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amic流行無罪,難聽流行音樂才有罪

流行反撃戰

廠牌:| 評分:8.3

香港Hip-hop最光輝的一頁或者要數都要數到去LMF的年代,當LMF解散變做打游撃後,然後就是陳冠希、農夫再到廿四味,其實香港Hip-hop不是沒有市場,不過問題是歌手怎樣將hip-hop包裝再推廣到主流市場層面。台灣方面更証明其實Hip-hop大有可為,由MC Hotdog到蛋堡到上年的葛仲珊都是又流行又出色的Hip-hop單位。香港呢,香港的Hip-hop界呢,除了MC 仁陳冠希等有沒有新血呢?有,我們有一個充滿熱血的MastaMic,首張專輯【流行反撃戰】就是一張我地香港人最鍾意講的「好有heart好有火」的專輯。

戰術來說,【流行反撃戰】就是一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玄妙專輯,以極流行反流行的一步。專輯中有大量廣東流行元素,全部都係大眾會受落的元素。例如以鋼琴引入加入很多orchestra樂器的《長大》就係一首傳統song based的作品,那cheerful很平易近人的調調以及有關個人生活的題材就像是繼承了農夫最紅時期的那些作品。同樣很農夫樂觀到爆炸的有C AllStar的《Shine》,sample 的那幾粒很舊的合成器的音又確實很好聽。或是寫香港80後病態打工生態的《Go!》是首超級爽快直接的搖滾流行作品,整首作品的結他到旋律編排甚至比香港很多搖滾樂隊的編排更到位更流麗。很funky 很chill的《上位》則由側田、Jerald獻聲,根本沒有討厭的理由; 有Supper Moment的Sunny唱的《Loser》則有點像二千年代日本hip-hop 組合的poprock/hip-hop美好流行作品,副歌的旋律更很有beyond 年代那些直接的優良旋律,而outtro的編排實在壯麗,最奇妙的是由人的和聲發展到「絃樂」,很美好。

找來近年沉寂的獨立歌手咖啡因公園合作的《Showtyme》則是香港聽外國樂隊的樂迷大愛的Linkin Park、Evanescence等的範疇,混合較重型搖滾、較黒暗、gothic元素。有Jerald 發聲的最初是較老派的《憎我》,怎知道歌曲發展到變成AK-47去為自己發聲,連珠爆發,只能以「壯觀」二字總結。主打《流行無罪》的層層遞進,那份氣勢在香港樂壇什麼時候有聽過呢?當中炮轟那些連廣東歌都沒認真聽便隨口批評的人,是不是大快很多廣東樂迷的心?當然,《禁歌》的急速結尾,以「Hong Kong R.I.P. 」收結,最是神來之筆,聽得人突然沉重起來。

Mastamic的「主流燃點起地下光輝」志願,其實不難,這張又出色又流行的專輯既有不同容易受落的流行元素,亦有用心編排的細密心思在內。若然有主流媒體支持,我不敢說這些歌曲全部變大熱,但要取得好的銷量及支持相信會是輕而易舉。香港樂壇問題的嚴重,就是有好的音樂還是沒有好的音樂平台去推廣給大眾;推廣給大眾又要經保守樂迷的狹窄口味測試。但是,這已不是傷心的時候,香港在所有層面都已到達一個水深火熱不可容緩的地步,不想香港死,就要有決心地反抗,打一場漂亮的反撃戰。

流行無罪,難聽不流行的流行音樂才有罪。

何韻詩【共存】沒有教我的一些事

何韻詩

共存 Coexistence

廠牌:東亞| 評分:6.0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樂壇心肝何韻詩是個厲害的歌手,她打造自己的品牌,製造自己的stardom;自創菇派,製造菇徒,在微博與自己的fan base一直緊密溝通。這種偶像形式,與國際接軌,Lady Gaga或是Nikki Minaj,稱自己的fans一個親切外號;這些近代的超級偶像均是這樣子去建立自己的fan base,製造一種特有的bonding, affinity,與其他偶像歌手劃淸界線。這些偶像有別以往舊式唱片公司打造的偶像,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雖然她們可以對外界敢言硬朗,但對著自己的fans都盡量千依百順,愛錫有嘉。

幾年前樂壇心肝、良心明明是謝安琪,不過自何攻打台灣音樂市場大成功後,加上她勇敢comes out,何韻詩在樂迷甚至大眾的形象上可謂已達最頂點,公眾形象上她磊落勇敢;音樂上她用心製造音樂——我深深認同,所以對著雷聲超大的第二張國語專輯【共存】我是引頸以待,幾乎是我唯一一次搶著聽的何韻詩專輯。畢竟,與台灣另一樂迷心肝青峰合作嘛,誰不期待?還有就是將何韻詩音樂推到高點的青山大樂隊再合作,我滿心以為是她另一個音樂高點——不過,我錯了。

【共存】的體驗就像好友熱情地款待你到一間米之蓮餐廳,在你耳邊怎樣大讚不停,然而,你把菜放進口,怎樣咀嚼,還是吃不出他口裏說的美味,只有味乏而平淡。或者用食物來比音樂非正確,但是【共存】是一張定位尷尬的專輯,我卻頗肯定說︰它以獨立音樂包裝,卻做不到獨立音樂的淸新、想像空間及那種個人質感;作為主流專輯,在旋律上卻找不到半首流行搶耳catchy的旋律。撇除主流或獨立,專輯的音樂性都不足,優良旋律欠奉,編曲創意嚴重乾旱。唯一能肯定的,只是專輯的【共存】模型設計很靚以及專輯確實是用心製作。   

製作用心,卻可惜太用心,很多作品都有過度製作的感覺——尤其在大把部旋律都不是太出色的情況下,或者就更易顯出這個過度製作的問題。單聽很多歌曲的音軌都是滿滿,充滿不同樂器,是沒方向的表現。尤其是大部份歌曲的string的處理可謂致命非常(像《The Science of Crying(眼淚教我的事)》),全部都編得老土煽情到不得了,太過理所當然,沒有丁點創意之餘,更與歌曲沒有火花可言。還有一點,舊拍擋青山大樂隊的招牌音色沒有了,半點特色都留不住,這是因為台灣市場嗎?

