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廣仲的忠實歌迷也許不會認同這篇樂評,因為我對他的要求會苛刻了點。首張專輯【100種生活】豐富的音樂元素和歌手誠意十足的演繹的確讓許多傳媒朋友感動不已(包括我在內)。每一首歌的旋律經過了認真的鑽研,整張專輯都保持在專業的水準上,是2008年最值得推薦的專輯之一。
大家都延頸期盼這位元才華洋溢的音樂人下一張成績單又會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可想而知,當我聽完這張【七天】專輯時,難掩心中的失望。不知製作群是否留意到這回唱片把上一張專輯的問題放大了:重複使用七和絃的作曲手法。再加上整體的詞曲水準不如之前的那麼雕琢。原本可以更深入寫出學生生涯的苦與甜,更何況這回主題延伸到愛情與人際關係,有足夠的空間發揮,結果只是浮光掠影般帶過。
認真聽了這張專輯好幾回,還是找不到其他理由取代「馬虎製作」這四個字。文案提到錄製工作花了三個月的時間。除非這些作品早在錄製前完成,否則廣仲還是慢功出細貨更為恰當。特別是以創作為賣點的藝人,要不斷地嘗試新的曲風,尋求音樂上的突破才能愈戰愈勇。
《七天》似乎披露了唱片公司「打鐵趁熱」的企劃手法,也同時反映了對這位歌手的信心有限。不過,看看目前市場對專輯的愛戴,恐怕只加深了製作群錯誤的判斷,讓我不禁為這位「新一代的黃舒駿」*七上八下。
這不安的感覺從第一波主打歌《Oh Yeah!!!》開始。首次聽到這首歌時就覺得少了創作人慣有的生命力,製作方面也不夠嚴謹。編曲更無法如「早安!晨之美」般完整和細膩。有趣的是,這首歌倒是越聽越耐聽,那愉悅的氣氛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上癮,這和琅琅上口的旋律息息相關。而搖滾作品本身就充滿了感染能量,要引起年輕聽眾群的注意不會太困難。但我覺得最具誠意依然是歌手的表現:聲音依然流露出活力,隱約可以聽到歌手既含蓄又積極的態度。他的演繹也是歌曲中唯一不造作的元素。
另外一首快節奏的作品《再見勾勾》在編曲上較具層次感。其中知名爵士音樂人邱建二的喇叭吹奏以及廣仲的吉他彈奏和合聲表現形成了絕美的搭配。有一點我卻不贊同,所謂「GOGO的曲式」其實減弱了作品的震撼度,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同樣活潑的節奏容易在歡樂的場面中使用,很明顯的製作群把焦點放在廣大擁護廣仲的悻悻學子。另外,陳綺貞的歌迷應該曉得作詞人「威廉霍華」就是陳綺貞本人吧。
有樂評人認為專輯後半段的抒情歌曲「趨於平庸」,「缺乏亮點」。我倒認為《聽見了嗎?》雖沒有「寂寞考」、「好想要揮霍
」如此感人,歌手也減少了演繹方面的技巧,甚至有點跑拍,但歌曲散發了一種自然的美感,平平穩穩的在其餘的作品中顯得格外突出,尤其是結束前歌手高音的詮釋代表了心靈上極度無奈的?喊。倘若在編曲上沒那麼野心勃勃,就會更臻完美。
同名主打歌《七天》最突出的地方就是編曲中複雜的吉他彈奏,似乎代表著歌手不懈怠的創作精神。但歌詞只有副歌部分較突出、旋律又好似歌手被退稿的作品般失水準。更讓我不解的是,歌手為何要把尾音拉得這麼刻意,結果反而顯得多此一舉。
初聽強打抒情歌曲《I No》時,一直無法投入在歌曲中,卻又找不到問題的所在。只好把旋律抽開來仔細分析,才發現前兩段和副歌部分的節奏轉換得有點突兀,因此頗具難度的。而歌手可能沒把握應對,因此表現得太緊繃,我也聽得好辛苦。
我喜歡廣仲在《開心餐廳》裏前兩段旋律的詮釋,那口氣帶點急促,卻收放自如,襯托出餐廳裏繁忙的情景。到了副歌就沉悶下來,歌手又過於使用真假轉音,結果本來很開心的「買了食物」,卻怎麼也「吃不下去」。
提筆之前,我讀了好多位樂評人的意見,並發現我似乎沒有說服自己去接受這張專輯,或許像這樣半斤八兩的製作手法我早已司空見慣,心想讀者也不止一次看到我使用「換湯不換藥」類似形容詞。但在競爭激烈的唱片業裏,歌手不能只渴求「曇花一現」的表現。要跑的長遠就得把握時機,不斷的挑戰自己,嘗試多元化的風格,譜出更多心思的樂章。但在商業市場裏,「誠意」永遠都跟不上「潮流」,對於這樣的專輯我又該給予多少分數呢?
*「新一代的黃舒駿」是我聽了「Rock'n Roll的Style」之後為他取的稱號。因為那現場的互動,和歌手邊唱邊說的演繹方式,把我帶回到「戀愛症候群」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