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很多人在乎的音樂,並不是「那我懂你意思了」的專長

0020183506_bc_01

那我懂你意思了

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

廠牌:禾廣人一︱ 評分:7.1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第一次看「那我懂你意思了」的演出(在呼叫音樂節),我就收過了寫著「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的貼紙,猶記得彈貝斯的小雞還於台上呼籲,大家可以把這些貼紙貼到去中聯辦,因為有訴求/抗議者的聲音永遠難被他們當一回事,掌權的人只需輕輕地揮一揮手,就可以將你重視的東西抹走;而經歷過近年一系列社運與佔領運動的香港人,更能深切體會到這種無力感,特別年輕的一代被父權社會壓得透不過氣,肯努力都未必能出頭或「上車」的殘酷現實擺在面前,都導致群眾失落的情緒愈來愈加強烈。

於是,這以小人物角度創作的樂團更得到我們的歡迎,主音修澤對著吃掉夢想之社會的吶喊,也把大家積壓已久的怨氣唱了出來。專輯上半部分是失意者的悲歌,第二首竭斯底裡的《我們沒有夢想》,令人措手不及地從underground內爆出憤怒,及至vocal仿似被演奏壓制住的《格子城市》,連憤怒都就快熄滅了,只剩下最後無所謂的接受;舊歌新編的《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於奔放的節拍下,又有像絕望中不如放逐出去的頹快感,這時代被忽略的一群,都只可能在新的世界裡面重獲得滿足。

「那我懂你意思了」的讓人難捉摸,是因為他們既可以很煽情,又可以一下子轉換到浪子的不羈,非常市井式的《不負責任(男人)的挽留》,直接就來犯賤,《Yes I’m In Love》的欲迎還拒,亦顯出了修澤難肯乖乖按常規公式創作的個性。不論陷入lost疑問中的《失去記憶的人》,還是情緒發洩的《我是誰》,都無法抵抗到自身或外在的改變與壓迫,修澤常將自己擺在一個底層的位置,像代表高墻下破碎了的雞蛋,有時只可以被命運之刑具不斷地折磨和打擊。

另一首再次重新包裝的《遺忘不是我們的專長》,卻振作了前面《格子城市》、《失去記憶的人》中低落、頹靡、無望的士氣,而且在經過近期一系列社會事件之後,它更給大家留出更多省思周遭問題的空間。積極的《溫暖的陽光》,進一步收拾殘局,縱然人不可以像小鳥飛翔,都要有往前踏出一步的勇氣;專輯《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瀰漫著一點小角色無可作為的存在主義氣息,但《溫暖的陽光》有「向上望」之動力,使對自己的存在都感到陌生的自己,也能不再麻木地接受別人的「遺忘」。

編曲華麗、豐富了的《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儘管依舊情感泉湧,可似乎再難找到如上張隱藏曲《獻給總是美麗的你》那樣質樸的感動;而它被磨滑了的音樂(《我們沒有夢想》除外),也像本該有棱角或野生姿態的小人物,因適應或習慣了社會的荒誕,漸令到某些個性亦開始缺失。我不知道這是否是他們有意的安排,以切合專輯對主角與人們越發盲目、麻木的描寫,但很肯定的是,我寧願其繼續發著沒有很多人在乎的牢騷,亦不希望他們進入到,會抑制人恣意生長的規範裡。

原文連結

Kevin Kaho Tsui 唱出的香港生活

Albumcover2-01

Kevin Kaho Tsui

Party, Love & Dreams

廠牌:Self-release 評分:6.5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攏統來說,人生走不出生老病死,高興或哀愁,戀愛或分手,夢想與現實,這些字眼,往往能概括寫出很多生活或人生故事。香港獨立唱作人Kevin Kaho Tsui的首張EP【Party, Love & Dreams】就以專輯名字概括了生活,亦正正是EP三首作品的主題,如此簡單,如此直接。

認識Kevin全因單曲《LKF》。簡單來說,《LKF》就是一首簡單可愛的indie pop,帶著民謠影響,以輕爽的鼓節拍,淸甜的結他聲,略quirky的和音製造出一首有潛力成為受歡迎廣告歌的作品,亦有望可以靠網民share力量讓它成為廣為人知的作品,那副歌hook可以一直圍著你的腦袋轉的。而且,那間奏stand out的結他聲音製造出一種夜欄人靜的糜爛感覺(結他聲音調得很像挪威唱作人Dylan Mondegreen的作品),亦巧妙配合歌曲蘭桂芳「飲個痛快」的主題。

