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讀者選】2014年最寄以厚望單位

3c2013vote_promising

【2013年讀者選】2014年最寄以厚望單位,出爐了!

「最寄以厚望單位」這個選項簡單來說即是讀者最認這個單位的前績,同時又覺得此單位仍然有「大把貨交」,抱有極大期望吧。這個項目每年的前三名都變化不少,由二零一二年的王菀之、盧凱彤及謝安琪,到二零一三年何韻詩、楊千嬅及謝安琪,今年的結果又是大洗牌。

今年奪冠的是近年樂迷大愛的C AllStar,成為本站讀者最寄以厚望的單位,以22%得票率,壓過容祖兒(20%),成為第一名。第三名則為謝安琪,連續三年成為第三名,看來大家對謝安琪仍然有一定期望。

其他中堅份子如Supper Moment, 盧凱彤、鍾氏兄弟及藍奕邦亦在十大。

以下為

1. C AllStar 22%

2. 容祖兒 20%

3. 謝安琪 7%

4. Supper Moment
5. 盧凱彤
6. 鍾氏兄弟
7. 藍奕邦
8. 何韻詩
8. 王菀之
10. 張敬軒
11. 麥浚龍
12. 林二汶
13. 楊千嬅
13. 陳柏宇
15. Gin Lee
16. We Are One
17. Rubberband
18. Fiona Sit
19. 陳奕迅
20. 泳兒
21. 楊宗緯
22. 吳雨霏
22. Shine
23. 秋紅

周柏豪的男銀與G .E.M .的「存在」

pakhogem

無可否認,今年香港樂壇,上位上得最快的,絕對喺呢位潮男—周柏豪。周柏豪可以講喺一個可塑性極高的一個偶像派歌手,幾年前的一個「柏豪頭」髮型,令他成為潮流Icon;而香港籃球隊青年軍的經歷,令到他的身份除了是歌手之外,還能夠經常性的出現在一些籃球運動場合;而玻璃杯潮文事件,令他的人氣突然高漲起來;而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他的音樂受到了商台的賞識(先不要討論誰比他更值),從當年的乞丐王子讓他的音樂事業走上一個小高潮,再到今年的三個獎項將他直接推向另一個高潮。

但,縱然如此,相信仍會有不少樂迷會發出「why him?」的疑問。而疑問的源頭,當然是來自於他那還顯脆弱的唱功。有興趣的樂迷可以去youtube睇睇佢和張敬軒合唱「櫻花樹下」的短片,周柏豪的唱功可以說是完敗。而以我睇了或者聽了周柏豪咁多次live離講,佢最大問題就係聲線薄弱,所以或許佢唱某D慘情歌,唔需要太多techni的情況下,可以帶出有自己特色的tone, 但系當某D較難唱的歌去到高音部份或者真假音轉換,就會慘不忍睹,之前的Moov Live上面,連一首好容易handle的「Smiley Face」,他也一樣唱得死氣沉沉,和CD錄出來的感覺,完全是兩回事。這就是周柏豪要成為真正的一線歌手的最大桎梏。客觀地說,Pakho的唱功,應付他出道早期的慘情歌系列,是足夠的,但自從《乞丐王子》那年開始,他的音樂得到一定的認受性,因此歌曲的題材亦開始拓寬,而這時候,他那存在明顯樽頸位的唱功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但縱使如此,一向討厭偶像派的我,仍然認為,周柏豪的紮起是正面的,畢竟,現在的香港樂壇,太需要新鮮血液來衝擊一線了。首先,人無完人,周柏豪及他的團隊,也必定意識到他的唱功的問題,因此,他們為周柏豪設計的唱作人路線,讓歌迷不會只Focus在他的唱功上面,還會欣賞他的作曲才華。其次,周柏豪的音樂,特別是這兩三年來的音樂,最值得欣賞的地方,是主題性很強,每一首歌都有一個故事,或者一個很突出的主題。例如陳詠謙填詞的「斬立決」,講網絡淩辱,從自己的例子,引申到社會的現象;例如「無力挽回」、「只有一事不成全你」,都是有血有肉的描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不幸事情;例如「Imperfect」,是給受到挫折太多的自己一個鼓勵。這種做音樂的誠意以及態度,確實是現在很多把唱歌當作任務的歌手所欠缺的。如果你問陳奕迅,爲什麽要
Plug「同舟之情」,爲什麽要Plug「任我行」,爲什麽要Plug「床頭床尾」,相信他也是只能給你一個模糊的答案。大概這就是做音樂,一團火的問題吧。

而說到一團火,就不得不說一說另一位最近很Hit的歌手,G.E.M.了。講到火,就自然會聯想起她去年炮轟商台一事了。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她的確是敢作敢言的人,但另一面,從她的邏輯與字裡行間,又能看出她的思維是多麼的幼稚。就像她去年挑機鬧爆商台,今年卻撰文支持梁振英,叫大家諒解一下特首,不要那麼多的批判,不是自打嘴巴嗎? 雖知道當今香港娛樂圈的藝人,大部份都是偽人,但學話黃子華話齋,你也不要自曝其短啊。頒獎禮本身就是一個商業遊戲,你不能遵從遊戲規則,然後去炮轟它,蚍蜉撼大樹,受傷的只能是自己。更何況,那是一個在本地樂壇眾多頒獎禮中,認受性最高的頒獎禮。特首難做大家都知道,但689的施政有多糟糕,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在這個時候,去發表“我不覺得一個特首,或者一個政府可以怎樣幫助市民”這樣的高談闊論,無異於在香港市民的傷口上撒鹽。

爲什麽要把周柏豪和G.E.M.放在一齊講呢?當然不是因為G.E.M.在周柏豪的廣州演唱會上做了嘉賓。而是因為,兩人的際遇有種微妙的負相關。兩人都曾經因為網上的言論受到網民的圍攻。而差別在於,周柏豪那言論,只是針對自己的,而G.E.M.的言論,明顯是challenge某些機構,某些群體的。而周柏豪的玻璃杯潮文,最後被DJ解釋為,是因為想念婆婆,才寫出那麼煽情的文字,反而獲得大眾的好感。而G.E.M.的炮轟,卻是越辯越亂,越辯越錯。儘管有少數人會讚賞她這叫有性格,但大部份的群眾,都會覺得反感。

