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塵埃更大聲自信地唱出香港Country sound

小塵埃 Lil’ Ashes

A Little Louder

廠牌:Sony︱ 評分:7.7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Sony 旗下的平原習作的小塵埃Lil Ashes當年一開聲已知道是整個計劃的靈魂單位,他們的譜曲能力以及主音湯凱婷Pollie的聲線都是廣東音樂裏難得的原石,只經打磨必可散發光芒。不用等太久,不過三年,小塵埃帶來第二張正式專輯【A Little Louder】已經比首張專輯來個大躍進,這次小塵埃繼續由李一丁與edward chan製作,擺脫早期模彷其他樂團(尤其First Aid Kit旳音色),這次從新美式民謠neo americana與country 上取靈感,用聲上更簡潔更明確,結合獨立guitar pop 乾淨利落地處理結他音色與及indie pop裏頭跳脫可愛的音樂靈魂,在音樂到主題上都突破被定型為「小淸新」的框框,成就這張在音色到情感上都有誠實動人特質的【A Little Louder】。

用結他淸唱的《想》來打開專輯序幕,可見專輯有更intimate,更想窺探內心感受的取向,而緊接的單曲《卜卜卜》便正是擁有這特質,那簡約而空靈的音樂氣氛,彷彿真的叫我們忘記香港到世界的所有噪音及問題——但【A Little Louder】不只是只關小趣小愛的離地避世專輯,專輯中《嗚》開始的主題便觸及個人生存、價值觀到對理想追求的路的困難,唱出了小塵埃作為香港人,作為一個「成長」中的人在殘酷現實中所感到的無力感,同時亦以樂觀態度唱出堅強不放棄的態度。

《嗚》最令人興奮的單曲,這傳統Country 節奏令人像是向經典輕快country單曲如Kenny Roger 《Ruby, Don’t Take Your Love to Town》取經。以廣東歌直接唱country 節拍在香港廣東樂十分少見,對上一個或者是林子祥吧?這次《嗚》用廣東話唱country 節拍,由填詞上那些童趣的叠字到用廣東話式硬硬的吐字的效果都十分有趣,是廣東樂罕見的country moment。

《嗚》後的專輯首支單曲《化險為夷》是《嗚》的正面態度的延續,

狂風吹得多快
還吹散了霧霾
原來像禍害的東西
都可以愛戴

作為一支單曲,《化險為夷》不算特別注目,但放在專輯中緊接《嗚》,則讓人更明白這單曲的主題及音樂用意,令作品更有價值。

跟著專輯animals inspired歌曲都充滿著想像,由Jonathan 主唱的《瞎子摸象》是叫叫堅持於世界只有「黑與白」的人放開思想,唱出「真身不只一個」的文字遊戲;向萬物學習的《萬物之靈》則是加入一點disco,dance beat忽然upbeat起來的作品,迎接上年已收錄於音樂劇【只談喜愛 不談戀愛】的單曲《飛吧!獨角仙》。

【A Little Louder】作為一張全新的full length album 確實有一點短,亦有一些歌曲有點似是「filler」之感,不應那麼慳水慳力放在這專輯中,像《飛吧!獨角仙》便與整張專輯的音樂風格不太夾,或因唱片公司的活動要翻唱盧冠廷的《陪著你走》,又或是回到首張專輯的《Don’t Say Sorry》都基本可以刪走或放在最尾叫做bonus tracks,令真正這專輯的新materials 有更一氣呵成的表達。不過,在廣東樂裏頭缺????乏年輕、創新的好音樂的環境下,聽到這次真的唱得更響亮更自信的小塵埃唱著又平易動人又不失創意與想像力的廣東音樂,算是為廣東音樂打了一枝強心針。

專輯重點︰嗚、卜卜卜、化險為夷

黃偉文協助的欣宜重生計劃【Joyce】

鄭欣宜

Joyce

廠牌:星娛樂︱ 評分:6.1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雖然欣宜在2011年便已推出首張專輯【有故事的人】,但因為都是唱那些電視主題曲等面目模糊的作品,所以音樂命運都像是一眾駐大婆台助紂為弱的那班irrelevant 歌手一樣,只有大婆台的忠實支持者才㑹聽會理。

在之前的音樂幾乎都是無綫三線劇那些老土到連師奶都未必鍾意的歌曲的情況之下,對於本身已是household name 的欣宜要reboot其音樂事業絕不是難事,首先換個班底,找來香港樂迷熟識的那班就已經可以讓欣宜重回香港流行音樂的loop了——確實這次星娛樂就是讓欣宜與其他熱門音樂班底合作,並將專輯名字改為欣宜的英文名【Joyce】,是將欣宜重新定位將形象變得較立體的專輯。

這個過程也花了不少時間,專輯首支推出的單曲是2014年與陳換仁合作的《Stupid with You》,填詞的是林若寧及陳奐仁。以音樂計,這首像Clean Bandit與Jess Glynne 加入少少soul味近九十年代風格的跳舞快歌效果是新鮮淸爽,比起同是陳奐仁製作的《你瘦夠了嗎》亦有更好效果,至少音樂元素上更爽朗,亦不是陳奐仁仍然是沉迷著像為楊千嬅製作的Soft Cell《Tainted Love》翻版《當女飛俠愛上萬能俠》的過氣「電子元素」。

不過,流行音樂(尤其鍾意撚詞的香港)從來就不單是計音樂,而是整個形象、message 及marketing strategy。由《你瘦夠了嗎》開始,欣宜找來黃偉文為她改造形象,黃偉文直接了當,將一直大眾對欣宜最多意見的「體重」及「身形 」成為歌曲主題及噱頭。一下子欣宜勇敢面對體重問題,配合成功的online marketing 將 請來其他名人協力的MV 好好推廣,迅速為一眾較肥胖身形的人的代言人。

這個成功對欣宜自己到香港樂壇來說都算是意義重大,這幾年香港的主流樂壇的唱片公司的A&R尤其廢,每個捧出來的歌手都一模一樣,都是那些樂觀正面低谷高山罐頭音樂,吳業坤的跑出亦是靠他自己落力在網上開拓聽眾群,成功切合他的「毒男形象」。這次欣宜成功將自己的音樂形象改造,終於為自己唱出一條血路,純屬就是敢做不一樣的主題,終於唱出自己及其代表的大眾的聲音。

黃偉文為欣宜改造的第二部曲《????分手是常識吧》夥拍樂壇的新寵樂隊Supper Moment,走搖滾路線。無論旋律、在Goro Wong 較重型的處理的手法到黃偉文的歌詞上,都明顯沒有擊中作為單曲的sweet spot,話題與形象都不夠淸晰。不過這支主打的最重要訊息「分手是常識吧」至少還成功deliver,就是欣宜終於年輕活潑起來,是有血有肉識潮語的年輕人,亦終於與喊苦喊忽的香港苦情音樂侯群症劃淸界線,唱出新時代的戀愛新態度。

