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香港樂壇:朝代更替

唱得出「那些年錯過的大雨」,卻想不起2011年香港樂壇有甚麼代表作。有人話香港樂壇 is dying,一直被台灣樂壇瓜分佔有率,國語歌吞噬粵語歌市場,像簡體字入侵香港一樣可怕。但可怕得過每年頒獎禮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張相熟的臉?都十幾個年頭了,每年看頒獎禮就像看歡樂滿東華一樣,沒有甚麼新意,沒有甚麼變動,很枯燥。然而,香港樂壇一直蘊釀著一股潛力量,中生代等著發圍,香港樂壇似乎在不久的將來會上演一場朝代更替。

This City is Dying — 唱片公司的市場焦慮症候群

2011年陳奕迅竟然倚靠一首苦澀難入口的《苦瓜》生存,在慨歎陳奕迅今非昔比之餘,也很同情歌手今天的處境。歌手們在香港樂壇生存得相當吃力,為著市場佔有率日焦夜累。縱然膩了,我們每年還是會聽到容祖兒有一首《花千樹》,謝安琪每年還是會有一首《你們的幸福》,連王菀之也可能每年會有一首《末日》。這些所謂的「食糊作」都是靠著同一條方程式生存,歌詞一定要交給林夕或黃偉文處理,作曲最好找到 Eric Kowk, Christopher Chak 或者以媚外心態購買外國旋律。而唱片公司又一直在盲目信奉著這套理論,每年都很有野心地經營著這些罐頭作,再祈禱會有《囍帖街》的結果。千猜度萬猜度,2011年很諷刺地最終也敗給一首沒有刻意經營過的《那些年》。

Dr. Dylan 「This City is Dying」振奮人心的演講,某部份也是衝著香港流行樂壇而來的﹕「你睇吓我哋呢個世界,睇吓我哋呢個城市係乜嘢樣,除咗錢呢個字之外,我地已經分辨唔出是非黑白,我哋每個人都被環境訓練到,好似倒模出嚟咁。」因為金錢,每個香港歌手都成倒模歌手,就連謝安琪也越來越容祖兒。又因為金錢,林夕、黃偉文以外的填詞人皆被唱片公司看低一線。2011年小克為羽翹所寫的《念銅鑼(銅情心)》以銅鑼灣風光入詞,食字見小克頑皮的風格,而筆觸卻是意想不到的細膩。2011年藍奕邦活躍詞壇多於作曲,為容祖兒《垂涎》添幾分妖嬈,為鄭融《自來水》添幾分嫵媚,一下子成為女性代言人。還有梁栢堅《我們的胡士托》和陳詠謙的《天河》,香港詞壇從來不是非林即黃,為何唱片公司執著要黃偉文寫《牆紙》才能派台?

其實每個歌手骨子內還是有其獨特的音樂個性的,只是被香港這個商業掛帥的城市蠶食。當你以為謝安琪【Slowness】後不會再有草根皇后的味道,【你們的幸福】大碟的出現是救市的保證,證明 Ban Ban Music 年代的謝安琪尚未死亡。【你們的幸福】除了在社會議題夠出眾,謝安琪在凌駕《少女瑪利亞》《潔淨皇后》《溫室》等作品比起《你們的幸福》更加自在,因為這才是謝安琪的音樂性格,這才是屬於謝安琪的。陳奕迅唱《苦瓜》進行曲根本不對板,《六月飛霜》的沉鬱與爆發精彩更多。王菀之的出生就注定是一個火星人,當大眾因為《末日》開始接觸她的音樂時,《水百合》才是我認識的王菀之。不過香港人就是這樣,興趣是當個設計師,現實卻是個文員。This city is dying; We know.

樂壇老化 資深歌手應放棄領獎

這幾年的樂壇頒獎禮越看越悶,全都是陳古容楊的戲份。不少人會認為香港樂壇的新一代不能予以寄望,慨歎著「樂壇一輩不如一輩」;但香港樂壇新一代根本缺乏上游的機會,音樂做得如何努力都不被認同。當香港面臨人口老化,香港樂壇一樣在老化:被封為「樂壇人瑞」的楊千嬅、樂壇霸權陳奕迅和容祖兒來到2011這個年頭,是時候認真考慮放下對獎項的眷戀不捨。