當然,周柏豪今年在樂壇大豐收,與G.E.M.在樂壇沒什麽建樹,和上述事件也不一定是極大的關聯。G.E.M.在香港樂壇始終未能走向最一線,更多是因為她的英倫搖滾曲風難以迎合香港樂壇K歌文化的品味,美其名曰,可以說是曲高和寡。如果G.E.M.可以有一首「那誰」或者「喜帖街」這樣的作品,她在香港樂壇的成就或許早就不止於此,亦就不會北上參加 「我是歌手」,因為一曲「存在」而獲得如此瘋狂的大中華人氣。所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香港樂壇就是一個這麼有趣的存在,既是一個樂壇,也是一個娛樂圈,唱功不代表一切,外貌也不代表一切,想成功,想上位,你要遵守一定的法則。就如楊千嬅,唱功一定不是最好的一個,但楊千嬅這個Product,就已經包含了她的Image在裡面;Ivana,卸妝之後,可能就是平凡人一個,但是王菀之這個Product,sell的是她的才華與聲線。各種各樣的Product告訴我們,香港的樂壇是可以包容不同的Product的,我們不斷地去批判,其實只是愛之深,恨之切。 真心希望,可以見到一些有實力的歌手,儘快可以衝到一線。不要每年一月二號的新聞,都是「陳奕迅XX連霸」,「容祖兒破XX記錄」。

喪Blog男(孔祥浩),祖籍廣州,瘋狂熱愛廣東歌,寫香港音樂從北京寫到廣州,從廣州又寫到香港。既是偏執狂,又帶有強烈的批判主義,歡迎與我進行思想上的交流與碰撞。

馬蹄露唱出香港本地CULT作《LADY GAGA》

ma

雖然香港的電視in general垃圾,但不代表演員垃圾,尤其是演員始終都是人,人與人要建築一種友誼至到奇妙的關係,真的很容易,特別是每天都見面,就算只是在電視上隔空見面,那奇妙的友誼會靜靜雞建立起來,並活在你的記憶生活裏頭。

馬蹄露Celine Ma 是其一中一個縱使電視垃圾,還是可以讓人特別憐惜的演員。我不知道她為什麼唱歌,但她總之就是要唱歌了(原來更不只是第一次唱了),更要唱一首叫《Lady Gaga》的歌。

看mv前當然以為又是什麼爛TBB貨色,怎知原來是一個用心的土炮製作,由韋然的歌詞帶動映象,再由馬蹄露與及一眾演員的演出來帶動整首作品的推進。認真地說,這種MV的手法很老土,亦很小學雞,但其實真的很難WORK的——不過,千真萬確,這首歌很WORK,個FLOW很順好好睇,SPLIT SCREEN用得很妙。而整首歌就是充滿創意與好玩,中國版的LADY GAGA編曲沒什麼特別,但是馬蹄露的ROUGH 演繹就在廣東音樂裏頭很是清新,當然,我不會白癡得寫這是很有八十年代BOW WOW WOW等新浪潮女聲樂團的影響吧,但確實,這在廣東音樂裏頭幾乎聽不到的(楊千嬅《內有惡女》是其中一首)。

玩惡聲與小朋友聲已經是弔詭,但最可愛的還是韋然的歌詞其實詞簡意深,寫了很多東西在內,其實這不是已寫了《任我行》的意思嗎?這不是已有了《主旋律》的意思嗎?單是出其不意的「689醜醜醜 跟住班學生四圍走」就已經啜核非常吧?可惜的是,在香港這類歌詞是不會受重視的,因為我們都受那種「正統、文學」的文字影響太深,只懂欣賞「林夕」那類正經歌詞,就像這首作品裏所提及的家長一様古老保守。

最後,最重要的是,這雖然是一首說教「官方」歌,卻是不是由香港政府推動的那些白色惡臭,充滿著DIY/INDIE精神,土炮可愛,又可加入到香港本土Lo-fi CULT系列了。

這個年代南韓有《GANGNAM STYLE》,台灣有《嗶嗶嗶》,挪威有瘋狂的《WHAT DOES THE FOX SAY》,瘋狂的創意是這個開放網絡年代的成功之道,重口味Cult已不再是小眾而變成大眾趣味,好了,香港樂壇/樂迷聽《LADY GAGA》學下野

今天的trend好快 大家追不到 感激家長勸喻 但朋友都喜愛

陳奕迅,走出羊群了嗎?

s4715402

Sorry,又係陳奕迅。坦白說,我真的很不想跳進這個大隊再寫陳奕迅,但是,同時間我又確實感到百感交集,看著陳奕迅不敢直視觀眾,吐出「於心有愧,sorry」;看到他拿完最喜愛男歌手獎,略帶苯拙,低下頭沉默地離開舞台,我感到一種不尋常的感慨,同時亦有種莫名釋懷的感覺。所以,不得不將我對這件「陳奕迅之事」的感覺寫出來。

不想寫陳奕迅,原因有二。一個歌手唱了近廿年,整個香港還在把一切希望與焦點放在同一個歌手上,實際上真是一件很可憐的事。香港樂壇真的病到入骨了。我們需要還對陳奕迅有什麼大反應嗎?第二,個人上,其實我一早已經對陳奕迅沒有什麼感覺,畢竟人大了,成長的東西都已沒有太多感覺,亦無謂多沉醉在成長時的情感。正如他自己唱,人要長大,生活要流,陳奕迅這麼多年,除了年歲的增長外,亦由活潑跳脫變到沉穩成熟,由開放變到墨守成規,由離群不甘做羊群變為羊群的頭目。這種轉變,是在香港的主流意識形態洐生,建基於香港人的傳統價值,符合並滿足香港人對成功的人的投射及期望︰那種長大了就要成熟大器,那種成熟了就要正正經經,那種正經了就要懂得做人圓滑合群,都是社會上的我們,亦是陳奕迅。

所以,這麼多年了,我們看著陳奕迅音樂領域停頓了這麼多年了,其實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再唏噓了吧?他連《同舟之情》亦唱了,我們還有什麼可失望?我們還要再對陳奕迅有什麼期望嗎?

