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廷鏗《藍血人》- 蛻變前夕的痛苦掙扎

是從哪時開始發現許廷鏗的聲音有驚喜、有進化的潛力? 第一次是他以超級巨聲參賽者的身份,選擇演唱方大同的《夠不夠》,有別於一般歌唱比賽去突出唱功,卻強調節奏韻律的掌握,青澀不成熟卻顯現個性,之後歌唱實力愈多練習愈多表演自然增強,選曲與演繹方式卻跟著評審的意見慢慢磨平稜角。第二次是離開比賽舞台,首次推出單曲《出走》,一開聲就相當響亮搶耳,之後卻太多重複的曲式,以其唱片公司的公式製作,再悅耳的旋律,經過工廠倒模都會讓人聽得麻木。於是現在離開TVB老家外闖,就帶來第三次的突破 -《藍血人》。

王雙駿在2017年與不少單位第一次合作,都見為歌者度身訂造的火花,包括為Supper Moment首次擔綱編曲的《說再見了吧》,令其樂隊作品脫離從前獨立的氣息,更大器亦更有天團風範; 亦有為方皓玟的《Let’s Say》注入爵士味道,豐富了從前其創作少見的樂器與混音; 在《小碎步》則重新將鍾舒漫還原到她出道時主打的西洋型格,可算為港樂這一年的編曲添上最多亮點的一人。許廷鏗最新單曲選擇與其合作,當然亦希望得到改造,撞撃出新的形象,以配合轉會後一新樂迷耳目的需要。不過這同時意味著王雙駿只是主流樂壇中走另類路線的一個保守選擇,所謂新鮮的配搭當然就不及他兩位巨聲好姊妹 – 鄧小巧與王嘉儀,有自己班底與方向,偏鋒得更徹底無後顧。

《藍血人》想宣示豁出去的訊息,但編曲卻明顯有所滯後,去得不夠盡,縱有從主歌到副歌的一下突變,亦當然有慣常例牌的層層遞進,反而欠缺明顯要歇斯底里的爆發位置 (畢竟王雙駿真的不是 CY Kong),亦沒有密集歌詞的轟炸。許廷鏗的演繹亦是想釋放卻不全然,像是預備跑到懸崖卻仍有道繩索勒住自己。這種情況正好在華納前一哥發生過,周柏豪的《摔角》就正是想找王雙駿來超越自我,然而最終效果是尷尷尬尬,想跳入舞池卻又不夠動感,尤其歌者聲音過於硬實就不性感。周柏豪《摔角》的聲音不配合是先天的技巧與聲音局限,許廷鏗於《藍血人》卻不應駕馭不來,那就是後天的心態因素影響。

來自TVB星夢的包袱,就是支持者的預期。情歌與勵志歌是一向吸納樂迷的類型,一下子轉到暗黑色彩較重的曲風,就是完全顛覆之前成功的路向,這種放手一搏實在太冒險,倒不如逐步引導聽眾去適應其轉型 – 從《青春頌》到《魂遊太虛》過渡到現在《藍血人》。許廷鏗一向擅長營造主題概念,《出走三部曲》到《成長》都有鮮明題材去引起共鳴,及後的《阿樂》《你在我在》等亦有自己怎樣宣傳歌曲的定位,對於他自身的音樂品牌有著相當的自覺。是次轉會就先推出《根》去感謝舊公司的體驗,跟著順著故事發展就有《藍血人》跑出安全區的意象 – 音樂錄像大膽拍攝性小眾的調戲前奏,可與歌者模糊性向的現實相合,亦能緊扣社會題材作聯想,別具話題性,足見許廷鏗定位的聰明。

不過《藍血人》歌詞的字裡行間是否真的肯定只有前進,沒有退後的決心? 似乎陳詠謙寫下許廷鏗心聲,也跟編曲與演繹的猶疑狀態一致。歌曲一開首先講到主角的心情,不想停留於溫室 (大台對於他與巨聲幫來講,是一座家長式管治的學校吧),不想追隨主流人群 (交代自身不想拍劇換取知名度,寧願少一點群眾也只要一心做音樂),然而隨即有疑惑,這是否做錯決定? 自己也不清楚,但選擇了就一定要繼續向前行。

