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 Dylan獲文學獎的文摘及一些想法

關於同意Bob Dylan 獲獎,可讀這篇

Why Bob Dylan Deserves His Nobel Prize

充分解釋為何Bob Dylan deserves it ,總括而言,Bob Dylan 的文學成就不單在他的歌詞,而是他在社會及美國音樂發展的歷史作用。

關於不同意Bob Dylan 獲獎,可讀這篇

Why Bob Dylan Shouldn’t Have Gotten a Nobel

我個人而言不同意Singer-songwriter 贏Literature Prize的。

當然,所有這類評審或獎項都是有他們自己的準則及想法,亦不存在任何「對與錯」。但Nobel Literature Prize 這次最大的問題是,假若這樣文學獎是給已是很小以及dying out的觀眾的文學一個認同及鼓勵的話,那頒給Bob Dylan就完全是給正在仍然寫「傳統文學」的文人一大巴。尤其是面對著世界經濟危機,右傾政府近十數年積極削減對文學到人文學科的支持,頒給音樂人的意義何在?

因為歌詞是有整個媒體及音樂去支撐的,撇除商業問題(它們不一定要嚴重商業化),但整體而言它們得到傳播的機會比起一般文學的機會是更多更多,其accessibillity 是更高,而本身給音樂人認同與榮耀的獎項已經穩固地存在吧?有需要用已是十分稀薄的文學資源去給音樂人認同嗎?

再加上歌詞是以旋律及歌者的聲音去演繹的,它們怎樣唱,怎樣演繹亦會直接影響歌詞本身的意思及深度。像這篇爭論歌詞是performance 而不是文學一樣,因為歌詞靠音樂可將最粗淺、平庸的文字變得深刻堂煌。關於歌詞這媒介的獨特性,可讀這篇Bob Dylan’s song about the Titanic makes you wish you’d been on board

Nobel Literature Prize 受爭議可是平常事,像1953年頒給英國首相Winston Churchill 就是最大的WTF moment,與Bob Dylan 獲獎同樣受到爭議。但是,這類獎項其中一目的是引起社會討論,所以沒討論才是更可悲的反應。

這篇 Bob Dylan wins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亦節錄了不同人對Bob Dylan 獲獎的反應。

至於那些填詞到singer-songwriter的朋友的圍暖自high,大聲叫「歌詞是文學」,有點像那些主流歌手要上【我是歌手】節目給公審然後喊爆扯著哮說「我真係歌手」,此情此景。

香港樂壇要告別多少個「我」?

fionabye

薛凱琪曾是不少樂迷的心肝,在A&R傳奇Evi Yang的打造下,當年一個抱著小克公仔的漫畫少女,賣的是一個有想法有夢想的鄰家少女。黃偉文一首又一首到位歌詞,再加上之後遇到Edward Chan/Charles Lee,一首《小峽谷1234》成為廣東樂壇近年來其中一首最神奇的作品;打後拍上方大同就更是如虎添翼,基本上就算不認真樂壇發展,每有作品都叫好叫座。

不過,告別「玩玩下」的音樂年代,薛凱琪登上紅館,告別華納,迎接Paco一心走向一線最前,然後大家一下子又再感到「呀,薛凱琪的歌變左啦!」。哦,Deja Vu?係囉,呢個場景就好似係命中注定要發生,就好似周星馳《西遊記》中用月光寶盒返幾多次過去,都係避不了,命中註定。

究竟係走紅的毒咒?定係紅館的毒咒?定係走向大眾的毒咒?係咪即係電視上,要多人睇就要迎合師奶,拍無綫的師奶劇?聽歌的,要迎合大眾,就要變得四平八穩,放棄身段?

陳奕迅楊千嬅由華星時期indie 包裝,前者在英皇時期成為大中華的「K歌之王」,後者則在新藝寶時期變為雷頌德港(K)樂教父的傳唱者。古巨基由真率新民謡曲風變為苦情歌王,亦成為雷頌德的音樂代言人。最近則是吳雨霏由硬朗變為典型嬌滳滳女人味的苦情女人。這次到薛凱琪,作曲的方大同一字明顯就是一個騙局,基本這支舒文監製的作品,寫上誰編曲誰演唱亦沒有關係,就是依舊的四平八穩,那種過耳即忘的情歌。

林寶填的詞或者算是填得妙,「告別我」,薛凱琪就是要告別以前的那個以前好玩的「我」。嗯,又是那句,這或者不是歌手的錯,這是主流音樂製作模式的錯,歌手永遠只是一個棋子,一個產品而已。你估當初你聽到的那個古巨基陳奕迅楊千嬅全是他們自己最想做的我咩?

