一個尚有公義之心的人,聽到歌曲的呼召,去顛覆目前的不公不義。

聽《時代的顛覆者》,不能只聽到其唉聲嘆氣,單一地接受被動的怨言,
尤其要理解鍾氏兄弟一向的想法,應當也追溯他們從前的創作,
初出道有《夢想有一天》《行公義好憐憫》;
近期就有《由我雙手開始》《重新想像》,
結合來聽,訊息才完整。
《時代的顛覆者》的最後一段,就像舊約中先知的預言,
是尚未發生的災難,但若然地上的人還不去悔改行動,
那就避免不了歌詞中所述的灰暗未來。
全曲沒有一個字提及上帝,但追隨耶穌基督的信念與精神盡記在內。

suppermoment-theworldchanges1

同樣道理,見於 Supper Moment 以自由為主題的新專輯,
點題作《世界變了樣》幾乎只得一句歌詞,化繁為簡,意義卻可無盡延伸,
樂迷可以對號入座,自由想像歌曲的對象與範圍,
正因層次如斯廣闊,有時會引起誤會與曲解,
像電影《金雞SSS》選用這首歌來表現維穩,帶出無奈接受並適應一切改變的生活現實,
但若親身到過 Supper Moment 演唱會,就會感受到《世界變了樣》的真正威力。

全場大合唱,相同的五個字,在反復強調及變奏下,逐漸凝聚了力量,
那團結一致喊出的氣勢,有如 Beyond 的 Amani 宣言,
從懷疑到肯定,從不信再相信,聲音愈發響亮,決心愈發堅決,
雖然副歌的內容就只有「世界變了樣」,
有限的歌詞卻有無限的演繹方式,無窮的可能性,
而可能性,是由場內每一個在歌唱的人去創造,
關鍵就是要去參與,成為現場的一份子。

悲觀的聽,這個世界無可避免會改變,人心如是,信仰如是;
但換個觀點,世界的變,可以朝著更好的那一邊,
就只需你與我手牽手,一起主動去伸手改變。
鍾氏兄弟的《時代的顛覆者》是重新凝聚舊的一群,
那《世界變了樣》的童聲,就代表單純善良的新一代,會帶來希望。

從演唱會到大碟,反國教撐港視,
Supper Moment 的音樂視野,
從最初個人出發,回家吃一頓晚餐,到了《世界變了樣》的社會關懷,
是步向成熟的蛻變,是從有盡頭的局限,過渡到無盡的境界。

原文連結

延伸分享:
鍾氏兄弟《齊唱.吳秉堅之歌》- 靚聲福音天碟示範

依然親愛的 林二汶

eman

英文有一個字「Radio-friendly」很適合形容現今的香港流行曲,什麼叫做radio-friendly?即是歌曲本身就是有一種很強去迎合電台播歌標準的作品,長度不可以太長,內容不可以敏感,用字不可以深奧,歌曲不可以太突出,不可以太慢又不可以太快,全都按照一種大眾最討好、最不會被投訴的格式製造,即是剛剛好,就好了。這五六年的香港流行曲,香港流行曲都是這種模式,可以在K場唱一下,可以在電台聽完都不會覺得特別難聽又特別好聽,聽十次八次就可以完全洗腦,跟著哼的,然後過幾個月,隨著電台「熱播」後就會什麼都記不起,歌詞記不起,intro 記不起,chorus 也記不起,就是這幾年香港絕大多數的流行曲。

香港確實是個不太開放的地方,但也不代表沒有niche market。黃耀明,林一峰,The Pancakes,My Little Airport都成功有自己的一大群聽眾。當然,at17就是其中一隊最成功的本地獨立組合,解散後,林二汶及盧凱彤二人的solo事業亦穩步上揚,成功在主流音樂裏頭繼續佔一席位,依然是香港音樂界的希望。

有別於彈得一手好結他的盧凱彤以singer-songwriter身份遊走indie guitar pop的路線,賣聲的林二汶則要target主流大眾市場,或者就更難定位。一方面一定要找到人人都喜歡可以令人朗朗上口的旋律,但同時旋律及曲式又不可以太過mechanical,一定要保持其at17 的indie root的元素——這才可以既令一向的at17聽眾歡喜,同時又能吸納更多的主流聽眾。

林二汶首張個人專輯已經証明她找到一個好位置,但是第二張專輯通常是最難掌握的唱片,那林二汶究竟可否繼續承繼首張專輯的氣勢?單聽首支單曲《Do You Love Me》,看來這次林二汶依然繼續出色。

早在林二汶發表歌曲十四秒teaser時,我已經有一種開懷的感覺。單是這十四秒,我已經對這作品留下一個印象——真係好耐冇一首廣東歌有一個令我留下印象的intro,唔係講笑。而這一個,由oldschool的funk結他及bass引入,沒什麼特別,但當急促的長笛奏起,正是整首作品的亮點、命脈。由盧凱彤作曲的這作品的處理很奇妙,verse很R&B,較「扭擰」,你會聯想到林憶蓮甚至是葉倩文的聲音及演繹方法;但由過渡到副歌開始則突然轉調,頓然開明開朗起來,而副歌尾音的sustain亦很subtle 很考功力,是正式低調地show off 唱功的本領。