黃偉文的最後一章《女神》再次延續 《你瘦夠了嗎》的成功,基本上建基於《你瘦夠了嗎》與《分手是常識吧》主題上的延伸,唱出女性要忠於自我,對抗外間的種種父權角度的點評,不要被戀愛撃倒的訊息,貫穿欣宜的新public persona,將欣宜的整個個性立體地呈現。這次MV找來一眾女名人參與,配合歌曲重新演繹潮語「女神」的背景,歌曲將女性的主體發光發亮,一晚間欣宜成為香港的feminist 的代表,大家在Facebook 瘋傳歌曲。

《女神》不是什麼特別主題,在港樂也時時出現,但經過兩首作品的舖排,黃偉文的「新欣宜三步曲」最終章終於可謂完美地收結,不僅為欣宜吐氣,亦為黃偉文近年的歌詞吐過眉。這基本上是黃偉文繼「羅生門」後的另一出色音樂企劃,不過「羅生門」中沒有的深度及社會價值,在《女神》中卻由深刻及多層次的意象中表達出來,這亦是以前黃偉文的《反高潮》、《燕尾蝶》的層次。(最近薛凱琪的重生作《Miss Fiona》其實想走類似路線,若然周耀輝成功做到類似的水平,薛凱琪整個新形象效果亦會更好吧。)

巧妙地,《女神》的藍奕邦單位亦正正是這種自我鞭策歌曲的大股東,這首像回歸到八十年代流行曲的老氣(或大器)正是藍奕邦早前自己的作品《為執著乾杯》的延續。

不過,讚夠了,除了黃偉文有份參與的三首作品,其他的歌曲明顯在主題到音樂性都未能配合整個「新欣宜」的計劃。翻唱《給最開心的人》較好,很成功地將欣宜的靚聲表達;《如同自己》是近年Unleash 那班為天堂鳥等製作音樂的歌的那種較廿一世紀的歐洲流行的聲及編排,都OK,但結尾一曲二用的《A Never Ending Sea》又忽然喊苦喊忽起來,說好的「別降階到 流亡情海」呢?

如果整張唱片變為EP,只剩黃偉文三部曲、《Stupid with you》及《給最開心的人》其實將會是一張完整的廣東流行唱片。現在呢,屬有頭威冇尾陣,現在是有點miss and hit,像欣宜本身的形象,如果不參與將自己呀媽等私人個人的感情拎出來做廉價廣告,就更討好了。不過,這張碟的重心,還是整個音樂策劃的成功,成功將欣宜的音樂變得relevant,成功把欣宜由一個「肥妹」到2016年的新女性典範。欣宜這次自信撩鼻屎,下次希望可以去盡一點,音樂可以更上一層樓,比歌曲本身的話題及形象更精彩。

單曲年代:方皓玟【404 Not Found】

方皓玟

404 Not Found

廠牌:寰亞音樂︱ 評分:7.2

你的評分

講起方皓玟,我記得的是早十幾年她去台灣出過碟,唱得好,但形象和歌路都是過目即忘的平凡。然後浮浮沉沉回流香港,出過一些容祖兒類MK歌,依舊無甚記憶點。真正讓我開始留意她的,是換公司後「異流」、「超生記」和「Lady Copy」那堆作品。脫離大公司的方皓玟,有型有態度,音樂走得偏鋒了,也成功磨出自己的菱角和氣質。這十年的香港女歌手,幾乎沒有一個的聲音和音樂及得上她鮮明和精細。

近幾年,小明基本上一年只在網絡發布兩三首單曲,腳步明顯較以前慢一大截。然後,2015 年尾,她終於推出完整的專輯【404 Not Found】,收錄的是過去三年發布過的十首單曲。未講音樂前,專輯美術指導應先記一功。夠膽純白色封面上陣的本地流行歌手沒有幾個,加上內頁牛油紙加獨立歌詞卡的包裝,簡約得來又富質感。

講在前頭,專輯裡的十首歌都尚算高質,可惜敗於概念模糊。作為唱作歌手,小明算是商業和個人風格平衡得很好的一位。你叫她寫喊苦喊忽的「戀無可戀」可以,舞曲如「TMD」又交足貨。大概是因為去年跑出了「分手總約在雨天」,她做多了幾首曲風雷同的作品,以致專輯的歌某程度上兩走極端。一半的歌有型有格有內容,另一半就透出一陣陣上世紀懷舊情歌味。

可幸她唱失戀歌都有用心雕琢過,至少腔口不呆板,而且曲詞流暢。幾首情歌格局的作品裡,個人首選「Dt’z It」。木結他伴奏能襯托其聲線的優點,而且中間的英文獨白有點意識流的味道,像個邊唱邊跟自己對話的神經質女生,頗堪玩味。

而「你是你本身的傳奇」乍聽像楊千嬅早十年的作品,詞作雖然稍見老套,在日受壓迫的香港裡卻有種直白的感動。

我也想哭 你今天知道嗎
賺到幾多 願放棄自由嗎
快樂要靠成功嗎 努力拼搏求身價
平凡活一種很公式的笑話

香港的勵志歌大概一向如「香港始終有你」般矯情,這首兜口兜面得來,又寫得乾淨俐落,實屬難得。可惜另外伍仲衡負責編曲的慢歌如「哭乾了眼淚」和「無人像你」等頗為乏味陳舊,聽下來便讓人忍不住一直想到衛蘭。

相比起來,專輯裡的非情歌無論題材或音樂均有趣得多。「我Like你」寫社交網絡的呃like心態,直線抽擊互聯網年代表面化的人際關係。筆鋒一轉,「唵嘛呢叭咪吽」以佛家六字真言出發,勸人「打開宇宙便萬有,別要讓惡念血沾兩手」,細閱下倒比較像「你是你本身的傳奇」的隱喻版。寫得過癮到位的還有「TMD」,說白一點就是中國話「他媽的」的縮寫,編曲精彩唱得跳脫。唯「虛偽」屬專輯另一小敗筆,即使找來PixelToy的何山編曲,也拯救不到其拖泥帶水的旋律。

算一算,YouTube也出現了差不多十年。在靠分享與like的年代,流行音樂同時悄悄走進一個新時代:單曲主導的年代。十年前我們還可以聽到概念完整的本地專輯如盧巧音的《天演論》,做一隻碟可以如小說般起承轉合,十年後連十首新歌的流行專輯也買少見少,更不要說執行甚麼概念了。

所以說這張專輯概念模糊,其實也有點不公平,畢竟它只是炒埋一碟的小炒皇,但起碼大廚炒得夠鑊氣,用料上乘。縱使調味稍嫌不勻,也絕對值得掏個腰包支持下。我只是覺得,如果連大排檔都收皮的話,以後我地就只剩返地溝油假蛋可以食。你明的。

楊千嬅如果沒有致敬就【剛剛好】

楊千嬅

如果大家都擁有海

廠牌:寰亞音樂︱ 評分:6.3

你的評分唱片解密

在極端政治氣候,香港最近的熱門關鍵字都是「本土」與「離地」,以此作為界線來界定那些是與自己同一陣線。楊千嬅當然離地,有錢人離地就像是自然定律一樣,少有例外。事業心重的楊千嬅走紅後一直處事圓滑聰明,就算是黎明時代,到現在黎明非老闆,楊千嬅還是說話客氣小心,不會得罪人。有個拼搏娛樂圈的老公有個仔有個親共親正苦的老闆的楊千嬅,今時今日當然不會參與政治議題,從來楊千嬅就不是特別政治,她的歌詞也多於自身,離地當然是自然選擇。