之後全首歌其實都是「後已無退路,前路怎樣走」的掙扎,副歌的堅定並非自信的表現,而是克服迷失方向的自我安慰。塌陷無路、深不可測、區區雙手、欠缺經緯度、跌入迷惘等都是負面想法的堆疊,可見得要走是逼不得已,而不是有野心有計劃的打算。因此,光此一刻還未有,鬥快打開缺口,亦即缺口尚未打開。《藍血人》不是加盟新公司萬丈雄心、大展鴻圖、步向勝利的宣言,反是無力、失落、自卑的低潮寫照,並竭力將其逃出絕境的力量注入歌曲中。

於是歌詞、曲風、演繹三者的情緒其實是一致的,還未逃得出去,但至少意識到自己正被囚困。視覺畫面中他一直的跑,卻未跑到出口; 愛人們在挑逗撫摸,卻都是前戲,未到戲肉,衣服已脫,道具已齊,就差埋牙一撃。《藍血人》只是一個起步點,在進化的過程之中掙扎,在曖昧的摸索之中游移,就為等待在前面未完成的蛻變 – 然而捕捉得到高潮爆發的前夕,其實也是一種難能可貴。音樂作品中能見這份自省,並體現歌者的焦慮投射,再化為正面的動力,包裝成另一種勵志打氣的路線,從意念到執行已具高度完整性。

原文連結

符致逸 靈魂獨舞 給老餅的台式懷舊安慰

總覺得符致逸是屬於那種很適合簽上環球這類大型唱片公司的音樂人,他是那種鄰家男孩,有齊那些討人喜歡、很有禮貌的特質,有自己的想法但不是那些特別堅持自己所見,或總不會想得太極端的那類歌手,或普通人,有點像男版的Gin Lee其實。你見他簽了環球後的三首作品,與Jim Lee合作,全都有災難性的形象及造型,他都好像視而不見但仍然在FB 感謝環球等等等,都是很典型香港歌手的圓滑做法。

走台灣90年代唱作人路線,其實對廣東音樂來說確實是蠻有趣,蠻有新鮮感的。稍前想做復古帶soul, blues的《加多點真》其實意念與音色都不差,但就只是差一點時代感,結果最後環球還要????????偷偷地將此作在Youtube落架。不過,cover達明的《恐怖份子》又特別有意思,他硬硬舊式的唱法與那個迷離的編曲是個很奇特的配搭。好,這次來到《靈魂獨舞》,intro 一來便知是Jim Lee 玩了十多年仍然在玩的六十年代懷舊結他音色與harmony,給過江美琪,給過陳奕迅,這次到符逸致,結果又一樣work。

《靈魂獨舞》基本上是對我們這些老餅,喜歡90到二千年初的台灣流行曲的人的一個美好throwback,是懷舊是nostalgia,是回想那些舊日子不用憂心政治不用怕被label 港豬能夠陶醉音樂的幼稚天真但美好的時光。《靈魂獨舞》擁有一切流行曲應有的美好元素,美好的旋律,那organ音色那和音那結他,都不屬廣東音樂的範疇——那老土到爆不堪入目的MV則很港式。

張曼玉Look In My Eyes前衛小眾的音樂作業

張曼玉很香港,但卻不是很香港。她是香港電影的光輝歲月的poster girl,出演了好幾部經典港產片以及王家衛的經典電影,是喜歡港產片及asian art cinema 朋友都一定會認得喜歡的演員。同時她很不香港,因為她不玩那些核鬼特香港娛樂圈,亦不做爛市,是鮮有有藝術觸覺及對劇本及電影有要求的香港演員,對上一次的主流電影已是12 年前的2046。

不休做,幾年前她開始玩音樂,簽上大陸大獨立廠牌Modern Sky 摩登天空,開始製作音樂,擺明就是不做主流,要做小眾獨立音樂。2014年在上海草莓音樂節的演出卻被主流媒體大做,成為坊間茶餘飯後佳話,不懂笑無綫明星仔平平無奇地拎枝咪唱歌跳舞扮巨星,但姨媽姑姐就係偏偏好識笑張曼玉唱歌差,笑其唱功。當然,張玉曼應該懶理,但都要一等等兩年,張曼玉終於推出首支單曲Look in My Eyes。

Look in My Eyes中一開波以張曼玉低沉老牛聲引入,明顯是一個statement,就是她根本根本不care坊間怎樣去批評她的音樂,因為她就是鍾意這樣唱,玩這樣的音樂。她淸楚知道她做的音樂不是商業商品,而是她自己的音樂作業,是藝術。正如旁人會笑爆Yoko Ono唱歌五音不全,但她的藝術就是「五音不全」,與張曼玉以自己的名氣來作招倈,以反傳統唱法懶理隱世「音樂專家」的那些姨媽姑姐的街坊,都是有異曲同功作用。

