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nger under my skin
陳奕迅 Eason
廠牌:新藝寶
評分:5.8 | 你的評分
一個出道十五年的歌手,我作為一個聽了陳奕迅也近十五年的聽眾,聽著【Stranger under my skin】,我只是皺皺眉頭。或者骨子裏其實我已對陳奕迅沒什麼期望。坦白說作為一個流行歌手,由華星時代的稍稍反叛稍稍獨立流行,到英皇時期一首又一首精緻的流行產物,到新藝寶時期至【H3M】將陳奕迅重新與他的個人生活與及個人經歷作并列,呈現出另一層面的陳奕迅,我明白陳奕迅的時代總括來說是圓滿了。唯一叫陳奕迅音樂生命在沿崖抖震的相信就是近年陳奕迅十分勤力,每年都至少有一兩張出品,就算不以物以罕為貴的自然定律去判定,都是太多了,成了交功課般的水平,靈魂被挖走了,內容也被淘光了。
若然把這EP【Stranger under my skin】交給一個新晉歌手或是一個普通歌手,相信大家或至少我都會覺得對勁歡喜,計算準確,保守穩陣,有打碟歌賣碟歌打形象歌⋯⋯不過放於陳奕迅的水平,則僅不過是張經過計算的保守EP。
另一派台歌《六月飛霜》聽得出在編曲與編排上的用心,當中不少的twists亦湊效,那像向北歐viking行進曲的氣勢與氣氛,雄厚和音的編排以及陳奕迅Verse的那「唔唔」的處理都精彩,單計Verse部份歌曲確是編寫得精彩。可是一到Chorus便露底了,人聲處理失去了Verse的靈氣了,平白港式旋律且機械式地重覆了,到之後一直的旋律轉折亦兀突堆砌了。我多少覺得林夕的詞沒有好好被詮釋了。
《Stranger under my skin》則完全是EP裏一個最大笑話。我不知道是陳奕迅或是舒文對周耀輝的中文歌詞沒有信心,還是覺得「皮膚下的陌生者」這主題不夠明確還是怎樣。陳奕迅用一腔認真「講究」發音的方法去讀出那些老土過份暴露的英文歌詞我實在覺得除了是snobbish,stale, cheesy and …..這甚至是對本身中文歌詞的一個嚴重損害,中文的寫得更poetic了吧?如果能夠移除這Voice over,歌曲絕對是專輯一亮點,是首十分美麗的向林子祥中期作品致敬的作品來的。
《最後派對》歌曲來說是首像回到英皇後期的合格(平庸)陳奕迅side track作品,只是你不要介意林若寧那再次拾黃偉文《活著多好》的牙慧,更壞的是將死亡寫得如此抽離、陳腔濫調及說教。既然專輯是「皮膚下的自己」,其實歌詞理應更多「我」或有血有肉的角度出發,而不是這像小孩子的戲言的樂觀調子吧。經歷過至愛至親死亡的人,也明白死亡並非像這樣簡單膚淺吧?
《苦瓜》在之前已提及,賣的是黃偉文歌詞的情懷。《My Private Christmas Song》的偽爵士小品模彷得了聲音卻模彷不了靈魂,還不是snobbish嗎。《沼氣》是唯一一首專輯裏最徹底、最黑暗、最竭斯底里的電氣作品,令人聯想起亦像是舒文要告訴大家不只王雙駿懂玩電子玩DJ玩拼貼玩dub⋯⋯
【Stranger under my skin】這EP無論在概念上到執行上都與理想的效果有很大的差異。整個計劃是有野心及誠意的,不過奈何很多部份都仍被主流製作模式及框架所綁緊,主題沒有被良好詮釋及發展外,音樂水準及創意層面在陳奕迅的音樂生涯上亦沒有留下什麼重要註腳。
(追加︰現在卻一口posh英文的陳奕迅與《浮誇》裏「屋村你住那一座」的草根代表相背違。)而且打從《大開眼戒》中我們便知其實陳奕迅就是一個怪人,我不相信陳奕迅皮下的自己是如此尋常非人性化。
重點歌曲︰沼氣
我也不太明白作者想點, 一輪英文潑婦式”snobbish,stale, cheesy..”謾罵和陳腔濫調的空洞評論, 一點也不專業.