其實我們不是要審判歌手,我們有權輕視甚至鄙視離地歌手,但也不至於要窮追猛打或用來當非黑即白的判決。我們要打擊的一直都是香港樂壇的虛偽,只要不是討厭政治或親共親政府,離地也並非罪大惡極,畢竟歌手不是activist,改變改革也不會由歌手或有錢人上改的,只要不虛偽誠實對待政治議題就是我們希望見到的。原本楊千嬅離地上太空也不是叫人黑人憎那種,但點知呃like搞大左,唔熟歴史卻參與大陸微博向「抗日軍人」致敬而激嬲樂迷及香港人,忽然變了「致敬嬅」,不然【如果我們都擁有海】或者就很容易會無爭議地成為一張奇蹟地最「貼地」,最反映香港現況的大碟。

老土情懷,不老土的表達

【火鳥】後四年後的【如果我們都擁有海】是楊千嬅入行廿年的紀念專輯,以情懷為中心,打著老土牌回望過去,原本可以是很災難性的結果,最後反而竟然是張頗有討論價值的大碟。【如果我們都擁有海】再一次證明不僅楊千嬅確是林夕的一塊肉,她的音樂題材及歌詞的可讀性仍然是香港廣東樂的最高境界,這張的歌詞的寬闊意境及深度智慧,竟然再次能踏到【Unlimited】的級數,出現不少甚具智慧的精句。

【如果我們都擁有海】專輯名取自村上春樹,對於有人感到意外,其實這些人也確實不了解楊千嬅代表的文化符號吧。楊千嬅由華星時代開始歌名就玩文化經典,「仲夏夜之夢」、「野孩子」、「花與愛麗絲」,甚至你可說【夏天的故事】結尾曲「仲夏夜之夢」正是沙士比亞同名的【冬天的故事】的起源。當然,這扯得太遠,但楊千嬅是九十年代成長的文青到偽文青的心頭好,不無原因。

散文新詩氣質,林夕加入社會脈膊

【如果我們都擁有海】的散文新詩命名,在整張唱片的歌詞上也貫徹始終。在【Unlimited】中林夕獻「亦舒說」,這次的【如果我們都擁有海】就是一本亦舒愛情智慧集吧,林夕、黃偉文、藍奕邦及于逸堯竟能捨棄已成陳腔濫調,早在【火鳥】中寫到沒有盡頭的自我鞭策的主題,繼而將生與死、舊愛、感情、逝去的愛情、沒有結果的愛情及友情從新角度出發,更寫得如此深刻,貫徹楊千嬅之前的小小玄佛化思維,是香港歌詞界的頂尖境界。可以想像如果詞人沒有認真或功力填,隨時會是十首陳腔濫調的懷愐過去的主題,不用看得遠,就像專輯的敗筆林若寧的《來生舞》一樣,堆砌煽情陳腔濫調全軍覆沒,與歌曲本身的平庸乏味完全配合,是專輯的最低點。

不過,專輯第一首面世的《來生舞》不是沒有功用,整張專輯的主題感覺上產生得是很organic 的,像互相呼應,互相影響,所有歌詞都有不少linkage 及呼應,像有了一首才令到有第二首的出現,尤其是于逸堯填的兩首,都有如此的作用及感覺。

至於為何說這張碟是出奇地「貼地」及反映社會現況,這還不是多得林夕在專輯的序幕《愛在旁若無人的太空》與及結尾的《風起了》。前者基本上就是C AllStar 新碟的《生於斯》的港女版,「這世界那麼臃腫卻那麼匆匆 又沒空隙裝啞扮聾」,與「生於烽煙裡 沈默叫囂都被討厭」就是異曲同工。不少香港人基本上就是如此心態,不少人不是不理,但生活同時迫人;同時佔領後港人回復到「正常生活」,面對壓力重重,人人都想離地到太空一下吧。這絕對是香港當代避世之歌,當中林夕用筆亦甚幽默,人人都愛身處在旁若無人的太空吧?

至於結尾《風起了》林夕reference 了王菲的《浮躁》則是開宗明義寄意社會改變的作品,是叫醒沉睡港人之作。「黃葉接近發霉 仍舊拒絕飛舞」,到「吹一吹 世界有風 至有景 細賞變數」,更有寄望有實質行動的「待到風起 螻蟻起飛 乘坐紅葉戰機」。用此風作結實屬聰明,歌曲的短促怪異,略略老土的R&B到副歌的pop rock亦打亂了全碟散慢的節奏,亦寫出了香港現在的「浮噪」狀況,同時為未來的自己到社會都帶出了冀盼改變的希望。

音樂部份淡如水,首首都是單曲是「專輯格式」的未來嗎?

說了那麼多有關歌詞部份,音樂部份這張專輯則明顯走親民大眾化路線,沒有人山人海已幾乎可預料專輯的音樂不會太出眾,確實,這張連【火鳥】及【Home】中少少的edge 亦去掉,加上首首悶蛋大路情歌格局,幾乎上演【Meridian】再版的悶局。幸好,呢一張因為做得慢,做音樂的都是最穩陣的那幾個,雖然全部都generic平庸,但至少在細節位都處理得圓滑上盛,歌曲亦沒有滯悶的情況出現,全部都做到易上口唱得流暢的流行曲。同時像《好不容易遇見愛》的韓式情歌,或《剛剛好》的pop rock 氣質,都算是小小的不一樣了。

專輯另一值得留意的是專輯幾乎每一首作品都變成單曲,雖然這是順應時代趨勢,不少年輕歌手都索性不出專輯了,但如果楊千嬅順應潮流,也未免令人擔心。畢竟楊千嬅一向的賣點都是專輯不過份商業化的side track,這些都是她一直以來音樂出眾的地方,所以她才會開得到Minor Classics ,才會有那麼多樂迷討論及喜愛的空間。當然,派台單曲也不一定要是formulaic 保守公式化的大路歌吧,重點還是要保持創意及edge吧。

主題懷舊,音樂亦懐舊

專輯音樂generic,最出色的要數《最好的債》,雷頌德在傳統情歌上交出了功力,最尾的處理是妙筆。另一首是《沒關係不是愛情》,連綿的字讓楊千嬅再展現像《她成功了他沒有》的細緻肉緊演繹,估計單曲有潛力成為新版《深息》,會是不少樂迷的心頭好。其他的作品都是普普通通,有些是巧妙地在災難中走出來變得可接受的,像是《有過去的女人》再版的《高我》再來極高key 嬌滴滴唱法加上死唔斷氣的ad lib,加上雷頌德極老土的編排,幾乎是A Music 的重演,但死唔斷氣唱法唱唱下又在細緻位又唱出不一樣的層次,再配合藍奕邦的歌詞,又唱得通。

《風起了》簡直是坐過山車,一開始的驚嚇到在第二段開始在那Price Tag-esque的R&B段落上加上Organ 聲墊底的漸入佳境,都是不是沒有想法。《藍與黒》翻版的《房間號碼》 在bass的處理及副歌結尾上亦有亮點;陳詠謙的這首「藍與黑」random hook up的延續(乾脆叫做「2046」吧),亦填得出色,副歌的「一深一淺」既幽默亦大膽生動,「繼續」及「進入」亦夠玩味亦留有閱讀空間,是陳歴來最出色的作品吧?