自己創作的Look in My Eyes聽得出是????對九十年代電子另類主流的一個tribute,是東洋味的Bjork Army of Me,連那個電子bass riff 都模彷。整首作品是trip hop 底,加重工業音樂感覺,再配合少少亞洲式psychedelic ,就是這個黑暗神秘的唱歌版張曼玉的persona。

David Lynch 可以玩音樂,艾未未可以玩音樂,張曼玉亦可以玩音樂,因為他們都視音樂為興趣,而興趣就是藝術。

八芭啦笨爸,走進謝芊彤謝芊蕾的美麗安靜的平????世界

謝芊彤與謝芊蕾的最新單曲《八芭啦笨爸》推出的時刻正是全世界立立亂的時候,我們還有心情聽音樂嗎?

這當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亦是現今在香港的音樂人,尤其對不是走主流傻頭傻腦明星形象的獨立音樂人來說,最重要,最核心的問題︰音樂在這樣壞的世界上有什麼作用?現今香港的局勢是前所未有的惡劣,這不同冷戰時期,這不是你走出來說「停戰」,make love no war就能過骨、能幫助社會的時代,香港的政治局勢是複雜陰險,亦充滿著打壓與各種程度的壓力,香港的獨立音樂人,究竟應該怎樣回應這個時代?

????謝芊彤謝芊蕾的《八芭啦笨爸》絕對不是回應這個時代的單曲,它承傳著港台一直最愛的淸新恬靜的音樂風格,當中的三拍子傻氣跳皮,當中的古典chamber music 的情緒,當中的慵懶生活氣息,都好像????回到大家都還未懂事,還是能當港豬享受著淸新獨立音樂美好的安穩時期。

學者、哲學家時不時批評藝術使人意志軟弱,不無道理,在現今的香港音樂圈便見證了這樣的一回事。香港人都紛紛躲進了這些美麗安靜的平????世界避世了,都被那些多愁善感感染了,都將那些正面信息消費了。然而,在消費主導的社會下,文化被消費後只會更堅固當中的status quo,社會不會改變,只有我們懦弱的心會得到精神的自瀆,心靈感到滿足更強壯了,那任世間再崩壞,只要心靈得已滿足,逆境也不算得什麼了。

八芭啦笨爸,美好的音樂,走進美麗安靜的平????世界,現今世界就算再壞,也不用怕了,是嗎。

在絕望的香港應停止繁殖嗎?

今年的香港樂壇,沒有一首流行曲比林奕匡的《停止繁殖》更有衝撃性,更能反映香港人當下的心情。這一個星期不止出現了人大第五次釋法,還有美國的總統大選,每一天的新聞都將人壓得透不過氣,移民又可到何處去,留下又可怎樣自處? 近日全球上演的電影《Inferno 地獄解碼》題材也在講人口過剩現象,這個方向解讀《停止繁殖》也可相通,環境破壞加快了末日步伐,全球暖化,天氣極端,青天有雹,城市變沙漠。

然而《停止繁殖》作為廣東歌,主要市場當然是香港人,而大家第一時間聯想到世代的逼迫,當然不是自然生態,而是人為政治。「何時又有不公平變成磊落」中一個「又」字標示了見證著不公平的事已不止一次,還要給漂白成「光明磊落」,這是一個黑白價值觀不再能堅守的世界。「期待過出世然後上學」的「過」字讓這期待成為過去式,即不復存在,出世不再值得期待。「報警察還是音樂,全部閉幕」,當正義與文化都被侵蝕後,就只剩一片空白 (荒漠)。

這首歌對於詞人陳詠謙與唱作人林奕匡來說,都是矛盾的產物。陳詠謙剛迎接家庭中的新生命,還為其後代寫了深情的《給兒子的信》,竟然突然宣揚「絕種」訊息。 林奕匡近年走陽光勵志路線,溫暖地傳揚《頌讚詩》而廣受樂迷受落,年頭的《一雙手》就是絕佳例子,於是曲詞的組合帶來《停止繁殖》有其驚喜之處,派台的時期亦相當配合時勢。