原來,還有的,就是所謂的「專業」與「態度」。

在香港,歌手是一門專業,所以什麼時候他們都要專業地唱得完美無瑕,什麼時候遞枝咪給他們,他們就要唱得好;什麼時候送他們上舞台,他們就要唱得完美無瑕。這就是專業的態度——如果你當他是一門專業,那就是了。香港的主流社會,亦或者是絕大多數人,他們不視歌手為「artist」,歌手與會計師醫生無異,都是一門專業;對他們的理解,歌手是一部唱歌機械,他們的職責就是所謂的「唱好」歌曲而已。

這亦難怪主流思想的,因為香港樂壇沒有主流以外的音樂圈,流行歌手就是樂於乎合這種大眾要求,當音樂為一門生意,他們沒有音樂人或artist的情操,他們為樂迷妥協,他們迎合市場,他們把音樂變為商品,他們在主流大眾的消費層面上存活,所以理所當然要乎合主流大眾的要求。音樂人的個性,音樂人的主體,音樂人的真實性(integrity),都不是香港音樂裏受尊重的東西,或者,他們根本沒有在香港出現過。

陳奕迅,你上台不認真唱,就是不尊重樂迷,不尊重觀眾,甚至是不尊重音樂。什麼是尊重?尊重就是一種每個人定義不一樣的判斷,正如有人覺得你在正經場合不準輕挑,不然你就是不尊重;在公眾場合大聲說話,就是不尊重;也有人覺得你到人家作客吃飯不買禮物,就是不尊重;公眾場合性感衣著,亦是不尊重。音樂嗎,你不買正版唱片,就是不尊重音樂;你不用好的器材聽音樂,就是不尊重音樂;你上台掉爛結他,就是不尊重音樂⋯⋯尊重,說穿了還是一種道德判決,是以自己的標準去評價人家的標準,這亦是乎合香港人喜歡的評價風格,所以陳奕迅,你就是不尊重。

說穿了,其實這種頒獎禮還只不過是商業社會的一個賞面派對,不過是一個商業show;一個所謂音樂頒獎禮,其實就是需要各個單位協力做得好好睇睇的娛樂任務。他上台拿獎,不是要給他最好的表演,而是要為這場show 出一分力令這場show 更好看。不過,怪不了誰,你應承出席,上了台,就即是應承做好呢場show,不出盡力表演,就是戲場,就是不專業,就是不尊重了吧。

所以,沒意思的,用這種方法去評價陳奕迅,是沒意思的,這還不過是老掉牙的評價,是的,他確實是留戀在金錢世界,確實停留在製造重重覆覆的大熱作來撐起樂壇的工作,確實仍在拿那些早就應該在五六年前不應再拿的什麼至高無上歌手獎了⋯⋯這些那些,我們都知道了,不是嗎。這次,我看到的,不是這些,而是陳奕迅終於變回一個有血有肉,有趣的「人」。

陳奕迅真正的獨特性,其實一直仍然停留在早期華星時期的作品,往後的,無論從主題到音樂性,還不過是變成誰唱都可以的流行方程式罷了。真正用心聽陳奕迅音樂的,就知道陳奕迅真正獨突的歌曲,是《與我常在》或《我的快樂時代》等那些對未來與自己不安定的心情;是《時代曲》或《反高潮》與社會拉上關係的作品;是《愛沒有左右》或《那一夜沒有雪?》的浪子grudge味。華星的歌,就是反映他外國留學的略帶反叛的個性,就是反映很多社會上不安份守己的misfits。

那個時代,正正是新世代音樂人崛起的年代,林夕與黃偉文亦寫出新氣象,填出新世代的心聲,不再是以前八九十年代有關型男靚女的轟烈愛情或是癡情,而是像外國80年代以The Smiths為首的indie music 帶起有關自身有關每一個普通人的underdog心情。陳奕迅或是梁漢文楊千嬅盧巧音,都是這種新的「普通人」的不安定的心情與寫照。不過,陳奕迅離開華星後,則只是繼承了他在華星時期柳重言與Eric Kwok為他寫的那條線的作品,主題亦變成只是如「K歌之王」的苦情又或是「人來人往」這種沒有特別指向無論是李克勤唱又或是古巨基唱都沒所謂的作品。

陳奕迅的獨突性或主體,其實一早在這麼多年在那些「苦瓜」或「富士山下」裏頭已經體無完膚,他跟隨著其他音樂人一起長老,變得老成保守;他遵從詞人林夕黃偉文變得更「成熟」「大器」的歌詞主題——他變成了一個音樂感特別強的主流歌者。不過,這一晚,突然間,在這個台上,我則終於見到陳奕迅與他自己的作品的主題重疉的時刻。記得那個唱著「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 願我可」的年輕人,那個沉醉於音樂,只想過好生活的音樂人,那個在現實與理想中掙扎的小伙子,那個曾經像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經歴又或是仍在經歴的現實煎熬的普通人,這一晚,他好像都回來了。

由不encore到叫觀眾靜一點,到今日在台上不願唱,陳奕迅,雖然是你自己一直在做重覆的流行大熱來寵壞聽眾,但是,至少,你現在正在做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就是你終於在挑戰觀眾,不再做觀眾想你做的事——這些,都有「教育」觀眾的功能。不知你是否終於會變回一個有趣的音樂人?也不知你是否終於變為一個忠於自己的藝人?至少,這一晚,這種姿態,可以被閱讀為他對頒獎禮的「無聲」抗議:這一晚,你變得像一個帶有真情感的人,每一個動作都帶著複雜感情,那些感情,是否那些你自己都唱過的忠於自我與現實社會的角力?你,是否真的唱透了林夕《任我行》歌詞的意思,真的不再做羊群,敢去「任我行」了?

