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港台歌手紛紛推出新專輯,其中一重要現象便是不少唱片中竟然廣東話與國語曲目混雜。有別以往將廣東歌放在bonus tracks的做法,像陳奕迅國語大碟【?】便把廣東作品《張氏情歌》放在第五首;蘇永康把翻唱黃韻玲的《關不掉的收音機》放在第二cut;黃耀明就更加是整將《拂了一身還滿》廣東國語混雜。
這樣的新風氣新作風,你喜歡嗎?是好是壞?歡迎發表意見,熱烈討論。
筆者暫時心情仍十分矛盾複雜。
3C Music 中文唱片評論
最近中港台歌手紛紛推出新專輯,其中一重要現象便是不少唱片中竟然廣東話與國語曲目混雜。有別以往將廣東歌放在bonus tracks的做法,像陳奕迅國語大碟【?】便把廣東作品《張氏情歌》放在第五首;蘇永康把翻唱黃韻玲的《關不掉的收音機》放在第二cut;黃耀明就更加是整將《拂了一身還滿》廣東國語混雜。
這樣的新風氣新作風,你喜歡嗎?是好是壞?歡迎發表意見,熱烈討論。
筆者暫時心情仍十分矛盾複雜。
你們的幸福
謝安琪
廠牌:環球| 評分:7.5(你的評分)
原文刊載於香港信報10月24日貧而樂道
謝安琪,看上去僅像是另一個流行歌手,跟著唱悅耳非常、流行度十足的《你們的幸福》時,你又或者覺得這不過是另一首《搜神記》、《鍾無艷》吧。嗯,如此這般,你便中了謝安琪或是周博賢的計了。她,以歌手身份展示大眾,實質是監察社會的臥底。
聽《你們的幸福》,持著Christopher悅耳流暢的旋律,是既有被大眾追捧的歌者靚聲又有迴腸盪氣的氣勢的流行曲模樣。然而,糖衣包著的卻是一句一句在敲打著社會大眾對社會甚至生活的麻木不仁。這再一次証明林夕是一個能夠度身訂造的填詞人,填上的不代表是他的,而是設合歌手身份。由對不美滿情侶關係推廣到普遍社會現象,林夕在《你們的幸福》填的一字一句均擲地有聲,十分到肉,成功為謝安琪編寫這篇諷刺、揶揄意味極濃的歌詞(亦即是我們口中說的「暗串」)。
【你們的幸福】的結構就像是重回到【Binary】的時期,不過雖然創作團隊已悄悄地加入新力量,火花就是不夠多,依然保持音樂風格有電子、搖滾的元素,算是保守中尋突破,維持流行動聽易入口的通俗層面,適合一家大小,不同階層。不過,專輯的出色地方是歌詞的精彩落力,無一首談情說愛,每一首均以「冷言冷語」寫出眾生百態、社會現象。
《潔淨皇后》講熟新移民母親當清潔工,是有市井觸角與幽默的「嬉笑怒罵」的諷刺作品。Acoustic 輕鬆溫暖的《第二天(快樂是…))表面上是給在成長的兒子,將主題貼近大碟主題的話,其實是向所有對社會失望失落的人的打氣作品,「但別太過洩氣驚慌 夜幕再暗也有星光」。這種氣質,這種暖和,這種厚道,別處難尋。《臨崖勒馬》便更加明顯地敲響政治的鐘聲。
重要環節電子元素方面,先行的《少女瑪利亞》是Eric Kwok久違了的跳脫電子小品,帶有簡潔(mnimal)的美學,尤用環境聲效到鋼琴到結他bass等層層添加,與歌詞的層層遞進十分配合。同時歌詞能正面樂觀地說教卻不流於陳舊老套之流。Eric另一首跳舞流行的《借過》是唯一的火氣之作,對誰大聲說借過?夠清楚了吧。電子血脈,當然還預了一位給Seasons依然略帶camp味的synth pop《溫室》,是送給一眾家長過度地製造溫室環境的警號。慢版的《浮雲》亦一樣同是帶著電子血脈。
