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你最喜愛的歌手不再是夢,是下一步嗎?

我們身處政治不穩的年代,對音樂而言,情況一樣混亂,這或者是最無所適從,最迷的年代。不過,我不是指音樂工業,對唱片公司來說,它們已幾乎找到新獲利方法,我指的是一眾,一眾基本上每日數量不斷倍增,在浮游的音樂創作人。

音樂人越來越多,餅越分越薄

廿一世紀,人人不只有能力創作及製作音樂,發佈音樂更因為網絡科技的發達變為隨手可得。製作音樂發佈音樂不只是唱片公司及所謂的音樂精英的專利,而是每個喜歡音樂的人都可做到的事。音樂工業利潤越來越細,主流媒體影響力越來越細,但人就越來越多,簡單來說問題就是餅越分越薄,這就是音樂工業面對的難關。

這或者是整個資本社會的縮影,資源越來越少,個別戶的財戶則囤積越來越大,社會上的物資如房屋等亦越來越貴,貧富懸殊的情況就只會一直變得更嚴重,直到社會有一個大洗牌或改革,問題才會有機會解決。這基本上能應用於音樂到art school students一樣,越早出世越早成名就越著數。就好似今日睇到譚詠麟的唱片仍然賣得不錯的情況一樣,無論它有多難聽它代表的意識形態有多腐敗,但他就是在香港最光輝的年成名,那些忠實fans就算只剩一百分之一,也比今時今日聽廣東歌的年輕人更多。

香港音樂圈的虛偽風氣

年輕一輩做音樂的,尤其是在香港,要生存,確實是困難。香港音樂人也不是沒有想過一些新㯋生存方法。林一峰及馮㯋琪取巧地將外國crowdfunding資助小眾藝術創作的概念引入香港市場,成立近三年,透明度不足之餘,更像林一峰輩音樂人的小圈子賺fans 錢的平台。觀乎所有成功的四十一個計劃中,林一峰有直接參與的計劃就佔七個,所獲的金額亦是最大;馮㯋琪有份參與的計劃則有四個(Backstage、黎曉陽及烏托邦),而基本上絕大部份的計劃都是與他們有關係的計劃,直正幫助到unsigned,unheard of 的音樂人的工能成效極微弱。其中另一有趣的是而稍前連陳輝陽的【少女的祈禱】集資計劃亦集資失敗,最後直接推出市面,亦可解䆁到音樂蜂的問題。

香港的媒體文化喜歡製造及崇拜偉大淸純的美好形象,所以我不怪林一峰在社交網絡每日在告急叫樂迷支持他的音樂以證明音樂有價,卻十分有骨氣地說這不在乎金錢,而是在乎音樂的價值。另一邊廂你又見到他在周遊列國及高調展示他的business class 航空經歴。這是香港媒體習慣的虛偽,林一峰也不過是其中一個。這與林憶蓮等歌手在大陸販賣靈魂及香港音樂到香港人的尊嚴一樣,可以字字鏗鏘如何漂亮地說自己在宣揚音樂,但對於「錢」等實際原因卻隻字不提。

怪不了,也不知是可怪什麼了。當然,你可以這樣說,他們上大陸賺錢不只是為自己,而是為唱片公司的收入。這說法或者是最現實亦最貼近事實。不過,還是不能否決他們的虛偽及貪心。林憶蓮又或李克勤又或是容祖兒或基本上是大部份上一代的一線歌手,他們一生人的收入已是無數普通人一生人的收入的好幾十倍,賺了這麼多買了這麼多物業若然知足及投資有道本應不用再為生計擔心,仍可過好生活。繼續要做「紅星」,繼續出那些基本上空洞無物的文化垃圾,讓樂迷仍然盲目地為他們辯護︰「他們都要賺錢生活架。」不是貪得無厭,而是社會的錯,是嗎?

人在追求真善美,我們也常渴望在音樂可聽得出真善美。但可惜真善美本身難尋,媒體到社會到音樂工業在造的,就是虛構一切的真善美,歌舞昇平,只有「惡毒心腸」充滿負能量的壞人才看得出一切敗在其中。

寫這篇,其實是要介紹Tradiio這start up 正更新了他們的服務,現在是打正旗號給音樂人Monthly Salary,你則可以每月獲得exclusive 音樂及回報。大家真的可以合法合理供養你最喜愛的歌手了,天堂嗎?

英皇為容祖兒推出side track digital album

英皇為配合容祖兒將舉行的「side track」演唱會而推出digital album 【Joey: Secret Side Tracks Collection】,收錄五十首單曲,並僅在iTunes/apple music以美金15.99 發售/串流,當中收錄兩首重新編唱的舊歌《最好時光》及《麻煩你》。

雖digital release在外國樂壇已極為普遍,但對香港主流歌手來說,僅推出digital album 算是新做法,這種低成本bundle,循環再用舊唱片零設計,減低宣傳費一切製作費,重新包裝舊歌的手法或者可成香港已成名的歌手的新路向,與低成本的side track 小型音樂會賣高價門票一樣,都是唱片公司與歌手新的較低風險低成本卻高margin的圖利手法。這亦可視為是歌手的舊唱片公司用廉價手法出精選唱片賺錢的新進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