音樂而言,整張專輯的旋律就是致命傷,全部有一種無法說出的平白。那與正在冒起的觸執毛合作的《酒精和菸》呢?不平白了吧?不,這首一貫他們上天下海式的旋律,最大問題是它又不夠爽快(觸執毛平時的dance groove去了哪?),又不夠顛覆,我甚至覺得觸執毛的招式已經有點重覆了。何韻詩唱起上來,勉強,甚至甚有容祖兒平時勉強扭聲之感。我還比較接受何韻詩以前模彷/抄東京事變的歌曲。

《對過去的我說》我原本就以為是一首較破格的作品,可惜前段與副歌原來是兩樣子,似被欺騙,副歌一下子變為乾涸平凡的pop rock 走向。可想像編曲已經救了這作品,沒有了前段的電子跳線編排,這作品根本沒有什麼值得討論。《The Science of Crying(眼淚教我的事)》算是整體真摯,是專輯其中一首成功做到較真率表達情感的作品。可算是點題作的《在青木原的第三天》則做到了迴腸盪氣,旋律較好,整體感覺較深刻,可是又不過是《美空雲雀》的範疇,更沒有擁有傳統音樂訓練的何秉舜的大器編排。結尾《彼此》除了intro 有點陳百強外,根本整體就像九十年代正面樂觀的無綫電視主題曲。《What Do You Love》醒一點,playful一點,但是intro的結他hook實在太偷懶太常用,或者可以與楊千嬅的《仲夏夜之夢》互調地唱?

好了好了,《Bye Bye》是唯一一首令人醒來的精彩作品,坦白說我想起花兒樂隊,鍵盤的打入,到鼓聲等引入再到副歌的老氣90s跳舞作品,那些trashy聲效,典型的90s西歌副歌,實在是神奇;歌詞簡單卻有深度,這不是更像樣嗎?看看製作單位,原來是請來中國樂隊旅行團的韋偉作曲編曲,難怪格外有活力。

那青峰的歌詞又如何?何韻詩說,這張專輯受一段有關青木原的片段影響,全因管理員把一個自殺勝地看為一個與大自然和平共存的地方而啟發。不過,歌詞呢?歌詞中很多都有一貫「文藝」獨立樂團或歌手的主題︰身份認同及對生活的追求。然而,或者是為了應付一些年輕菇徒,青峰的詞問題不僅是淺白沒味道,而且充滿不少cliche,像是《如果我們只剩一首歌的時間》,同樣的主題,我們聽過了一百次以上了有沒有?更重要是歌詞裏頭出現了很多次「誰是我?我在追求什麼?」由《無臉人》到《在青木原的第三天》「我忘了我是什麼 我忘了我要什麼 我忘了我只不過 為了追求而追求」何韻詩不斷反問自己是誰,生活是什麼,同一問題也不用反覆重覆吧?至低限度也可以從不同表達手法去寫吧?在這裡,我想起了我小時候看電視的一個惡夢,就是經常在電影台看到成龍大喊「Who Am I」的超級煩厭感。

其實「生活沒有自我」,「忘掉自我」等的主題已成陳腔濫調,可寫,但卻不是這樣子平白直接地寫?或者,問題是在這種有關自我的主題,何韻詩本不應假手於青峰。現在的詞抓不到落腳點,同時主題狹窄亦找不到任何新觀點,沒有像台灣獨立音樂929 等那些出自己手筆,寫落真摯直接的歌詞。這種情況,其實一直亦在何韻詩的音樂出現,歌詞的角度有時太抽離或是根本找不到任何一個令人信服的地方。

我這樣想,是的,我現在對何韻詩這個歌手感到十分尊重,我亦在她微博裏頭看到她如何「真誠地」說出自己做音樂的「赤子之心」(footnote1)而打動。不過,音樂還是音樂,我反覆聽了專輯數遍,還是提不起勁。她,就算是昂山素姬,音樂還是不會因她的偉大而變得出色動聽。或者,看著她在努力地揮著她的光明會旗,落力宣揚其「菇教」,我想,我或者有點捉錯用神了?

首選歌曲︰Bye bye

footnote1: 何韻詩@weibo:這些年,堅持做我的音樂不是為了得到好評也不是為了獎項,而是希望讓大家看到生活和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假若你們能在我的創作中找到繼續向前衝的力量,那麼我的任務也就圓滿了。歌曲有生命有脈絡,這些年我學會的是,凡事不用動氣不用強求,有緣的人自然會懂,因此我也更加倍珍惜能連接上的你們,謝謝。

林二汶,自我肯定的驚人debut

林二汶

Eman Lam

廠牌:獨立| 評分:8.8

有「歌手」賺大錢買毫宅,有些歌手則用積蓄放棄買樓用來「投資」出唱片。為何要用括號括著「投資」?因為「投資」甚有商業意味,意味著有利可圖或是一門生意。對於不買樓卻用來推出首張唱片的林二汶,筆者則認為用「投資」二字不切合她的狀況,她的音樂已跳出主流音樂的框架,不是一門生意。她是投入她的金錢、時間及熱情在音樂身上——這是真正做音樂的表現。

單看專輯封套就知這是一張很「圓滑」的唱片,確實,這是一張很講求錄音質素及聲音質素的studio大碟。林二汶的聲音清而透,聽得到平時聽不到的甜及清。而且,平時什麼hi-fi唱片均只將頭探在靚聲一環,忽略編曲及音樂部份。這張大碟則除了靚聲外,在編曲上一様有不少新點子,是少有的兩者兼具。

Adele x Massive Attack

在正常setting再聽首支單曲《Wanna Be》,發現jazzy略略funky的味道更醇,這就更証實這是一張專輯需要有較好的音樂配套去播才能嗒到更好的味道。早曝光的《聽說》重新編曲,Featuring 岑寧兒,是專輯其中一首最melodic、旋律最美麗的歌曲。整首歌將簡約的空靈音樂氣氛發揮得淋漓盡致,你記得windows media player的那些水的「音樂視像」嗎?或者這首歌是「主題曲」了。岑寧兒和音部份帶點gospel處理,這不是Adele x Massive Attack的一個mash up嗎。

「今天放棄向上爬 難道~為怕有一天失足跌下」

《北京道落雪了》那醇厚的氣氛,起初以為是舊時代紙醉金迷的舞廳的那種歌曲。怎知一下子爆發,是表現林二汶聲音力量的過渡曲,亦是連接到《驚人》的最佳選擇。《驚人》的結他音色及風馳電掣的感覺有如坐上一道超高速快車,在營光色的公路上奔馳,是sci-fi電影Thon或Star Trek的映象。同時間林二汶卻字字有力唱出于逸堯為其填出的心底話,聽得出每一字每一句也是肺腑之言。