林奕匡雖然自己譜曲自己演繹,但這種講求爆發力的唱法並不是其擅長,只是這可算作其暗黑系的曲風還是有跡可尋,如聽過出道作《雨落大地》就不會對新歌意外; 關於社會現象的觀察則更早見於其成名作 (同是陳詠謙填詞) 《高山低谷》。《高山低谷》既有貧富懸殊的暗示,也有自身星途的代入,而《停止繁殖》就講得更白,減少個人自況而強化時代的視野。《停止繁殖》與如詩歌般的《一雙手》有強烈對比,是希望到絕望,恩典變詛咒。

從前這類社會歌的代言人是陳奕迅,《時代巨輪》《六月飛霜》《主旋律》有類近曲風與爆發性的演繹,但現在的陳奕迅已變得成熟世故,只有《無條件》與《四季》等曲的單調乏味。大概這是上了殿堂的代價,旋律慢熱耐聽,卻沒有新鮮感,不會刺激感官與思考。之後也有周柏豪代表年輕人,《傑出青年》《自由意志》《天下大亂》等均為表表者,只是唱功聲線所限,得不到更多注目。當下香港樂壇對迫切的社會議題表示反應的,最有說服力的已到林奕匡。

陳詠謙也不是首次接觸這題材,但用字最絕,火氣最猛要數今次。之前與周柏豪合作無間,今次就換上了林奕匡。「停止繁殖」這歌名是一個對世界絕望的宣言,不再將生命延續下去,不想下一代留在痛苦之中 – 從歌名到主題,都有種「語不驚人勢不休」的氣勢,是質疑,更是控訴。近期港式流行曲就以其最貼近時事走向,而近年香港具批判性的流行音樂作品都如此悲傷,如此沉重,就只怪社會氣氛確實如此。(My Little Airport 與雞蛋蒸肉餅等獨立單位不在主流範圍之內)

「停止繁殖」這宣言其實相當危險,因會導致人類絕後,又或奉信的行動者會像《地獄解碼》劇情一樣,實行恐怖主義。這種專屬年輕人的「譁眾取寵」,就像候任議員游蕙禎的「扑野空間」言論,就像青年新政在立法會宣誓所示的姿態。聽林奕匡演唱《停止繁殖》的辛苦又肉緊,既沒有照著歌詞去唱,副歌的「無」字有時隱去不見,過場一段英文說唱不清晰,愈後愈失控,混亂而不「莊重」。不知林奕匡對社會現實的了解如何,但其唱腔並不字正腔圓,可能也不夠「真誠」。之前已講過陳詠謙成家立室,也不見得對這命題「真誠」。

但這代表這種作品不應存在嗎? 《停止繁殖》不應該得到傳播與討論嗎? 《停止繁殖》的意思就真只可照字面解讀嗎? 一個議題的推進,從不應只有單一的主觀判斷,誇張的說法可以引發更多思考,可以刺激想像。正如林奕匡談到這首歌時說道:「停止繁殖」不是一個答案,而是一個問題。「這世代逼我們絕種,你有否畏懼」也是一個問題,我們面對這世代,應該因著畏懼而不遺傳下去嗎? 若然還要延續,那我們應該繼續安睡,不去抗衡世界嗎?

只是如果連誇大其詞的權利或自由都將要失去之時,我們大概真的需要想想是否要停止繁殖。大概這正是極端議題的弔詭之處 – 經過極權打壓後,本來不成熟不在主流討論空間的話題,反變得「真誠」與「莊重」起來。

延伸分享:
林奕匡《高山低谷》你快樂過生活 我拼命去生存

原文刊於音樂・人生

李拾壹不讓你回家上演麻甩港式浪漫處境喜劇

作給何韻詩的《是有種人》後李拾壹第三張專輯首支單曲《不讓你回家》不再走之前單曲的pop rock或慢板情歌曲調,反而與Yukilovey合唱,做一首小情小趣的duet。這支單曲再見黃艾倫與翁瑋盈喜歡的chamber music 影響,這次單用小提琴與musical saw編奏這浪漫三拍情歌,重演Delicatessen主角彈奏musical saw 的經典浪漫場口,eeriely beautiful(「音樂鋸」不算特別偏門,但在香港流行樂上卻好像是首次聽到)。