除了音樂上欠缺火花,基本是延續【Binary】已成的風格外,要挑剔的,是整體質素的參差。專輯下半部若然能完全電子化再以《十二月二十二》作結;同時若然收起較有火氣的《溫室》或是林若寧題材重覆的《浮雲》,統一性或者會更佳。當然,期望謝安琪能夠繼續堅持這城市監察者身份,在音樂上終有一日能交出翻天覆地的作品就好了。
重點歌曲︰少女瑪利亞、你們的幸福、溫室、第二天
Joey & Joey
容祖兒
廠牌:英皇 | 評分:6.9(你的評分)
還以為近兩年容祖兒已放低了「突破」的念頭,唱出像《空港》、《破相》等平平凡凡的流行調子,我也覺得值得評論或討論的東西已經買少見少。想不到經歷兩張純粹交功課的EP後,容祖兒意外地交出【Joey & Joey】,可算是她音樂生涯中定位最清晰的流行專輯。專輯整體流暢易上口之餘,大部份作品都輪廓分明,飽滿而不膩;部份歌曲帶上新點子之餘亦沒有了之前刻意要突破的兀突不搭調。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流行通俗得來格調終於比以往大大提昇了。或者,歌者與歌的靈魂真的是息息相關的,容祖兒成長了,音樂亦終於升格了。
以走二千年左右的歐美輕快流行風格的《蜉蝣》來打開序幕,成功地為專輯定了一個清楚指向︰好感覺(feel good)的流行曲。或者也應該關恭碩良的事,結他及percussion的佈置與質感都讓人回想到早期恭碩良自己的作品。歌曲不只feel good,編曲亦簡單而用心,層次分明,將老氣的旋律變得簡約有動力;周耀輝寫人生的可能性亦寫得年輕可愛。
另一周耀輝填寫的《馬賽克》亦延續《蜉蝣》的主題及調子。音樂方面亦帶來驚喜,專輯中有兩首作品融入爵士味道,徐浩及Randy Chow在《馬賽克》便技術性擊倒派台的《13點》。《馬賽克》大玩big band 音色而走出一貫「流行曲爵士編」的框框,在verse的處理跳皮好玩,整體有創意而十分跳脫好玩,出色。相反同樣用big band聲音的《13點》說穿了其實不過是將公整的流行曲換個編曲的換衫把戲吧。
全靠李端嫻,《垂涎》亦是一個快樂聲音體驗。這編曲可算是李端嫻近年最玩味最放膽的一次,將electronic pop,electronica等元素包裝得這首其實旋律十分直接亦可稱為乏味的旋律,精彩之餘亦叫人終於記起Veegay或人山人海的電音靈魂。
最後一首出色的當然少不了方大同的《牆紙》。清亮的鋼琴引入,初時還以為是藍奕邦的《流星月台》。黃偉文當然再交出其寫暗戀寫到出神入化的歌詞,「旁人常在笑我堅持 我只得堅持 我喜歡堅持」已經叫有同樣當人家牆紙經驗的人不禁窩心傻笑了。當然亦要感激Edward Chan及李一丁把這個優美而高格調的晚裝送給容祖兒,我敢說這是容祖兒出道至今穿得最稱身最有氣質的晚裝。
其他的,《山口百惠》或者又被《牆紙》狠狠地打倒,同欲打造醉人高格調,《山口百惠》的位置就像雞肋,不免夾硬。《Mung》是專輯的另一個低位,有把整張專輯辛苦建立起來的格調推倒之嫌。最後Eric Kwok極度老套兼cheesy肉麻的《戀人未滿》則讓我想用他的舊作《真愛開玩笑》來回應,全因整首歌有說不出的諧稽感。雖然依舊一貫eric kwok 層層遞進的特色,卻用一個老氣非常的老歌情調的處理手法,回音式的「自問自答」的處理已玩味帶點幽默,再加上容祖兒誇張的吐字演唱方法與及林若寧極度抽離的寫作方法及極空泛陳舊無新意的用字,絕對是音樂中的喜劇。不過絕無貶意,歌曲還是一貫Eric Kwok的流麗水平,不出色,亦不差勁。