單曲名字《LKF》即蘭桂芳的英文的initials,說來有趣,蘭桂芳雖是香港其中一具特色的地方,既是夜蒲、洒吧聖地,亦象徵了很多文化意義。偏偏,翻查資料,廣東歌提及「蘭桂芳」的歌詞至今原來少於五首,証明本土文化與特色從來在廣東歌詞來說從來被忽視。寫夜生活的香港歌不多,亦不易成功達到效果的,同系的,即是想起的還是劉美君的《最後一夜》;藍奕邦早前的專輯【好風光】嘗試宣揚disco文化及hedonism的心情,可是文字上卻流於太咬文噣字,流於虛構表面。相反,Kevin 的簡單取向,以蘭桂芳「Where I belong」來引入就即時有個reference point,特別聰明,亦使整件事特別本土,特別引人共鳴,還成功freshen up 這個還陳腔濫調的「跳走煩惱」的主題。

這種看似聰明的處理,其實或更是源自Kevin的直接抒發生活的創作方法。這首他獨個在蘭桂芳時寫的作品,正正是由他生活裏引發的作品,亦正是EP裏的「Party」主題。EP其餘兩首作品亦展現Kevin的不同層次,跟Karmen Cheung合唱的《Follow You》是情歌一首,結構依然簡單,以電子鼓聲作歌曲的主要signature聲音,是首較低沉的作品;而intro引入的結他和絃及聲音則頗有Radiohead 早期結他作品的感覺。最後的「Dreams」是自我勉勵的《Keep on Going》這一首旋筆上帶著重重西部搖滚影響的作品,是繼盧凱彤《荒蕪中起舞》及陳奕迅《阿貓阿狗》的香港少有的西部聲音。

如之前Karmen 的【Hopeland】EP一樣,這張僅有三首作品的debut EP【Party, Love & Dreams】是一個讓人認識歌手的音樂策劃。Kevin在這三首作品中表現出他能夠寫出朗朗上口而不花巧的流行旋律,歌詞簡單而不多廢話,同時能在編曲上融合indie音樂的精華,小小電子或小小twee pop小小搖滾,他都能夠一一做到。

最後一提,這單曲推出前,我不認識Kevin Kaho Tsui。認識「Kevin」這名字 也還超不過三天,在Facebook問他拿EP的mp3不過是朝早的事,未過一天晚上我已收到由他親自打給我的電郵,介紹這將要推出的EP裏的三首作品。這種他口裏說的「DIY」親自做的精神,由聯絡傳媒至封套插畫到個人的「Logo」去到混音mastering 一一參與,正正是indie 的可愛之處。當然,Indie出品未必屬佳品,但獨立音樂人卻往往有主流音樂人欠缺的誠實及忠於自我。慶幸香港還有有心有力的新獨立唱作人,在熱誠與品質方面俱佳,繼有民謠女生Karmen後,我們有在流行方面較全能的Kevin。像當年Pancake 因為九巴廣告選用而使她浮上主流傳媒,相信單曲《LKF》只要有主流傳媒或bloggers催谷一下就會成功流行,使他在香港樂壇有更廣的聽眾層。

Kamen的香港獨立民謠【Hope Land】

a3091030436_10

Karmen Cheung

Hope Land

廠牌:Self-release 評分:6.5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記得我第一次見Karmen是在自然捲及Club 8的香港九展音樂會。或者是我太過明目張膽地用錄音機錄音樂會,當音樂會完結時,座後的一個年輕女生拍拍我,問可不可以send 她這個音樂會的音樂files,我說當然沒問題。 當然,這個女生就是Karmen了。

然後這幾年,我一直在看到Karmen在Facebook更新她的「音樂事」,不斷地翻唱。近年開始更見她積極在街頭及小型場地演唱,再到這一年,她終於經英國的Buzzerk Music發行她的首張EP【Hope Land】。

坦白說,聽【Hope Land】前我還蠻擔心的,因為一來我很怕聽一些自己認識的人的歌聲,二來我總是怕如果作品不好,我亦要虛偽地說一句「Well done Karmen!」⋯⋯不過,聽罷僅有三首作品的【Hope Land】,我卻放心了。