【如果我們都擁有海】是一張意境寬大的流行專輯,有關生死,有關感情,有關自身甚至社會,亦充滿「正能量」及正面的願景。這專輯亦證明做一張平易近人的流行專輯也可以做得細膩到位,亦可在歌詞上大發光彩。這張專輯有點像楊千嬅【Music Box】的取向,大路親民,音樂卻平庸乏味。音樂上,這不是喜歡人山人海或喜歡華星時期的樂迷的楊千嬅,但至少這也不是衰到貼地的A Music 的楊千嬅,音樂認作認真了,每首可成篇,歌詞回復水準,唱也唱得好了,歌者與歌亦合一了。

畢竟,楊千嬅也不是【到此一遊】的楊千嬅的lofi indie 製作,不用再PS 相key 自己到不同地方了,現在的她是著幾萬蚊Gucci 或Loewe 直接到英國影相的級數。原來最愛非愛,沒有最好,沒有最壞——「致敬」也不是最壞,你可以想像其實同689影合照的其實隨時可以是跟同一老闆的楊千嬅。如果沒有致敬,就剛剛好。

(後話,google 了楊千嬅 致敬,發現了原來楊千嬅有回應致敬一事,指自己無政治立場,致敬只從感性角度出發,沒想到那麼複雜。圓滑至此,人瑞有法。)

C Allstar生於斯,卻未能活於當下走出時代陰影

C AllStar

生於斯

廠牌:寰亞音樂︱ 評分:6.3

你的評分唱片解密

C Allstar新碟【生於斯】無可疑問是2015年中最「本土」的一張專輯,不只主題是有關香港,專輯封套的設計更乘著【Cantopopsibility】的出眾,是少有香港街道照,更是最平民熱鬧的「西洋菜街」,而且向Oasis 取經,將in motion 的C AllStar四子blur 掉,單是唱片設計已是香港主流的一陣淸風。

不過,我倒是希望【生於斯】的內容與封套一樣有新意念,整張專輯確實是很本土,亦具很多政治議題,《上車咒》是現實港人買不到樓的寫照,《門常關》是港共政府的獨裁,《后會無期》是寫懷念英女皇時期的殖民地時代,其他作品都是有關香港年輕人的徬徨心境,但,究竟在這些話題上,除了大家已知睇過聽過的無力感及控訴外,C AllStar 告訴了我們什麼?

或者,能寫得出政治現況及處境已是一成就,但叫我難以投入的是全碟歌詞無論是情懷到用字,仍是離不開一貫那種由九十年代尾興起極度感性,自憫自憐,再作自我鼓勵的調調。那種懷念過去的情懷,由楊千嬅、陳奕迅、黃耀明等一早唱過兼變成代言人,C AllStar在【生於斯】中的十二首作品中幾乎沒有唱出任何新的情緒或感情,新世代歌手確實不能再是沉迷在舊時代的情懷當中,這不是懷舊,這是不進則退。

專輯的音樂同樣出現同樣情況,除了《上車咒》及《紅館夢》是a breath of fresh air外,其他作品都像是重聽九十年代尾到二千年頭的唱片的狀況,時像聽楊千嬅、陳奕迅、古巨基、梁詠琪及Swing的致敬,時像聽到對梅艷芳及張國榮的模彷。我不是不知道C AllStar賣的就是懷舊情懷,一直以來就是想包含廣東歌的精華,但一個單位玩了五年出到第六張專輯,卻依然沿著這公式走,向前輩的取經更越來越重——或者他們快將分拆上市,告別C AllStar吧,不然C AllStar的音樂前途真的需要重新思索。

《上樓咒》是整張專輯的亮點,依舊玩Synth Pop 快歌,但On 在填詞及作曲上都交出別具一格的功夫,同時那不斷重覆到玩「咒」的主題都是整張專輯的創意高點。其他音樂上最可取的是《紅館夢》,若然你捱得到那要face palm 自己,是本年度最差填詞之一的歌詞,不然是在整體旋律到編曲都十分成熟到位的作品;向80年代舊日本改編作品取經的《日幕途遠》中那回音重重兼有點爛的結他亦是專輯較新的聲音,而小廣的歌詞亦填出不一樣的氣勢及意境,頗有達明一派時代的歌詞風格。

寫本土不代表就是出色,尤其是用情歌手法,以所謂「擦邊球」的手法寫政治,更覺鈍絀,尤其在我們可以暢所欲言的世代及城市裏,如此明顯又偏要「隱晦」,為乜?這種用愛情作比喻的手法,到今時今日這如此嚴峻的政治氣候中還適用嗎?或者,可以再思索的是,流行音樂,普通的音樂歌詞的格式(畫面語、有限字數及客氣用字與修辭)是否表達政治意見的最佳地方?《門常關》與《后會無期》用肉麻認真的情歌寫法及唱法真的有用嗎?尤其後者更要gimmicky 畫公仔畫出腸地動用簡體的「后」——還是C AllStar是要照顧較年輕幼稚的樂迷?

C AllStar 的政治不僅缺乏了思考、想像甚至討論的空間,除了《上車咒》是最直接最成功表達,其他唱出來亦好像有點空洞,表達得不淸楚,像唱林夕點題的《生於斯》唱到精句「我愛這裡 愛憎都可以」,竟然是平白唱過;同時其實這首點題作已寫出了整碟大部份其他的主題及其他所有歌曲的情懐,其他作品都仍然是圍繞著這個主題轉,帶不出新意。

「生於烽煙裡 沈默叫囂都被討厭」,明白到歌手在一個不容易的時代生存,像C AllStar 較敢言及有政治表態的歌手做有關政治的音樂似是理所當然。不過,音樂人可以很政治,但不代表音樂主題一定要「政治」,這些在外國無數歌手已有無數例子;「擦邊球」,玩隱喻類比亦不一定要肉麻玩認真情歌,不用愛情同樣亦可以表達政治氣氛及心情的。

這個年代玩音樂特別難,誠然【生於斯】已是近年香港樂壇在主題製作上其中一張最嚴謹認真之作——苛刻或者也只是太焦慮,或對C AllStar 太有要求及希望罷。繼續 趕路吧,願斜陽後有晚星無數。

專輯重點: 生於斯、上樓咒、日幕途遠

搞不淸是屬於何韻詩定李拾壹的【小人物語】

SUBYUB little little man cd cover

李拾壹

小人物語

廠牌:有聲奶昔︱ 評分:6.1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上年有一張廣東專輯是叫我暗暗歡喜,是讓我聽到很久未聽到的香港音樂的活力,應是2000年後香港樂壇最鮮明、最出色的一張debut album。那張專輯是李拾壹的【大膽小鬼】,那個一看就知是彭浩翔手筆的唱片封套很簡單鮮明,既是彭浩翔早期電影封套亦是華星年代的華星三寶的indie印記。專輯的音樂顯出歌者的視野,既有廣東流行樂的神髓,亦有classic rock、pyschedelic rock到brit pop(那些印度元素)及indie pop的元素,整體則像一張很有香港味的二千年頭的brit pop作品,當中的活力及鬼馬更勝很多過份保守的brit pop作品。