那究竟往後樂壇,還有多少個有個性的歌手仍然要「告別我」?

唱片店︰你還愛我嗎?我怎麼竟有點怕

我住在屯門,屯門沒有HMV,每個週末我就坐一小時巴士到尖沙咀HMV,試聽新碟,在特價一欄尋寶。一下子就花一兩個小時。用兩隻手指快速翻特價唱片的快感仍然深刻,那一聲又一聲的拍拍聲,就是尋寶的聲音,期待下一張碟看到的會是什麼好東西。

逛完HMV就到佐敦的Monitor Records再看一看有什麼新東西,還記得Monitor總是沒有什麼人,每次入去都頗有壓力。然後最後一站到信和,新的唱片較主流的,全在信和買,堪稱最平(僅有元朗喜利能有更低價)。

過了一陣子就是89268的年代,太子的印象通常都是很熱很大汗的,但由太子地䥫站出去到The Panic又真是方便。89268沒有Monitor 的壓力,但通常都是沒什麼人,還是有一點壓力。因為Cat姐或店內的人太友善,每次到訪總要買一點東西不然總感到不好意思。之後就是89268的關閉,到Zoo Records了。如此這般,不同的唱片店在不同的年代流下足印,都是屬於記憶上一個又一個的重要標記。

HMV面臨關閉,又或是Blockbuster又好,知道後都只有感到傷感。感情上,這些都是感情都是記憶上的東西,如以前的小店一間又一間的關上,到今天的大店一間又一間的倒下,都証明歲月不饒人,時代的步伐真的走得太快,Nostalgia之餘,亦是唏噓自己的步伐又是否能跟著這個時代走?下個淘汰的,是另一間店舖;店舖的影子下,其實暗藏著無數個像自己一樣的小人物。

HMV倒下固然傷感,然而,從現實看,HMV的倒下就像徵著舊時代的唱片業的守舊經營方法已經不再設合這個年代。HMV的過高定價,貨源不足,忽略獨立音樂正印証以往近一百年的音樂工業已經是要重新畫寫了。記得近十年八載,HMV的減價也只是巧立名目的減價,減完又減的都是倉底貨,連尋寶的空間都沒有了。

傷感,但世界還是在轉,沒有唱片店的年代,再過一陣子是沒有書店的年代,再過一陣子是沒有任何實體店舖的年代,我們的生活又怎樣過?沒有他她或它,我們的生活又會是如何?現況天天在變化,情感不變嗎?

別話,翻查歌詞,原來提過唱片店的歌曲少之又少,今年就有兩首,一首是Rubberband 的《快樂鐳射舖》;另一首是My Little Airport的《到信和賣碟》。兩個單位,一主流一獨立,共通的是都是很設合現況的樂隊。舊的,記憶猶深的是林夕為楊千嬅填的《她成功了他沒有》,算是最經典。林夕用歌詞講了有一部電影長度的故事,一切由「唱片店」作起點,觸及「現實與理想」的矛盾,言簡卻將故事寫得深刻,十分唏噓。歌詞講及男朋友追求理想開小眾唱片店,「賣買的全是冷門」,結果結業,但最後結識了新女友結婚過幸福生活;女朋友則成為主流女歌手事業成功了。當中的「可惜經過試煉不惜撕破了臉為了錢 手裡沒餘錢」不就是所有追求音樂的現實嗎?

馮允謙《今天開始》披著嬉皮士外皮的民建聯

參加無綫超級巨聲第三輯的馮允謙贏得亞軍,其乾淨外表加上鬼仔性格及ABC咬字(他在加拿大長大)在香港娛樂圈不是必贏股也都叫做大有潛力股,特別容易電暈少女或少男。你可以想像這類歌手只要拿起結他,翻唱大熱的唱作人的Bruno Mars或Jason Mraz的清新流行,少女/少男已急不及待尖叫。

這樣「鬼仔型」歌手,對上一個是簽上出名品味高的A Music的李治廷。李治廷的故事已給我們一個很深刻的教訓,就是核爆級的A&R及art direction的大災難(封面)。基本上簽上品味與眼界欠奉的香港主流唱片公司,你就算是港版Bruno Mars,最終只會淪為「雄風」級的咸書艷星格調。

簽上傳統造星工廠的英皇,馮允謙走什麼歌手路向都頗為清晰。不過,想不到的是首支單曲就要同李治廷《今天開始》的作品撞名,呢一刻我先意會到原來諗一個新歌名係咁困難。還不止,當年人家將李治廷reference到恭碩良,今天英皇則甚至直接搵上恭碩良為馮允謙的《今天開始》包辦曲編監。