近年來音樂評論人一直大力抨擊陳奕迅的音樂,承繼去年頹風,2011年的【Stranger Under My Skin】依然吃力不討好,音樂的實驗性也許被營銷語言誇大了。但事實陳奕迅踏足樂壇十年有餘,尚有甚麼音樂實驗未嘗試過,我們實在難以再期望陳奕迅會有【Listen To Eason Chan】般嚇人一跳的驚喜,「沒有進步」這些詞語根本不屬於陳奕迅。2011年,我們樂於聽見陳奕迅宣布不會出席任何2012年年度的樂壇頒獎禮,但更期待聽見的是日後「不再領取任何獎項」。

音評網站好容易給予讀者錯覺,針對某些天王天后級歌手。然而好音樂是沒法針對的,2011年的容祖兒是一個最令人安慰的例子,【Joey & Joey】成為容祖兒履歷中音樂水評最高的唱片,從《牆紙》的溫婉嫵媚竟然找到容祖兒的內涵與文藝氣質,《垂涎》的大膽意識超越了容祖兒保守的音樂底線。當容祖兒的音樂趕得上其成就,更應放開獎項包袱嘗試更多 K歌以外的事情。回娘家華星之後楊千嬅已昇華到另一個層次,2011年《火鳥》《白天鵝》等為生命作總結的作品,基本上已經擺脫市場的運作,無需再為遷就頒獎禮而活。

一個健康的樂壇是需要新陳代謝的。飲水思源,也許89年沒有張國榮宣布不再領獎,四大天王也未必有發揮的機會;四大天王1999年不宣布退出樂壇頒獎禮,陳奕迅也沒可能在千禧年有發展空間。歌手的音樂生涯很短暫,梅艷芳1983年開始活躍歌壇,90就宣布不再領獎,相比起來,三位歌手的十餘年音樂生涯已經非常資深。我們多謝三位歌手在千禧年間留下過無數經典歌曲,是時候在音樂事業最光輝的地步放手,考慮摒棄樂壇頒獎禮,用另一種心態繼續做好音樂,同時賦予新一代機會。無謂到來年來月褪色時,默默被大家忘記。

2011.樂壇中生代實力年

2011年的作品數量不算多,但勝在質素挽救,其中中生代的音樂掘起,力證香港樂壇未必是青黃不接的。at17 短暫拆夥後,盧凱彤在年頭的【掀起】展現個人的音樂魅力,一枝樸素的結他就交代了其音樂才華與底蘊,成熟度絕不失禮。從盧凱彤對《雀斑》Vocal 灌錄的執著,我們應該慶幸香港樂壇有這樣的中生代歌手。曾擔心《有時》的流行會讓周國賢走得更迷失,2011年竟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搖滾路線。《天馬行空》用弦樂舖出華麗,《覺醒字幕組》的大膽搶耳,已掩蓋自身演繹的瑕疵。可能與陳奕迅合作《張氏情歌》的關係,《初戀殘酷物語》更見對情感的有了新的揣釋,成就了周國賢最精彩的階段。以兩位歌手本年度的表現,男女歌手三甲不入實屬香港樂壇的可惜。

另一中生代周柏豪這年憑【本体分裂】在流行層面受到廣泛認同,欣賞他不甘安於偶像派之名,在處理《Smiley Face》等大路愛情作品時,也涉獵到非常《裙下之臣》的《黑》,其後的《天光》也在歌曲層次上多下了功夫。KOLOR 從地底打拼到今年終於爭取到更多曝光率,《愚公》惹到一定關注,但更愛《Get So High》的大力示威控訴。官恩娜的歌聲得到認同之後,今年度的《由他去》聽到其自信灑脫。這幾隻樂壇潛力股,欠的就只是一張大碟去奠定自己的路線。

末日成為2011樂壇最濫的題材,其中張繼聰說新世界秩序的【5+】和 C Allstar 充滿願景的【新預言書】也是優異作品。張繼聰《瑪莉殺死小綿羊》以經典童謠諷刺世界殘酷,更將末日話題拓寬到環境保育,落點有趣。C Allstar 【新預言書】中愈趨大器,除了單曲處理得更加精緻,更是當今樂壇少有的概念大碟。更不可忽略的是年頭麥浚龍的【無念】,一張要人反覆嘴嚼的藝術品,乃至藍奕邦重塑靡爛的八十年代,到泳兒突破自己的《愛情是吃的》—- 我不見得樂壇中生代沒有希望,欠的只是上游的機會。