「盛世最好當奴隸 生死不用契」

沉淪到底的《玫瑰奴隸》是把香港流行曲的「垃圾爛泥文化」推到極限的作品,亦是當中最具故事性及電影感的作品,「盛世最好當奴隸 生死不用契」,頗接近「被世界遺棄不可怕」的頹廢美態。《微醺》則是首十分八九十年代日本流行曲註腳的作品,可以是玉置浩二又或是桑田佳佑。當中墊上的男和音的處理實在簡單美麗。

粉紅與自信

全碟最尾,忽然傳來不插電較raw的聲音,《仙樂飄飄處處聞》是首直接好玩的pop rock作品,亦是像回應林二汶的「人山人海」的根的一首作品。和音大合唱或是當中的電子聲亦是人山人海的signature。同時多得藍奕邦,這首作品變得更具意義︰這絕對是香港最queer最粉紅的作品,亦可做同志活動主題曲。在這裡畫公仔畫出腸,之前有讀者問為何這首與同志文化有關?藍奕邦筆下的「聖子」、「芭芭拉史翠珊」、「加加」全是同志界近乎stereotypes的人物;「大紅鞋」、「七彩」、「蝴蝶最終忍不到想破繭」還不夠明顯嗎?不過,這不是有關同志不同志的話題,而是有關對自己的肯定與認同。與《斗零踭》或《翅膀下的風》同樣都是為自己的打氣歌。

坦白說,在林二汶未推出個人專輯前,很怕林二汶走向《無忘花》的路線,變成唱上傳統演歌的情歌路線。現在當這張首張專輯正式推出後便鬆一口氣。其實,at17沒有解散,反而在樂壇各自努力,發展不一樣的音樂風格及道路,比起死不斷氣合在一起更加可貴。這張專輯或者是因為于逸堯關係,其實很楊千嬅;又或者,楊千嬅那些關於自身反省自勉自勵的歌詞亦是很是每一個人,亦是很是缺乏自信的林二汶。林二汶的音樂絕對不是投資,別被主流媒體污染了你的音樂及情操呢。

Imagine?衛蘭要的是Imagination

janiceimagine

衛蘭

Imagine

廠牌:A Music| 評分:1.0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衛蘭出道七年了,大家的碟評也寫了五六年,說衛蘭的音樂就像政客的人肉錄音機,loop 來loop去,重重覆覆,說了什麼大道理?還是空洞沒有內容,即係揼波鐘。

衛蘭的音樂版圖還是停留在早年那些spot-on 的流行情歌,暗戀呀美好熱戀呀失戀那些,《大哥》、《離家出走》、《就算世界無童話》等等,其他的?類似的,卻是面目模糊,記不起來。對上一張專輯原來為2010年的【Love Diaries】,這兩相隔兩年,衛蘭的【Imagine】帶給我們什麼?

衛蘭演繹歌曲漸見成熟,越來越手到拿來;聲線比起以前更有力量,是有信心的表現。《珍尼斯的告白》更是醒神之作,打破全碟慢歌格局,聽到衛蘭跳脫一面……對不起,這些樂觀、和諧式的說話我不能送給大家。這張碟一語道破,還是那樣子重重覆覆,沒有焦點沒有亮點沒有重點的「香港戀愛候群」;編曲依舊罐頭,旋律依舊不精,沒有hit songs 的本錢。

最要命的還是碟尾翻唱的《Imagine》。有些經典歌曲沒有人會cover的,因為那些歌曲本身的背景(context)及意思是很unqiue特別的,是接近歌者與歌不能分割的定位。衛蘭翻唱《Imagine》接近是pointless,同時應該可以直接入選最恐怖cover版本的頭十位。

衛蘭要的不是imagine,而是「Imagination(想像力)」。其實我們不是介意擺明商業化的衛蘭一直唱著「服務大眾」、朗朗上口的流行歌,而是介意衛蘭唱來唱去都是那些接近一様的四流旋律。更壞的是從衛蘭的音樂及個人行為,我們看不到任何對音樂的熱誠及誠意,或者這才是最致命吧。

事實是衛蘭有把又甜又響亮的聲線,如果她可以唱像carly rae jepsen《Call me Maybe》這些又甜又年輕的流行作品,誰又會介意?現在的衛蘭被公司親手困在一個「戀愛煉獄」的無底洞,只是「不再感動 太濫了 便驚恐」。

舊樂評閱讀︰janice《do-u-know》,是時候離家出走

My Little Airport星期五,納悶

My Little Airport

寂寞的星期五

廠牌:維港唱片| 評分:5.0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聽My Little Airport(後簡稱小機場)第六張專輯【寂寞的星期五】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納悶。當我在他們上一張專輯【香港是個大商場】提到他們在音樂上的偷懶後,這張相隔一年的作品就已達hea到爆的地步。當然,你又會說,他們的歌詞及情懷才是賣點呀。當然了,一直喜歡小機場的我當然知道他們的歌詞是他們的signature吧。這才是這專輯最納悶的地方,十七首作品絕大部份就連歌詞題材都變得重覆沒新意之餘更沒有智慧了,怎麼了?

《我們一起離開吧》不過是《讓我搭一班會爆炸的飛機》的重覆版;《how can you fall in love with a guy who doesn’t know Gainsbourg? 》也不過是《我愛官恩娜,都不及愛你的哨牙》等的變奏,這次的Gainsbourg幽默不怎幽默之餘,更有點無聊,且更多少提醒我們,小機場也不過是賣著「文藝青年」的subculture及意識形態,這種跡象亦在《牛頭角青年》或《去信和賣碟》中可找尋得到。這讓我恍然大悟,與其說這張專輯多了小機場的生活體會,那不如說小機場或林阿P已經變了indie 界的Wyman,寫出一首又一首多愁善感、引起大家共鳴的到肉歌詞吧。