至少已經比上一張強出很多, 而且我覺得有那兩首電影插曲已經值回票價了…
某種意義上我還寧可他以後只出國語專輯算了.
有一樣野幾同意, d英文咬字真係有d over左
我覺得【Stranger under my skin】最大的問題是它沒有定位&連貫性.
熟悉周耀輝風格的 都會感覺到那獨白絕對不是他的主意.
許多人 包括我在內 都期望eason能有編曲上的突破 可惜落空了.
「經歷過至愛至親死亡的人,也明白死亡並非像這樣簡單膚淺吧?」我就是經歷摯愛摯親死亡而明白死亡也沒有這麼複雜。。。我不知道你是否能體會這歌跟活著多好事實上對一個曾經經歷死亡的人而言是不同的意義。。。
聽歌從來只憑感覺, 沒資格亦無能力發表任何碟評。
只是, 批評在英國留學數載﹑ 操英國口音的英文的陳奕迅發英文音時過於「講究」, 論者是想他放棄一直以來的口音, 硬以香港口音讀之?
我們盲目喜歡陳奕迅,
所以佢唱乜我地都中意,
因為””聽歌從來只憑感覺, 沒資格亦無能力發表任何碟評。””
笑死人
樓上的, 感謝你的意見。
的確, 歌好不好聽非常主觀, 有人鍾愛有人討厭。故此, 我強調的不是這篇碟評是好是壞, 是同意還是不同意。 加上沒有任何關於音樂的造詣, 便有「聽歌從來只憑感覺, 沒資格亦無能力發表任何碟評」之論調。
這首歌的好與壞, 我喜歡與否, 不是我的意見的重點。我唯一執著的是論者關於批評他的英文發音過於「講究」這論調。一位自中學已往英國赴學的人, 若英文操明顯的英國口音, 說話時的語氣與母語為英語的西人極為相似, 其實也非常正常吧。
論者可以說這幾段獨白破壞了背後的結他聲音, 破壞了中文原詞的結構, 破壞了整首歌的氣氛。只是, 若果批評其英文咬字上, 我只覺得這不是一個合格的論點。
口音反而不是重點, 像之前的”Ain’t you glad”都沒問題
但今次呢兩隻, 尤其是”Stranger under my skin”, 還有那些獨白, 出來的效果不太自然, 有點造作
According to what 舒文 said in his 微博 (http://t.sina.com.cn/n/舒文ZooMusic) :
”SUMS: 三年前已想在 romance da amour 的音樂上擴展出另一個旋律的. 25年前聼Dire Strait 的Private investigation早種在心裡,那時已決定一天會做一隻有讀白很dark,sad,很糜爛的歌……我用了一晚的時間填了demo詞,那時巳寫了那意識流般的英文獨白。也是大家現在聼到的獨白……demo 只是有結他,唱demo是samson ling @blueair00 , 他是行內唱demo的常客。自己爲demo錄了英文段白。 dark得來有詩般的靡難文藝,悲情得來要抽象,猶如在癒合巳久的傷口上輕輕撫摸..一定是@周耀輝 杯茶“
解決到作者的控訴嗎?poetic,很可能是舒文刻意的主意。
只ep監製就是爲了雅俗共賞,在商業和藝術上有平衡,當然這個音樂計劃上有商業的主流製作模式及框架啦,起碼好過一大打賣錢歌掛?不能否認其在藝術上的努力吧。
其實好多人都認為《Stranger under my skin》以其獨白為亮點,因為這是陳奕迅未嘗試過的,而中文詞都是根據英文詞而作,咩會傷害其中文詞啊?而六月飛霜的演繹都夠駕馭到首歌掛?