坦言,【Joey & Joey】算不上是優良鉅作,可喜的,是這是一張具有良心與誠意的流行專輯,流行而不惡俗,部份作品動聽且有新點子。從來歌手都要明白自己的定位,正如Britney Spears不會是Norah Jones,根本,我們從不會把容祖兒投射到王菲或是林憶蓮;更不會把容祖兒與謝安琪或是楊千嬅作比較。容祖兒的歌是唱給普羅大眾而不用扮作另類小流的。這次把歌曲質量提昇,少了人造色素,不再叫苦連天,格調由砵蘭街變成海防道,敢說容祖兒的音樂革命終有所成。
重點歌曲︰馬賽克、垂涎、牆紙
佛跳牆樂團(同名專輯)
佛跳牆樂團
廠牌:種子音樂 | 評分:7.9(你的評分)
原文刊載於香港信報10月17日貧而樂道
至今為止,馬來西亞唱作歌手戴佩妮在所有個人專輯中,原來從沒唱過人家的創作。對自我創作這樣堅持的,同期女歌手中,除了戴佩妮,就僅有陳綺貞。可以想像,創作歌手如果以一般主流歌手步伐推出唱片,會是格外吃力,更何況是出道十年已出版七張專輯,並包辦曲詞甚至編的戴佩妮。
如此勤力,近年的戴佩妮難免在創作上會有疲態,而且其鮮明個性更逐漸被主流製作模式慢慢磨滅。看上去,越來越似另一個十分好看的女歌手的感覺。回望戴佩妮十年音樂道路,初出道明明是走Alanis Morissette式的pop rock,明明是「女性角度」很強烈、很有個性的,但十年來路越行定位便越pop越混雜。主流走創作路線不易,尤其是要打造既具風格亦具個性又能賣座的歌更是難上加難。
上幾年戴佩妮銳意轉變,與D-Power樂團合作創作及編曲,並轉以數位方法發佈新作品,結果得到了【原諒我就是這樣的女生】這張結集了十四首作品的多元專輯,再現創作光芒。相隔兩年,戴佩妮離開了喜歡音樂/EMI,簽上種子音樂,一年內既以樂團身份佛跳牆推出唱片亦以個人身份推出唱片。
結果我們先得到樂團身份的戴佩妮—佛跳牆。佛跳牆實質不過是另一張戴佩妮個人專輯,曲詞均是由戴一人包辦。不同的,是這次借樂隊之名為初出道時期的Pop Rock戴佩妮來一次借屍還瑰,並以樂隊的團隊處理手法呈現完整的統一性。專輯無疑是一張優良的Pop Rock Band Sound專輯,編曲不多不亂不厚但到位且具力量亦鮮明;旋律易入口易上口卻不廉價。
略帶Metal氣味的首支單曲《罪》或者會讓人誤會專輯取向,其實專輯非重口味,像《失眠》便是一支讓人回想到九十年代的優良pop-rock作品,個人化的題材,誇張神經質的演繹,無一不聯想到Alanis Morissette或是早期戴佩妮自己。Grunge味甚濃,火氣十足的有《玩偶》或是《Leaving Now》,依舊是帶著強烈「女性角度」作品。《欺騙上帝》用Effect聲音編成像駕車駛向開揚大道的爽朗搖滾;《坦白》則是moody、融合爵士元素的出色作品。結尾則利用色彩濃烈、畫面鮮明的歌詞來以慢板抒情作品《我對自己開了一槍》作結。
從唱片公司的微弱宣傳到唱片偏低的傳播程度,我不禁懷疑佛跳牆是「只此一次」的計劃。坦言,佛跳牆不屬驚喜滿載的專輯,挑剔的話亦可說缺乏原創性及創意。不過,另一角度,佛跳牆可謂用了一個硬橋碼馬的處理手法及姿勢,打造了一張略為老派的出色流行搖滾樂專輯;同時亦是戴佩妮音樂道路上的一個reboot,告訴聽眾其實戴佩妮依然可以是那個態度強硬的搖滾女生的。
歌曲重點︰我對自己開了一槍、失眠、欺騙上帝
原文刊載於香港信報10月3日貧而樂道
又離又合的Swing 推出告別樂壇的首撃《無限》,質問音樂用不用字字誅譏,每首歌均有深層意義?Swing 此擧似是回應之前有人提出香港樂壇詞大於曲的說法。其實,音樂與歌詞的關係沒絕對,既然Swing 高姿態地發問,那我就嘗試粗略討論此話題,帶出更多令人想一輩子都會想不通的問題吧。
注重歌詞是香港獨有文化?