第二張專輯永遠是難做的,相隔一年李拾壹帶來【小人物語】,單看那illustration封面就知這是一張很典型的歐美簽了大唱片公司旗下的side label下的那些band 的作品。聽完專輯,我則感到完全失落,因為李拾壹的這張第二張個人專輯墮下了很普遍旳「第二張唱片sophomore」專輯的㢢病,就是因為首張專輯有不錯成績,第二張專輯在音樂上沒有演進,焦點卻放落了在更polished 更成熟的製作production value。更失望的是,不只歌曲質素不及首張,我每每在聽時都有自己在聽何韻詩的錯覺,很保守很平穩;更多的精彩位置落在於歌曲的細微過度處理,這些卻救不到整體旋律平庸及缺乏特色的問題。

首支單曲《難查字》是《自由落體》的續集,繼續著精美的慢歌,依然有點早期古巨基及Rubberband。這次由郭薾多填詞,用繁簡字的問題來寫戀愛,嗯,若然這是一個主流歌手英皇歌手唱都叫做有點新意,但在李拾壹身上則明顯是㚒不來,仍然是很傳統的主流模式。這種「擦邊球式」講政治,好黃偉文,好out 啦大佬。李拾壹是獨立流行歌手,本應是可以自由發聲大膽說政治,那用要這樣將政治撈落戀愛?坦白講,《難查字》郭薾多填得真的很好很用心,但是時勢不同,這種文字小聰明真的out不管效了,這只變成是上一代黃偉文的《北京北角》的老土把戲。這首到喉不到肉,戀愛又不夠細緻,政治又頗左膠,不知怎算。

幸好,同樣直接政治的《十個放火的少年》中,陳心遙的歌詞就對板出色,寫出了佔領時期的現況,亦寫出了「新舊之爭」的矛盾,亦巧妙回應《十個救火的少年》寫出了情況的弔詭。它的出色在於它用其諷刺幽默手法寫出了客觀狀況之餘亦處處嘲笑諷刺。可惜的是玩reggae 的歌曲本身則不太搶耳,加入劉以達的聲演亦做不到達明《十個救火》的鬼馬荒謬的氣氛,旋律的平庸及走向則只像謝安琪那些reggae 作品的程度。

第二單曲《小李》則明顯是《等死》的續集,繼續有neo psychedelic的影響,這次來得更硬橋硬馬的alt. rock 的風範,不過缺乏起伏的旋律要讓作品成為一首搶耳的single則頗有難度,不及《等死》的流麗;音樂編排明顯用足心機,可惜這次要模彷的決心太大,卻令作品過份向「polished」的搖滾作品取向太大,失去了活力及創意。另一問題是林一峰的歌詞的模棱兩可,指向不淸,想寫廢青嗎又不夠中,想寫不關心時事的年輕人又不到題,「小李」的食字亦十分上世紀的遊戲,另一敗筆,好老土。

《波多野結衣》的「毒男」心事寫得得心應手,卻沒什亮點;美麗的管絃編奏chamber pop格局是美麗,但怎聽還是分不淸自己在聽何韻詩還是其他及廣東歌手,太典型「好聽作品」。與Killersoap合作的《下剋上》則很Killersoap 很Beyond 式老土pop rock 風格,嘗試加入一點southern rock, country 元素還是洗不走當中的老氣。兩人的聲音亦聽起來很像,既沒層次亦無火花。主題直接呼應「小人物語」,講出「改革」決心,可是或者觸及的範圍太大的關係,寫起來就是沒有成功把「小人革命」與「政治局面」的現實連結,現在卻只輪為陳腔濫調的「小人物發奮故事」式題材,很可惜。緊接的《Something I want you to know》則基本是延續,更見拖滯。

李拾壹的【小人物語】是見其野心的,主題是想串連個人層面上的「小人」與及在政治社會大環境底下的「小人」主題,可惜結果則是hit and miss,更不少淪為「自我鼓勵」的陳腔濫調,寫不出新意。音樂部份追求的production value 明顯拖累了作品,作品由首張到現在沒有進步,更有太過想追求外國搖滚樂隊的編曲的做法;亦太過主流穩陣格局,各種風格都有,作品都太過保守太過middle of the road同時間又做不到一首搶耳的single。我視李拾壹為可以破舊立新的新世代唱作人,在這張專輯上我則好像看不見首張發光發亮的創作光芒,在歌曲的處理亦不見太多想法及細緻的思考,更有迎向主流傳統模式的趨勢。我想繼續期待,望李拾壹第三張會帶來驚喜。

想起出色的debut 旅行團亦有一張,同時他們的第二張亦是同樣地叫人失望變得保守大器的「五月天」。恰巧地兩個單位都有一個共通字,就是何韻詩。弔詭。

冷漠時代下,李拾壹的【小人物語】

李拾壹

小人物語

廠牌:有聲奶昔︱ 評分:7.4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台灣有「宅男歌手」盧廣仲,香港現在也有一位,無論於形象上或歌路上都貼近「宅」的路線,他的名字叫做李拾壹。可是,相比起盧廣仲的「宅」,李拾壹的創作,又多了一種類似「毒L」的本色,在高登、網媒、100毛等「養分」滋潤之下,「毒L」已經不像傳統宅男一樣——「薯頭薯腦」,而是多了一些,能令人會心微笑的機智在內。

對外較為封閉的「毒L」(不善於交際),其內心世界卻可以是很天馬行空的,《小人物語》的第一首《我至叻啊我至醒》,既有著「毒L」的「無厘頭」特質,又有著他們的無聊性;然後第二首《小李》,再次強調「無聊係我絕技」,它的Pop Punk基底風格,體現出「毒L」的「重口味」,跟傳統宅男會用「小清新」的音樂,來勾勒自己的形象不同;而一向給人比較「清新」feel的林一峰,這次寫出的歌詞驟眼看並不夠「毒L」,但或許又暗藏著玄機(詳情請再聽一下尹光的《少理阿爸》),不過即使可以這樣理解,《小李》的詞仍是欠缺驚喜、不夠「啜核」,跟毛記電視《勁曲金曲》的上榜歌曲相比,完全是被比了下去。

有達叔飾演「左膠」的《十個放火的少年》,繼承了《十個救火的少年》之曲風,以懶洋洋的類似Reggae之節奏、歡快的氣氛,去作為一種音樂的諷刺手法,並結合陳心遙出色的詞作,反諷了「和理非非」的妥協,或好比唱K、開Party般的「膠化」抗爭方式。跟著有關最近熱門話題人物的《波多野結衣》,則是對於宅男的寫照,當然歌詞中的「此刻只可單手去擁有」,又是很「毒L」的寫法(如果你還不明白為何是「單手」,證明你很純很天真);整首《波多野結衣》的最大亮點,是在如春夢一樣的編曲、氣氛鋪陳之下,忽然來了一個Hard disk大爆炸,這一炸,令人從美夢中驚醒,且有承上啟下的意味,叫大家做好跟殘酷現實抗爭的準備。

李拾壹的《小人物語》,從「弱弱智智」或懶理世事(可能是表面上)的《我至叻啊我至醒》、《小李》開跑,至《下剋上》的時候,已經不能再忍受眼前的圍困,「毒L」/宅男都要上街了!歌曲「硬起來」的音樂,帶著不悔向前衝的行動力,而陳樂基和李拾壹的唱腔接近,亦俱抗爭路上會有「千千萬萬個我」的隱含意思(可能我過分解讀了)。接下的《Something I Want You to Know》,繼續滾動著這股熱血,那俱速度、能量與激情的演奏(尤其是最後火力十足的部分),為此專輯帶來了如同看到猛男般的高潮和亢奮!

