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菀之
晴歌集
廠牌:東亞 評分:3.0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之前寫了王菀之的《如果這是情》,不少樂迷都反駁,為何不可以翻唱?其實,我在早前的文章已寫得淸楚,我不反對翻唱,但翻唱是需要有一個理由的,選曲是致命的。同時,翻唱有一條thin line的,就是究竟這是一個偷懶的「循環再用」人家已經大受歡迎及成功的作品?還是歌手是有其想法灌注一首舊歌新生命。香港樂壇最近的翻唱,不僅是王菀之,或是張敬軒甚至是蔡卓妍,都正正是表現香港人沉迷唱K 的現象。任何歌曲由另一個歌手唱,其實亦有不一樣的味道的。如果用這個簡單的「她唱得有不一樣的味道」的想法,其實什麼作品都是成功的翻唱了。
同時,這種在編曲及風格不怎樣改動的唱K 式翻唱,亦是一個自我很膨脹的表現,是對自己聲音及演繹有無限信心的表現。基本上,像王菀之這種樂迷冠以「天使聲音」的聲線,唱什麼,亦是動聽了。
所以,如果你有以上那些她唱出另一種味道,她唱什麼都動聽的觀點的,我先小人,請你不用看這篇樂評了,你亦不用介懷我這個不懂欣賞她聲音的樂迷的話。對於翻唱,我同時寫了另一篇,列舉了一些很成功的廣東歌的翻唱例子供參考。
回到【晴歌集】,如之前提及,選曲是沒眼界亦沒大方向的。更甚的是,她更翻唱了一些人家已翻唱過的作品,像《細水長流》不就是梁漢文已翻唱過了嗎?其實,真的有需要嗎?
選回歌曲本身,王菀之基本上用一樣的淡定tone 來唱出每一首作品,喜歡的會說是「天使」聲音,唱什麼都動聽,唱出另一種情懷;對不buy 這套的人如我,則覺得很多情況都是偷懶沒力量甚至沒有投入熱情,雖然有些時候這唱法是work 的。像《妳的名字㕿我姓氏》,尤其副歌,便聽到人打瞌睡,這類歌還是留給杜麗莎唱吧。或將《幻影》編到像芭蕾舞劇般的恬靜,再把旋律唱得比原key 高,work;但唱到副歌唱回原key,那些「澎湃」編曲一出來,便走了樣,變回唱K。
也不是每首歌都這樣彊化要用同一個唱腔一隻字一隻字唸出來,原版已是迷幻的《迷失表參道》在新版中是chill-out的電子風格,最到位的是副歌的「呀呀」的人聲和音,其他的都是賣弄小聰明沒有主意的偷懶編曲把戲。《但願人長久》就更是waste of space ,目的是否要叫人覺得「呀,王菀之把聲真係好似王菲」呢?
幸好專輯找來Pixeltoy的何山來參與,唱片公司一放《Chotto等等》到youtube ,便已成為樂迷的大愛。確實,這是唯一一首有意思的cover。我不敢說何山用了很多心血,但至少這個大家覺得是perfume 或是初音版本的《Chotto等等》是很work 的,亦令人記起原來這首歌本就是一首日本歌來的。那些走音drum beats,或是古怪變音,到中間又偷了一點The Whitest Boy Alive 的簡約跳舞風格,是何山的編曲的奇妙戲法。
由何秉舜主理,翻唱陳百強的《First Love》亦較討好。取自《畫出彩虹》,以顧家輝七八十年代電視劇的大器intro引入,然後發展為The Carpenters式的七八十年代美好調調的流行作品。主意是不壞,做出來的效果亦是到位的。不過,在執行上,卻是過份參考The Carpenters等的處理,做法變得理所當然與及罐頭,既無創意亦無誠意。
唯一一首原創的「老表你好野」的《哥歌》,是簡單易入口的流行曲,是王菀之出道以來繼《我真的受傷了》一首最直接簡單的流行曲。這讓我想起一些歌手,像張懸,首張專輯的《寶貝》,第二張專輯的《兒歌》,皆是美好簡單的流行曲,亦是她獲得大眾喜愛的作品。這是王菀之與像張懸等的歌手的不一樣,我不畫公仔畫出腸。你明白的。
整張專輯是因為「老表」的大熱而製作的一張翻唱專輯,相信不少王菀之的樂迷亦會再聲援,說不應對她這樣苛刻,這只是一個「晴晴」的side project,云云。我不反對歌手做一張針對主流市場的大碟,但我卻不能接受一向以「做音樂」自居的歌手做一張沒有誠意與想法,純為市場而製的大碟。【晴歌集】當中是有一些不錯的點子的,但最後卻因為不夠誠意而變為賣弄小聰明的層面,變得僅是contrived的層面。沒有人不希望歌手獲得更多大眾認同,不過,王菀之缺乏的,是一個音樂人應有的integrity,或是中文的「音樂人的風骨」。