歌詞真的只有在香港樂壇才被過份重視嗎?又好像不是,記得被譽為史上最難聽的歌曲的《Friday》嗎?所謂最難聽,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歌詞的空洞無聊,與及其一個少女以難聽單曲欲成為巨星的底層指向。流行音樂其中一特性便是流水作業,市場上一定要有足夠的音樂去流動,才能支撐整個媒體運作,包括音樂工業本身到電台到電視台。這麼多歌,怎能每首歌都言之有物?所以對於流行音樂,基本上陳腔濫調的愛情主題其實還可接受,只是不要向大家對「差勁」歌詞的容忍極限作出挑戰便可以了。說到尾,流行音樂重要的還是去到歌曲「動不動聽」的層面。
音樂沒深意不代表沒深度
Swing成員Eric及Jerald接觸大量外國音樂,自然明白此道理,故才會用一首歌的篇幅去提出「音樂可以沒有什麼意思」。嘗試用音樂說明歌詞的角色可以放輕一點,其實早有前科,近代代表作當然要數王菲的《Di-Dar》。同樣受外國音樂影響,王菲顯然明白音樂的聆聽經驗其實比千言萬語更重要。沒有實體歌詞,單靠音樂,一樣可以讓人聽得投入,感受歌曲情緒。「Di Dar」兩音令人無限暇想,聽得人心神恍惚,便是沒字勝有字的鐵証。甚至其實早在Eric Kwok十年前舊作《亂唱的歌》中,黃偉文一句「想講的 反正不太多 」,便正正表達了音樂可以沒深意的訊息。
著重歌詞是音樂人偷懶?
既然事實証明流行音樂其實一樣可以僅利用音樂來領導聽眾,那為何我們的樂壇又偏偏缺少這類作品,更多的歌曲反而是納悶的音樂卻擁有填寫得實是用心又是捕捉到眾生戀愛百態的歌詞?這正正其實是問題的癥結。我又姑且大膽歸納為兩個假設︰一是因為音樂人知道樂迷喜歡似是而非的愛情歌詞,所以每每希望偷懶地借助文字來勾起聽眾的共鳴而更投入歌曲,故是不為也,非不能也;二是樂壇人材不足,能單靠音樂便能好好傳遞音樂的音樂人不足,故是不能也。不過,最可惜的是,不排除兩個假設均成立。
原文刊載於信報九月廿六日貧而樂道
在面書上看到音樂界的朋友在哀號︰香港連流行樂壇都沒有了,最近流行的流行曲是那首?唔,流行不流行,或者回到很簡單的一個問題,二零一一年,我們需要看哪個流行榜來反映哪首作品是最熱門的作品?OK,或許思路要更清晰,要知道哪些作品是最出色的流行作品,流行榜還有功用嗎?
每年年尾都會有人在爭論沒結論的話題︰究竟今年最紅的是哪首作品,十三歲Suki話個個同學都鍾意G.E.M.所有歌;廿一歲Jason話個個手機玲聲都有一期用《唇印》做玲聲;廿八歲Amy話佢間Boutique同佢隔離的舖頭日日都播《那誰》,紅到爆;三十五歲Peter話Facebook個個都在share《Chok》。
或者不少人認為,現今人人都youtube,當然看Youtube點擊率吧。只看點擊率,更加難解,因為單單G.E.M.大部份歌曲都已比流行榜常客容祖兒歷來最多人點擊的《心淡》多了。當然,你又會爭論youtube只代表某群用Youtube聽歌的人吧,我們要看有多少人用真金白銀買音樂的數字。
這又來到更懊惱的位置,銷售數字?台灣還有G-Music銷售榜計算銷售數字。香港?IFPI在港可謂名存實亡,不包括所有唱片公司之餘,透明度更極低。加上什麼出貨量與銷售量的混淆用字,什麼歌手也說自己有金唱片銷量,可信度早已是北極氣溫零下十度。看香港最大型的合法音樂平台Moov?日日榜最多人聽的作品也在一千點擊的徘徊,代表性極有限。
所託非人,不可靠的電台流行榜
像BBC等歐洲官營電台早已不會有自家流行榜,反而設有透明度高的播放清單,列名那些作品是經電台討論後會大量播放的播放A-List。不同電台的播放清單有不同取向,例如BBC1宗旨就是要推介較少人聽到的新音樂;相反BBC2口味則較大眾化,播放質量與流行度高的作品。相反,香港的電台呢?