【Hope Land】是一張誠實而沒野心的Debut 作品,沒有賣弄小聰明的歌詞或似是疑非的說理或哲理,沒有太狡滑的朗朗上口的旋律或編曲,沒有要kill to dress 的野心及佔有慾,是在香港裏難得誠實personal、沒給聽眾壓力的音樂作品。它亦是香港久違了的indie 民謠聲音,又或者是,她是香港少有的「民謠聲音」,它有國際indie sound 的影響,實質的sound則更接近台灣如娃娃、自然捲、黃小楨等的淸新民謠。

它僅有三首作品,點題作《hope Land》是一首簡單heartwarming 的作品,由一枝結他配簡單的和音配唱,發展到尾部加入的其他樂器,都過度得自然舒服。同樣調子卻更melancholic, 更內向更深刻的是《Hannah》,一首solid極具潛質的出色單曲,在和音處理上尤其出色。最後一首作品是翻唱美國七十年代來自家庭樂團the Five Stairsteps的hit song《O-o-h Child》。Karmen 將作品搖身一變,變成一首中快板的民謠作品,聽到的是像929又或是The Kings of Convenience等出色的民謠音樂的影子。

這三首作品不是什麼「很爆」的作品,但卻讓我們聽到一個具潛力的新唱作人的靈魂。她玩淸新民謠卻不像at17,她翻唱卻不是像Robynn and Kendy 唱那些唱到爛的廣東流行。她有一貫民謠的精神,自省、個人、誠實。在台灣,她或許是台灣天和日麗唱片行的一個歌手。但是,在香港這個獨立音樂圈接近吋草不生的地方,大部份歌手都是又要威又要帶頭盔,一方面遵從主流音樂規則去sell out另一方面又要強調「保持真我」時說搵食艱難的時候,我們終於有一個獨立女歌手是真正以獨立姿態,不用玩那些虛偽猜心意遊戲,誠實地玩具民謠元素的indie pop。

Mastamic流行無罪,難聽流行音樂才有罪

流行反撃戰

廠牌:| 評分:8.3

香港Hip-hop最光輝的一頁或者要數都要數到去LMF的年代,當LMF解散變做打游撃後,然後就是陳冠希、農夫再到廿四味,其實香港Hip-hop不是沒有市場,不過問題是歌手怎樣將hip-hop包裝再推廣到主流市場層面。台灣方面更証明其實Hip-hop大有可為,由MC Hotdog到蛋堡到上年的葛仲珊都是又流行又出色的Hip-hop單位。香港呢,香港的Hip-hop界呢,除了MC 仁陳冠希等有沒有新血呢?有,我們有一個充滿熱血的MastaMic,首張專輯【流行反撃戰】就是一張我地香港人最鍾意講的「好有heart好有火」的專輯。

戰術來說,【流行反撃戰】就是一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玄妙專輯,以極流行反流行的一步。專輯中有大量廣東流行元素,全部都係大眾會受落的元素。例如以鋼琴引入加入很多orchestra樂器的《長大》就係一首傳統song based的作品,那cheerful很平易近人的調調以及有關個人生活的題材就像是繼承了農夫最紅時期的那些作品。同樣很農夫樂觀到爆炸的有C AllStar的《Shine》,sample 的那幾粒很舊的合成器的音又確實很好聽。或是寫香港80後病態打工生態的《Go!》是首超級爽快直接的搖滾流行作品,整首作品的結他到旋律編排甚至比香港很多搖滾樂隊的編排更到位更流麗。很funky 很chill的《上位》則由側田、Jerald獻聲,根本沒有討厭的理由; 有Supper Moment的Sunny唱的《Loser》則有點像二千年代日本hip-hop 組合的poprock/hip-hop美好流行作品,副歌的旋律更很有beyond 年代那些直接的優良旋律,而outtro的編排實在壯麗,最奇妙的是由人的和聲發展到「絃樂」,很美好。