後注︰聽陳奕迅台灣音樂會的這片段會令你理解更多

來龍去脈︰
http://www.ptt.cc/bbs/Eason/M.1388244480.A.184.html

2013年讀者選

2013readersvote

又到聖誕,又到年尾,又是一年總結時候。除了我們選,今年照舊有讀者選。

每年總有無數頒獎禮或音樂獎都是不關大家事,大家沒權控制亦沒權影響。我們3C音樂這個平台不是權威,亦不想當什麼authority,所以特別希望讓親愛的讀者能夠一人一票選出你們的心水。讓我們知道,究竟樂迷真正的想法及口味。

畢竟,這裡口沫橫飛,充斥不少主流看不見的「敵意文字」,都是人家不敢說的誠實想法與意見。所以,我們大膽假設,來得這裡作讀者或訪客的,都是思想開放及胸襟廣闊的熱心音樂迷,都是我們十分珍重的一群。你們的想法,不只對我們重要,相信對業內音樂人亦重要。

由於以往在最初的名單裏受到爭議,今年最早期的提名是由我們的讀者在Facebook裏提供的。現今大家可以自由新增提名,我們會定時將提名加入名單中。投票在一月二日結束。謝謝

今年有以下讀者投票項目︰
2013年最佳單曲
2013年最佳專輯
2013年最佳演出
2013年最煩厭單曲
2014年最希望退出單位
2014年最寄以厚望單位

[polldaddy poll=7664270]

[polldaddy poll=7664273]

[polldaddy poll=7664275]

[polldaddy poll=7664278]

[polldaddy poll=7664283]

[polldaddy poll=7664285]

文藝復興青年論壇 — 思索香港樂壇後感

forum

【冬至的文藝復興沙龍:思索香港樂壇】感覺是上了一課樂壇工商管理課。「香港樂壇已死」這些題目,聽眾和音樂工作者著眼不同,從聽眾角度出發,以為是音樂質素論,但音樂工作者的死來得更現實,是錢。

1. 講者說傳媒(包括網上音樂評論)是打擊香港樂壇的力量。舒文:「香港媒體以前會配合音樂工業的發展,當我們想做一首金曲,他們就會幫手寫好一首歌。」作為網絡媒體的一員,我們不過在是其是非其非地以歌論歌,如果要將評論扣成抹黑,你的和平便是我的和諧。「做一首金曲」這種想法很有問題,我認知中歌曲的人氣累積是一件 Bottom-up 的事。

2. 研討會最後變了音樂工作者自勉的場地,講者的論調是樂壇沒有病,樂壇不景氣是樂迷不買碟要負的責任。當有海外留學生說「我離開了香港還是很喜愛香港流行曲,例如XXX的歌詞教會了我…」,嘉賓就很高興。但他們沒有意識到今天很多問題都是環繞香港流行曲歌詞,這就是最大問題。

3. 就著「詞大於曲」的現象,我終於聽到一個最好的解說。黃耀明以台下觀眾身份回應:「外國樂壇點解咁好?就係因為無黃偉文無林夕。自己的樂隊寫番自己既詞自己既曲,甚少寫歌給別人。」香港樂壇這所工廠,填詞作曲一員工批,歌手在取同一批貨,揀得多合身都是來料加工,個個一樣。林一峰強調了多次「獨特性」這個字,正正因為樂壇生存了太多沒有音樂性格的「取貨表演者」。

4. 節目完結後出現很大粒花生,有觀眾衝上台說「呢番說話我唔講出口,我怕我會後悔一世。其實陳奕迅同容祖兒可以可以應承唔再拎獎。」氣氛相當尷尬,有蔡楓華「剎那光輝唔係永恆」的感覺。不過這觀眾的這個問題也道出了香港樂壇上游力量的問題,記得我在 2011年的年度樂壇總結文也提出過權力交替的問題。

但今天嘉賓開啟了 Music Industry Defense Machanism,景氣一片,卻沒反思過香港樂壇流水作業出產的問題。

黃耀明《太平山下》腐爛到不能的香港

臨近聖誕,聽達明一派的《今天應該很高興》,通常都令人特別感傷。有趣的是,此時此刻的香港竟然賦予這作品更多的新生命力,深化作品的情感與複雜性,令這首原本是寫九七回歸與移民潮的惶恐不安心態的作品,在今天這個再現移民現象、不見天日的香港裏,有更多的唏噓與感慨。

大概,從來達明一派都是香港唯一一隊唱出香港政治氣侯的單位,當主流大論述一直都是唱出《獅子山下》那種「不屈不撓」的頂瓜瓜香港精神,達明就是唱著《你還愛我嗎》、《今夜星光燦爛》等側寫香港政治氣氛與社會狀況的作品。黃耀明雖然近年才「政治活躍」,但他,作為一個歌手甚至artist 的integrity(又或是中文的「真」或「風骨」)從來都是香港樂壇裏頭幾乎唯一亦是最後的一道防線,是活躍的主流歌手中的淸泉。

確實,也許是香港的情況已經衰到貼地,眼前再看不見太多希望;亦也許是因為達明一派的演唱會的政治主題太受歡迎,所以黃耀明在最新派台歌《太平山下》裏終於唱出句句到肉的香港現況。

上年達明一派的《It ‘s my party》或多或少都是一個flop,引不到大眾注意及討論外,作品本身亮點亦不足,而周耀輝的婉轉風格亦太間接太隱晦,讀不出太多趣味。今趟《太平山下》則找來林夕填詞,這應是繼十年前【我的廿一世紀】後首支由林夕填詞的first plug,亦是黃耀明solo生涯最直接最到肉有關政治的作品。