音樂有收有放的《小人物語》,倒數第二曲是溫柔的《難查字》,這首「認真起來」的作品,結合中文繁體簡體的差異,不僅寫出了情歌較為新鮮的一個角度,也「順道」諷刺了簡體文化和暗批著「退讓」、「退避」的心態(「少一筆,舊事就此少一筆」)。於這個冷漠的社會或時代中,「愛」已經一筆一劃慢慢缺失,童真或抗爭的勇氣亦都如是,李拾壹的《小人物語》至起碼提醒我們還有這些東西存在,並試圖以微弱如一根火柴點起的小人物火光,去喚起那一片森林燃燒般的醒覺。

旅行團【B Side】

旅行團

B Side

廠牌:來福膠泥工作室︱ 評分:7.4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旅行團上張EP的主打《於是我不再唱歌》,似乎是一條分界線,標誌著他們對人生某一段落的告別,和對「成長」產生的更多感悟,而這張新專輯【B Side】,則從「自己的另一面」切入,他們嘗試去展露平常假笑面具後的真容,或挖掘出自我的「冰山」之下,所隱藏的深沉情感。

【B Side】的第一首歌曲,用馬拉松來比喻生命,把自己比作了孤獨的跑手,那由王海濤所寫的歌詞,雖未能帶出新的觀察角度,然洞悉了現代都市人心,而主唱孔陽有著「奶油味」的「暖男」歌聲,儘管不是特別出眾,但仍可以令我們在陰暗冰冷的人生隧道內,取到些微暖意。另首本人喜歡的《悲傷珊瑚群》,現出了末日的景象,或是蒼茫、沉重的畫面;歌中非常優美的旋律,結合原聲結他到愛樂樂團的弦樂伴奏,頗俱意境,又和滿溢悲觀的歌詞內容匹配;而孔陽那比過往更佳的唱功,穩定且「不含雜質」,像唱詩班裏面的16歲處男,以他純稚的聲音,對照了快崩塌的亂世。

風格不斷變換的《B Side》,幾乎每首歌都有能相互區分的輪廓,見證了旅行團樂隊的音樂可塑性,怪不得他們成立十年之後依然屹立不倒,甚至愈受到大家歡迎,這當中的原因,除了幾位團員的「顏值」不低之外,更重要是此樂隊不會故步自封,肯作出使大部分樂迷能接受到的積極嘗試(注意:這嘗試滿足了兩個條件,一個是「大部分樂迷能接受到」,另一個是要「積極」的,能擴寬自己原來音樂路子的,像專輯《Wonderful Day》內的《Marry》,或是帶著新古典氣息的《悲傷珊瑚群》)。此外,介乎於主流與獨立之間的旅行團,不僅仍握有音樂上的主導權,還做出了不少比時下放在「A Side」,且被力推的流行歌曲更Easy Listening的作品(結合了流行和獨立音樂兩方面之優勢),加上他們的靈活性,和時不時在歌曲中出現的有趣想法(從以前《Dog Dog Dogs》內取樣的《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及法語朗誦,到現在《控》內的粵語報站),都令到樂隊的作品或是樂隊本身,更俱有能親近大眾的吸引力。

專輯《B Side》,要展現旅行團的另一面,但它跟樂隊之前的唱片一樣,也是有著「創新性」不足的缺陷(儘管他們很會「嫁接」音樂),一首用了很多兩字詞語的《輪廓》,聽起來就像魏如萱《一顆灰塵》的「姊妹篇」;而融合西部片風情的《駕》,仿似做法新穎,可即使在前兩年的大陸專輯中(低苦艾的《守望者》),亦已經有過了近似的示範。然而,旅行團的定位,本就是一支屬Pop Rock的樂隊,你不可能奢求他們玩出「過火」的實驗音樂,或帶來什麼石破天驚的創舉;況且,在旅行團的作品裡面,我是聽到了一種「踏實」的感覺,一種於現時流行歌內漸消失的,能令人「心動」的感覺,他們沒有為要跟隨「搶關注」的潮流,就去加入「亂舞」團,而是陸陸續續地交出仍算「業界良心」的創作,show出了大陸最主流音樂圈(A Side)之外的另一邊(B Side)之美。

首選:悲傷珊瑚群

原文連結

得到很多人在乎的音樂,並不是「那我懂你意思了」的專長

0020183506_bc_01

那我懂你意思了

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

廠牌:禾廣人一︱ 評分:7.1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第一次看「那我懂你意思了」的演出(在呼叫音樂節),我就收過了寫著「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的貼紙,猶記得彈貝斯的小雞還於台上呼籲,大家可以把這些貼紙貼到去中聯辦,因為有訴求/抗議者的聲音永遠難被他們當一回事,掌權的人只需輕輕地揮一揮手,就可以將你重視的東西抹走;而經歷過近年一系列社運與佔領運動的香港人,更能深切體會到這種無力感,特別年輕的一代被父權社會壓得透不過氣,肯努力都未必能出頭或「上車」的殘酷現實擺在面前,都導致群眾失落的情緒愈來愈加強烈。

於是,這以小人物角度創作的樂團更得到我們的歡迎,主音修澤對著吃掉夢想之社會的吶喊,也把大家積壓已久的怨氣唱了出來。專輯上半部分是失意者的悲歌,第二首竭斯底裡的《我們沒有夢想》,令人措手不及地從underground內爆出憤怒,及至vocal仿似被演奏壓制住的《格子城市》,連憤怒都就快熄滅了,只剩下最後無所謂的接受;舊歌新編的《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於奔放的節拍下,又有像絕望中不如放逐出去的頹快感,這時代被忽略的一群,都只可能在新的世界裡面重獲得滿足。

「那我懂你意思了」的讓人難捉摸,是因為他們既可以很煽情,又可以一下子轉換到浪子的不羈,非常市井式的《不負責任(男人)的挽留》,直接就來犯賤,《Yes I’m In Love》的欲迎還拒,亦顯出了修澤難肯乖乖按常規公式創作的個性。不論陷入lost疑問中的《失去記憶的人》,還是情緒發洩的《我是誰》,都無法抵抗到自身或外在的改變與壓迫,修澤常將自己擺在一個底層的位置,像代表高墻下破碎了的雞蛋,有時只可以被命運之刑具不斷地折磨和打擊。