整首作品處理流麗,除了長笛,還要留意音樂中段bridge 的位置很空曠的和音,亦是神來之筆。當然,除了音樂出色,周耀輝亦繼續將最好的給林二汶,這次交出一首充滿著閱讀可能性的兩文三語的歌詞,既寫大家最愛的「愛情主題」,亦醒目地回應現今香港語言的辯論,是流行音樂歌詞的高境界。這次寫得既簡單,又寫出那種很女生很活潑的情懷及個性,又可以給讀者有多種閱讀的可能性,是周耀輝最近繼劉以達的《非兒歌》後又一首回應香港政治議題的作品。

《Do You Love Me》依然保持著Hi-Fi音質水準卻不失創意與活力,是香港流行樂的另類。同時亦欣喜見到林二汶整個創作團隊的活力、創作力及心機,在香港音樂界能夠有心有力,實在不易。不過,我倒是關心下一主打,會否是林二汶第一首大熱作,第一首入屋作品。畢竟,pop singer還是需要有至少一首hit song來真正打響名堂,讓人牢牢記住。對可謂已贏得indie 市場及樂迷的心的林二汶來說,能否成功打造一首不落俗套又能贏得一眾主流大眾喜愛的大熱作,相信是她音樂事業的最大挑戰。

楊千嬅《來生舞》究竟堆砌出「誰」的死亡?

黎堅惠的離世,然後在面書見到她為盧巧音填詞的《接收現實 》的分享。這讓我記起,彷似是遠古時代的事,九七到千僖年的時份,就是林奕華亦會與最主流最紅的陳慧琳合作,而盧巧音有陳輝陽及梁翹柏,古巨基有Black Box的林健華,梁漢文、陳奕迅的音樂會找到Huh!?的Tim Leung及Edmund Leung,而楊千嬅就基本上就是整個人山人海,模擬城市、黎達達榮撐起,而就連【私日記】一碟的「手寫字」亦是進念的胡恩威所寫(那個年代胡恩威還未叫香港人唔鍾意香港點解唔移民)。那個時期,還未興獨立音樂還未興文青概念,唱片公司還未將什麼都變成噱頭,確實是好時代。

我不是懷著那種「舊的總是好」的nostalgia或偏執,但確實那個年頭是新音樂人湧起的年代,陳輝陽,Eric Kwok,伍樂城、黃丹儀、周博賢、人山人海都是那個時代起步,而早一點起步的如CY Kong、雷頌德、王雙駿等在那個時期亦已自成一家;同時獨立音樂人或上一代的樂隊組合亦插手主流音樂,所以特別熱鬧。而那個年代,人人仰慕的是賣個性不買歌迷帳的王菲,還記得那時的樂迷如何抱著聽《紅豆》、《約定》的心情,被【浮躁】及【寓言】等拉進十八層地獄的失望,但結果還是每次甘願購買她的新唱片,不敢走寶。

但是,或是又要拉政治落水,或者是九七後吧,香港的媒體腐化程度比想像中更激烈,而本身媒體的不健康狀況與及結構性的問題令廣東音樂一去不返,歌手音樂人均變得沒風骨沒底線,就算是明知賣音樂賺不夠錢,卻仍然願意製作「擊中市場」、tick 哂所有boxes會受觀眾歡迎的平庸情歌,很是諷刺。

是的,這些感想都是因為聽到一個曾經是暗訝底「香港文青歌手」的楊千嬅的新作《來生舞》而帶來,但卻不僅只是應用到這首作品的。這幾年的香港流行曲,輪廓分明的有幾多首?坦白講,叫人記得到的,有幾多?我不相信音樂圈沒有新talent的,只是相信有制度及有一些人不容許一些新talent 有機會變得更好,我不相信所有音樂人都是想做所謂的radio-freindly的K歌作品,然後上過幾週流行榜自我感覺良好就滿足的。

那為什麼,就算是楊千嬅,一個已經上哂位,連影后都拿了,已經不用再搏什麼獎項的歌手,當大家都在幻想經過兩張重用人山人海班底令人重拾信心的EP後,有過《我係我》有過《火鳥》等作品後,會帶來一張完整不妥協的專輯時,會派來一首擺明針對市場的平庸turn off?當然,我不是不明白的,或者,這一年明顯是楊千嬅的再上力的一年,電影《香港仔》到「拉闊音樂會」,那就代表要做一些「偏向市場」但卻是平庸乏味的作品?

這首作品,我反覆聽了十多次,基本上編曲是多餘的,整個編排到mixing 都有種歌手有歌手唱的單調乏味唱K感覺,像那個「電子編曲」要營造的糜爛、凋零、蕭條感覺,是完全搔不到要處,atmospheric欠奉,而很坦白說,聽了十多次我也不太記得intro 是怎麼樣;同類型的像楊千嬅自己的|明日之歌》、《閃靈》或是近期又hit 返的謝霆鋒《玉蝴蝶》又或是黃耀明一系列像《一千場戀愛》那些,都完全將作品比下去了吧。還有,說到電子說到theramin,不找梁基爵或蔡德才甚至何山,就已經脆異了吧?當然,我不覺得這是黃思彦的問題,而是整個製作的大方向問題吧。

來到歌詞,說這類題材不感人的,在香港的社會上,我想或者會引來公憤吧?人的感情真的可以很廉價的,失戀當然是普遍人的感情要害,但生離死別對我來說就像是呃人眼淚的必殺技,你沒可能不為這題材感到傷感的。不說遠,像《飲酒思源》、《火鳥》等都在訴說她自己的心路歴程,當一向以賣「真」的楊千嬅,一直以來歌曲都有意無意地配合她的生命的時候,突然活生生正在享受工作與家庭樂的楊千嬅要玩到「死」,呢舖確實是玩大左。正如拍愛情片或感人片總要來個主角大哭的場面,點解?因為人的感情同理心真的很簡單的,你很容易就會受到感染。