專輯十七首歌其實更像作品集(compilation),值得入落新專輯輯的,或者不超過五首,必收的包括︰《羅曼蒂克》的典型小機場,又文藝又市井,又浪漫又麻甩,這才是小機場的必殺技吧?《菊花的味道》正直香港同性戀話題最熱烘烘時期推出,大家都知「菊花」在網絡早已有另一含意,歌曲副題其實是「江交棒心情愉快」。跟著一定是首支單曲《憂傷的嫖客》(引伸閱讀),還有誰寫得出這様幽默的一篇?跟著的,對不起,真的很難選了。

小機場喜歡中英法交雜,或者用英文形容更精簡「repetitive, derivative and sloppy」,或「the old charm has turned vapid」之類的,都可套用。除了Deja vu,我多少覺得自己有在聽衛蘭的感覺,那種重覆重覆再重覆的感覺,不是說「Janice的歌呀,其實好好聽架,好中好有共鳴架,你唔鍾意呢類歌,冇經歷過果種戀愛你唔明架啦!」就可以justify得到的, vice versa。

Indie是態度,小機場也是一種indie態度,然而將這種態度變為機械式的重覆製作,這其實與主流機械式的人工製作一樣,都是變為理所當然毫無創意,沒分別的。一套受歡迎的電視劇拍到第六季已經是水尾了,如果不改不作轉變,這只會outstay its welcome。我自認一直喜歡小機場,實在不想「MLA is dead」這作品那麼快出現呢。

Robynn & Kendy不如預期中叫人驚艷

Robynn & Kendy

Robynn & Kendy

廠牌:Universal| 評分:7.6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隨著網絡服務的日益普及化,越來越多音樂人選擇通過各社交平台發表自己的作品和分享演唱心得。兩年前就有通過視頻網站Youtube火速躥紅的台灣歌手鄧福如,而近期獲得各媒體爭先報導的是來自香港的美聲團體Robynn & Kendy(簡稱R&K)。

 

R&K最初是以清新無束縛的演唱風格和耳目一新的改編手法將你我熟悉的流行歌曲配搭在一塊,並藉著Youtube強而有力的宣傳效益,廣泛引起了網迷的注意和擁護。筆者私心認為這兩位一拍即合的音樂夥伴應該持續以類似獨立的形式發放作品,才有足夠的空間發揮所長,隨著自己的步伐在純粹的音樂元素中和挑剔的商業市場間取得平衡。我總覺得和主流唱片公司簽約除了能讓更多聽眾認識這支組合之外,並無任何輔助的作用。

 

這張專輯有兩張CD,分為原創曲和翻唱曲。前者雖摒棄了簡單的編曲,混音時卻忽略了兩把歌聲的和諧美,加上作品的旋律感不夠突出,格局又和傳統的流行歌曲太相似,整體上容易給予單調乏味的感覺。筆者還一度懷疑是不是因為語言的關係使得自己一直體驗不出他們所要表達的情境,反复聆聽後才發覺那是R&K過於沉重生硬的演繹在作祟。翻唱作品則因版權的緣故無法延續兩人在視頻頻道裡把兩首名曲“串”在一起的佳績,但作品中悠然自得的風味和較明確的定位更能引起共鳴,單憑兩人演唱的皆是男歌手的作品就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原創作品《不用太趕》和其國語版《那些回憶》是筆者眼中最符合R&K定位的作品,讓聽者在繁忙的生活步驟裡得以放慢速度,投入每一分每一秒的景緻。歌曲輕快跳躍性的節奏和那正面的詞境相當吻合,中文版在詞句的運用方面因顯現更完整的生活層面而略勝一籌。

 

另外一首帶有明快節奏和勵志性歌詞的是主打歌《翻牆》。填詞人藍奕邦通過兩位年輕歌手相同的背景鼓勵聽者勇於攀越生命中的每一道牆,並秉持著一份熾熱的心懷積極尋夢。可惜R&K在有些部分太注重技巧而忘了歌曲所要傳達的自由心態。

 

翻唱作品中,以acapella搭配簡約吉他彈奏的《那些年》是筆者的最愛。據說加入了粵語歌曲的原版是兩位女生花了許久時間鑽研出來的,希望在保留歌曲感動指數的同時,唱出追溯青澀回憶的訊息。讀者可以嘗試在良好音響設備下聆聽這首歌,以體會出那豐富層次的編曲。

 

女生版的《你不知道的事》除去了繁雜的編曲後,顯得純淨動人。筆者只是覺得兩位歌手可以更放膽地跳出原唱人的影子,在技巧方面注入一些花樣。同樣的,《思念是一種病》若多些肆意和隨性更能加深歌者“不願蹉跎歲月”的決心。但不得不承認歌曲本身的難度頗高,因此當筆者聽到了Ukulele的彈奏時,感慨的思緒油然而生。

 

其實R&K各自擁有具辨識度的聲線。 Robynn嗓音低沉,音色裡蘊藏著一股任性的特徵,能夠駕馭爽朗、灑脫風格的作品。 Kendy歌聲就如外貌般甜美,清澈中流露出一種單純,和Robynn的搭配唯美自然。可惜,首張專輯並不如預期中叫人為之驚艷,但筆者深信只要兩位繼續維持其親和力,仔細聆聽這城市的呼吸,努力寫出具穿透力氛圍的作品,假以時日必定能成為推動網絡藝術創作的最佳代表。

薛凱琪【Filicious】刀鋒不會磨鈍了吧

Filicious

薛凱琪

廠牌:華納| 評分:6.1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以香港樂壇生態的角度,薛凱琪也稱得上是一奇女子。出道八年,即使仍然一直在一二線間遊走,卻出奇地一直深得各界支持,少男少女鍾意外,高登巴打亦是捧場客,更終踏上紅館開個唱。如果套落其他歌手,這樣情況大概是半紅不黑,在事業墳前作最後掙扎了。

換個角度,其實薛凱琪的成功算是千僖年歌手的新「生存模式(business model)」,同輩還有方大同,同樣在樂壇打滾但不賣無綫帳,亦不賣聽眾帳,不硬銷情歌之餘,亦沒有廣告日夜炮轟新歌。這樣逆香港樂壇生態地發展,除了還是多得903的多多支持外,或者是她那甜美的臉,又或是她那標準「索」的瘦長身形,又或是她的嬌滴滴個性,又或者是……她的音樂基礎打得好?