2011.二線的生病與康復

2011年農夫像是活於過去,用《舉高隻手》流行的那一套推再做《全民合拍》。對時代節拍的有所掌握正正是農夫的優勢,2011年時事民生熱話多不勝數,卻沒有好好充份把握。難得2010年【奇蹟】突破了農夫音樂的樽頸位,沒有把握2011年發展時機實在可惜。也許電影成為了薛凱琪的主菜,今天聽她的音樂再沒有以往的驚喜。可能是唱片公司猜度得太多,偽裝成熟的【August Girl】只有聲線矯揉造作的薛凱琪,《8月號》和《除下吊帶前》都讓人聽得很不舒服。

對歌手有期望才會有批評。尤其是何韻詩這些一直對好音樂有所堅持的歌手,實在不情願看到音樂水準有下降的一天。就算【Awakening】的概念是以勇氣作包裝,意識再積極正面,也未免是眼高手低之作。當台灣金曲獎的評審稱讚何韻詩在【無名.詩】能充份凌駕多種曲風的時候,【Awakening】卻因閉門造車而流於單一,創作班底不夠多元化。何韻詩做音樂的自由度比很多流行曲手要高,既然有如斯得天獨厚的條件更應好好把握。給自己多點 Inputs,不要故步自封,何韻詩絕對有理由創作更好的音樂。

張敬軒大病康復,2011年在流行層面未必回勇,但音樂卻稍見起息。【酷愛】之後張敬軒的音樂一直處於宭局,【Urban Emotions】至【No. Eleven】過份賣弄張敬軒的聲線,勉強唱著不稱身的懷舊音樂。2011年為張敬軒挽回很多分數,以R&B為基礎,配上電子樂的《Deadline》和配上弦樂的 《Stop the Time》都是一條適合張敬軒逃出宭局的路線,也是挽留自己觀眾層的好作品。但所期待絕不是一張新曲加精選。

總結.2012年樂壇新秩序

中生代的掘起告訴我們,樂壇青黃不接只是一個假象,他們一直在等待接棒,欠的只是機會。甚麼都玩過了,對資深歌手而言獎項是何等閒物,但對後輩而言卻是上游的原動力。資深歌手也要明白花無百日紅的道理,畢竟你們也唱過「高峰的快感, 剎那失憾」,何不昇華到另外一個放下商業的包袱的境界?也許2012會是世界末日年,但更多人認為這不過是指世界新秩序。同時請中生代做好準備,如果有上游的機會,你們就注定要接受更嚴苛的批評。香港人不要自怨自艾樂壇有多壞,不妨積極一點,注入更多良性競爭,上演一場健康的朝代更替,This City May Not Be Dying。

原文連結

15 Replies to “2011香港樂壇:朝代更替”

  1. 點解3music成日都追唔上潮流
    而家最流行係gem/mag
    就算馮允謙都hit過周國賢, 周柏豪呢d
    但永遠只係討論陳奕迅容祖兒謝安琪何韻詩
    楊千嬅更加係已經無哂影響力
    除左fans有幾多人識佢而家既音樂
    但係仲成日圍繞住呢幾幾個歌手討論
    真正既新生代係gem/mag/欣宜, kary都還可
    ellen/ivana果d已經係前輩
    3music 真係好out…想講好耐

  2. 寫得好!每年頒獎禮來來去去都係嗰幾位歌手,賽果未揭曉大家已估到。愛情題材k歌必紅的定律也許難以打破,不過樂於聽見canto pop不斷出現‘新’題材。 新生代的歌曲雖然好,但或許功力不夠,無法駕馭一首首好歌。

  3. 0個幾個豬肉奬 俾佢地「新生代」拎到又如何?
    而家呢個連903都零公信力既世代, 拎到個奬又代表你音樂上,演藝路上得到D咩成就?

    四大天王0個代, 人人都衝出亞洲 「得奬」基本上代表你係呢個地域有一定程度既影晌力
    到2000年代, 「得奬」基本上都仲代表你係香港有返咁上下地位 有返咁上下受歡迎
    到而家呢個時候, 你「得奬」與否根本普羅大眾都唔會理, 根本你連「媒體」都仲未衝出到

    新生代上唔到位到底咩原因最大?
    係香港歌壇影響力低落丫? 定係香港所謂頒獎禮已經名存實亡丫?
    定係上面班「老野」死都唔肯走?