我不是說這主題不感人,只是,歌詞的堆砌確實很難讓人投入這歌詞,這詞作有如《明日再會》的堆砌,都是落力拉著一些感動字眼去讓你感動——大家對林夕的愛,不是沒原因的。很多時大家說歌詞堆砌是不解䆁的,我今次就不知為何很想解䆁,因為不只這首,坊間大部份新填詞人的歌詞,大部份都堆砌得過份。最簡單,感動前,不如先問問究竟這首作品想表達的是誰死?這麼簡單的處境,在歌詞中亦造成混亂了,「不害怕死唯獨不捨瘦弱的你」,這彷是說主角是死那個吧?那為什麼要強調「瘦弱」?但是歌詞其他部份,都好像在指是「伴侶」死吧,那究竟是誰要死呀?我又找另一個角度,或者可以是理解是其實「伴侶」早已死了,現在「主角」在死了,咦,但點樣可以「如生命總有個限期 用僅有生命陪伴你」?我甚至要用上Alzheimer’s的橋段,來令作品make sense,但最後都係講唔通。

好了,不做Sherlock Holmes,那我又不明白歌詞的時間概念,既然強調生命只是「秒速」,那其實應該對生命有很超然的態度吧?好,就算不是,然後又「給十秒鐘回味一起那幾千里」,講完人生只係秒速後講「十秒鐘」,係咪有點過份?再說「時間遠走高飛到下世紀嬉戲」,既然咁愛一個人你偏偏只用十秒鐘懷念一起的路?哦,原來係指臨死前的十秒鐘?

然後再讀于逸堯為歌曲寫的「背景」,很坦白說,這個情懷很實在,我在歌詞上卻完全讀不到這個主題。

《來生舞》是個勇往直前的邊緣回望。我們常常慶幸自己一路走來相安無事,代價卻是不自覺而殘忍地拋棄了往日的情懷,為的可能是害怕忘不掉隨手撫摸得到的傷痕,也可能是害怕自己捨不得,亦有可能只是因為慵懶而忘本。無論甚麼原因,人成長成熟成功了,不就等於要變得麻目不仁,依然可以擁抱哀愁的美麗,歌頌遺憾的印記。不完美的人生才是不枉此生;昔日的種種缺陷美,成就了今天不完美但完全的我,讓我在明日世界終結時,可以雙手緊握着一切回憶,在最寧靜的冰點上安然過渡彼岸,下世紀再嬉戲。

最後,我真的不想講,但都要講,「長橋一過 奈何化霧」,其實如果只用橋來暗指「奈何橋」其實幾有意思,但畫公仔畫埋腸上的血筋,就真係好核突。同埋,喂,家陣咩年代,乜我地呢一代的人仲迷信「奈何橋」?係咪睇緊《倩女幽魂》呢類片呀喂?當然,音樂部份亦不讓歌詞的老土獨美,和音的美學真係老土到以為返返幾十年前。

作為一個聽廣東歌大的八十年代生長的人,我不是因為一首楊千嬅《來生舞》而讓我感到悲傷,我只是慨嘆現在廣東音樂真的沒有可以讓一些成年人聽的作品,很悲哀。講流行又不夠悅耳流行,講歌詞又全部沒有想像力。當然,這亦是因為這是楊千嬅的原因,一個曾經以音樂性見稱的歌手,一個曾經是以歌詞可讀性見稱的歌手,竟然,到了今時今日亦交出了這樣的一首作品。再看同公司的蘇永康、梁漢文,這些曾經都交出過好音樂的歌手,這一兩年亦交出平庸到不能的「市場作品」,發生什麼事了?

或者,我是不應該在這裏發牢騷,應該只是對自己說一句「算罷啦」就算。

來生舞

曲:伍仲衡 
詞:林若寧 
編:黃思彥
監:舒文@Zoo Music/于逸堯@人山人海
唱:楊千嬅

仍腳踏你歸家的幾里路
仍細味與你冰點雪下擁抱
長橋一過 奈何化霧
忘記遇過太多的美好

仍掛念你掌心的溫暖度
仍戴著與你牽手破爛手套
捱不到白頭皆老 記憶給不斷損耗
怕記不起伴你幾個微涼清早

不害怕死唯獨不捨瘦弱的你
成為秒速一生最大的缺陷美
如生命總有個限期 用僅有生命陪伴你
難逃分開始終稍欠運氣

給十秒鐘回味一起那幾千里
時間遠走高飛到下世紀嬉戲
白髮等不到齊眉 遊歷過風光全忘記
唯一會是你 忘不了下輩子欣賞你

仍浪蕩你那天公園散步
仍聽著你愛的歌帶淚起舞
人間我逗留不到 甚麼都不用知道
也記得起被你親吻如何的好

不害怕死唯獨不捨瘦弱的你
成為秒速一生最大的缺陷美
如生命總有個限期 用僅有生命陪伴你
難逃分開始終稍欠運氣

給十秒鐘回味一起那幾千里
時間遠走高飛到下世紀嬉戲
白髮等不到齊眉 遊歷過風光全忘記
唯一會是你 忘不了下輩子欣賞你

橋一過便了 來生再讓我結識你

goldEN《反擊的愛人》中的最好的時刻

golden2014

Ban Ban Music 旗下組合goldEN在前年推出了首張EP【足金金㺅】,反應冷淡,「樂壇指標」903不支持,只有《重頭戲》能上903的流行榜。當然,我不武斷說這是因為Ban Ban Music 是細公司的關係,更不會直言是因為其公關與903關係不良好的關係——當然,goldEN的音樂坦白說火喉確實不夠,這是事實。然而,這一對創作組合不獲媒體支持怎說亦是一件可惜事。

