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人到一班人,從小朋友到大男人,周柏豪換上一身恤衫領呔西褲再登場,既是模特兒出身,縱沒有熱舞,舉手投足的姿勢已有型格,亦配合《How Do I Look》歌曲對自我形象的認同,在場的樂迷相信對歌者這 “Look” 也沒有抗拒的理由。接續的《露齒》同樣有關外表,拋下冷酷,展現笑容,周柏豪迎來火辣女伴,亦於此走近現場觀眾來炒熱氣氛。《今天應該很快樂》繼續肯定自己,高呼我的名叫大地震撼。於此可看到整個流程的方向,先是孤獨一人高呼理想,然後遇上好兄弟一起打拼,也賺得群眾,從而有信心有決心,於是「對願望負責任」。
另外,周柏豪的快歌強調節奏變換,有別於一般港式舞曲,不易於讓現場樂迷進入狀態,《摔角》可以賣弄性感噱頭,《異能》可以緊扣夢想主題,但兩首歌放於尾段不能起壓場作用,尤其是在《無力挽回》與《只有一事不成全你》之後,情感重量太強,一時之間很難調適到高歌熱舞,最重要還是情緒時間的掌控。其實若唱《黑》會更有玩味意思,也讓最後一曲《金》有色彩的對比。最可惜的是多首合唱或和音都只有播放背景聲,像《同行》《How Do I Look》《終於我們》等都是欠缺而不完全。
2009年《舊約》面世時,何韻詩的約定,是世界不論怎變,我們仍會約在這個地方。這個盟約,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有延續性的,鼓勵我們為這個地方盡每一分力。那一年的演唱會,也是十月,仍是紅館,這份誓約經過了七年間的洗禮,來到了今天。當時何韻詩推出了兩張具突破性的概念專輯 -《Ten Days in the Madhouse》與《Heroes》,作品的主題「每一個人都值得關注,每一個人都是英雄」,如今見於雨傘運動,見於演唱會的集體贊助,才真正有所體現。2013年演唱會的「莫忘初衷」,亦意外地延續到現在,意義更具體。
來自政權的打壓,來自人言的打擊,都為了造就更好的自己。於是何韻詩拋棄了《艷光四射》 (不需big band 嘉年華了),不再在《光明會》大放光明,隱沒在舞台上,有時坐在一角,有時跟舞蹈員一起,已分不到誰人是天后明星。有失便有得,其實早聽過了,失去大品牌,得到了小店,所捨棄的太沉重太昂貴,但得回的是自由的無價的,正是《拋磚引玉》歌曲的真諦。
是晚鋼琴部分由黃家正與林希晴負責,黃家正就是2009年張經緯導演《音樂人生》紀錄片的男主角,他的音樂才華在影片中得到充分肯定,但在演奏圈子外的樂迷應要等到這個機會,才會在現場接觸到他琴音的美妙。他與林希晴輪流更替位置,最精彩的除了《孤獨探戈》,就數到《日與夜》,這首歌本來就有一種高貴氣派,流暢而華麗。還有一趟四手聯彈表演,是為電影《華麗上班族》的其中一節配樂 (陳輝陽與羅大佑憑本片奪得第三十五屆金像獎最佳原創音樂),這是一首華爾茲舞曲,可見陳輝陽最精彩的音樂作品,多是圍繞著舞蹈 – 《孤獨探戈》的探戈,《日與夜》其實也像雙人圓舞曲,還有《明日有明天》的法式三拍舞曲。在女孩們合唱和音下的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不再有強烈女性自主的氣勢,卻更有跳脫活力,延續著《飲酒思源》“I will follow” 的溫柔感恩。
變天的不只得坤哥,Supper Moment 也在這個晚上正式上位。首奪十大、組合金獎與我最喜愛的組合,三個大獎成為大贏家。這個肯定其實遲來了,13年的《無盡》本就應該帶領他們登頂,然而兩年過後,樂隊沒有新突破,沒有推出任何專輯,《幸福之歌》流行度甚至不復《無盡》《小伙子》的高度,對手 C Allstar 推出了一張精彩的本土大碟,加一張有創意與不同單位合作的細碟,一個演唱會,為何形勢會忽然逆轉? 在非官方的播放率統計中,C Allstar 還是第一位,與 Supper Moment 有三十多次的距離,換言之商台是刻意調位讓 Supper Moment 封金,在沒有公司與外界壓力下何以有這樣的調動?