不過,這類「處境」歌曲在早期二戰開始流行到七八年代青春音樂劇流行音樂的主題,樂迷易投入但難令人深刻記住,亦難以小小場境加入應有的深度,以令作品有應有的「longevity」;這種合唱亦很在乎兩個歌者演繹的火花及互動,很難pull off。這類作品的代表作應是《Baby, It’s Cold Outside》,廣東樂時不時亦有這類對唱,較令人記得的或是近年的《滾》,至於《不讓你回家》中的歌詞與對唱部份則不及音樂的搶耳,過份淺白外露,小小幽默,但輕輕一笑後,好像沒有什麼留下來了。這亦好像是這個千僖年後大部份香港流行樂上至主流下至indie的問題,深度不足,總像是停留在無綫電視的情懷與深度,與及那些屬於低層次childish, harmless laugh 的搞笑,可惜——所以香港不會聽到像日本Pen-Pineapple-Apple-Pen這類subtle玩弄absurdity 的幽默爆笑。

盧凱彤走得遠遠囂張地冒險

盧凱彤自公開其depression經歴及「剃頭」後確似得到重生,不只在形象上,在其作為一個歌手symbolic層面上,原來在音樂上亦一樣。

不得不承認盧凱彤的solo 日子不是每一步都是發光發亮,除了其debut 【掀起】後,盧凱彤似乎有典型的difficult second album syndrome,未能在首張專輯後繼續首張專後延續首張專輯的成功或找到後續的音樂路,像三年前高調的首行單曲《囂張》便明顯見到她的音樂路線上的困局,走上full band arrangement 的單曲模式,加入像math rock 等的元素,但作為單曲卻沒有單曲應有的hook及搶耳元素,在其songwriting 上亦只是將其慣寫的「慢歌」編上「快歌」的做法,明顯編曲的何山與蔡德才已用盡辦法,但都是囂張不起。

經過三年,這次盧凱彤終於推出個人正式第三張專輯,而首支單曲《還不夠遠》則是延續《囂張》full band sound格局,不再是singer-songwriter 的小情小趣格局,這次由自己編曲填詞,一下子真的走得又遠又華麗。

《還不夠遠》一洗這幾年盧凱彤那些很靜態的歌曲姿態及調調,換上成是一首爽勁的結他作主導的單曲,像是把Phoenix、Two Door Cinema Club 及Mew的精華汲入,繼續保留《囂張》的一點math rock 影響,在旋律到演唱都一洗之前的「靜局」,尤其在songwriting 旋律譜寫上表現大躍進。是首支單曲嘛,就應有首支單曲的搶耳,這首典型indie guitar pop song單是那個結他hook 就足令大家深刻記得單曲,當中的編曲處理簡潔卻細密不流於粗疏只求爽快,令這個重生的盧凱彤可以囂張的告訴大家︰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冒險——讓我們都越走越遠,跟著盧凱彤一起囂張冒險吧。

陳明恩「本土」山寨版Shake it Off

最近日本的Miss Japan 日本小姐因為其mixed race 而引起廣泛討論,原因是日本在種族上仍是十分保守的國度,「外國人」在媒體上都是被邊緣化,不是做小丑就是當成是外星人一樣。

香港雖以國際都會自居數十載,但種族問題仍然不進則退,尤其是被中國染紅後,種族主義被強化的情況下,香港人好像真的是龍的傳人一定要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在這個背景下,澳洲藉香港生的明星陳明恩的星途就變得較有意思。

可知香港最成功的「鬼佬明星」仍然是河國榮,香港大眾對「外國樣」的明星仍然是不懂怎樣應對,好像仍停留在「外國人」識講廣東話好叻叻的位置。那陳明恩能唱出一口流利廣東話歌曲,除了要大眾覺得新奇外,更要吸納convert 他們成為粉絲,改變大眾對「本土外國明星」的perception,有一定難度,這正讓陳明恩這個明星的命運變得更加值得留意。

2013年已透過 音樂手作推出首張專輯【香港有個陳明恩】,到2016年她推出最新單曲《Just Me》,似是把她變得更值得留意。John Laudon處理的音樂基本上是Taylor Swift 的《Shake it Off》山寨版rip off再加上兩三年前那些歐美EDM 變聲前奏湊埋一齊。歌詞繼續由王祖藍填詞,繼《異種》後,在《Just Me》 繼續寫上其「香港鬼妹」的身份認同。對比起《異種》,這次王算是真正觸及到真正有關陳明恩帶起的身份認同與種族議題,加上MV的「本土」Katy Perry 風格亦拍得用心落力效果不錯,算是陳明恩出道至今的代表作。