之後Cousin Fung主理了謝安琪的廣東派台作《最好的時刻》,而今時今日他們新EP【Lover】的最新派台作自《反撃的愛人》,就似是《最好的時刻》的續集。主題方面,同樣是有關今時今刻香港,同樣是周博賢的樂觀打氣調子。作品平白寫出了香港的政治狀況,亦寫出了香港人的氣餒。雖然,歌名確實是有點「爛GAG cheesy」,但將愛情與香港人與香港的關係同寫,是作品的亮點。

音樂方面,則沿用《最好的時刻》以絃樂與鋼琴為主導的編曲(當然這首沒有《最》的budget用真絃樂吧),旋律則較接近傳統的情歌走向,少了「搖滾」。坦白說,音樂方面依然有像《最好的時刻》的問題,太過radio friendly,太過保守太過generic。不過,這次Cousin Fung 的旋律這次寫得特別出色,尤其明顯有他們喜歡的台灣經典情歌的駐腳,絕對有潛力成為大熱作作品。可惜,可惜的是編曲幫不到整首作品推到更深的層次,反而變為一首太過「悅耳好聽」的流行作。同樣地,「我在旁緊緊抱你別再驚怕 天再旱都不可阻我 從頑石種花」一段亦明顯甩咳,做不到那種大家都喜歡的「一鼓作氣」的連貫氣勢,可惜。

不過,當其他主流想上位的歌手製作無關痛癢的爛情歌的時候,《反撃的愛人》確實是首很合時機的香港打氣歌,電台肯播的,就算做不到超級大熱,我相信也至少可以成為goldEN首支入屋作品。

好吧,「再輸都不氣餒 為你我敢放下了恐懼 只想給你 一個遼闊與友愛國度引你發笑進睡」,是給所有氣餒的香港人的。

《反擊的愛人》

作曲:Cousin Fung
填詞:周博賢
編曲:Cousin Fung
監製:周博賢

界線以外一眾巨人 肆意過界進襲侵吞
還作戰 傻了嗎
試過拼命抵抗敵人 確信這村莊終會解困
被痛擊 不沮喪嗎

每次覺得喘氣 都想放棄 差點心死
你令我在低谷裡站起

再輸都不氣餒 為你我敢放下了恐懼
只想給你 一個遼闊與友愛國度引你發笑進睡
再苦都不撤退 樂窩需伸手爭取
要給你幸福的證據

看似這地走到盡頭 固有信仰價值失守
還信愛 天真嗎 
看見你在手震淚流 慨嘆這居所彷似失救
壞至此 不心痛嗎

偶爾也想賭氣 火速逃離 差點心死
你令我在低谷裡站起

再輸都不氣餒 為你我敢放下了恐懼
只想給你 一個遼闊與友愛國度引你發笑進睡
再苦都不撤退 樂窩需伸手爭取
要給你幸福的證據

我在旁緊緊抱你別再驚怕 
天再旱都不可阻我 從頑石種花

傻得不懂氣餒 面對進擊也未覺恐懼
不惜一切 保證讓你有個最摯善美滿世界進睡
愛得早豁出去 期望能為你看守這堡壘
以免它變做空空廢墟
願我跟你在這家 同寢老去

矛盾大對決︰「和諧」鬥「良知」

chan

由以前到現在,香港主流歌手的大前題都是「不得罪任何人」。商家大財團固然不可以得罪,冇宣傳或廣告即係自斷米路;電台傳媒人不可以得罪,唔播你歌或流行榜唔高企都得如自堀墳墓;最後普羅大眾尤其師奶不可以得罪,因為香港音樂圈的最崇高目標是「最受歡迎乜乜乜」,不求銷量高,只求隔離屋村陳生李太都識你聽過你唱歌(師奶文化或女權都是香港特別強勁的)。到最近,主流歌手更不可以講政治得罪政治,不然後果嚴重。像王菀之實則也不是不留意政治,只是其一知半解「和理非」立場其實更令人反感過「討厭政治」,所以僅可以以「討厭政治」打圓場;G.E.M.支持梁振英的言論已成潮文,更令她可以更上一步取得成年聽眾群的機會更渺茫。

其實我們不是特別看不起王菀之或G.E.M.,她們只是脫離民意,敢言地表達她們意見罷,更多的香港歌手都是醒目地玩著不表態的遊戲罷。香港的情況的絕望,已不僅是政治情況那麼簡單,政治牽連的其實正正是日常生活的大與小。將政治歸為「政治」只不過是香港政府將市民潛移默化變為事無大小都覺得不關自己事的手段而已,你看連林夕亦開始寫專欄大寫政治,就知道香港的情況的嚴重了吧。