還有不少年輕人每天耗用青春自發去計算903歌曲播放次數。無可否認903專業推介曾經在港有領導作用,以「專業」名號推介過不少好音樂。近年被指責商業味過濃,錯不在903,商業電台「商業」是無可厚非。與其指責903墮落,不如問問我們的官營電台港台在幹什麼。驚覺港台還在搞一個年輕人基本上不會留意的每週龍虎榜(單是「龍虎榜」的用字已知多老套)。最令人痛心的是這一個榜單竟與一般謀利電台一般見識,都是沒方向沒態度亦沒有一個透明度高的準則的流行榜榜單,還是用神秘的權力之手將歌曲排隊上榜。
長篇大論,說到底,只不過想提出香港流行樂壇一個很無奈的基本情況,並希望香港樂壇能夠慢慢改善一些不設合時代的舊經營模式罷。
香港是個大商場
my little airport
廠牌:維港唱片 | 評分:7.4(你的評分)
原文刊載於信報九月廿二日貧而樂道
聽罷【香港是個大商場】,我突然想對近年愛唱社會題材的主流歌手說聲︰對不起,你們一輩子都不會唱到有血有肉的社會題材,一切均流於表面空洞,甚至可能只不過是市場定位的商業決定。這不算是你們的錯,只因你們大多出生於中產家庭,倚靠主流媒體運作,享有明星特權,未曾明白普羅大眾。有關香港本土文化,有關基層情懷,電影界有陳果,音樂界則只有My Little Airport。
記得My Little Airport挾十級可愛的《在動物園散步才是正經事》單曲出道,本來就是不折不扣的Twee Pop樂隊。台灣的譯名妙,將Twee pop樂團譯為花草樂隊,小機場名副其實沾花惹草,玩味甚濃。阿P曾在訪問中表示視The Smiths的【The Queen is Dead】為經典,難怪近年他們愛用音樂回應社會議題,學摩記的敢言及幽默來論政。
小機場式的幽默,那種不著邊際的想像與「甚有葡萄味」的表態,其實是源自很本土很草根的港式幽默。小機場不過是兩個典型八十後年輕人,一樣暗戀失戀愛諗傻事,一様討厭返工但想賺錢,一樣悲哀地採購最愛是歐洲。不同的,可能只是小機場仍保持著對理想的追求,對生活的體會,對社會的反思,對其他人的同理心。這次受電影《時代精神》(Zeitgeist)啟發的第五張專輯【香港是個大商場】,呈現的正正是來自生活在基層的人的心聲,稱得上是小機場最能體現本土文化的一張專輯。
沒有首張專輯音樂的精緻,亦不再見第二張【只因當時太緊張】中的轉變精神,小機場這次送來的是偷懶亦隨意的花草音樂,都是伴有美好可愛的音效的流行樂章,同時亦不失令人黯然的生活唏噓。有趣的是小機場自稱「旋律愈寫愈不自然」,可能就是因為專輯的旋律充滿著港式流行曲的足跡。像《九龍公園游泳池》就可成主流歌手的小品作;《你是浪子,別泊岸》是玩味小調《你的微笑像朵花》的「正常主流」唏噓小調,到既挖苦港女亦挖苦自己的《milan》則有潛質成為某大歌手的K歌苦情作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文字部份,《給金鐘地鐵站車廂內的人》用最簡單每日發生的片段來暗喻社會階級的流動,這僅是出生基層的小機場才能夠寫出的平民詩歌。《豬隻在城中逐一消失》是對香港槍斃野豬的報導的回應,一個基於同情心的人性化回應。打工仔一族的作品中,《西西弗斯之歌》由苦悶工作說到神話,再投射到資本社會的剝削,一貫小機場的社會主義意味。《搭的士上班去》或《公司裁員三百人》則訴說另類打工仔的生存哲學。