另一首再次重新包裝的《遺忘不是我們的專長》,卻振作了前面《格子城市》、《失去記憶的人》中低落、頹靡、無望的士氣,而且在經過近期一系列社會事件之後,它更給大家留出更多省思周遭問題的空間。積極的《溫暖的陽光》,進一步收拾殘局,縱然人不可以像小鳥飛翔,都要有往前踏出一步的勇氣;專輯《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瀰漫著一點小角色無可作為的存在主義氣息,但《溫暖的陽光》有「向上望」之動力,使對自己的存在都感到陌生的自己,也能不再麻木地接受別人的「遺忘」。

編曲華麗、豐富了的《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儘管依舊情感泉湧,可似乎再難找到如上張隱藏曲《獻給總是美麗的你》那樣質樸的感動;而它被磨滑了的音樂(《我們沒有夢想》除外),也像本該有棱角或野生姿態的小人物,因適應或習慣了社會的荒誕,漸令到某些個性亦開始缺失。我不知道這是否是他們有意的安排,以切合專輯對主角與人們越發盲目、麻木的描寫,但很肯定的是,我寧願其繼續發著沒有很多人在乎的牢騷,亦不希望他們進入到,會抑制人恣意生長的規範裡。

原文連結

張惠妹「偏執」的「分開」,都對也都錯

amei2014

偏執面

張惠妹

廠牌:聲動娛樂 / 發現音樂︱ 評分:6.5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記得大約十多年前,張惠妹曾被媒體形容是「亞洲版麥當娜」,到現在Beyoncé當道,A Mei的音樂路向,又半跟著這位樂壇天后走。早前的《潛規則》,連MV的造型、黑白用色也很Beyoncé《Single Ladies》的風格(只差沒換上她招牌的高叉連體緊身衣),如今A Mei的《偏執面》,又仿照Beyoncé同名專輯那無預警釋出的策略,在預告、宣傳不多的情況下,突襲般地面世(這也是由於專輯在網上的泄漏而被迫提早上架)。

跟Beyoncé的《I Am… Sasha Fierce》(雙面碧昂絲)一樣,張惠妹2011年的《你在看我嗎》也是將快慢歌分開,各自可成一張EP,而這次《偏執面》繼續類似的做法,前段感傷內斂,後段釋放動感。《這樣你還要愛我嗎》從低迴到高漲的音樂,致使人容易泥足深陷,不能自拔;此歌超越了詞的表述,特別是outro一段疊上阿妹的吶喊,仿如被困在Band Sound的漩渦內,仍要傳達風暴中生命還留最後一擊的頑強,A Mei在新專輯中有點沙啞的聲音未必是她最好狀態,然而其豐富的情緒,可以澎湃像海嘯,也可以靠「細膩」動人:《三月》表面貌似平靜地敘事,但實質是一片滿目瘡痍,那不複雜的歌詞旋律編曲,輔以真實到快自我踐踏的心境,張惠妹展現非同一般的「演技」,使聽眾能夠跟隨著她,到達沉浸在過去中隱隱作痛的內心世界裡。

另首波瀾不驚的《自虐》,用上了自我安慰的語氣掩飾情傷,A Mei壓制的唱腔,依然是想靠「不填滿」的手法,來為自己好像解脫但又纏著糾葛的複雜情緒,預留發揮的空間;它的溫柔「流動」,如梳子慢慢地梳理卻梳不清,整歌總體的結合效果很好,無需要所謂的「爆發」,就把你征服。加大力度的《偏執面》揮灑出張惠妹應有的霸氣,其編曲、歌詞與vocal都帶著不顧忌往前走的感覺(即使腳上綁著沉重腳鐐,即使前面是無底深淵),而作詞的蛋堡,不知為何還要rap上一段,他切割了歌曲的情緒,令這段rap的出現變得頗為唐突,或者製作構思是想在此留下一個轉折位,也好讓蛋堡引出他同門師妹葛仲珊的作品出場。

專輯節奏加快的第二part,先是線條粗黑然而走向簡單的《跳進來》做出熱身動作,《狗》換上忠心於人類的動物角度,去看人情感不忠的舉動,也以野性的編曲,暗示人如獸性未脫的動物一樣有著不能輕易滿足的慾望(這慾望導致人會產生「三分鐘熱度」,導致人的「忠心」總是較難建立);《Booty Call》繼而將慾望從心底解放出來,在韓式舞曲慣用的電音/節奏強烈對碰下,身體的慾火難控又何必再忍;於是,《飛高高》更坦蕩蕩地寫性愛高潮,其熱帶風情的氣氛如走入亞馬遜叢林,也隱喻在私處部位「探險」的快樂,編曲的阿弟仔為表達人在高潮時的奇妙感覺,特意混融了異域味濃厚的元素,令音樂橋段突然有意想不到的變化,亦令人有扭擺身體的衝動(這和《Booty Call》的intro敲擊還帶著Beyoncé《Run the World (Girls)》的影子);《前進烏托邦》再將這”high”放大,使大家沒頭沒腦放縱地跳,儘管這些音樂好比彩色紙片飛舞一陣便完,但長期活在如戰場的現實,你仍是需要靠它們來做減壓劑。

「升官」當上EMI總監的A Mei,本身自己也有兩個品牌:一個是著重搖滾風格的「阿密特」;一個是音樂題材較為縮窄的「張惠妹」,而後者現在又喜歡拆分開快慢兩部份,以告知歌迷(或是金曲獎評委)她既可演文戲也可演「舞」戲。「張惠妹」(品牌)這樣的安排,或許「都對也都錯」,對的是能令兩部分各自聽起來更統一一點,錯的是兩者之間好像沒有了聯繫,即使《偏執面》在銜接方面比上張改進了(上半部分有midtempo pop的滲透),但專輯前後場的「交球」動作仍不夠流暢,「張惠妹」(品牌)如下回再這樣分開地策劃,它的中場位置和情緒的過渡應該要考慮如何去做得更好。

RubberBand《Frank》:夠坦白但不夠深刻

RubberBand

Frank

廠牌:寰亞唱片︱ 評分:7.1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frankr
已經將專輯出到”F”字頭的RubberBand這次要坦白面對自我,從唱片包裝上頗有心思的點子(挑選了95位受訪者的相片外加樂隊的4位成員,以及在類似鏡子的封面上映照到的聽者本身,剛好就是第100位向自己「坦誠」的人),即可體現出他們對待「專輯概念」的認真態度;而於市道極度蕭條的情況下,RubberBand更是少有的能立下創作目標(A~Z)的香港樂隊,儘管前面尚有一萬里,他們現在仍能堅持尊重「唱片完整性」的精神,足以使人首先按讃。