流行音樂再怎樣避世玩樂,亦總需要與社會找到一個切入點的。在香港的絕望政治環境下,流行曲的音樂主題不一定要與政治有關,能反映社會大氣氛,又或是能夠在音樂中找到回應社會時事的註腳的,就是relevant的流行作品了。在這方面,近近做得最到位的還是C All Star,所以C All Star能夠蓋過其他主流歌手,成為新一代樂迷的心頭好。不過,今天聽到陳柏宇新大碟的首支派台歌《矛盾大對決》,頓感陳柏宇的機會或許終於來到了。

陳柏宇是那種平凡得你不會記起,亦因為沒有什麼八掛新聞,所以你幾乎對他一無所知的那類歌手。在Sony 旗下的他一直的發展都是平平,今年亦已經三十,專輯亦推出了八張了,最致命的還是早期李克勤情歌路線讓他成為那類完全沒個性的情歌歌手的範疇。不過,上一張專輯【The Next Moment】則開始見他的整個唱片策劃年輕化起來,尤其是與恭碩良的合作最為醒神。這次Sony 亦不是沒有留意,新主打《矛盾大對決》繼續給恭碩良、Kelvin Avon及馮翰銘掌舵,意外地是首在廣東歌層面是「好嘈」的重型一點的pop rock 作品。

恭碩良在這兩三年突然變為香港其中一個最活躍、多產的音樂人,是好事,至少我們需要多一點是pop rock底子的音樂製作人,更加慶幸的是與馮允謙不同,他們不將陳柏宇變成翻版恭碩良。不過,這作品音樂部份還不及梁栢堅的歌詞搶眼,梁栢堅簡單地把整個香港的情況寫出,一貫其風格,很抽離地寫出香港的情況,卻不加入個人意見或情感(又或是這不是他的風格,而是市場限制?)當然,唱政治唱社會不值得大驚小怪,我只是很高興一向其實在樂迷呼聲很不錯的陳柏宇確實有一個前進的機會,脫離沒靈魂的幽靈歌手的一群。

另一邊廂,一向以「小淸新」風格來翻唱金曲而取得樂迷支持的Robynn & Kendy則向著討厭政治的港蛙之路代言人進發。最新作品《La La La》雖有Edward Chan監製而令作品的聲音的層次突然大進步,但作品還是停留在那種cafe 音樂的平庸沒個性,更要命的是其歌曲的老土兼和諧的主題。將粗口或人家的難聽說話變為「La La La」這種小學生意念,前人也做過不少類似主題,但Robynn & Kendy竟借C君的歌詞,變成一首像是發表偉論,充滿說教意味的作品。

更令人咋舌的還是當中的「和諧」港蛙心態,像「時刻都需要在表態 連決定恬靜拒絕發聲都介懷 人只想可以靜一下 別要太多對話」,確實撃中了不少覺得社會太多戾氣太多爭吵太多人為吵而吵為反而反的港蛙心態吧?而Ghost Style的Rapping的「和諧主題」更是直接

You wanna make a change then change yourself
I can’t hear the protest or negativity
I only hear a melody, I’m on a higher frequency
Join in the harmony

這種明明「避世反智」當「有型」的做法,「改變不了社會改變自己」的迂腐小農心態,與討厭政治變為一種生活態度的姿態無疑吧。當然,明明「La La La」這種念頭已經是陳腔濫調,應該不用去抄人或者是參考什麼吧?不過原來「巧合地」今年早幾個月英國一hit single原來亦叫做《La La La》,亦是用「La La La」來替換咒罵。呀⋯⋯

文盲與討厭政治,王菀之《星空》林夕給答案

王菀之-星空-300x300

或者是自信心低下的問題,香港樂壇與驚弓之鳥無異,九唔搭八的「名人」說一句「樂壇已死」就好像七級大地震一樣,突然變得格外團結排外,音樂人與歌星藝人都紛紛突然變得敢言起來,不知應是好笑還是悲哀還是值得高興。

樂壇死不死就從來觀點與角度的問題,死氣沉沉代不代表已死呢?就是閣下自己判斷。不過,「文盲論」就肯定是胡言亂語(至少用來形容填詞人就絕對說不通,歌手樂手文盲不文盲就難以論証),香港近十年樂壇的論述均是詞大於曲,音樂的「可玩性」最主要都是落於歌詞的「可讀性」,其至是整個香港樂壇碩果僅存的一項強項,說得出林夕或黃偉文周耀輝一輩是文盲其實如網上Trolling 無異了。

我們知道現今歌手來說,其實都有一定學歴,文盲不多,更多的是心盲,討厭政治或是愛國愛港等才是歌手真正最致命的地方,跟不了整個社會到聽眾的步伐,有如俺耳盗铃。由小文藝走到師奶街坊級,在一片網絡噓聲之中,王菀之如何能在新歌裏既能夠略略回應「討厭政治」,又能夠略略表現「自我反省」,正正是挽回失地的關鍵。

王菀之最新單曲《星空》及時趕在年尾前推出,應或是冒著年尾頒獎禮之類而來。舊班底Alex Fung,作曲依然自己來,歌詞則由林夕處理。音樂部份沒什麼好說,整個旋律走向至處理都較接近【雷電】時期的處理,由真樂器煽情dramatic 的絃樂到電器化再到舞台劇的轉折,落本亦有心機,但沒亮點亦沒新意沒進步,只有無比匠氣。整首作品的重點,還是林夕的歌詞。