找來近年沉寂的獨立歌手咖啡因公園合作的《Showtyme》則是香港聽外國樂隊的樂迷大愛的Linkin Park、Evanescence等的範疇,混合較重型搖滾、較黒暗、gothic元素。有Jerald 發聲的最初是較老派的《憎我》,怎知道歌曲發展到變成AK-47去為自己發聲,連珠爆發,只能以「壯觀」二字總結。主打《流行無罪》的層層遞進,那份氣勢在香港樂壇什麼時候有聽過呢?當中炮轟那些連廣東歌都沒認真聽便隨口批評的人,是不是大快很多廣東樂迷的心?當然,《禁歌》的急速結尾,以「Hong Kong R.I.P. 」收結,最是神來之筆,聽得人突然沉重起來。

Mastamic的「主流燃點起地下光輝」志願,其實不難,這張又出色又流行的專輯既有不同容易受落的流行元素,亦有用心編排的細密心思在內。若然有主流媒體支持,我不敢說這些歌曲全部變大熱,但要取得好的銷量及支持相信會是輕而易舉。香港樂壇問題的嚴重,就是有好的音樂還是沒有好的音樂平台去推廣給大眾;推廣給大眾又要經保守樂迷的狹窄口味測試。但是,這已不是傷心的時候,香港在所有層面都已到達一個水深火熱不可容緩的地步,不想香港死,就要有決心地反抗,打一場漂亮的反撃戰。

流行無罪,難聽不流行的流行音樂才有罪。

My Little Airport星期五,納悶

My Little Airport

寂寞的星期五

廠牌:維港唱片| 評分:5.0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聽My Little Airport(後簡稱小機場)第六張專輯【寂寞的星期五】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納悶。當我在他們上一張專輯【香港是個大商場】提到他們在音樂上的偷懶後,這張相隔一年的作品就已達hea到爆的地步。當然,你又會說,他們的歌詞及情懷才是賣點呀。當然了,一直喜歡小機場的我當然知道他們的歌詞是他們的signature吧。這才是這專輯最納悶的地方,十七首作品絕大部份就連歌詞題材都變得重覆沒新意之餘更沒有智慧了,怎麼了?

《我們一起離開吧》不過是《讓我搭一班會爆炸的飛機》的重覆版;《how can you fall in love with a guy who doesn’t know Gainsbourg? 》也不過是《我愛官恩娜,都不及愛你的哨牙》等的變奏,這次的Gainsbourg幽默不怎幽默之餘,更有點無聊,且更多少提醒我們,小機場也不過是賣著「文藝青年」的subculture及意識形態,這種跡象亦在《牛頭角青年》或《去信和賣碟》中可找尋得到。這讓我恍然大悟,與其說這張專輯多了小機場的生活體會,那不如說小機場或林阿P已經變了indie 界的Wyman,寫出一首又一首多愁善感、引起大家共鳴的到肉歌詞吧。

專輯十七首歌其實更像作品集(compilation),值得入落新專輯輯的,或者不超過五首,必收的包括︰《羅曼蒂克》的典型小機場,又文藝又市井,又浪漫又麻甩,這才是小機場的必殺技吧?《菊花的味道》正直香港同性戀話題最熱烘烘時期推出,大家都知「菊花」在網絡早已有另一含意,歌曲副題其實是「江交棒心情愉快」。跟著一定是首支單曲《憂傷的嫖客》(引伸閱讀),還有誰寫得出這様幽默的一篇?跟著的,對不起,真的很難選了。

小機場喜歡中英法交雜,或者用英文形容更精簡「repetitive, derivative and sloppy」,或「the old charm has turned vapid」之類的,都可套用。除了Deja vu,我多少覺得自己有在聽衛蘭的感覺,那種重覆重覆再重覆的感覺,不是說「Janice的歌呀,其實好好聽架,好中好有共鳴架,你唔鍾意呢類歌,冇經歷過果種戀愛你唔明架啦!」就可以justify得到的, vice versa。

Indie是態度,小機場也是一種indie態度,然而將這種態度變為機械式的重覆製作,這其實與主流機械式的人工製作一樣,都是變為理所當然毫無創意,沒分別的。一套受歡迎的電視劇拍到第六季已經是水尾了,如果不改不作轉變,這只會outstay its welcome。我自認一直喜歡小機場,實在不想「MLA is dead」這作品那麼快出現呢。