在香港這一個極端資本社會中,政府、財團、有錢人共建的圍牆把中下階層與主流社會的距離越拉越遠。要在香港國際大商場裏生存,最好,要有像小機場的生活幽默,用個人創意抗衡龐大強權,用幽默及智慧戰勝社會不公甚至病態。
4-6 pm
岑寧兒 Yoyo Sham
廠牌:東亞 | 評分:6.4(你的評分)
岑寧兒,筆者可以想像到這一個香港女生為何要選擇在台灣或是內地發展,因為單是名字在粵語來說已是十分難讀異常低沉,不是人見人愛的名字。曾當職業級和音的她,得到陳奕迅的賞識,多度台上合作,更在巡迴演唱裏與陳奕迅合唱《講男講女》。對,岑寧兒顯然就是很懂唱歌亦有好嗓子。然而,她的歌聲,聲音算不上難接受或偏鋒,音域闊技巧好懂唱爵士,可惜卻是典型辨識度不高的的靚聲,注定不屬於主流愛戴的聲音。
以一張僅有三首作品的EP來作為音樂道路的第一步,感覺像是支探熱針,既在試探市場,亦在試探口味。三首作品均以acoustic 樂器來呈現,那種小品輕輕的重量,氣氛上既輕盈又凝聚的情緒,或是就是迎合【4-6pm】這樣一個生活的主題。開場作品《Mask》清唱引入,不難讓人覺得這是慣性處理「對聲線很有信心」的歌手的做法。《Mask》就像是一首可成為熱門情歌的demo,旋律極有孫燕姿《天黑黑》系列的那些情歌的影子。確實,岑寧兒的聲線及轉音方式亦十分容易投射到孫燕姿,或其實更準確的是蔡健雅。
《猜謎》或《沒故事的人》無論是jazzy風格或是聲線都讓人聯想到蔡健雅,而那種不自在的唱法卻讓人聯想到張懸,對,有一點像張懸碰上了蔡健雅。《猜謎》是筆者首推作品,無論是前奏前的「pre intro」音樂到歌曲像double bass、低音conga drums等到flute及和聲等的配合都十分簡單但到位,chamber小空間的感覺營造得特別好,和聲剛把沉淪的氣氛減退,是出色的Jazzy小品。
岑寧兒在首個作業中可算是十分吊癮,僅有三首作品。在編寫旋律能力方面岑寧兒並不特別標青;歌聲方面其低沉的range特別,可是辨識度不高的歌聲與及本身歌聲的虛浮特質總讓人難以好好記住她的聲線;歌詞方面主題及廣闊概括的用字又難免顯得空泛不夠立體。總括來說,《猜謎》或《沒故事的人》那jazzy那沉實的風格是其賣點,然而,我還在期待聽到更屬於岑寧兒的聲音,更難忘,更有代表性的聲音。
超級星光大道冠軍李佳薇的單曲《煎熬》mv除了有極具污糟的畫面及意識較大膽的情慾鏡頭外,最重要是用清脆不俗套的手法呈現一個俗套的失戀故事,各方面都處理出色。MV不只是嘩眾取寵,而是導演周格泰一個有智慧亦有勇氣的製作。
相信如果林欣彤的《洗澡》有這一個MV配合歌曲意境便會立即昇華了。
今天「讀」youtube 才發現原來容祖兒《花千樹》被指抄襲馬浚偉的《不再悲觀》的副歌。這case就與之前謝安琪《身體髮膚》或是Mr.《零時起哄》情況都類似,對筆者而言,均屬於意外相似的例子。
中港外流行曲旋律為求catchy其實不少作品都似模似樣,人有相似旋律相似可謂日日發生,並非稀奇。旋律相似只能說譜曲的功力不足。似一小節無損歌曲,兩小節証明歌曲好極有限,三小節的話便是欺人太甚,基本上在法律上人家已可報官。
對筆者而言,真正抄歌的是屬於那些拿人家reference卻不公開表明,最後做了一個山寨版次貨。此種抄襲無恥在讓未聽過原創人的聽眾以為他們做了什麼偉大音樂。這類抄襲的,近年經典要數黃韻玲的《關於愛的兩三事》及容祖兒的《桃色冒險》。
