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看著網絡全天候批鬥楊千嬅,對她作出人身攻擊,集體網上欺凌,我突然想起鍾氏兄弟在《F For: 香港抗爭音樂誌》訪問中說的一番話:「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條藍絲,就算立場是黃,我們也可能有以藍絲的方式來當黃絲的時候。」
由楊千嬅上年因為一張R.I.P.照片引起的butterfly effect發生一連串的事令她形象插水,一下子變全港仇人,其實也合情合理。被香港樂迷偏愛,愛足這麼多年,在香港最關鍵時候她屈服出聲明話自己愛港愛國,大家失望痛心在所難免。
最初大家用「楊千嬅不了」,「心口有個共字」或是用「如果可磊落做人你會更吸引」來抗議批評,都是合理甚至是高尚表現。不過,很快地,這些理性被漫罵淹沒,鬧她靠借運紅,品衰,無樣無歌無演技,「臭閪」,「奶共閪」,到今日說她樣殘醜樣肥塊面闊過個電視,人身攻擊埋人哋老公外形懷疑人性向etc,唔知以為佢仲仆街過習近平甚至林鄭,因為我都冇聽過香港對佢哋有咁多人身攻擊。
這件事亦令我諗起大家愛用的「黑警死全家」口號。這口號在示威衝突現場嗌,可接受,是當中溫度及熱度的表現,因為大家只能用言語來抗衡警察的濫暴。不過,每每見到大家用來做橫額或者在social media日提夜提,就明顯踩界,因為「黑警死全家」確實惡毒,屬hate speech 煽動仇恨的範疇。
不過,又有幾多人批評討論這個問題?現在社會分裂,黃色就是一切,當中的思考能力與批評能力卻沒有剩下幾多。顏色,或者可以快速地分到誰是敵人,但穿上同「顏色」,不代表就是自己人,最近「龍門冰室」一事亦是最佳例證。
九七前,我們用「大陸人」作反面身份來建立「香港人」的國民身份,用中國社會的陋習來確立自己是「有文化」、「有學識」的優越身份。現在如果我們要擁抱「黃色真香港人」身份,那就必需記得,我們要學會記得認清「藍色」的下流沒底線,缺乏思考反省能力,讓「黃色」謹記遠離這些惡習,成為更高尚的一群人——這樣香港才會有最後希望。
繼續 Victim blaming
網絡批鬥楊千嬅,反映出香港victim blaming風氣的嚴重。楊千嬅是搵人民幣奶共,是做錯PR,但平心而論,她也不過是這個香港問題的其中一受害人,而她的downfall,也是因為出了一張向義士說R.I.P.的照片而起,沒有同情心不緊要,但其實用不著那麼惡毒。
奶共,基本上是整個主流娛樂圈音樂圈都在奶,不代表這是可原諒,但single out 楊千嬅就明顯過火。同時,有些無腦的人用她當年向中國軍人致敬、同習近平握手的相來一直做她說她是藍千嬅,前者已是多年前事,當時風氣也不同,已沒有什麼拿出來討論價值;後者是娛樂圈問題,大部份歌手亦有出席過呢類維穩騷,何韻詩還在主流唱片公司時亦玩過回歸騷等表演﹐無需要無限放大。
另一角度看,其實現在的楊千嬅就更能表現楊千嬅一直的歌詞內容。大部份人讀不清林夕為楊千嬅寫的歌詞,像大家愛用《楊千嬅》的「如果可磊落做人」,大家都忘記了「如果可」這三個字。這首歌不是說「楊千嬅」是完美,正正相反,這歌是林夕送給楊千嬅的生日禮物,是有關如何能做個更好的成年人的教誨。歌詞的引旨正正是「你現在大個需要做大戲,但是別要太過顧忌。」林夕說過這首歌是送給香港人的,這是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的一首歌。
楊千嬅不完美,我們亦然。楊千嬅要奶共,正如身在香港的人要活在中共的陰影下,在生活各細節不能完全反共的無奈情況一樣。完美的世界,大家最好可以全部辭職罷工唔搭黨鐵,但是——縱使當中有很多不能原諒的妥協——這就是現實。大家鬧咗咁耐,點解香港人咁鍾意返工?點解死都唔肯罷工?因為這不是一個人的軟弱問題,而是香港一直以來的意識形態與及價值觀問題,亦是人自私希望有生活安穩的現實。
楊千嬅音樂事業最終回?
楊千嬅明明已過氣,但仍然咁多人鬧討厭,係因為楊千嬅確實是好本土好香港好能代表這千僖以後的香港流行文化。好多人唔明點解楊千嬅的音樂在香港流行樂咁重要,係因為楊千嬅係最成功亦最撤撤底底Made in Hong Kong 的香港流行icon,是首批與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曲劃清界線的歌手之一。
88年商業二台叱吒903開始推廣香港「百份百原創」,但相隔十年,香港樂壇才真正踏入原創的局面,九十年代紅的歌手,像張學友郭富城王菲甚至王菲彭羚等,早期仍然是唱改編歌;直至1997那兩三年,新一代歌手像梁詠琪、楊千嬅、謝霆鋒、盧巧音、陳奕迅等才出現,都以香港音樂人作班底及原創作品作主打(陳奕迅早期是走張學友路,華星時期亦有改編日本歌。)
當年楊千嬅一直是樂壇黑馬,主流沒有多少人想過她會走紅,【直覺】一碟開始碰上人山人海,在樂評界贏得口碑,讓華星給楊千嬅走上知性小眾路線,在娛樂圈中嘗試建立一個較authentic、organic 的聲音,意識形態上接上黃耀明的軌,當年同進念一輩玩埋一堆,音樂上則是港式撞日式,結果就是一系列現在被視為幾張經典的華星專輯。當年楊千嬅開演唱會,嘉賓是黃耀明,翻唱唱達明,或是陳百強林憶蓮,有承繼八九十年代香港樂壇的精華,啟發出新一代音樂的精神。
之後的什麼「心口有個勇字」,拍了多套「意外大紅」的電影都已是歷史了。香港音樂唱片業,從此多了個楊千嬅成功模式,在傳統「天后明星」上多了一個原來可以在音樂企劃上成功的路線。或者,大家就明點解今時今日,大家或我,仍然肯花時間寫楊千嬅的原因。
這件事,唯一可證實的是,楊千嬅委實脫節,PR手段已過時不管用,她愛用的那些vague、大器言論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已經唔work。像這次借明報周刊來澄清,雖然明顯地她的生活心情受這一年多的風波明顯嚴重影響,外形不在狀態,她說的回應算是合理,但大家沒有給她絲毫同情,只是更反感更多惡毒言論,足見這種上世紀PR手段的過時。她一日因為工作問題不能坦白、直接講政治,相信香港大眾一日都不會原諒她。
經這次後,她的新作《現在就是最後的意願》及未來新作都變得頗有意思。畢竟楊千嬅事業翻生已發生過,她的作品變成她對負面消息的回應亦常出現,那且看在香港發展到今時今日的情形下,林夕及音樂人能否再有力將她的逆境再次變為她音樂的養料,令她重生,還是真正是檟誌著楊千嬅在香港流行音樂的終結,the end of an era吧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