【轉載】明報專訪 The Marshmallow Kisses

殘響音牆﹕與Peter閒聊《Ciao!Baby 瞧!寶貝》
The Marshmallow Kisses

以棉花糖為樂隊名字,可以想像 The Marshmallow Kisses 的音樂風格:甜膩、輕快、幽默、圍繞著青春的二三事,跟大碟的封套和MV同出一轍。音樂人林一峰這樣形容新他們剛推出的大碟《Ciao!Baby 瞧!寶貝》:「The Marshmallow Kisses 把瑞典的空氣,巴西的陽光,法國的情色和香港的小聰明一併放進新專輯,聽後讓我十分期待有一天能與他們合作。」

已經七年沒有出過專輯,或許大家以為 The Marshmallow Kisses 這隊香港少有的Indie pop樂隊早已各散東西,但七年後的今天,他們再次以混合世界各地味道的音樂,引領大家進入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因樂隊成員之一的Eden身在外地,是次訪談只能捉著 Peter 細問新專輯的事宜。「其實不是整體停下來,一直想再做,但自己和隊友都各自有事忙,間中仍有參與製作不同的雜錦碟,仍有出 show。各自有其他 project,Eden 有自己的樂隊,她亦有跟其他 band 合作;我則多做graphic、design、配樂等,我又去了加拿大遊歷,直到去年儲到一定數量的歌,亦有空檔了,便的起心肝做。」他續說:「其實這些遊歷對音樂的內涵都有影響,使我們成長了,做過的事雖然不是音樂,但亦對思想和技術有所提升,會知道有新的方法去處理。而且,大碟內有些歌是從前寫的,亦有些是最近寫,所以層次上會更豐富。」

大碟的主打歌包括《Ciao Baby》、《 Jazz for lovers Solitude for me》、《Dreaming is fucking right》,談的是愛情、夢想、宅女精神等,還有關於一夜情《Bubble Love Waltz》和安全性行為等題材,十分年輕,亦很個人。Peter解釋,這與Indie Pop的精神有關:「情歌多?或許愛情一向是很多人的困擾,Indie pop是貼近生活的事,它單純、直接、無機心,內容主要是個人經歷,不會與生活相隔太遠。所以,雖然是個人的事或感覺,但相信大家也會有共鳴。」聽下去,發現Peter和Eden選擇Indie pop為音樂風格亦似是在反抗某些主流價值觀或意識形態:「香港的社會一向不鼓吹個人主義,有太多社會規範告訴我們什麼是對或錯,人們習慣遏抑自己的想法。希望這些歌能夠鼓勵個人去珍視他們的獨特性:有些東西只屬於個體,每人的思考角度和想法都會不同,但應被容許和重視。」

「一個step,做1000次」

一如以往,《Ciao!Baby 瞧!寶貝》內大部分歌曲都通過電腦軟件和網絡製成,他們如何溝通和分工?「創作階段有時各自寫,錄音或其他technical的東西則由我負責。多數是我弄完某些旋律,她再加上自己的聲音。」Peter形容這樣的創作方式非常「宅」,有點閉門造車之感,但他並不抗拒,甚至有點擁抱這種方式,「可能我有些完美主義,數碼的方式容許我undo同一個step,做1000次,直到滿意為止。」他笑說。

不要忘記 The Marshmallow Kisses 大概於十年前成立,而在成立之初,他們已經依靠電腦和互聯網做音樂:「的而且確,開初是有點想破格,大早已和Eden分隔兩地,那時候的網絡世界才開始成形,有可能性,但還未發展到現在這麼成熟,所以就算不見面都可以試試,這沒人試過的合作方法,使我們的組合更特殊和有突破性。」現在得來毫不費功夫的方便,卻曾帶給他們一些技術上的難題,Peter亦承認開頭設想得太簡單,未必能實踐所有想法,如檔案的傳送,軟件的配合都令他們頭痛萬分。

在世界各地玩音樂 ( 曾參與英國 Indietracks 音樂節、台灣草地音樂節、澳門藝穗音樂節等 ),Peter 如何比較各地的Indie圈?「外國當然較自由,東南亞的填鴨教育模式如前面所說,主張因循和規範,外國人則很早就培養下一代去擁有獨立思想,他們大早習慣發表和表達自己,較少抑壓,很早便決定了自己想做什麼,做rock star的專注做rock star,即使他只能捱麵包!另外,西方的音樂工業和市場都較成熟,雖然CD產量低,但收入能維持,因為樂迷願意付款去買 mp3,尊重音樂人產權,香港和國內則很難做到。」