音樂路上薛凱琪亦算是另類,出道至今還未用苦情濫情歌攻勢上位,卻一直在流行榜有斬獲。薛凱琪初出道還在摸索階段,像蔡德才送上如《白色戀人》等電子小品,便明顯仍站在「楊千嬅」的小品少女路軌上。直到遇上Edward Chan,Charles Lee及方大同,薛凱琪便真正走上自己音樂路。一首《小峽谷之1234》便可算是近十年廣東樂壇可算是最神奇最艷麗的跳舞作品。與方大同的作品,像《糖不甩》、《甜蜜蜜》等亦自成一格,成為方大同與薛凱琪的特別甜系列。同時她亦有了一系列日式復古電子小品,由《叮叮車》到《唇印》。到這張【Filicious】,雖然《9:55p.m》也是流著同樣血脈,卻不禁有感薛凱琪的edge越磨越鈍。

首支主打《9:55p.m》絕對是《唇印》的進化版,加重了dance beat,拍子再重,再upbeat一點,更uplifting一點,便進化成這首《9:55p.m》。演唱會主打《All You Need Is Love》則是典型演唱會快歌,Fergus Chow交出功課,在verse及副歌的groove算做得很對板。緊接由Edward Chan及Charles Lee處理的《維多利亞女皇的非常秘密任務》結構及動機則較簡單直接,在verse的處理尤其出色,但chorus的旋律則明顯乘載不到之前的氣勢及development。而且,那個重bass的聲效可算是敗筆,呢隻聲不是屬於九十年代的嗎?香港人不buy的。

恭碩良作曲的《倒刺》或更能印証薛凱琪的edge是鈍了。這種帶點古典音樂元素的r&b編曲,這種「鋼琴riff」的聲音,不就是來自近十年前的k pop 作品的聲音嗎?為何會出現在薛凱琪身上?擺明保守的《Better Me》相反還來得清新自然。

除了不edgy,EP重點是歌詞內容的缺味,或者薛凱琪還是要找好友黃偉文多填詞。《9:55p.m 》用了一大篇幅寫了「掛住你呀」的狀態,不乏砌字多餘的描寫,更多的是cheesy cliche的「想你」。陳詠謙再送上的《All You Need Is Me 》則完全是言之無物,基本上全變成lalala或者更好,或者我們不要怪當年甄健強的填詞作品了。梁栢堅的《維多利亞女皇的非常秘密任務》填得用心,卻又是另一刻意造字的空洞作品。唯獨《倒刺》林寶的歌詞壓場,既配合歌曲意境亦配合薛凱琪《給十年後的我》的歌詞血脈。

其實,上一張【August Girl】已尷尬,尤其像刻意「成熟的」《除下吊帶前》的作品就有「好錯」的感覺。鬼妹仔個性、年輕的薛凱琪突然要變得咁「矜持」,不怪嗎?這張【Filicious】雖然策劃與目標都明確統一,希望配合演唱會而做出一張dance beat重的EP,整體是達水準,然而,執行、創意及眼界卻流於一貫香港女歌手演唱會快歌模式的框框。唔,我們眼中的薛凱琪不是一直更edgy,有多一點不一樣的東西嗎?

首選︰9:55p.m

延伸閱讀︰除去《倒刺》才是薛凱琪的真正成長

吳若希的爛天空開了一個洞

藍天空

吳若希

廠牌:星煥國際| 評分:0.5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單靠文字,我一直以為吳若希是吳日言或是林日曦,一直不知道是何許人。當知道「吳若希」在某唱片銷量榜拿了第一後,我便決定親耳認証這一個星煥旗下的香港女新人吳若希。

點知,呢舖真係將本人的弱小心靈完全傷害,全因我見証了香港樂壇的新低點。

二十歲靚靚女女的吳若希,其實可以不過是另一年輕甜美女歌手,唱一些流暢可口的catchy 流行曲,大家都會開心收貨。不過,【藍天空】全張碟,坦白講,沒誠意,沒創意,沒質量,沒深度。我在十一首歌曲中選擇不到任何一首可取,或者,陳輝陽的輕快作品《若要人不知》及《即興地圖》已經叫全張碟最「前衛」、最可口的作品。林夕寫的「從來暗戀只有自己知 享受最曖昧時」的歌詞,也未免太噁心了吧?同時,喂,陳輝陽呀,我地在講曾經係香港樂壇的救贖的陳輝陽。這樣兩首玩點電子音效,玩點老土日式流行曲的叮叮噹噹的行貨,真的對得著良心?

另一首或者係K歌複製的《我沒有傷心》副歌亦叫我深刻,因為似《高妹》,亦似鄭融的K歌。外間反應良好的《第一天失戀》全靠黃安弘寫得用心的旋律,或者早幾年的容祖兒亦會選唱這樣的K歌作品。最得人驚係翻唱七十年代已出道的竹內瑪莉亞的作品,即係梅艷芳的《裝飾的眼淚》,清楚表達咩叫人歌分離,係咪想激嬲竹內瑪莉亞或者想叫梅艷芳激返醒?

坦白講,吳若希聲線其實不錯,雖然講求咬字清晰的人一定會不喜歡她,其辨識度亦不高,有點像鄭融,但問題不在於她唱不唱得,而係整個專輯製作惡劣,毫無誠意。除了充斥著悶到爆炸的K歌之餘,除了mixing hea到不能再hea之餘,除了連吳若希絕多演繹都有「好似唔想唱」的感覺,某些歌以衰過唱K的甩拍表現之餘,便沒有任東西留給聽眾。

或者你會話筆者老啦,呢張唱片係留畀十歲的小學生的。呸,十歲小學生都deserve好的流行曲,這樣劣質流行曲與荼毒年輕人,有什麼分別?流行音樂可以很商業化,但同時亦要顧及品質及良心。問心,整張專輯最精彩的,原來是封面那張相,簡單,亦影得吳小姐幾靚又有個性,難道就係因為咁而成為銷量榜冠軍?這樣新一代的香港流行音樂,香港樂壇仲點有希望?