林夕聰明,亦政治,亦留意八掛事。林夕填的《星空》正正是一篇既回應「討厭政治」亦替王菀之寫出心路歴程作「平反」,亦可以謂是一篇既是避世亦是入世的歌詞。整體它是說人生的意義,但細看它可以被閱讀為王菀之dream big的自我奮發之詞,但同時它又有一點諷刺意味,如「尚在路中 活在夢中 / 就樂在捉不緊的滿足 /無求無欲 誰人還需要青春」,都有無限的閱讀可能性。它同時又有港蛙避世之反思「活著但願活在夢境 /但睡著又是為活得清醒/怕說不清」,但同時又有對香港前景的反映「過去為未來而硬拼 / 到了現在從前又變仙境 /看完前路沒背影」。歌詞用上整篇寫上一些簡單思考人生夢想等的話題,既像深奧,但其實又膚淺;既是避世,但同時處處有政治隱喻;它既是像為王菀之寫出心底話,但又好像處處暗串王菀之。

樂壇有多少文盲,一世也不知;樂壇有沒有死,死遍全城人樂壇還是不會死的。名星發表個人意見就足以令個個歌星音樂人氣沖沖,說到底,還是因為小器,而且說中了要害。「假的變真 真的怯慌」,真的假不了。

參考

星空
唱:王菀之
曲:王菀之
詞:林夕
編/監:馮翰銘

活著是為實現夢想
實現後又剩下什麼可想
我想不想
在練習寂寞地受傷

但若是毫無遺憾要分享
怕祈求亦沒對象

願望就像摘星 或是像摘星光
是問題或答案
假的變真 真的怯慌

尚在路中 活在夢中
就樂在捉不緊的滿足
無求無欲 誰人還需要青春
望着臉色 念著夜空
但若是星也被摘完
天空 太空

活著但願活在夢境
但睡著又是為活得清醒 怕說不清
過去為未來而硬拼
到了現在從前又變仙境
看完前路沒背影

願望就像摘星 或是像摘星光
未在乎沒答案
假的變真 真的怯慌

尚在路中 活在夢中
就樂在捉不緊的滿足
無求無欲 誰人還需要青春
望着臉色 念著夜空
但若是星也被摘完
天空 也像停頓

ooh… …再沒人造夢

在造夢中 在願望中
願望實踐了也就無用
無求無欲 無時無刻矛盾
望着臉色 念著夜空
但若是星也被摘完
只恐 青空 清高得太凍

陳奕迅《主旋律》,我們都老了

easond

我還記得中學時如何在陳奕迅的歌詞中找到那種「I am an island」的共鳴感,《與我常在》林夕一句「除非你是我 才可與我常在」今日讀出仍然是又精又狠,道出了很多複雜情緒及現實的矛盾。又或是讀黃偉文最出色的歌詞《反高潮》,一語相關,既寫現代生活、媒體影響亦寫純屬高潮一事。音樂都是不怎樣俗套的pop rock,就算是情歌亦是柳重言那些很淸新脫俗的調調。我曾經是多麼喜歡那個反叛、敢言的陳奕迅,那個歌內歌外都反叛cheeky的後生仔。可是,到今天,聽著三十九歲的陳奕迅,我真的只能說是我老了,跟不著這個越來越大器的歌手的腳步,我再不懂亦不能夠欣賞這個亞洲巨星的聲音了。

《主旋律》一歌,賣點明明就是當中極為明顯的政治訊息,控訴中國對香港的「侵控」。不過,看到陳奕迅新碟【The Key】這處

首批CD加送張學友x陳奕迅
「同舟之情」CD single

我的心便完全像沉船一樣,一沉沉到深不見底的大海的最深處了。或者原本不少人還可以降下底線,忘記這首和諧之歌,怎知還要得吋進呎,還能原諒嗎?

其實,我不奢求香港的歌手可以做到什麼,又或是會做什麼。不過,就算我沒有期望,亦沒有希望,但至少也要老老實實,不談政治就不要在歌裏談什麼政治,至少要說得通吧?一個歌手成不成立,是講integrity的,一言一行,鏡前鏡後,都是決定一個歌手成功與否,唱的作品究竟有沒有說服力的。《主旋律》這首歌,不計質素,單談歌曲有否說服力,就已經注定這是首虛偽空洞的失敗作。

陳奕迅以前唱反叛有說服力,是因為他當時真的反叛、串嘴過。不過,到今時今日這個有大將之風,賺盡大中華錢的大歌手,那邊廂送你一首和諧之歌,那邊廂醒你一隻有少少政治含意的歌,何樂而不為?觀眾不也是會大拍手掌,又或是讚歌曲夠大膽諷刺?我們總找到無數理由去為歌手解釋這些「現實生存困難」的困局,就像那些典型電影橋段裏頭,就算有暴力傾向的親人,如何打你,你亦可以容忍接受,更為他解䆁,因為,他永遠都是愛你的,是嗎?

少來跟我說陳奕迅沒有話事權,他或是對《同舟之情》不知情等等的無稽之談。其實,就像之前Rubberband 或是Mr.的維穩Shows一樣,何用????吵?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不用花時間解䆁什麼了,時間真的很寶貴的。如果當年達明一派一邊維穩一邊天問,達明就不會成今天經典了。

陳奕迅,這張【The Key】已是第三十一張唱片了?一年一至兩張唱片,一兩年一個紅館演唱會,如果這是一個新歌手,亦說得過去,但對一個已經有無數經典的上位歌手,這只不過在消耗自己的歌手生命,一個音樂人的生命。物以罕為貴是世間不能否定的道理來的,David Bowie也要抖十年才出專輯,才可以成功大賣及獲得好評,你懂得這個意思嗎?