我們都知道林夕填的情歌或是那些哲理歌都是很到位很精準句句入肉的,但想不到寫香港現況林夕更可以是一句一字都是正中要害。基本上,《太平山下》每一隻字都是寫現今香港,每一句都是寫出香港的一種現象及心態。以前周耀輝幫黃耀明寫的都有一種樂觀調調,而一向都愛有樂觀註腳鼓勵聽眾的林夕這次都與樂觀筆調說再見,以「現在是爛鬥爛」來概括香港情況,確實,無他的,香港的情況就是爛到不能再爛了。

香港政府那邊廂用一直植入在港人腦海的「獅子山精神」來嘗試河諧港人,製造更多和理非無知港蛙,順帶製造了白色惡臭《同舟之情》。這邊廂我們慶幸黃耀明及林夕敢唱/寫出新版「獅子山下」——新的香港主題曲——點破太平山下造假的歌舞昇平,其實一切敗絮其中,骨子裏已經腐爛得不能再爛。

越避靜越怕靜,越避難只會越腐爛,還樂於造夢的大家,約定上太平山。

太平山下

唱:黃耀明
作曲/監製: 黃耀明 /GayBird@人山人海
填詞:林夕
編曲: GayBird@人山人海

一到佳節只有擁上街去爭那一票聽各種夢話
節日有幸看完要命報導再來看直播奪魄煙花
祈求和諧就留在家等那一片煙霞漂白了舊有繁華
要是怕亂閉門要是好靜有權詐睡去避過喧譁
睡著便退下 造夢就上吧

上太平山
怕太平坦 不好玩到想拜山
上太平山 不見不散
怕太平穩 想攀山也不會攀
想高攀獅子山 活路又路漫漫
現在是爛鬥爛 只得這紫荊花金光燦爛

這個家快不似家似將要遷拆傾塌改建的大廈
有住客在對話要是對罵太嘈有食客捕殺烏鴉
每天高唱我哋大家歌舞總要昇平配合這混世榮華
要合唱亦唱完要頌讚亦讚完最後也就變啞巴
睡著便退下 造夢就上吧

上太平山
怕太平坦 不好玩到想拜山
上太平山 不見不散
怕太平穩 想攀山也不會攀
想高攀獅子山 活路又路漫漫
越避靜越怕靜 越避難越腐爛

上太平山 怕太平坦 風光不再山也不似山
上太平山 不見不散
怕太平板 山歌都唱走了板
經典的獅子山 越望越像夢幻
現在是爛鬥爛 今天的紫荊花金得太靡爛

Robynn & Kendy 舊酒舊瓶,高質唱K

sailawayrk

Robynn & Kendy

Sail Away

廠牌:Universal︱ 評分:4.5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用詞與時代是會跟著時間走的,以前八九十年代我們喜歡叫一些唱得過份機械化的歌手叫做酒廊歌手,到九十年代尾二千年頭我們喜歡叫一些唱得很basic 的歌手在唱K。現在是網絡年代人人都可以發表音樂的年代,要形容Robynn & Kendy的新碟【Sail Away】,我覺得一個新的term來形容這兩個歌手的歌聲是確實需要了。

以在網絡翻唱經典金曲而取得大量點撃,更獲得Universal歌手一約,看來會是一帆風順吧。但是,環球簽了回來後,卻有點不知怎樣領航這隊Robynn & Kendy。出碟翻唱?網絡的那班人又會肯花錢買嗎?走原創,那究竟要走什麼路線?這正正是這組合的「死結」。Robynn and Kendy 的第一張EP以一半「新作品」一半「翻唱」來試水溫,新歌方面則走像at17般的「獨立、民謠、知性」的淸新路線,結果反應卻十分冷淡。當然了,以「小淸新」簡約編曲來翻唱家傳戶曉的金曲的Robynn and Kendy,又不是真的是那種獨立流行的小淸新,她們亦沒有獨立流行那種DIY、不打磨的美學,她們在最早的網絡歌曲已是有本錢用上專業器材與及有「人」協助拍攝了。

吸納不了喜歡獨立流行的文青,那到第二張專輯【Dear Diary】呢,雖然繼續一半新一半舊,新歌依舊有《小說伴咖啡》那種作狀文藝淸新,但最後跑出的卻是最polished的作品《陶瓷娃娃》。或者是因為這個原因吧,首張全新歌專輯【Sail Away】的作品終於不再走文藝淸新,變為一張格式化的廣東流行。

誰不愛聽出色的傳統廣東流行?但【Sail Away】聽到的卻只是像一間二手店賣著質素不過爾爾,且你看過無數遍的物品。坦白說,新專輯有Edward Chan及繼續王紀華作監製,歌曲確實是不難聽的,尤其是Edward Chan監製的作品應是獲得更多budget 的,在音色、混音等一切都是把她們的聲音推到更高的層次。不過,真正的問題,首先是Robynn and Kendy的創作力問題,專輯不乏好旋律,但更多的是平庸乏味的旋律,聽得出大部份都是從九十年代廣東流行取經,卻沒有真正的耀眼處。其次是,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吧,兩人唱得也像唱K,雖然這張專輯明顯聽到兩人的不錯的歌喉及蠻廣的音域,但唱出來也就是太過圓滑,十分機械。最後,來到音樂編排、和音編排到創意層面,就是了既無新意亦無想法。

當然,也不是沒亮點的,《Sail Away》是專輯的亮點,在旋律到編曲都發亮的,編曲的T-ma@EMP交足功課,由鋼琴到結他到假絃樂,以接近jazz的improvise的美學編排,都編得美麗動人。可是,失驚無神的rap 卻是一個turn off,這種要加段rap的過時潮流,令整首作品忽然冗贅。這張專輯幾乎每種風格都會有兩首類似作品,《Sail Away》的同系就是緊接的「民謠小淸新」《今天只講笑》,有如雞䯇。走幾乎出現在每個歌手專輯的Fergus Chow處理的《公主病死了》怎繼續玩他喜歡的八十年代disco簡約風格,慶幸這次沒有再要送上某經典作品的一個snippet,同樣略略R&B的《到你》由The Exchange 有較生動的主理,groove更好效果更好。