全碟歌詞

2 Be Free:讓香港樂壇與 Twins 分手

2 Be Free

Twins

廠牌:英皇 | 評分:5.3(你的評分)

同學愛新鮮,我們亦然。想當年憑著一本紀念冊,Twins尚有一班小學雞與朋友仔擁載;長大了,認清天空並非只得風箏與風,音樂不只是飲歌,小學雞自覺很傻很天真,一個一個地離隊。睽違四年的廣東專輯【2 Be Free】,Twins 嘗試用集體回憶召集所有愛過她們的面孔,單是主打歌《大過天》找來《戀愛大過天》做 Gimmick,或是很多新歌帶有舊歌的影子已見其野心所在。其實孖妹打滾樂壇超過十年,一定自知歌技舞姿都不如他人,如今在音樂事業的瓶頸位嗟嗟怨怨都是無謂,請數算一下自己過去十數年擁有過幾多金獎金曲忠心小學雞Fans和金唱片,發夢也應偷笑。沉寂四年之後復出,連樂壇環境都改變了,在著重創作和回歸基本唱功的氣氛下,實在再沒有孕育孖妹的天時地利:Twins 無謂再與香港樂壇糾纏。

想當年多唱幾首《雙失情人節》《多謝失戀》就可輕易俘虜大眾,伍樂城就此成為 Twins 十年間最多的養份。事過境遷,今天再用著同一招再不湊效,【2 Be Free】中《Let Me Fly Away》和《綁架》難以帶 Twins 回到萬人空巷大合唱的光景。當你以為兩個各自走出情傷,對愛情有更深的體會時,歷練沒有回饋音樂。那些年的《丟架》的「Let It Flow」和今天生硬吐出「Let Me Fly Away」還是一樣稚嫩,唱功躊躕不前成為了 Twins 音樂的絆腳石。Concert YY 中觀眾的詫異使 Twins 難堪,但 Twins 當日的表現一樣使觀眾難堪。甚至我會想:為何過去十年香港樂壇包容不了盧巧音、傅珮嘉、Shine 這些歌手,偏偏一隊 Twins 可以獨大多年?

Twins 說【2 Be Free】中掌握了更多的音樂自主權,但空洞得與以往的專輯湊夠十首歌上菜的味道豈不一樣?實在想不起 Twins 推出過甚麼有很有新意的概念專輯,你說【Samba!】很熱血,然而扣題的只有《森巴皇后》;【一時無兩】馬戲開頭無以為繼;【Twins Party】拆夥又找不到各自有甚麼特質。【2 Be Free】以 Funk Jazz 的《花生騷》和《本小姐》作起首結尾,似有睇頭,怎料內籠都是與包裝預設不副的涵料。其實【2 Be Free】找來的班底很穩陣,看到周博賢、Eric Kwok、藝琛、王雙駿這些名字我才有勇氣播放全碟,而大碟大部份歌曲都較以往 Twins 的作品紮實。但面對到 Eric Kwok 《金不換》般很戲劇性的作品,Twins 就完全被歌曲的性格壓倒了。有時候不得不用上「浪費」去形容,周博賢明顯賦予《素顏》很多層次,Twins竟然可以用同一種語氣處理一首首尾落差非常大的作品,我還以為聽到的是 MMO 中的和音。為何《旅遊書》是全碟中 Twins 凌駕得最好的作品?因為 Twins 的世界本來就是很簡單。

或許這根本不是一篇關於【2 Be Free】碟評,只是想趁 Twins 在這麼尷尬的時期來一個總結。如果要為千禧樂壇寫史,Twins 這隊樂壇奇葩絕對不可不記。公允一點,Twins 確實在樂壇生病時支撐起唱片市場,假製熱鬧,但同時在一層一層剝削香港樂壇的「核心價值」。罪名一是帶動了千禧年偶像派潮流,帶動華而不實不重視唱功的風氣,Cookies, Boy’z, E-Kids, Sky 等一堆以為青春萬歲的組合出世,甚至我會覺得「靚模」也蘊藏著 Twins 的基因;罪名二是轉移唱片重心,歌迷關注唱片內有甚麼精品、明星相、優惠券多於音樂,所以幾多張白金唱片都不值得我們驕傲。放大 Twins 這一塊根本就是千禧後十後香港樂壇最脆弱的地方,當然要承擔的絕對不只是兩個年屆30的小女孩,這樣重的罪名是要與唱片公司的貪婪和歌迷的不智共同背負。

其實我們唱K還是會點你們的歌已經足夠:我希望這會是 Twins 的最後一篇碟評。

首選:《旅遊書》

原文連結 | 全碟歌詞
延伸閱讀:用Twins歷年作品砌一張7分以上的專輯

火鳥 過去與未來之間

火鳥

楊千嬅

廠牌:華星唱片
類型:粵語流行
格式:CD + DVD
發行日期:2012-01-18

不急年尾出碟趕頒獎禮,就如她的Minor Classics一樣,又顯示著楊千嬅要飛上枝頭,就像陳奕迅和以往很多巨星一樣,要擺脫香港樂壇的法則,這一直是香港音樂界很吊詭的一個終極目標。出道17车,她一直如為追求愛情,追求幸福而唱,這種與個人經歷並行的音樂形象,也隨著她覓得真愛,而乘勢昇華形象及格調。

回望與展望之間,當少女走到剩女,又忽爾變幸福女人,大家都著眼於楊千嬅的「強」能如何走下去──去年新歌〈斗零踭〉一出,雖然繼續越戰越強,但幸福女人要斬的難關大概更少人認同。楊千嬅從來都是平凡氣息重的歌手,她代言的是人人的感受,形象亦同時偏重自身的身份:草根民女的愛情以至人生路,由青春走到戀愛墳墓,被創作的可能性驟減,詞人能如何為她繼續塑造下去?

結果,《火鳥》是讓人放心,甚至驚歎的。專輯以鳥為概念,充滿寓言性,柔弱的、甦醒的、被困的、自由的,盛載著過去的楊千嬅,亦預示了將來的她:烈女精神不變,沉靜反思卻依然。〈火鳥〉、〈白天鵝〉的歷練過後覺悟、〈孔雀〉、〈翅膀下的風〉的受傷仍要自愛堅強,彷彿解釋著追求幸福背後的真締──快樂不在於隨手可得,而在經歷無身傷痕的追尋過後,才能在覺悟中享受。

在過去與未來之間,現在是叫人明瞭時間、不能急進的〈知更〉,還有白日夢與現實交替的〈金絲雀〉。前者講「timing」,偶爾滲著傳統中國的語言及旋律,增添「前車可鑑」的寓意。後者則趣怪地描述一個「闊太夢」,不會出現在未來,卻間歇在當下穿插,是可人的童話故事。