    答案只要想像一下都知…

  4. 上一代歌手真係唔拎
    好喇等班新既拎左 噢果排的確紅喇
    跟住? 跟住長遠可以紅幾耐 個獎會影響到咩?
    係咪老一代退出, 比農夫拎左咩組合金會紅十年?
    比許廷鏗欣宜有十大歌曲會上位十年?
    唔關事囉, 例如就算陳奕迅容祖兒古巨基唔退落黎
    你又就算唔比獎方大同GEM佢地, 佢地都係可以紅架
    因為今時今日一個youtube影響力大過你乜鬼野金獎乜野全球最勁獎啦
    當然大前提係個歌手都要累積到口碑、有d彩數+其他因素
    但總之, 唔太關上一代歌手放唔放棄獎事
    現在是2011年

  5. 很認同「事實陳奕迅踏足樂壇十年有餘,尚有甚麼音樂實驗未嘗試過」一句,當然,陳奕迅可以試heavy metal、可以試hip hop,但這些都已經脫離現在陳奕迅的範疇了,我們大概很難要求他下一隻大碟有甚麼引人入勝的方向,只可以希望他每年來幾首《六月飛霜》那樣不太主流的歌而已。

    確實,現今樂壇有許多歌手是該宣布不領獎了。有些巨星,比如明哥,一直沒有宣布不領獎,可是他繼續做好音樂之餘,也確實沒有阻礙樂壇新秀上位。容祖兒於四大頒獎禮都是年年幾個獎,陳奕迅也是這一代歌手的巔峰了,而且現在有了Youtube,就算他們的的歌曲在電台電視上的宣傳少了,也不會沒人認識。

    至於中生代方面,同意有佷多歌手在努力,可是在讚賞其努力的同時也要看他們的努力是否用得其所。周柏豪想跳出偶像的形像去做的《黑》確實有突破,但似乎有點眼高手低;吳雨霏的《我本人》讓人眼前一亮,可是新專輯剩下的歌仍是千人一面的情歌;KOLOR表現出色,但是「Law of 14」的新歌卻是過耳即忘的多,我自己覺得只有《愚公》、《費城實驗》跟《i》比較突出。當然,也認同文章的說法,藍奕邦、C AllStar、Juno都找到自己的定位與突破。其實,香港一直都有一批在默默地做好歌的人,只是過往他們較少在流行榜上成功,而今年一舉崛起而已。

    總覺得這篇評論漏了兩點:新人跟老一輩的歌手。新人方面我覺得今年沒甚麼突出的,鄭欣宜唱的還是普通的情歌,只不過多了些show quali的成分;岑寧兒感動不了我,超級巨聲出來的許廷鏗林欣彤更加是大路夾普通,比使台灣歌唱比賽跑出的歌手從歌藝、選曲到包裝都差得遠。今年我唯一覺得還可以的新人是岳薇,只是低知名度+近乎零宣傳讓她要發展相當有難度。

    老一輩的歌手中,Big 4全都於今年出碟,蘇永康有《那誰》跑出;梁漢文有《一再問究竟》;許志安的《最後的三拍步》也相當不俗;至於張衛健,其實我是邊打邊搜尋資料才知道他出碟的,所以不多談了。溫拿週年紀念出碟,串燒玩後輩的歌也盡顯功力。當然不得不提今年四大天王俱有新作,雖然郭與黎的作品乏善可陳,張學友也未見突出,但劉華的《無心快意》算是中上的作品,還是會有港台冠軍也還是有某些人喜歡的。

    最後,要對3C Music的一個論調提出些抗議。很多時候,3C年結劈頭就是:今年樂壇連一首代表作都沒有!今年的《那誰》、《好不容易》似乎都是讚的多、彈的少,而且樂迷樂評人都很受落,知名度也不低了,不能算代表作嗎?就算真的有一年會像06的《愛得太遲》或08的《囍帖街》一樣一歌獨霸,到時候的結論會不會是單一首歌光芒太盛,讓其他好歌沒有出頭天?希望3C Music的筆者有時能改一下老是悲觀得要命的看法。

  6. 2011香港樂壇乏善足陳,冇新意唔在話下,又係嗰幾間唱片公司咗住地球轉,Eason的《?》唔再EP,已算冒險。謝安琪的《你們的幸福》,瞄準社會,誠意可加,但旋律不夠好聽。容祖兒每況愈下,沒有進步。Swing演唱會曲終人散,無得encore,大碟幾好聽,可惜是EP。盧凱彤《雀斑》OK,岑寧兒功夫未到家。鍾氏兄弟《齊唱.吳秉堅之歌》最完整可觀,大碟來說,最抵玩。方大同《15》成功轉型,但可能有些歌迷不習慣。得罪講句,2012後都係Khalil Fong同鍾氏兄弟天下。講完!