王紀華監製,劉祖德編曲這個組合很九十年尾、二千年頭,《不痛不癢》就是這個很屬於那個年代的慢歌。同樣單位,同樣這麼多「合成樂器」,其實曾經製造過一首經典《當地球沒有花》,這次《不痛不癢》亦有類似氣氛,整體效果還不錯了。《第十行星》則是專輯中除了《Sail Away》外的亮點(這首有點at17),全因副歌的旋律寫得特別好,亦終於聽到較heartfelt、真摯的演唱。

不過,其實專輯最最最致命的還是音樂的內容,即是歌詞——這或能解釋為何專輯聽起來那麼空洞的原因。專輯策劃沒有方向,各填詞的沒有協調,由港女至極的《今天只講笑》到港蛙討厭政治的心態的《La La La》,到突然藍奕邦的《公主病死了》或是結尾的《It’s gonna be Okay》突然變得有宏大的「使命感」,都是九唔搭八。或是那些傳統單身之苦又或是自省的主題,都是沒有新意亦沒有多麼的心機,陳腔濫調,邏緝比兒童卡通片更簡單。其實單看專輯叫「Sail Away」就知這隊組合的空洞,上張專輯的《無人島》不是已唱了「Fly Away」了嗎?空路不通,水路更佳?

聽Robynn & Kendy【Sail Away】確是很矛盾的,它不是沒有心機的,你亦可看到製作的人大部份亦交出了心機及功課的,亦做到九十年代二千年頭的音色出來的。可是,在策劃沒方向的情況下,加上旋律了無新意與音樂毫無內容的情況下,這不是舊酒新瓶,而是壞酒爛瓶,她們唱不出任何人,包括自己的故事;歌聲的空洞,或者連唱K也不如。

【好好聲】中國新廠牌Groove Bunny Records與Madpete

madpete

發現到來自中國杭州浙江的Groove Bunny Records真的是新奇大發現。首先,我想不到杭州會出產到這樣出色的hip-hop/house music ,那裏不只是有傳統中國明信片上的山光水秀嗎?那裏原來有這樣出色的music scene?其次,還真是慚愧,發現Madpete竟要在英國電台BBC上發現,初聽用廣東話rap 的Madpete,我還以為是香港的,最後才知是美麗誤會,原來是中國的。

Madpete由Madprol與製作人PeteChen組成,首張專輯【省廣奇兵】在今年夏天已限量推出了二百張,可在Soundcloud 試聽或在Bandcamp試聽整張大碟。台灣有蛋堡,廣東話走得前的hip-hop有Boom Bap 的Madpete,,好好聲。

吳雨霏如何能在香港樂壇「生我的命」

kary

我突然覺得吳雨霏其實頗是香港主流樂壇的受害者。出道逾十年,吳雨霏前前後後都有過不少大熱作,但總是音樂層面上,又或是地位上,她還是那種好像隨時都可以從樂壇消失的那類歌手。對她認識不太深,最深印象還是大家對她的唱功的批評,說她的現場不穩定怎樣又怎樣。這類批評從來都是港人最愛又或是港人唯一有懂得怎樣去評價歌手的方法,又或是香港媒體最愛用來bring down正在上位歌手的手段。

吳雨霏一直都是在掙扎究竟要走「恨人亦要花氣力」的愛情K歌路線?還是像最早期的Ping Pung式流行搖滾?當然,最後她還是靠一系列K 歌來保持人氣與支持度,縱使她亦有與Hardpack 有Side project。不過,吳雨霏的最終問題是你沒有頭緒究竟她正在唱什麼人的心聲。你不知道她究竟是站在那一方,她是反叛?還是賣個性?但她又是很典型的虛偽香港藝人?她沒有林夕或黃偉文的疼錫,她的個人性格亦沒有給人什麼強烈感覺,所以最後吳雨霏還是停留在那種《我本人》式肉麻老土到想死的港式情愛的內容層面,而在第二三主打像《狠狠》這些「稍為硬朗有個性」的主題來搭救。

其實如果像以前樂壇環境生態還在健康狀態的時候,以吳雨霏的資歴及back catalogue,應該可以順利登上一線位置。不過,外在環境與及她的音樂製作水平都好像一直容許不了這件事的發生。就連加盟新藝寶這個基本上大部份女歌手都可以走上一線的唱片公司近三年,縱使已經有了兩首大熱作,主流媒體到樂迷對她的反應還頗冷淡。

到新大碟【State of Mind】終於是一張較認真的策劃,她插手製作部份,與陳考威(SpingWo) 等Fergus Chow共同監製,而首支主打《今夜煙花燦爛》終於不是「我傻女」「我本人」的橋段了,但效果卻不過爾爾。嘗試找藍奕邦寫詞,可是藍奕邦寫的詞還是落入one dimensional的那些說過過千萬次的陳腔濫調,亦是典型香港歌詞主流的「樂觀」式意識形態,不怎樣幫不到吳雨霏的image;歌曲想做到像是林憶蓮及蔡健雅層面的情歌,可是在編曲到旋律的層面還是達不到那個層次。

好了,第二主打的是「型格牌」,Fergus Chow帶來她喜歡的R&B/disco/funky sound,變成一首向像林憶蓮《灰色》系列的八十年代歌曲致敬的作品。坦白說,我是很欣賞這個轉型的,亦高興吳雨霏終於擺脫雷頌德式的那種很罐頭音式與及那種沒什麼層次的音色。但是,我還是騙不了自己,縦使是改頭換面,作為第二主打還是不是怎麼有說服力。整個處理還是很safe 很悶蛋沒新意,Fergus Chow喜歡向舊歌參考再勇敢地加上那些經典作品的signature sound 已可在容祖兒的《蟲之家》裏知道,放Curtis Mayfield 經典的《Move On Up》的那句「Move on up」在內,至今對我來說還是一場惡夢。想不到這次你可以聽到Michael Jackson 的招牌叫聲,實在有點哭笑不得感覺。