其實這首帶有六十年代音色的搖滾流行《今天開始》算不上出色,也叫做簡簡單單舒舒服服,當然你可以知道恭碩良唱的話作品會更加有力量,亦知道恭碩良偷懶地取樣那Jim Lee常常用的「六十年代結他音色」。不過,呢首歌最攞命的,是新填詞人周沂填出的歌詞。

「Make Love Not War」本來是老掉牙的典型象徵開放、自由、反戰等的搖滾精神,作首支單曲的題材應該都叫做穩打穩陣……你又錯啦,周沂除了特別加入香港式說教元素外,更要命的是加入十分民建聯或愛港力的「和諧」精神。

「別發脾氣就算多麼生氣」,這是否香港人易有情緒病的原因?「別要亂說話刺激身邊人 有些感受並傷不起 駁火只會摧毀真理」,「想爭執很易 亦都很膚淺 學會懂得讚美多一點 拋開無聊的對峙 So come on now 於今天開始」歌詞除了天真得像小學生思維外,總覺得這是可以sell 給香港政府、民建聯、愛港力甚至是中聯辦的歌曲呢。

歌曲的時代性,在於對當時社會到政治環境的回應及評論。嬉皮Hippie反戰,叫著口號Make Love Not War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當時越戰及冷戰政治氣候。香港政治敏感期,唱流行歌的新人披著「嬉皮」的皮來唱首「和諧」之歌,叫大家不要爭執多些愛,很符合港蛙精神——呀,你殺死我啦。

另一心酸的是周沂作為新填詞人,填得好不好還是別話,就算放低變「放底」也不緊要,但竟然可以填出這樣子保守陳腐的反智題材?如果你告訴我是上頭指示,我也想問問這對得住你的良心嗎?或者我又錯了,我不應該對一個target 少男少女的年輕歌手的作品那麼「認真」及政治化的,唔唱情歌已經好好啦。很不該。

馮允謙 – 今天開始
作曲:馮允謙 / 恭碩良/Kelvin Avon
填詞:周沂
編曲:恭碩良 / Kelvin Avon
監製:恭碩良 / Kelvin Avon

別發脾氣就算多麼生氣
戰爭一幕並非打機 中槍可以不理
別要亂說話刺激身邊人
有些感受並傷不起 駁火只會摧毀真理

世界都太清高 太少擁抱
如可放底申訴 懂得愛
至有氧氣修補損耗

Come on now, Sing it loud
只需要愛不需槍砲
Come on now, Let’s reach out
請不要再吵

用愛令隔膜去縮短距離
幸福珍貴便花心機 壞了親手修理
年少曾氣盛言行沒顧忌
自以為很帥 只想勝利

你我都太拘謹 太少擁吻
如可放心一笑 懂得愛
要對世界增加親切感

Come on now, Sing it loud
只需要愛不需槍砲
Come on now, Let’s reach out
請不要再吵

想爭執很易 亦都很膚淺
學會懂得讚美多一點 拋開無聊的對峙
So come on now 於今天開始

Come on now, Sing it loud
只需要愛不需槍砲
Come on now, Sing it loud
只需要愛不需槍砲
Come on now, Sing it loud
只需要愛不需槍砲
Come on now, Sing it loud
只需要愛不需槍砲
Come on now, Sing it loud
只需要愛不需槍砲
Come on now, Let’s reach out
請不要再吵

【音讀】樂壇現實派︰當謝安琪「搭上」舒文

香港主流樂壇沉寂已經是不用「爭論」的事實,我們不用瞎著眼或刻意仁慈說「未死未死」等好心說話。「主流」找不到聽眾,比「非主流」更小眾,少人聽少人買沒人講,所謂歌曲人氣及播放率全靠主流媒體機械式運作及利益輸送,怪異荒誕之極。

現今香港樂壇「人才荒」的情況是歷來最嚴重。新血不足,舊血則接近壞血死血。以往我們一直有某搶手音樂人「雄霸」樂壇的情況,90年代我們經歷過幾年雷頌德時代,一陣子陳輝陽年代,跟著變成由早已上位的王雙駿、Eric Kwok及舒文瓜分樂壇,到這一兩年今時今日,我們正式踏入了由舊將舒文管治的年代。

在樂壇打滾了十多個年頭的舒文可謂越戰越勇,以往主要替容祖兒及英皇歌手監製,或者因為上年跟陳奕迅合作過後以及在903贏過大獎的關係,如今則可以說是幾乎香港每一個歌手每一首主打歌均由他監製。李克勤的《活著為求什麼》、薛凱琪《Better Me》、楊千嬅《親》、吳雨霏《狠狠》、古巨基、許志安、羅力威…但意想不到的是,連謝安琪今年首支單曲《獨行俠侶》都是舒文監製——這完全是樂壇癱瘓了。

舒文的格式化工廠式GENERIC音樂美學在今年香港主流樂壇大行其道,不是他的錯。如此一個音樂監製包辦全港所有主流歌手音樂豈是舒文的錯?對舒文而言,佢都係「搵食O者」;對香港唱片公司而言,他們也只不過選用最熱門的音樂人而已;對香港普遍大眾而言,根本就冇人理,WHO CARES?