令我意外的是,Peter對香港的 Indie 圈卻不灰心:「幸運地,我有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幫忙,例如我跟維港唱片的朋友時常一齊表演,hang out,大伙兒一起行動的感覺很好很快樂。另外,香港始終地方小,人相對少,容易策動事情,反而想到的計劃都可以實踐,好像有攻略似的,你知道step 1 2 3 要做什麼,如要出碟和做 live show,都能夠做到,feedback 和成果快,因為渠道又多。」

輕快旋律訴說寂寞

雖然 The Marshmallow Kisses 的歌詞經常流露出對當代城市生活疏離的一些感觸,使人想起村上春樹小說裏那些寂寞的故事主角。但或許因為有 Indie pop 的滋養,Peter仍然是正面的,「這種音樂不是嚴肅的,它較率性、輕鬆、不用太細緻地雕琢,反而講究整體的感覺,如何保持單純和青春的心境,它以直接和mild的方式去切入問題,可能帶種調和作用,即使寂寞都是以輕快的旋律去訴說。有時把東西浪漫化。這是音樂本身的特殊功效。」看 Peter 溫文儒雅的外表就知道了,以溫柔的方法去表達激烈的東西,不僅是他的音樂理念,亦是他的人生觀吧。

《Ciao!Baby 瞧!寶貝》新碟2011年1月27日起於香港各大CD店有售

文:饒雙宜
明報副刊 2011年 1 月 30 日

來,江湖邊的孩子快來聽【江湖邊】

秘密後園
江湖邊
廠牌︰鐵黎學校︱你的評分
20090051411

炎熱的夏天,眼前景物盡是白茫茫,聽著聽著,竟將白茫茫的一片看出屬於唐代又或是宋代的景像,遠眺一下湖邊景,近看一下家園前,一霧文學氣色,盡是秘密後園【江湖邊】。

筆者才疏學淺,並沒打算從文學角度來寫秘密後園的【江湖邊】一碟,亦沒打算逐曲逐首品評,反之想的是直接分享【江湖邊】音樂裏的平服樸素,那份淡淡然卻凌厲的氣勢,是屬於古代中國那些充滿氣魄的詩詞所體會到的意象。

秘密後園的【江湖邊】採用與樂器同步的方法錄製,lo-fi也,聲音卻造到清晰分明,自然順耳。音樂的氣邁屬北方豪情,情懷有像文人暮年的自傷;主音咬字應屬北方口音,發音方法亦有幾分古老感覺;樂器選用都是中國傳統樂器,卻不是保守傳統的學院派,單是聽《歸根》一曲便聽到他們在樂器運用處理的心意,像彈簧聲的采樣聲效鈴聲打擊樂穿插於古箏上,與人聲逐步交叠到最後成渾厚的意境氣氛,表達的是屬於人在天涯的感傷,一份人生中不得解脫想不通的茫然,「從少年到流年/從昨天到天天/從故鄉到車廂/從一個人到一群人」,「歸根,根向何方?根在何方?」。

[audio:http://www.3cmusic.com/mp3/2009/05.mp3]

緊接的《灰飛》氣氛更要低沉一點,情緒上卻依舊是那份無可奈何的愁懷。中式古典樂器的演奏將情懷淡淡然地滲出,錯落的弦音卻提供另一層的心情解讀。另一分享的作品是憂鬱小調《夢生(下載)》,換來一把帶著童氣的女聲演唱,像在夜幕低垂隨口哼出一首童年時的歌謠,「江湖的水啊,比夢更深」,「江湖的孩子,江湖邊老」,暮色沉沉。
[audio:http://www.3cmusic.com/mp3/2009/06.mp3]

【江湖邊】並不是那些玩噱頭或是什麼野心專輯,盡是一張完整而誠實的音樂習作。這絕不會是一聽即熱愛的類型,然而聽過兩三遍,卻愈感受到當中的氣氛情懷,愈回味當中的古典文學味道。不是你的那杯茶不打緊,至少,也請下載提及的三首作品,讓耳朵見証這張專輯的存在。
[audio:http://www.3cmusic.com/mp3/2009/09.mp3]
由於沒有版權問題,我們亦放出完整專輯供下載。

全碟歌詞

[nggallery i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