全碟唯一舊曲〈深息〉(出於2000年《Kiss Me Soft》 EP,由王雙駿重新編曲),是喧華過後、夜闌人靜的回憶之歌,「讓記憶有時去追 有時後退 有時昂然面對」,相距十多年,卻在今時今日更完善地重現,歌曲的再現及歌帶著回望的雙重意義,是任何人任何階段的回憶振作的主題曲。

〈深息〉於Minor Classics亦有以嶄新編曲出現。若那個sidecut演唱會是楊千嬅升格的嘗試,那麼《火鳥》一碟更是實力昇華的延續。持續改進的咬字及唱腔,配以舊班底陳輝陽、蔡德才及于逸堯,還有較鮮合作的王菀之及藍奕邦,譄出楊千嬅顛峰期的水準。專輯以鋼琴首尾呼應與歌詞主題一樣完整,〈火鳥〉是林夕輝陽的舊味道,編曲華麗,歌詞富意,但仍及不上末段優雅的鋼琴trio:〈深息〉、〈翅膀下的風〉、〈裊裊〉 ,平靜漸進但章節分別的編曲,比戲劇更富劇力。千嬅洗脫鉛華,再出發不是一腔熱火,以「聆聽心內喚召 餘韻心間裊裊」作結,為專輯,以至事業的暫休畫上最美的句號。

推介: 〈深息〉,未知是否舊或Minor Classics版印了在潛意識之故。

陳奕迅留給我們去回答的【?】

?

陳奕迅

廠牌:環球音樂| 評分:8.0(你的評分)

十一月初我到了北京一趟,在穿街走巷的當兒,耳根一直傳來陳奕迅的歌聲。究竟他有什麼魅力,讓當地的商店如此偏愛他的音樂?是他當年如何唱出了多首膾炙人口的作品?還是你和我一樣,深深被他的演唱所吸引?在我眼裡,他的歌線並非完美,但無論是看他現場演出,或是不經意地看到了他的MV,那豐沛的情緒和具穿透力的歌聲總叫人感動。就是這樣吧,不是嗎?

新專輯【? 】因一次美麗的誤會而撞上了周董和蘇打綠的發片期。令人匪夷所思的名稱更是激發了歌迷的好奇心,甚至期待他帶來更多的驚喜,因此忽略了這張專輯在陳奕迅歌唱事業的重要性。這是他和舊東家續約後的第一張國語唱片,也是他自立門戶後的第一份成績單。首次擔當監製的他不敢掉以輕心,為了鼓勵在青黃不接的中文樂壇裡困苦掙扎的新人,專輯採用的大都是年輕創作者的作品。這對有年齡差距的陳奕迅來說是相當冒險的,歌手不時得調整心態和思緒才能更完整地揣摩出創作人所要表達的內容。加上從錄製完成到行銷,一位音樂人所必須承受的精神消耗和資金方面的壓力是難以想像的。可惜新專輯面市後引起了許多爭議,一些樂評人議論紛紛,但都手下不留情。 “失望”、“亂七八糟”、“累了頹了”、“曲高和寡”、“力不從心”等字眼不禁讓筆者擔憂:是歌手的蛻變不夠明顯還是歌迷的口味已經變質?這樣的情況把我帶回到五年前轉換公司後的陳奕迅所發行的第一張專輯【U87】。當時的他剛升級當爸爸,所以專輯裡的風格明顯地柔和許多,同樣讓筆者一時無法接受,因此這一次我決定不為【? 】嗆聲。倘若您還沒聽過這張專輯,或還沒花些心思聽多幾回,請在毫無先入為主的情況之下,重新體驗製作人的用心和勇氣。

感謝有了這份嗜好,讓我在訪問歌手後對他們有進一步的了解。印像中的陳奕迅是個情緒化的藝人。別看他在訪問時瘋瘋癲癲,骨子裡的他對夢想極具抱負,只要是跟專輯有關的問題,他也從不馬虎,認真地給予答复。新專輯名稱就曾變動了幾回。由於大部分歌曲都在指引聽者重新探討人性,進而研究其中的各種情緒,因此最初的名稱定為【所有情緒都美】。當然,天馬行空的陳奕迅最終選擇了【? 】,除了包含他對人生的態度(無時無刻都帶著好奇心去理解種種事物)以及因這些情緒而產生的疑問之外,真正的原因是他覺得問號比較貼近他的個性且他也比較喜歡有曲線的符號。複雜?其實不盡然,或許一些事情本來就很簡單,只是我們一路來都賦予了固執的看法罷了。

眾多歌曲中最讓我有感觸的是雙“陳”的結晶《內疚》,也是陳奐仁再度為歌手訂做的苦情歌。最初對典型的“陳氏”情歌風格有點抗拒,到後來是歌手細膩的演繹深深地打動了我,聲音裡的張力像是波濤洶湧的海水般包圍著我。陳奕迅在坦誠自己只貢獻了“我曾知道你的好我曾知道你有多重要”兩句詞時,解釋了歌詞最初的動機是寫給過世的外婆。早前有篇文章已提出了其中的特點:首先,通過“蠶食而盡掏空左右”來形容內疚如同蟲子般爬進心裡,吃光所有,外表再多麼的堅強,還是阻擋不了內疚的侵蝕。緊接著,又以“劊子手摧殘我回憶中的所有”形容內疚毫不眨眼地砍掉所有與回憶有關的拉扯。最後一段歌詞更叫人深思:為何人在受了傷後仍無法覺悟,即使錯過了心愛的人,還不願意認錯?倘若有那麼一天發現自己真的一無所有,僅存那足以癱瘓心裡所有情緒的感覺,或許就會明白“內疚”的可怕了。陳奐仁的歌詞雖然很有心思,但整體來說格局不齊。

陳奕迅曾不止一次提到專輯裡最鍾愛的是由新加坡音樂人小寒作詞的《孤獨患者》,而其中一句歌詞“我不唱聲嘶力竭的情歌不表示沒有心碎的時刻”應該是反映了歌手目前的心境。最後兩段歌詞之間的差距把聽者帶入了“外向的孤獨患者”內心裡的不同層面,外表鎮靜不代表從未在乎傷口的存在。陳奕迅雖然把如此簡練的歌詞唱的有點貌合神離,但這刻意脫軌的詮釋竟能讓那濃厚的情緒轉換成更具渲染力的氣息,清楚展現了歌手收放自如的功力。