一向「關心社會」的謝安琪在國民教育一役中「潛水」,而在社會動蕩的情況下,久違新作又突然來首平庸合唱情歌,令之前一直打造的社會定位或良心形象突然顯得虛假脆弱。而且,連discuss網友都有感「K 得來唔好聽(link)」,謝安琪主攻情歌市場的路線看來真是「聽天由命」了。或者,其實都不是謝安琪的錯,都係一句「搵食o者」,供樓養仔著靚衫唔駛錢?在電台聽足百幾二百次,就自然變得好聽啦。

【音讀】港台,能利用搞Pop Poll的資源支持本地獨立音樂嗎?

看到朋友面書轉貼本地「新」樂隊Modern Children獲得港台的Pop Poll「全年最受歡迎新人或組合」提名,更說是唯一本地樂團能夠獲得提名,睇落就似是值得高興,但我就睇到真係谷氣。

點解谷到一肚氣?當然,唔關Modern Children事,一隊新樂隊有咩傳媒就咁提(下)個名(唔駛提名),都一定會高興並感激架啦,醜角就由我地來做啦。

第一,整個program根本是一大笑話。首先最可憐亦最尷尬係,最受歡迎十大國際歌曲當中,先係將Lady Gaga等一眾Mainstream Pop songs中,竟然放個Radiohead 的Lotus Flower落去?係咪搞的人覺得點都要放個「神級樂團」落去會自我感覺良好?最簡單連歌曲類型都搞唔清,你究竟想投咩歌?定係你仲以為Radiohead仲唱緊Creep?

其次,我真係唔知Rubberband 或恭碩良為自己能夠同Radiohead同Coldplay平起平坐放在同一「國際金曲」之中,係幾咁尷尬?唔贏還好,贏了真係唔知拎唔拎好,其實同普京被獲頒孔子和平獎一樣,有冇分別?

當然,諗返港台向來鍾意搞呢種無聊玩意,眾所周知大陸唔紅的容祖兒年年都會在港台贏全國最受歡迎女歌手,贏張靚穎等等,點解港台作為一個官台要咁做?我真係諗唔明。唔通係要同容祖兒一齊自我良好到呢個地步?

第三,港台,你作為一個官營電台,究竟你有推動過本地音樂發展嗎?能夠直接支持本地獨立樂隊嗎?難道你認為你放Modern Children或恭碩良去同Lady Gaga 同一排名就叫係幫左佢地一把嗎?這就係你對本地歌手的認同嗎?你既然有呢個資源去搞一個「國際盛事」,咁不如幫下本地獨立音樂係咪仲好?

第四,思想停留八九十年代,什麼叫「最受歡迎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手」(英文更驚,GOLD SONG)?你地可唔可以改下一d 已再冇意思的用語?

其實由中文金曲頒獎禮開始,我哋已經知道港台係不思進取。咁多年來,你仲花公帑搞一個根本冇人care冇公信力的頒獎禮,做同TVB或商台一樣的Show,意義何在?其實港台有冇真係諗過點樣可以幫助到香港樂壇?點解咁多年來,903都有幫助獨立音樂,你地仍然係鍾意播你地的衛蘭?

最後,最重要的,就係整個program毫無意義,搞一個投選「最受歡迎」的國際流行曲,目的何在?自愚之餘更浪費公帑。這個Pop Poll,更原來已搞了廿三年,唔講唔知,更原來係「一年一度的國際流行音樂盛事」。唉,既然港台鍾意將本地單位同國際單位接軌從而自我感覺良好,我就將港台同BBC比。BBC其實向來亦被批評為保守,播放歌曲重重覆覆。但至少,近年BBC在不同電台選用不同的Music List方法播歌,刻意在BBC 1裏選擇一些新歌及較少人認識的作品播,就已係一個進步。十年前搞了一個BBC 6 Music的數碼電子新頻道,幾年前的BBC Sound亦成為英國音樂圈子一個Talent Scout及樂壇指標的地方,James Blake就係由呢度出來。

港台呀港台,你幾時醒下,與時並進?

(註︰【音讀】乃是本站全新音樂專欄,專針對香港樂壇奇難雜症,希望鬧得大聲,有人關注,從此幫助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