我們都老了,你下年四十了,聽你長大的都過三十了,曾經被公認為最懂唱,最有音樂sense,最有音樂人個性的陳奕迅,我們的醫臣,我真不忍心看到你一副PSY的模樣又或是在MV裏像盧海鵬的樣子唱著輪廊再不鮮明的歌曲了。或者,是時候退一退了吧?如果只是想一直做娛樂家,娛樂大家,那也請不要怪責聽你演唱會的歌迷不懂如何欣賞音樂了,因為,是說不通的。

繼續下去,不如不見吧。

雷琛瑜的婆媽五分鐘

J.Arie-300x300

之前寫過雷琛瑜,這次也繼續寫雷琛瑜。之前寫Paco的新人雷琛瑜像唱Cafe 裏的Background music,如像雞肋;而且,明明title 是唱作人,首支作品卻是假手於人,確實有種搵苯的感覺。這次第二主打《我就是主角》終於是「自己的創作」,亦確實唱出一些質感出來了。

坦白說,我還是不怎樣相信「雷琛瑜」這個project,我不是不相信雷琛瑜,而是她的創作團隊,包括音樂製作、A&R, 形象及marketing 的團隊。雷琛瑜想走像台灣的知性/文藝歌手路線,可是出到來的結果卻是仍然是欠缺辨識,在衣著打扮到氣質不特別之餘,最新MV更是錯得離譜,我還以為她是九十年代的李樂詩。再看這支主打的填詞人,原來是「香港作家王迪詩」,坦白說,我真的不認識這位「香港作家」,更不太明白為何第二主打仍然要跟第一主打所說的東西一模一樣,更要為一首原本已經這樣簡單的歌詞再要寫上一個序。香港是不是什麼都要畫公仔畫到將腸的details 都要畫出來?我們是不是真的這麼低智?

算了,至少,我們知道雷琛瑜不是謝安琪或是薛凱琪,沒有獨到characters亦沒有solid 的創作團隊支撐,那就聽聽歌算數吧。音樂本身,這次繼續聽得出很強的九十年代的流行曲影子,編曲完全是典型十分重手的煽情處理,沒有任何新東西或有質感的註腳。旋律方面,Verse 的旋律是寫得出色的,若然副歌寫得一樣好,或者會成為雷琛瑜的第一首很solid 的作品,讓她有力闖蕩樂壇。不過,事與願違,一到副歌便又回到廣東歌的不溫不火的悶場。同時我亦是質疑究竟這個singer-songwriter的創作力是如何;或者更甚的是,究竟她是否有創作力,因為在writing credit上,作曲的是J. Arie/藝琛,這種「合寫」,實在太多騙局了。

最要命的,或者是歌詞影響,《我就是主角》就像是把十秒的Adidas 或Nike廣告那些Nothing is impossible 等的似是而非的motto變為幾分鐘的婆媽宣言,整個執行都是很cheesy、黏黏老土的。不過,或者公道說,我這個廿幾歲的聽眾或者覺得陳腔濫調,可能小學生或初中生未聽過什麼歌的又可能有另一番味道吧?是了,確實是的,香港廣東歌確實不是給成年人聽的,對嗎?

不過,還是有一樣東西做得好的,就是vocal上的製作是很成功把雷琛瑜的聲音很直接呈現。雖然由她本身咬字到演唱上的瑕疵都一一呈現,但我卻難得從這樣一首很格式化、沉悶的作品之中聽到一把唱得真摯的聲線。這個赤裸的演繹讓我感受到歌者的一些熱情以及她歌聲的力量,甚至讓我在猜想,或者雷琛瑜在較好的製作團隊下會有更好的發展。又或者是這根本只是另一個主流歌手的宣傳騙局,又或者這個音樂商品確實不是給二十歲以上的成年人的。又或者,我不應這麼認真的。

我就是主角
主唱:雷琛瑜 J.Arie
作曲:藝琛.J.Arie
填詞:王迪詩
編曲:藝琛
監製:藝琛
歌詞
恐怕不再心跳 快樂記憶忘掉 高處去找奧妙
小單位買到了 但夢已經生疏了 消散飄渺
青春只那一秒 豁著去闖去飄 美夢去牽動浪潮
未愛盡這生便突然走了 誰又會欣賞破碎夢能照耀
難道我 沒法捉緊一剎麽 還是我 沒有改變沒有躲
燃亮過 ‬就算天塌下來將理想擁抱將那火 ‬盡興燒過
縱沒有掌聲 快樂我來決定 我獨個在人潮裡像星
笑我太天真衝動可以成長麼 
我有我夢不悔活過愛過 自我風靡 不枉過
難道我 ‬沒法捉緊一剎麽 還是我 沒有改變沒有躲
燃亮過 ‬就算天塌下來將理想擁抱將那火 盡興燒光
縱沒有掌聲 快樂我來決定 我獨個在人潮裡像星

【2013香港新人】(一)J.Arie 雷琛瑜咖啡代言人

J.Arie_-300x300

陳僖儀的不幸意外,啟示是︰或者我或這個網站都要用更多努力去留意本地新人。確實,整個香港音樂業的腐敗並不是這班新人的錯,作為香港based的音樂網站,我們或者確實未夠努力去認識這班新人。