開朗、討喜的爵士小品《吟遊詩人》是久違的黃丹儀兩年前就交給了陳奕迅灌錄。歌手對類似曲調的作品游刃有餘,就表示這稱不上是什麼新的嘗試。但在眾多氣氛嚴肅的作品中,輕鬆的《吟遊詩人》搭配歌手低音的魅力更顯得夢幻、迷人。新人曾紀諾試圖描寫出愛上一個喜歡漂泊的人的心境,但筆者覺得歌詞所要襯托出的溫馨和無奈並不如預期中的深刻。據說葛大為也為這首曲子創作了另一份歌詞,或許能給予截然不同的情緒。

就有一位樂評人提出了對《聽一千遍後》的看法,初聽並沒留下印象,仔細聆聽後才發現它相當切題。歌手曾解釋過,這是首適合自我反省的作品。姚謙藉著歌詞反映了現代人對愛情和未來的看法:為何一首歌或一篇微博在聽過讀過千遍回後依然能勾起人們的感觸?這又有什麼代表性的意義呢?劉諾生漸進式的編曲充滿了新意,開場的鋪排有如城市人的步伐,直到結尾前的弦樂演奏像是心戰般逼真。

第一波國語主打歌曲《看穿》是台灣新進的創作人藍又時的作品,其玩味的曲風耳目一新。出眾的鋼琴彈奏使歌曲增添了神秘感,而弦樂的加入更像是一場音樂上的爭議,栩栩如生。在煽動聽眾情緒的同時,加重了人們對人際關係的警戒心。把這首歌選為主打,除了符合主題之外,也打響了創作人的知名度。可惜,同時收錄的粵語版本卻披露了國語歌詞在深度方面的不足。

最後想介紹這首《Baby Song》完全是因為陳奕迅聲音裡的純真和深情。從每一次的停頓和換氣中,感受到他的掙扎和寄望,好似有話想對女兒說:別看外表很風光的爸爸,其實心裡惦記著的是對女兒的關愛以及是否負起了身為父親的責任。從眾多人對歌曲的正面反應證明了無需過多的技巧或修飾,就能獲得更多的認同。

聽了近三十年的流行音樂,我有時會狂想:會否有那麼一天我完全放棄追隨多年來的夢想?是我杞人憂天了,因為即使現今的唱片工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我深信總會有那麼一組音樂人,不在乎可量化的準則(如銷量、人氣、曝光率等),以真誠的態度積極創造出更有品質的音樂。陳珊妮在她的專欄裡就曾提到“無須任何語言向傳媒強調自己的才華和努力,我更珍惜那些全心投入音樂和表演,動人的真性情”,而那篇文章裡形容的正是陳奕迅。

唯一對這張專輯有些不滿的是選歌方面過於小心翼翼了,無法更徹底地表達出歌手當前的心情寫照。比如同時收錄了兩種語言的版本,即使歌手多麼努力地襯托出兩個版本在情緒上的差別,還是考倒了一般聽眾的鑑賞能力。是歌手步入了另一個人生階段的矛盾心理,還是純粹為了平衡市場的需求?這應該是此專輯留給我們去回答的“?”。

監察社會的樂壇無間道︰謝安琪

你們的幸福

謝安琪

廠牌:環球| 評分:7.5(你的評分)

原文刊載於香港信報10月24日貧而樂道

謝安琪,看上去僅像是另一個流行歌手,跟著唱悅耳非常、流行度十足的《你們的幸福》時,你又或者覺得這不過是另一首《搜神記》、《鍾無艷》吧。嗯,如此這般,你便中了謝安琪或是周博賢的計了。她,以歌手身份展示大眾,實質是監察社會的臥底。

聽《你們的幸福》,持著Christopher悅耳流暢的旋律,是既有被大眾追捧的歌者靚聲又有迴腸盪氣的氣勢的流行曲模樣。然而,糖衣包著的卻是一句一句在敲打著社會大眾對社會甚至生活的麻木不仁。這再一次証明林夕是一個能夠度身訂造的填詞人,填上的不代表是他的,而是設合歌手身份。由對不美滿情侶關係推廣到普遍社會現象,林夕在《你們的幸福》填的一字一句均擲地有聲,十分到肉,成功為謝安琪編寫這篇諷刺、揶揄意味極濃的歌詞(亦即是我們口中說的「暗串」)。

【你們的幸福】的結構就像是重回到【Binary】的時期,不過雖然創作團隊已悄悄地加入新力量,火花就是不夠多,依然保持音樂風格有電子、搖滾的元素,算是保守中尋突破,維持流行動聽易入口的通俗層面,適合一家大小,不同階層。不過,專輯的出色地方是歌詞的精彩落力,無一首談情說愛,每一首均以「冷言冷語」寫出眾生百態、社會現象。

《潔淨皇后》講熟新移民母親當清潔工,是有市井觸角與幽默的「嬉笑怒罵」的諷刺作品。Acoustic 輕鬆溫暖的《第二天(快樂是…))表面上是給在成長的兒子,將主題貼近大碟主題的話,其實是向所有對社會失望失落的人的打氣作品,「但別太過洩氣驚慌 夜幕再暗也有星光」。這種氣質,這種暖和,這種厚道,別處難尋。《臨崖勒馬》便更加明顯地敲響政治的鐘聲。

重要環節電子元素方面,先行的《少女瑪利亞》是Eric Kwok久違了的跳脫電子小品,帶有簡潔(mnimal)的美學,尤用環境聲效到鋼琴到結他bass等層層添加,與歌詞的層層遞進十分配合。同時歌詞能正面樂觀地說教卻不流於陳舊老套之流。Eric另一首跳舞流行的《借過》是唯一的火氣之作,對誰大聲說借過?夠清楚了吧。電子血脈,當然還預了一位給Seasons依然略帶camp味的synth pop《溫室》,是送給一眾家長過度地製造溫室環境的警號。慢版的《浮雲》亦一樣同是帶著電子血脈。

除了音樂上欠缺火花,基本是延續【Binary】已成的風格外,要挑剔的,是整體質素的參差。專輯下半部若然能完全電子化再以《十二月二十二》作結;同時若然收起較有火氣的《溫室》或是林若寧題材重覆的《浮雲》,統一性或者會更佳。當然,期望謝安琪能夠繼續堅持這城市監察者身份,在音樂上終有一日能交出翻天覆地的作品就好了。

重點歌曲︰少女瑪利亞、你們的幸福、溫室、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