  7. 四大天王1999年不宣布退出樂壇頒獎禮,陳奕迅也沒可能在千禧年有發展空間??????????????????????
    1999年只有黎明宣佈退出香港樂壇頒獎禮! 其餘三人從沒宣布

  8. 有些意見我想提出的。如果用語不太好請見諒,因為其實中文不太好,但為了讓大家看得舒服些,正在勞力,希望大家明白本人寫什麼。
    首先,對這篇評論第一個印象就是:要批評,也不用去得那麼盡吧。
    然後,怎麼評論的筆者會思想那麼狹隘。
    其實,雖然自己明白沒有筆者的‘專業’眼光,但是卻覺得有時候這些所謂的‘專業’反而令人變得過份偏激,帶著這‘專業’的眼鏡去看東西,可只看到事情的一面。
    就用何韻詩做例子吧。本人不是她的粉絲,但被朋友拉了去看她的舞台劇-- 賈寶玉。不明白為什麼筆者會覺得 Awakening(舞台劇的原聲大碟)的曲風單一。因為每一首歌所描繪的,都是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情感,比如說那幾首派台的歌:《花花》,《癡情司》和 《拋磚引玉》,已經是十分不一樣的歌曲。用的樂器不同,節拍不同,製造出來的氣氛也是截然不同。三首歌根本就是三個有很大分別,而且獨特的作品。
    很希望樂評人不要被自己的‘專業’二蒙蔽了雙眼,還有耳朵。
    要批評,就請先吧事實搞清楚吧。還有,如前面一位朋友說,這樣的評論也真的太悲觀了。

    如果大家想聽聽我所提到的歌曲,可以看看下面:)

    花花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MtmQsPEfqA
    癡情司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x9C2nXlO80&feature=relmfu
    拋磚引玉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1-lw6itcbQ&feature=relmfu

  9. 本人是初次接觸到作者的評論,亦非對流行曲十分熟悉的人,對以下作者提出的數點有點疑問。

    首先,筆者提到新曲不應依照千篇一律的「必勝」公式來迎合頒獎禮的要求,但又以張梅及四天王約十年退出頒獎禮的「定律」來引證現今天王天后理應效法,那麼這是否又是一條樂壇運作的「必勝」公式?

    另外,陳古容楊四人退出頒獎禮會否令到歌曲不再「鑵頭」?就算他們不再推出「鑵頭歌」(如有),那麼誰又能保證「向上游」的歌手不推出此類歌曲?況且作者提到今年大家推出有獨特風格的歌曲,那麼其實歌曲的質素及曲風會否與頒獎禮無關?

    再者,既然今年被台灣歌曲在港稱霸,那麼是否應鼓勵歌手在多方面的市場發展,重現當年八十年代香港歌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而非要求有實力的歌手讓出舞台的中心?

  10. 瘋子,我覺得你應該先去聽聽何韻詩對上一套舞台劇「梁祝下世傳奇」而做的同名音樂專輯,你就自然明白Awakening作為一張音樂專輯或OST是有多單一化和差勁。

  11. 其實筆者一直說香港舊一輩歌手的詬病是唱很多流行歌
    但其實你看容祖兒”抄”過這麼多歌
    (並非我個人看法,這個網站中抄歌的分類中有很多例子)
    那些歌不算是”流行歌”了吧?
    既然她”抄”得那麼相似,
    為什麼差不多的歌差不多的編曲換了一個地方換了一把嘴
    就變”流行”了呢?
    我想說的是,我們去批判一首是否流行的角度
    真的那麼準確嗎?
    不流行一定好嗎?
    流行一定好嗎?
    為什要對音樂下那麼多定義?

    筆者有否自覺,你比任何一個頒獎典禮、唱片公司、歌手等等,更注重”流行”?

  12. “方大同《15》成功轉型” 但不夠徹底!!
    “陳奕迅可以試heavy metal、可以試hip hop” 夠膽成隻碟咁玩先算啦….

  13. 筆者多次提及希望老一輩從頒獎典禮退下線
    促進樂壇新陳代謝
    我卻認為這並非是香港樂壇的問題或解決之道
    試問退下線後問題是否能改善?
    而問題真的是在於這些前輩霸占位置的關係嗎?
    羊毛出在羊身上
    頒獎典禮頒的不知所謂 音樂不在音樂上
    台上台下皆是商業
    以及為什麼香港至今沒有代表性/說服力的典禮?
    都是值得深究討論的
    光是一昧推說前輩 實在缺乏建設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