說回正題,容祖兒的派台作《花千樹》很清楚告訴樂迷︰容祖兒清楚明白自己的音樂位置,做大眾化的流行音樂,不再迷途。然而定位是對了,方向明確,出產的產品質量卻有問題。《花千樹》是一首徹底平平無奇的情歌,它的威力只在於你是否那種戀愛迷,Buy不buy黃偉文具體寫出戀愛這配對遊戲罷。
聽《花千樹》只聯想到90年代的那些流行曲,與及趙學而。《每隔兩秒》或是《自欺欺人》,那些誠實的港式流行曲,動聽的是歌者用歌聲傳遞的感情及情懷。不過,《花千樹》完全是90年代那些動聽流行曲的山寨次貨,不只旋律平乏熟口熟面,編曲亦沒有為平庸旋律添上signature或特點。最可惜的還是容祖兒的演繹,聽得出vocal production方面想要一個較raw的聲線,然而容祖兒的聲音就是依舊欠缺一些細微的細節,沒有能把歌曲掌握呈現的能力。她的聲音只像是跟著音樂一起走的其中一把聲線。
香港樂壇還是那樣子,大牌歌手歌曲再平庸,還是在流行榜等上高位。我們的戀愛音樂信徒,再多情歌,還是樂此不疲,總能找到設合戀愛命運的金句。單是看《花千樹》youtube二十萬的點擊率,便知道容祖兒派再平庸的情歌,合襯的的樂迷還是一樣愛不措手,津津樂道,甘為偶像祖兒赴湯蹈火,大讚歌者靚聲歌曲感人冇得頂。
其實,聽歌不像戀愛,不用為一朵花放棄整個森林。重覆聽《花千樹》,不妨留一些時間聽聽動聽的音樂森林,試試轉角某君也不是壞主意。
記得My Little Airport用「Gigi Leung is Dead」來說青春與偶像的「逝去」。這次我聽到古巨基最新兩支單曲《爆了》及《勁歌金曲三(Party King)》,慘不忍睹的情況,讓我不能不說,古巨基真的是徹徹底底的死了。
看到在Youtube用家在《爆了》的留言,說「古巨基變了」。坦白說,「變了」可能早在近十年前發生,自古巨基由「我好鍾意唱歌架」開始的回歸樂壇後,古巨基一早已是借屍還魂的古巨基而已。要追尋EMI時期那個鄰家男孩,走民謠清新路線的古巨基,要找回那真摯聲線,那你唯有播他的舊唱片了。
這或許不是古巨基的錯,其實錯在「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每一個走紅歌手都追尋著「明星」之路,成為巨星,踏上紅館,要幾千萬堆頭,將舞台變為機關重重的馬戲團,將自己變為披著名牌名師設計的衫的小丑。
這顯然不是古巨基的錯。
大家曾經喜歡的那個古巨基,或者只是商業音樂界的一個具良心與想法的一個計劃。那些感動那些清新那些樸實其實都是無心插柳的一些精彩迫真產物。錯不在誰人。
《爆了》及《勁歌金曲三(Party King)》再一次讓我們意識到香港樂壇的悲哀。我們已經沒要求了,什麼創意,什麼原創性,什麼質素,我們對不同的歌手會有不同的要求。只是別要這麼赤裸地告訴我們,香港樂壇真的是連基本能帶動舞步、易上口的跳舞流行作品都製作不好。
不只古巨基,想想這數年香港流行樂壇,什麼作品真的能夠流行起來?連hit songs都製作不了,香港連最基本的流行樂壇也形同虛設。香港樂壇的濃瘡暗病早在數個十年前已漸漸埋伏,這不是這代音樂界的人的錯,恨的只是這代音樂界的人做得不夠,大多仍在貪戀名人巨星生活吧。恨的只是主流媒體的腐敗,仍然是以階級制度的運作打歌。再差的歌如《爆了》,還是可以蒙蔽良心及耳朵不斷地播。
古巨基已死。僅望一雞死一雞鳴,香港樂壇能死裏逃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