歌曲重點︰Chotto等等
拿,淨睇 2013 年,王菀之三月出隻 EP,首首玩野,hardback packaging 加幾首 MV,唔賣得。好啦,《妳的名字我的姓氏》o個集《老表》出o左街,討論區多人正評,facebook 好多人輪流 post 片,徇眾要求出隻《晴歌集》,又俾人話唱 K 冇誠意。我係音樂人/歌手既話真係你做埋我o個份啦。所以何韻詩盧凱彤近年主攻台灣市場都唔理你地班香港歌迷你地真係唔好怪人地。
未必個個聽歌有網上樂評人聽得咁廣咁闊咁老資格,有時有 D 好奇一點既 casual listener,有可能會因為《老表》而買《晴歌集》而認識《First Love》同《細水長流》,就好似我識有人因為方大同的《Timeless》而聽 Stevie Wonder、Eric Clapton 等,咁樣發掘音樂都係一種樂趣。梁漢文翻唱過又點?難道玩 jazz vocal 唱由 1920 年唱到而家既 standard o既全部都係冇誠意,上年 Macy Gray 翻唱成隻《Talking Book》又係搵人笨啦喎?
有幾首編曲有悶位,我贊成,而王菀之之前翻唱自己作品的《Infinity Journey》實驗性的確比較強,但我又唔覺得用 vocal ability 做賣點有咩問題,有咩 artistic integrity 既問題。胡琳、Olivia Ong、王若琳都係用靚聲做賣點。只因為王菀之出過《雷電》、《最好的》同《開籠雀》,你唔可以話佢因為用第二個賣點出碟而話人冇風骨冇誠意喎。反而一個 artist 玩實驗又得、玩淨唱又得,作為香港樂迷唔係應該因為有一個咁全面既 local artist 而鼓舞咩?
其實就算係再早啲嘅翻唱碟《Infinite Journey》都有類似問題。
說甚麼風骨似乎言重了,我會說只是妥協吧。作為樂迷,當然希望歌手可以享有創作自由,唱自己喜歡的歌,但實情是粵語流行曲巿場很小,要賺錢很難,不像國語巿場,只要有萬份之一講國語的人聽你唱歌,你已經衣食無憂。歌手要賣碟要出 show,如果歌曲不受歡迎,根本沒有人會買你的碟或去看你的音樂會,公司也會虧本,所以我理解歌手有時候需要一定程度的妥協,尤其在只有幾千萬人的粵語流行曲巿場。
還記得兩年前王菀之的水百合演唱會動用四十二人大樂隊,好幾套華麗服飾,為了舞台效果只開三面台,不用多說,那次演唱會的製作不菲,事實上我對那次唱片公司願意讓王菀之豪花感到有點驚訝,可惜是演唱會叫好不叫座。演唱會後,王菀之亦有過偏鋒而出色的作品,像去年的《留白》及《Made of Water》,當然這些「另類」作品又再次叫好不叫座。終於王菀之作出了妥協,製作了這張翻唱專輯,用意明顯不過,為了入屋。我相信沒有公司願意無止境作虧本投資,當然我不知道王菀之與公司怎樣協調,不過回望唱片公司過往給予王菀之在創作方面的自由度,我會理解王菀之的妥協。
我認為這張翻唱碟水準的確很一般,或者說真的很 K,我寧可王菀之唱《水百合》或《留白》,好過翻唱別人的歌。可悲的是,香港樂迷容不下這些「另類」歌曲,堅持是可以,但堅持的結果只有兩個,一是放棄香港巿場,像 Ellen 一樣,轉攻台灣,二是像很多歌手無聲無息引退。不論結果如何,香港也將失去一位創作歌手。那麼我寧可王菀之作出妥協,繼續留守香港樂壇,用她的母語去唱粵語歌,偶爾玩玩偏鋒的作品,也在適當時候作出妥協。
換個角度,當樂迷因為 K 歌再次關注王菀之,其實也不是壞事吧。自王菀之出道以來,她所唱過的優秀作品為數也不少,像早期的《手望》、《雷電》、《畫意》,到近年的《月亮說》、《安妮·法蘭克》、以至上面說過的《水百合》和《留白》,這些都足見王菀之的努力及她求變的決心。如果單憑一張翻唱專輯就否定王菀之多年來的努力,我覺得這對她實在不公道,尤其是她近年其實也有過出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