同時,周燿輝的歌詞亦是典型的那種「I live my life」的行貨。不過,作品最弱的,無論在歌詞到歌曲本身,還是副歌部份,不及verse 的流暢與動聽。不過,歌曲不是沒有驚喜的,MV就算是將歌曲很好地呈現出來,接近一take 過的long take亦是執行得很不錯的。

吳雨霏,又或是像很多現在在香港的二三線主流歌手都是面對幾個大問題,就是整個音樂風氣的問題,整個主流音樂生態的問題,整個音樂市場的眼界問題。人才不足,創意不足,內容不足,性格不足,音樂眼界不足,音樂定位不淸⋯⋯⋯⋯突破不了,還是不斷在輪迴在相同的問題上,直至音樂事業的完結——我當然希望吳雨霏可以走得更遠,而不要再靠《我傻女》等的作品來續命吧。

陳綺貞,時間的歌與rarities

電視用橫式-ol

原來已經四年,距離上一張【太陽】,陳綺貞已經四年沒有新專輯,但新歌《雨水一盒》一出,即時在Facebook 洗版,再次証明陳綺貞的「陳老師」或「indie女神」的地位,無減十年前左右她活躍時期的影響力。對於八十年代出生,九十年代在成長的年輕人來說,同樣有文化價值的黃韻玲或張雨生已經是上一個時代的事,陳綺貞正正是那個只有庸俗主流樂壇裏的一個重要淸泉。獨立姿態卻贏得一大班following,成為了一個「愛好文化藝術」的icon,即是現在流行用的「(藝)文青」,正正是陳綺貞成功achieve 的文化status。她的獨立姿態,她的低調,令她成為少數能讓一眾本身不聽中文歌的樂迷,都會對她特別尊重的台灣歌手。

九十年代尾港台的新獨立聲音特別多,亦特別好,陳綺貞就是其中一把。縱使她是滾石「少女標本」之一,但那時期媒體(到大眾)都只會認識徐懷鈺與及李心潔,陳綺貞有點像Boy Band, Girl band 那些冇人理的一員,有點像Spice Girls 的Victoria,比如這樣說。在香港主流媒體,最早可以經常聽到陳綺貞,應是在903電台裏Donald與少爺占的節目。我也是聽903奶水大的,記得少爺占(他當時是一個陳綺貞大fans)就是用《和你在一起》來為每天節目作結。

98年首張專輯【讓我想一想》在香港裏幾乎是沒有人怎樣留意的,到現在這張專輯應該亦不是陳綺貞最流行的專輯,但《讓我想一想》的結他輕爽民謠風格卻仍然是陳綺貞的招牌聲音來的,尤其是你看過她早期的演出,就會知道這是她的killer song 來的。【讓我想一想》的經典除了是校園文藝淸新外,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張証明陳綺貞有能力把情情愛愛的陳腔濫調,寫成簡單美麗又入心的歌詞;把平易動人的流行旋行,變為不廉價不庸俗而又很個人化的樂曲。由林暐哲的掌陀,加上李雨寰、李欣芸等的協助,這專輯製造出來的聲音仍是她最原始,最深邃的聲音,比起豐盛的編曲與大製作的【華麗的冒險】的星期日頹廢下午的氣氛,【讓我想一想】是一張捕捉了落寞夜晚的專輯,是一張屬於沉溺於戀愛的失落與挫折的原聲大碟,《孩子》、《嫉妒》及《會不會》應是讓戀愛失敗者聽得隱隱作痛的作品,她,正正捕捉了自信感不足的人在戀愛中的不安定思緒,那些原本只會在自己腦海裏重覆的質疑,以音樂把它們變為一句又一句擲地有聲的詞句。

99年在香港陳綺貞突然流行起來,全因當年走小眾文藝路線的楊千嬅的《夏天的故事》正正是陳綺貞的創作,由四方果編曲,何秀萍填詞。《夏天的故事》亦促使陳綺貞在香港的首個演唱會中邀請了楊千嬅為演唱會嘉賓,還記得網上的「微言」不少。2000年陳綺貞的第二張專輯【還是會寂寞】用回歌曲,重新填詞,變為《下午三點》。這張專輯陳綺貞一洗其首張專輯很台式的文靜女生形像,一頭紅色的Bob頭,成為日系少女。【還是會寂寞】的流行不用怎樣說,自信大了,流行力大了,一切都有點像是首張專輯的alternative self 的陳綺貞的呈現。倒是《慢歌3》最讓人忘不了,那首爵士調調的作品,那個管絃樂的編法,整個氣氛,都是專輯的遺珠來的(有趣地這首其實有點像楊千嬅【夏天的故事】的音色。)

【還是會寂寞】後陳綺貞已經成為幾乎有聽歌的人都懂的歌手了,那時亦是大家在網上Download又或是去找她早期兩張Demo的時期。2001年Virgin旗下姚謙主理,侯湘婷繼2000年同名專輯收錄了《黑眼圈》後,走小文藝的【愛之旅】收錄了李雨寰作曲的《一起到巴黎》,陳綺貞填詞,最後陳綺貞在演唱會唱上,終成為一首廣為人知的作品。那個年頭,這首作品是屬於像是我這種沒出過外國,未搭過飛機的人的一個異國投射,那種浪漫、灑脫,就有點像看法國電影那種你認為是幾乎不可思義幾乎遙不可及但卻又極之羨慕視為終極夢想的感覺。

同年陳綺貞為楊乃文新專輯【Queen】帶來《漂著》及主打《証據》。雖然《証據》大紅,但相信對不少陳綺貞的樂迷來說,《漂著》才是他們真正喜歡的那首。2002年滚石的合輯【半成年主張】中則有《雨天小尾巴》︰