雖然每個人對一種東西都會有不同的感覺,但是作者評論一味批評,連佢自己推薦的沼氣都如此諷刺化,再加上潑婦式的口氣,毫無專業性,真系唔知點解佢可以將自己的評論可以擺上這個平臺。
總之好的作品,無論你在這個平臺點樣唱衰,即使系打手都好,始終都會擋不住大眾的讚賞。
總之好的作品,無論你在這個平臺點樣唱衰,即使系”'[[打手]]””都好,始終都會擋不住大眾的讚賞。
不能同意更多,最近有點覺得3c 常不合理針對eason 的作品。反駁作者的大部分都被負評。
何解?
如果在一首歌講英文讀白就是扮野的話,這文章的作者是否有點無知呢?眼光實作淺窄,難道作者自己沒有試過在自己寫的中文文章中用上英文形容詞嗎?一些中小學全以英文及普通話教學又是否很扮野呢?而對死亡這課題的評論就更覺作者武斷,所謂“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完全在於不同的經歷和體會,怎能說這樂觀的態度是戲言或膚淺呢? 把死亡這回事淡化理應是一種正面的思想,只不過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吧!另外,更無聊就是在文章後來追加發表的部份,歌手和演員一樣,都是藝術演繹者,難道演過奸角的就是壞人嗎?而演過奸角的下次又不能演正派嗎?歌手不是常常要代入不同的身分作不同演繹的嗎?曾經唱過“屋村你住那一座”的歌詞,以後就不能以修飾及正規的口音去念英文嗎?兩種態度出現在兩首不同的歌曲中有甚麼問題,又有甚麼好違背呢?唱ROCK N ROLL的人就不能有文靜的一面嗎?作者其實知不知就道自己是在評甚麼呢?當然,作為聽眾絕對可以有不喜歡的原因,但作者的論點似乎有點無理,而我個人認為這文章似一篇“中傷”的言論多於是一篇客觀的評論。
呢隻碟惹來批評本來好正常,畢竟從編曲到歌詞都與之前作品有唔同既地方,但係作者批評的態度實在不能讓人接受,特別系最後派對
“既然專輯是「皮膚下的自己」,其實歌詞理應更多「我」或有血有肉的角度出發,而不是這像小孩子的戲言的樂觀調子吧。經歷過至愛至親死亡的人,也明白死亡並非像這樣簡單膚淺吧?”
如果作者認為一定要搞到死去活來先叫有血有肉,呢D先系膚淺
看主題的命名就大概能猜到適應了eason形像和演唱風格的聽眾應該會對這EP有不少反動,如果完全沒有就恐怕真的是概念實踐的失敗了。從這個角度看的話,除非市場對eason有一種要打破自己固有形像共識,否則我覺得也不算保守了。
說到「靈魂被挖走了」,其實我想很多人對用來形容音樂的「靈魂」二字都會有不同的詮釋。在我而言,音樂人傾注在作品中的靈魂往往是和真正發生在他自身上的特殊事件有關,而技巧是迫不出來的,所以有靈魂的作品根本從來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說到死亡,不同的人和情況可以做出萬千種理解,所以也不能因表面的樂覲而定性為簡單膚淺。
另外關於「追加」中所說的,其實樓上已經有人提了,歌手負責的是演唱。我想作為樂迷是有需要搞清楚歌手在演繹的是甚麼,真實的他、作為創作人喉舌的他、形像符合市場的他、作為演唱機器沒有投入自我的他,還是其他怎樣。我相信聽眾對流行音樂的理解主要源自歌詞,還有演唱的語態、伴奏對氣氛的控制等。也不用說歌手本身的參與度,我覺得單是在這個普遍都曲詞分家的環境下期望流行曲能真正代表歌手本人其實有點脫離現實。
Is it me or what? 沼氣sounds exactly like Nine Inch Nails’ “The Perfect Drug”!
根本六月飛霜就係抄kiss from a roses….. 離晒普…
回應樓上的評論
我剛剛聽了一次Kiss from a Roses,
它和六月飛霜的Chord progression是好相似
但係我覺得唔可以因為咁就話人地抄襲
佢地講緊的係完全唔同的野
感覺都好唔同
換轉講流行曲
流行曲其實首首用的Chord…首首差唔多,好多都一樣
只係聽得耐,接受左,你唔會特登去注意姐
反而六月飛霜用的Chord progression係流行曲比較少用
就讓樓上唯獨聯想起另一首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