這大概是商台銳意換血的決心使然。陳奕迅與楊千嬅的缺席,代表他們的時代已經結束,既然是晚主題是送舊迎新,就順水推舟為Supper Moment 正名。Supper Moment 亦無愧於其寵愛,《幸福之歌》現場版是全晚的亮點,是 Supper Moment 最精彩的演出之一。可惜的是 C Allstar 沒有唱歌的機會,連十大都被換走了,他們在商台的待遇其實跟 Twins 有點相像,不是樂隊所以總不是最喜歡的愛將,從前的獎項多是因為流行度高,不能不給。C Allstar 永遠是一個後補,如果 RubberBand 那年活躍,C Allstar 就要退位讓賢; 然而 C Allstar 的現場表演或專輯水平都比 Twins 出色得多,他們亦敢於嘗試不同曲風並能駕馭有餘,《生於斯》無容置疑是2015年香港樂壇一張重要的廣東專輯。《逾越生死》這樣接近十大都不得要領,不知這隊組合要等到何年何月了。
四.
風光的新世代還有林欣彤的第一首十大,是除橫掃的坤哥之外,另一位巨聲幫。亦有林奕匡,繼去年《高山低谷》勇奪十大,今年再有上台演唱的機會,亦不負眾望地有出色的演出。唱作人金獎是一個好的踏腳石,讓他向樂壇更高位置進發,也可是一個滯留點,就以後在唱作區內徘徊。林奕匡有創作力,有親和力,也有好歌聲,難得 DJ 與樂迷都賞識,希望 Sony 好好栽培,好好推廣他的音樂。Dear Jane 出道十年亦奪組合銅獎,也是得來不易。加盟華納後的 Dear Jane 情歌比例多了,亦吸引了新粉絲去聽他們唱失戀心聲,要討好群眾無可厚非,不過不能忘卻初衷,2015年連續三首《咖啡因眼淚》《遠征》《七百萬種樂與怒》都有點他們昔日的影子,有熱血回歸之感,想繼續上台就要繼續像這一年般取個巧妙的平衡了。
《上車咒》還隱含著不少本土與政治的線索,首先可見於各經典電影作品的指涉。以「三年又三年」具體化咒語的長期,自是來自《無間道》的無間地獄觀; MV概念的舞步設計,取材自兩大地道喜劇《殭屍先生》與《上海灘賭聖》,前者是因為殭屍行屍走肉的特性,正好與樓奴車奴的形象結合,挪用後者的「洗腦」咒法,則將「買樓」與「賭博」串連,帶出兩者相類的本質。更重要的,當然是兩者的題材 – 賭片與鬼片,都不能通過內地審查,亦因此是百份百香港製造的保證。至於為何參考日本組合 World Order ,大概也是承襲自廣東金曲流行的黃金年代,那時香港文化的歷史傳統,本就是改編東洋作品為主吧。(其實副歌大有潛質改造成《西遊記》中孫悟空的緊箍咒,愈唸愈緊,亦是建制馴服搞事份子的絕佳比喻,又有周星馳本土代表,只是大抵《西遊記》是大中華產物,始終不夠殭屍與賭聖親切。)
至於歌詞中的政治聯想,盡在兩句「螢幕前顯示的數字」。若然買不到車買不到樓,脫離詛咒的兩個代替選擇,就是「遮」與「熱狗」,前者代表的,是參加雨傘運動的金鐘黃絲或旺角鳩嗚團; 後者則是「熱血公民」最為人認識的化名。也許是聽者穿鑿附會,但在云云眾多押韻字詞中偏選用兩樣具特殊意義的道具,兩個簡單的字句象徵,可見 C Allstar 的政治意識 (不論有意或無心)。
也難怪 C Allstar 正是香港主流樂壇中,對應雨傘運動的創作反應為最快的領軍人物,繼《Super Star》《戰場上的最後探戈》後,《上車咒》成為第三首有所暗示的作品。《上車咒》在題材上其實更貼近農夫 2007年的《全民皆估》,只是農夫還有嬉笑怒罵的幽默感,C Allstar 這一次卻一點希望的活力都抽走,呈現出沒有靈魂的空殼,延續《城惶城恐》的末世頹廢,並發揚光大。有趣的巧合是,《全民皆估》面世在金融海嘯前夕,如今《上車咒》又誕生於港股大時代,證明優秀的香港流行曲,還是有追上時代潮流之時。