2002年亦正是陳綺貞第三張專輯【吉他手】的推出的一年,亦是陳綺貞的音樂與鍾成虎扯上關係的一年。《吉他手》基本上像是把首兩張專輯融合的作品,一樣日本,但卻更多首張專輯的台式味道,以及更多full band 與及英倫結他音色的影響。那個時期,陳綺貞的「現象」已經是接近頂端,與所有港台文化事有關。來香港與林奕華合作音樂劇,台上大合唱的《就算全世界與我為敵》至今仍在我的腦海內;《藍色大門》中的《小步舞曲》就像是整個台灣本土校園氣息的電影的一個opening theme tune,然後更多港台現場演出,更多歌手唱陳綺貞的歌,然後到《華麗的冒險》,到盧廣仲,到【太陽】,到The Verse,到今年的新碟,我只能說時間過得太快。

後期的陳綺貞,真正打能留在腦海的,還是只有兩首,與陳昇的《你一直在玩》與及single版本的《旅行的意義》。其他的,我不說了。原本想寫一篇第三身寫法的綜合性、資訊性文章,最後卻因沒時間而成為了一篇個人的文章——但我相信,你或者都會明白我為何會突然有點感慨。Cheers。

矛盾大對決︰「和諧」鬥「良知」

chan

由以前到現在,香港主流歌手的大前題都是「不得罪任何人」。商家大財團固然不可以得罪,冇宣傳或廣告即係自斷米路;電台傳媒人不可以得罪,唔播你歌或流行榜唔高企都得如自堀墳墓;最後普羅大眾尤其師奶不可以得罪,因為香港音樂圈的最崇高目標是「最受歡迎乜乜乜」,不求銷量高,只求隔離屋村陳生李太都識你聽過你唱歌(師奶文化或女權都是香港特別強勁的)。到最近,主流歌手更不可以講政治得罪政治,不然後果嚴重。像王菀之實則也不是不留意政治,只是其一知半解「和理非」立場其實更令人反感過「討厭政治」,所以僅可以以「討厭政治」打圓場;G.E.M.支持梁振英的言論已成潮文,更令她可以更上一步取得成年聽眾群的機會更渺茫。

其實我們不是特別看不起王菀之或G.E.M.,她們只是脫離民意,敢言地表達她們意見罷,更多的香港歌手都是醒目地玩著不表態的遊戲罷。香港的情況的絕望,已不僅是政治情況那麼簡單,政治牽連的其實正正是日常生活的大與小。將政治歸為「政治」只不過是香港政府將市民潛移默化變為事無大小都覺得不關自己事的手段而已,你看連林夕亦開始寫專欄大寫政治,就知道香港的情況的嚴重了吧。

流行音樂再怎樣避世玩樂,亦總需要與社會找到一個切入點的。在香港的絕望政治環境下,流行曲的音樂主題不一定要與政治有關,能反映社會大氣氛,又或是能夠在音樂中找到回應社會時事的註腳的,就是relevant的流行作品了。在這方面,近近做得最到位的還是C All Star,所以C All Star能夠蓋過其他主流歌手,成為新一代樂迷的心頭好。不過,今天聽到陳柏宇新大碟的首支派台歌《矛盾大對決》,頓感陳柏宇的機會或許終於來到了。

陳柏宇是那種平凡得你不會記起,亦因為沒有什麼八掛新聞,所以你幾乎對他一無所知的那類歌手。在Sony 旗下的他一直的發展都是平平,今年亦已經三十,專輯亦推出了八張了,最致命的還是早期李克勤情歌路線讓他成為那類完全沒個性的情歌歌手的範疇。不過,上一張專輯【The Next Moment】則開始見他的整個唱片策劃年輕化起來,尤其是與恭碩良的合作最為醒神。這次Sony 亦不是沒有留意,新主打《矛盾大對決》繼續給恭碩良、Kelvin Avon及馮翰銘掌舵,意外地是首在廣東歌層面是「好嘈」的重型一點的pop rock 作品。

恭碩良在這兩三年突然變為香港其中一個最活躍、多產的音樂人,是好事,至少我們需要多一點是pop rock底子的音樂製作人,更加慶幸的是與馮允謙不同,他們不將陳柏宇變成翻版恭碩良。不過,這作品音樂部份還不及梁栢堅的歌詞搶眼,梁栢堅簡單地把整個香港的情況寫出,一貫其風格,很抽離地寫出香港的情況,卻不加入個人意見或情感(又或是這不是他的風格,而是市場限制?)當然,唱政治唱社會不值得大驚小怪,我只是很高興一向其實在樂迷呼聲很不錯的陳柏宇確實有一個前進的機會,脫離沒靈魂的幽靈歌手的一群。

另一邊廂,一向以「小淸新」風格來翻唱金曲而取得樂迷支持的Robynn & Kendy則向著討厭政治的港蛙之路代言人進發。最新作品《La La La》雖有Edward Chan監製而令作品的聲音的層次突然大進步,但作品還是停留在那種cafe 音樂的平庸沒個性,更要命的是其歌曲的老土兼和諧的主題。將粗口或人家的難聽說話變為「La La La」這種小學生意念,前人也做過不少類似主題,但Robynn & Kendy竟借C君的歌詞,變成一首像是發表偉論,充滿說教意味的作品。

更令人咋舌的還是當中的「和諧」港蛙心態,像「時刻都需要在表態 連決定恬靜拒絕發聲都介懷 人只想可以靜一下 別要太多對話」,確實撃中了不少覺得社會太多戾氣太多爭吵太多人為吵而吵為反而反的港蛙心態吧?而Ghost Style的Rapping的「和諧主題」更是直接

You wanna make a change then change yourself
I can’t hear the protest or negativity
I only hear a melody, I’m on a higher frequency
Join in the harmony

這種明明「避世反智」當「有型」的做法,「改變不了社會改變自己」的迂腐小農心態,與討厭政治變為一種生活態度的姿態無疑吧。當然,明明「La La La」這種念頭已經是陳腔濫調,應該不用去抄人或者是參考什麼吧?不過原來「巧合地」今年早幾個月英國一hit single原來亦叫做《La La La》,亦是用「La La La」來替換咒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