要評論RubberBand的《Frank》,還是需提及一下它的「結構」,這次專輯的音樂佈局和《Connected》一樣,都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卻能互相銜接妥當。振奮的《前面尚有一萬里》與《成長說明書》可看成較有力量的一組,而《是時候》、《坦白》則是相對收斂的一對;跟著《大話西遊》至《黑雞》帶來了活躍的氣氛,《把酒當歌》、《人生有個真正的朋友》又留下男性的一點荷爾蒙;《童稚萬歲》甩掉成人的軀殼,走出拘束的城市,《We Are One》的大愛精神,亦類似《Connected》中的《海.地》,超越了自身,到達外面更廣闊的世界。RubberBand用音樂描述的坦白過程,會先經歷心理上的一場鬥爭(如第三、四首的壓制),然後才是第五至七首的不斷釋放(從音樂上);第十、第十一首看似與主題無關,但我想人只有通過坦白後,方能夠真正解脫到自己,令生活變得更逍遙快樂(《童稚萬歲》)。

一向肯於編曲上花精力的RubberBand,在《Frank》中也不例外,招牌式的鼓舞型歌曲《前面尚有一萬里》,通上了「電」的新意,《成長說明書》突出的結他彈奏,又以它稍帶著的激情,形象化了人生下來就要面對的比賽競爭環境,或不想重複再做「成長公式」的逃跑心態。多元發展的RubberBand,用不同樂風為專輯上了五彩顏色,他們將放克的《放》變做自己的《Get Lucky》,將延續《細街盃》風味的《黑雞》變做自己的《十個救火的少年》;《把酒當歌》擺滿的銅管樂器,增強了節奏的衝擊感;加插口琴的《人生有個真正的朋友》,則是一支俱Blues Rock血緣的佳釀;而敲擊部分成重點的《童稚萬歲》,引領大家前往不再局促的城郊野外,《We Are One》步伐齊整的合唱,亦轉化為正面積極能量,推動人放逐到離混世很遠之地方。

經過巨蛋「維穩show」事件的RubberBand,更懂得友情與忠誠自己的重要,他們的《是時候》、《坦白》仿佛像事件帶來的困擾與掙扎,而解救壓抑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撕掉掩飾著瘡疤的膠布。不宜用來「維穩」的RubberBand,骨子內有太多的不滿,北望神州種種弊端的《大話西遊》,以及用黑箱作業、亂擺龍門的球場去明喻這社會的《黑雞》,都是他們不迴避批判的出彩之作。RubberBand將諷刺代替憤怒的生動歌詞,呈現出夾雜「口語化」的隨心感,可是此些詞能更free地在某些歌中進行表達的時候,又曝露了「字不太合音」的問題。

另外,新專輯有關坦白的內容亦都流於平淡,音樂的豐富性卻遮蓋不到旋律未夠「入耳」之缺陷。RubberBand的《Frank》,縱使在製作上仍算是成熟,但還需要俱加強它深刻度的「神來」一筆,而「心照一生」的四子現在所站位置,離之前到過的高峰(《Connected》),亦尚有一段不短的路程,等待他們再次攀上。

首選:大話西遊

原文連結

Kevin Kaho Tsui 唱出的香港生活

Albumcover2-01

Kevin Kaho Tsui

Party, Love & Dreams

廠牌:Self-release 評分:6.5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攏統來說,人生走不出生老病死,高興或哀愁,戀愛或分手,夢想與現實,這些字眼,往往能概括寫出很多生活或人生故事。香港獨立唱作人Kevin Kaho Tsui的首張EP【Party, Love & Dreams】就以專輯名字概括了生活,亦正正是EP三首作品的主題,如此簡單,如此直接。

認識Kevin全因單曲《LKF》。簡單來說,《LKF》就是一首簡單可愛的indie pop,帶著民謠影響,以輕爽的鼓節拍,淸甜的結他聲,略quirky的和音製造出一首有潛力成為受歡迎廣告歌的作品,亦有望可以靠網民share力量讓它成為廣為人知的作品,那副歌hook可以一直圍著你的腦袋轉的。而且,那間奏stand out的結他聲音製造出一種夜欄人靜的糜爛感覺(結他聲音調得很像挪威唱作人Dylan Mondegreen的作品),亦巧妙配合歌曲蘭桂芳「飲個痛快」的主題。

單曲名字《LKF》即蘭桂芳的英文的initials,說來有趣,蘭桂芳雖是香港其中一具特色的地方,既是夜蒲、洒吧聖地,亦象徵了很多文化意義。偏偏,翻查資料,廣東歌提及「蘭桂芳」的歌詞至今原來少於五首,証明本土文化與特色從來在廣東歌詞來說從來被忽視。寫夜生活的香港歌不多,亦不易成功達到效果的,同系的,即是想起的還是劉美君的《最後一夜》;藍奕邦早前的專輯【好風光】嘗試宣揚disco文化及hedonism的心情,可是文字上卻流於太咬文噣字,流於虛構表面。相反,Kevin 的簡單取向,以蘭桂芳「Where I belong」來引入就即時有個reference point,特別聰明,亦使整件事特別本土,特別引人共鳴,還成功freshen up 這個還陳腔濫調的「跳走煩惱」的主題。

這種看似聰明的處理,其實或更是源自Kevin的直接抒發生活的創作方法。這首他獨個在蘭桂芳時寫的作品,正正是由他生活裏引發的作品,亦正是EP裏的「Party」主題。EP其餘兩首作品亦展現Kevin的不同層次,跟Karmen Cheung合唱的《Follow You》是情歌一首,結構依然簡單,以電子鼓聲作歌曲的主要signature聲音,是首較低沉的作品;而intro引入的結他和絃及聲音則頗有Radiohead 早期結他作品的感覺。最後的「Dreams」是自我勉勵的《Keep on Going》這一首旋筆上帶著重重西部搖滚影響的作品,是繼盧凱彤《荒蕪中起舞》及陳奕迅《阿貓阿狗》的香港少有的西部聲音。

如之前Karmen 的【Hopeland】EP一樣,這張僅有三首作品的debut EP【Party, Love & Dreams】是一個讓人認識歌手的音樂策劃。Kevin在這三首作品中表現出他能夠寫出朗朗上口而不花巧的流行旋律,歌詞簡單而不多廢話,同時能在編曲上融合indie音樂的精華,小小電子或小小twee pop小小搖滾,他都能夠一一做到。

最後一提,這單曲推出前,我不認識Kevin Kaho Tsui。認識「Kevin」這名字 也還超不過三天,在Facebook問他拿EP的mp3不過是朝早的事,未過一天晚上我已收到由他親自打給我的電郵,介紹這將要推出的EP裏的三首作品。這種他口裏說的「DIY」親自做的精神,由聯絡傳媒至封套插畫到個人的「Logo」去到混音mastering 一一參與,正正是indie 的可愛之處。當然,Indie出品未必屬佳品,但獨立音樂人卻往往有主流音樂人欠缺的誠實及忠於自我。慶幸香港還有有心有力的新獨立唱作人,在熱誠與品質方面俱佳,繼有民謠女生Karmen後,我們有在流行方面較全能的Kevin。像當年Pancake 因為九巴廣告選用而使她浮上主流傳媒,相信單曲《LKF》只要有主流傳媒或bloggers催谷一下就會成功流行,使他在香港樂壇有更廣的聽眾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