在選歌手方面,在舒文引薦下,造就其兩大愛將的合作 – 從作品成果看來,舒文確有過人眼光。兩把聲當然想不到能如此相似,又可互相調和,某幾句甚至難於辨別誰在唱哪個部分。在相像之餘,她們的演繹又有迴異之處,Gin Lee 較硬朗的聲線、較紮實的唱功,正好跟 AGA 較溫婉單薄的演繹有了對比,不能說誰高誰低,只是兩者互補時 (Gin Lee 放輕而 AGA 用力) 合起來聽就很享受,既不尖銳刺耳 (沒有誰要突出聲音搶風頭) 又不會低調沉悶。跟原來的《一》比較,《一加一》中 “You always be in my heart” 的 “heart” 唱得更清晰堅強,但仍不失女性的溫柔,更能展現詞中肯定的宣言,而非輕輕耳邊帶過的隨便承諾。
AGA 的唱法沒有只跟隨《一》的那一套,在很多細節表現上都有變化,連即興的 ad-lib 其實都聽得出與 Gin Lee 有協調過配搭的方式。很多在《一》中拉長尾音的位置本是有點「倔」,如最後一段的「雙~數」、「終~老」,在合唱版都磨平磨滑了,顯得更圓潤飽滿,到最後「行錯路」時還有一絲孤單失望,而《一加一》就在「錯愛變成鼓舞」一句開始有輕裝上路之感,更舒服更無憾。還有高潮前夕的一段表演手法,《一加一》的反覆高呼「我信我能夠找到」連帶其 ad-lib 都極有自信力量,將情緒推上高潮再緩和進入最後一段「恆河沙數」寧靜下來的轉換更顯著。
Ted Lo 的編曲亦比 Johnny Yim 來得豁然開朗,一開始的清脆「丁丁」鈴聲而沒有單一鋼琴聲那樣寂寞,使筆者聯想起2007年的《愛一個上一課》,當時 Ted Lo 也是替歌曲換了個輕鬆悠閒的風格,歌詞頓時不那麼淒慘,如今《一加一》沒有徹底爵士化,但效果一樣討好。
從未想過這兩個長髮漂亮女生,聲音結合起來是多麼讓人心醉,直把心融化掉的柔情,不需歇斯底里,不需自憐自傷。Gin Lee 加上 AGA ,原來可比 Janice 與 JW 更有化學作用,相信《一加一》會是2014年度廣東情歌的必然首選。
開場的女生組合柴娃娃跳唱草蜢的《華麗舞台》,As One, Hotcha, Rainky, Super Gear, AOA 一身紅衣登場,這群偶像型的歌手旨在養眼,滿足追求視覺系的一群,但顯然她們的姿色,並不能與當紅的韓國天團看齊,只是咪咀的演出,並每人以秒數計的出鏡率,當中都沒有予觀眾誰是誰的清晰輪廓。
歌曲是2011年的,本來作為TVB遊戲節目的主題曲,同樣沿用嘉年華式的編曲,但當晚現場稍一修改,沒有小號演奏,並由女聲取代男聲,感覺輕盈了,更有跳脫繽紛的活力,最後 C Allstar 以雄渾的聲線唱出副歌,帶出前後對比強烈的效果,相當有氣勢。至於樂迷所關心的詞作部分,是由林敏驄負責,完全可呈現他那鬼馬抵死好玩的精神,既無厘頭卻又能一脈相承帶動氣氛。
We will rock you x 紅色跑車 x What Have You Done? x Crystal x 睡公主
第一個高峰來自太極與 G.E.M 的 crossover,太極的結他聲伴奏下,女聲唱出《紅色跑車》相當有爆發力,想不到 G.E.M 聲嘶力竭式演繹,是相當搖滾得起,她該多唱多作一點控訴式批判性的流行曲,讓她的咆哮更有說服力,如今常沈浸在慘情歌中,就算多有層次鋪墊,都總會淪為無病呻吟。不過,既然尚年輕,也該多吸收社會經驗,擴闊一下世界視野,輔以其嗓音,樂曲的大鳴大放風格,G.E.M 的音樂版圖還是杷當有潛力,就如《What Have You Done》,就是在她不斷秘撈的過程中學習回來的。
歌曲流暢,功架壓場,兩個合作單位一老一嫩的配搭,不止有創意,還是沒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比較,沒有誰帶領著誰的問題,就是愛歌之人,一同投入,熱血沸騰,純粹的表演,就是高質素。新歌方面,其實都不算新,只可計作近年,《What Have You Done》與《睡公主》都是 G.E.M 親自的手筆,未必有行雲流水的文筆,但至少副歌有記憶點,並且都有一針見血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