J.Arie 雷琛瑜是太陽文化娛樂的新人,即是較容易明白的「Paco 旗下女新人」。雷琛瑜畢業於港大法律系,來發展音樂,可以想像傳媒甚至唱片公司都會用這個背景去sell 雷琛瑜,以示她對音樂的熱誠。不過,其實各行各業轉行「發展音樂」早已成為媒體間沒有創意的「推銷音樂熱情」的橋段,歌手熱誠究竟有多大,歌手是想走紅過巨星生活還是真的愛音樂?還是言之尙早。

雷琛瑜首支單曲《第一志願》的tagline是這樣「藝術家 Andy Warhol 曾經說過: Everyone must have a fantasy.」明明有「做人如果冇無夢想, 同條咸魚有咩o野分別呀!」的本土版不用,偏偏要用Andy Warhol來說出這句話,已可知雷琛瑜並非走本土大眾路線。

再看歌曲MV,穿上整齊較莊重的雷琛瑜在一班外國樂手中彈鋼琴,這刻你便知道,她不走「本土大眾路線」,卻是走starbucks中產路線。正如由藝琛/Ivan Leung處理的歌曲本身,就是一首沒有什麼發生過的一首jazzy, R&B作品,很適合在cafe 播放。是的,很cafe 亦很safe,沒有人會說這樣的作品難聽但亦沒有人會說這樣的作品是什麼精彩作品。除了編曲外,主旋律是像90s那些經典R&B作品的一個重製較angular 的版本,大家已聞到王菲《多得他》或林憶蓮的一些R&B作品。不過,較令我覺得不對勁的是雷琛瑜的聲線,當然,她的聲音是乾淨的,但乾淨是否就適合唱這個以真樂器jazz band配底的jazzy 歌曲?不,她的演唱方法很明顯聽得出沒有groove亦沒有任何soul 的元素在內,就如她的基本資料所述,她的成長環境是沒有jazz的。一個在沒有jazz環境長大的歌手很難會有那種發自自然的groove及vibe的,而她的聲音現在便証明她不是那些jazz/soul singer,至少暫時不是。不是喜歡王若琳你就是王若琳,你就要當王若琳吧?

雷琛瑜的title 是singer-songwriter,那怎麼不讓我們聽聽她自己的創作?這支作品,不過是一個為她作pitching, branding 的工廠貨。請,讓我們聽到真正的雷琛瑜來說服我們。

下集AGA/小塵埃/Heyo。你有興趣寫嗎?或有什麼新本地單位我們忽略了?請聯絡。

心電樂,心與電織出的便利店愛情夢

???-CD-box--cutter

遲知好過無知,原來台灣的心電樂Heartones已經推出了不少作品,有專輯【我不是怪胎 我只是心碎了】;而他們亦在Streetvoice 2012 的The Next Thing裏頭表演過了。到今時今日,我才從他們的最新MV《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在一起》他們。

電子音樂其實不再是什麼前衛特別的事,不過玩得好的,卻一樣是令人那麼興奮歡慰。聽了一系列他們現場作品,樂團的現場功力已經很高,証明能夠打造這首出色的電子小品並非單純靠運。這提醒我,多久沒有聽過這麼「純正purely」電子的中文作品?《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在一起》開首就已經是很典型的minimal,ambient 電子格調,令我想起像The Album Leaf 或是Epic45的格調;但想不到的竟然是原來有vocal 人唱的,那厚厚的迴音嘛,很lofi亦很盡是配合這個dreamy 的音色當中。當然,歌曲用的手法與音色都算不上什麼新奇,全是這genre 裏常聽見的,不過,能夠拿揘得這麼到位動聽,卻是功力的表現了。

歌曲的內容就令這作品更可愛了,原來是寫暗戀上便利店店員的故事。再看專輯的作品名稱都有台灣一貫可愛搞鬼的特色,好,我遲一點就收????專輯——但是這首歌,是你與我還未認識心電樂的朋友都要聽聽的。

歌曲收錄在心電樂(Heartones)「我不是怪胎,我只是心碎了」專輯(2012­/11 發行)

詞曲:渡易修
導演:海星星

歌曲介紹:
朋友告訴我,他暗戀上了一個7-11的店員,每天他都會特地的繞路過去買個東西,沒為­了別的,只是想看看他,見他一面,短暫的互動與微笑都讓他覺得世界是如此美好,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每天的能量與動力。這讓我想起每次我喜歡上一個人,都因為開不了口,跟對方­表達自己的愛意,就這樣再也見不到面了,儘管夢裡我們曾經緊緊擁抱,也曾幻想的與他編­織夢想,但短暫的愛情如同像泡泡的美麗,留下的回憶帶著我開始彈奏著鍵盤,「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在一起」這首歌誕生了。

歌詞:
從沒想過擁有什麼
妳站在我的面前,我卻止言欲說
關於愛的想像,在那瞬間滑落
甜蜜的渴望,迴盪在空氣中
整個世界在閃耀
當我和妳對望
寂寞它不見了
妳靠在我肩上
整個世界在歌唱
這一切如此美妙
恐懼它不見了
當我們緊緊擁抱
========================
我們交換彼此衷愛的歌
就讓我把心都出清,不要保留
好多的話,想在妳耳邊說
在每個清晨醒來的片刻
整個世界在閃耀
當我和你對望
恐懼它不見了
妳靠在我肩上
整個世界在歌唱
這一切如此美妙
寂寞它不見了
當我們緊緊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