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凱彤的十七傳奇

我由中學時開始聽at17,可以話聽盧凱彤大。

不過原來我還比盧凱彤大一歲。

這幾年香港變得很快,香港的音樂環境在這十多年經歷了很多的轉變。

由一個充滿幹勁唱著青春追求夢想的盧凱彤,也在這十多年後變為唱著內心的浪濤、執著保持真我,同時唱著社會議題的盧凱彤。

人就是這樣,不失去就不會領會我們要珍惜。盧凱彤過身社交網絡上人人都傷心分享她的音樂,但她還在生時卻好像從未見大家有這麼熱烈。

我也不例外。

我開始了解更多盧凱彤。原來盧凱彤在生前說過這麼多有意義的說話。她過身後媒體工作者才紛紛分享她說過有意義的東西。香港媒體太多雜質廢話,就算像盧凱彤這樣一個有意思的音樂人,在絕大多媒體中看到都是有她無益無謂的報導。或者她在香港的毫不完美環境裡頭就是太完美。

盧凱彤是香港的音樂傳奇。她短短的三十二年人生,當中十七年都是她的音樂旅程。at17 是香港首支由獨立走上主流的女子組合,那時她十五歲。

然後她成為一個少理商業顧慮,不sold out 堅持自我的唱作人。她的solo音樂發展縱使不是順風順水,在寰亞推出了兩張專輯後,她因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而小休了兩年,在2016年在自己的唱片公司Rockmui Ltd. 推出自資專輯【你的完美有點難懂並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銷量不如意,單曲《還不夠遠》卻為她成為首位香港歌手在台灣金曲獎赢得最佳編曲一獎。

她是少有積極參與政治活動的歌手。她踏上黃耀明的步伐,在立法會選舉時支持泛民。雨傘運動時她支持雨傘,參與《撐起雨傘》。

盧凱彤是香港第三個公開其LGBT性取向的歌手,更是首個對外公佈同性婚姻及戀情的歌手,這一步是對香港LGBT平權活動有重要的影響,她與周生生合作的廣告在坊間引起的討論及支持便可見其重要性。

她亦公開分享她與bipolar disorder搏鬥的經歴,推廣大眾對mental illness的關注。

然後,她結束了她短短三十二年的生命,切實成為了香港的搖滾音樂legend。同時她的自殺亦敲響了不少警鐘——她是繼張國榮後第二個屬被邊緣化的群組而自殺的歌手。香港社會及政治存在上的結構性問題,令很多類似的社會問題在這麼多年來都沒有被正式重視、討論及採取行動。是時候了吧。

盧凱彤將會是藝人圈裏永遠最受人喜愛的Rock mui 阿妹與及樂迷永遠記得的盧凱彤,因為她不是香港娛樂圈那種aggressive 具野心的事業歌手,因為她沒有那些呃like搏人喜歡有自戀個性的萬人迷性格,因為她由此至終都是專注她喜歡的音樂,忠於自我的音樂人。她是我們喜歡內歛的音樂的樂迷心目中最真實最真誠的獨立歌手,在未來她的音樂將會繼續陪伴與她一樣面對無數顧慮與不安,缺乏自信的樂迷成長,她將會是我們香港的Elliott Smith,成為樂迷眼中的憂傷代言人。

我記得盧凱彤曾分享她最沒有之一的最愛電影是一九七一年的Harold and Maude,講述一個年輕人Harold迷戀「死亡」,生無可戀,直至她遇上及愛上七十九歲的Maude,他的人生才得到意義。電影的結局最終亦由死亡作結。不過,死亡只是一個人生命上的終結,卻可能是其他人生命的新開端。像電影中Cat Stevens 的一系列美麗作品,給無數曾經在低谷的失意孩子希望及能量。

作為樂迷或者我們將永遠會是電影裡的Harold,可以做的就是在這個「死亡」中看出光芒及美麗之處。

以此作結。

延伸閱讀:BBC中文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