不過,就是同是由TVB 出身的欣宜也要花了一段時間才真正在香港樂壇變得relevant,陳明恩要真正「合流」還是需要主流唱片公司及宣傳的幫助,與及音樂界名人的「加冕」,才會成事。這一刻唱著雖然已算是大躍進的Just Me,但這種平庸的音樂姿態以及汪阿姐福祿壽式幽默筆調,恐怕還是走不出TVB 的格調及觀眾層。

Blaster 放開䆁放感染爆發力

最初聽香港樂團Blaster的最新單曲《放開》時以為又是像Rubberband 那種所謂洗滌心靈的well crafted慢板流行曲,四四正正,怎知歌曲在第一段後加入爵士編排,每新一段情緒遞進,第三段更演變出新旋律一口氣將情緒爆發起來,再接回原本的verse及副歌。這種既在傳統港樂的編排卻唱得出不一樣的靈魂,是a breath of fresh air,足證「放開」是不易放開。

許志安借林寶鼓勵香港人走出「comfort zone」

許志安一直是個很四平八穩的歌手,穩定平凡得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忘記了他,他的整個音樂事業亦一直被陳奕迅overshadow,但他卻是那種久不久就有一首標青流行單曲的香港歌手。許志安是屬於那種很傳統歌手的範疇,他的個性不鮮明,也沒有太多什麼特別人生故事,他的音樂很在乎音樂人feed 什麼給他,所以效果通常飄忽,例如他在雷頌德掌舵的音樂時期便是既有hit 單曲但整體音樂卻未能登上大雅之堂,不過,至少許志安在這過廿載的音樂歷程中卻有一定數量的成功單曲,除了大熱作品外,有不少都做到所謂的「雅俗共賞」的流行曲最高境界。他先在華星時期儲起那些還在改編日本流行曲的《喜歡你是你》或K 歌先驅《男人最痛》後,他在Paco 正東時期的黃金時期雖主打與雷頌德合作,但那些入屋流行經典如《昨遲人》(柳重言)、《半天假》(雷頌德)、《忘記你是誰》(蔡德才)到可圈可點的《爛泥》(李竣一曲,陳輝陽製作)等都是流行光譜裹頭仍保留到一定質感與個人音色的作品。

一直在大公司及黃柏高的庇護下許志安一直與媒體關係良好,出什麼歌反應都會不錯,有不少成績不俗的單曲,但真正叫人記得的,又或是真正令人留下印象的,卻好像不太多。今年他的最新專輯以「宣揚廣東歌及本地樂隊文化」作賣點,將與不同樂隊合作,或者會在音樂上帶出新意及新代表作?

首行單曲與Rubberband合作的《芝士》走Rubberband 擅長的Jazzy laidback pop rock,效果一般,明顯拉牛上樹,夾硬來,主題貼近那種「和理非」阿Q精神,好肉麻。不過,這次與Dear Jane 合作的《非安全地帶》卻出奇地好,亦唱出更有意義,回應香港現況的主題。

《非安全地帶》簡單直接,是首略略懷舊的J Pop搖滾曲式,編曲上沒花巧,襯托出許志安那圓渾的中低音的出色發揮。歌詞上找來林寶負責,林寶亦示範了歌詞的作用,好歌詞如何能提昇音樂的層次,寫出了香港人只求活於安穩,不敢衝出comfort zone的麻木「正常生活」。副歌的「不再年輕 要安定模式 一切平息 叫活像困境」,字字有力,擊中香港人在如今的政治氣侯,禮樂崩壞之時,仍只求溫飽生活而不敢站出來求改變的情況。

歌曲的MV 亦配合主題,利用close up 鏡頭展示令人看得肉緊nerve-wrecking的「皮肉」畫面,是讓映像直接與觀眾對話,頗似向經典《安德魯之犬》致敬。

這首作品整篇一氣呵成,主題清晰,字字珠璣,是林寶送給所有香港人的情書,是每個成年香港人都應反思思索的「中年危機」——既適用於自身,亦能應用於這個時期特別壞的香港。

整篇歌詞如下:

活著每天兼顧著所有
努力賺過的積累成擁有
若是這麼欺騙便足夠
裝冷靜又會否加倍難受
世界太多封閉著窗口
不過自問有多少倒頭叫做借口

不再年輕
要安定模式
一切平息
叫活像困境

過得太清醒
而磨蝕了反應
誰曾經多麼的珍惜
起落無定
生命原應
原為拒認命
過得太舒適
而蠶蝕了根性
誰年紀今天輕不輕
請問誰定
單靠回憶
難道已心息

逐樣按班因怕誤踩界
拼命付費的享受是死債
若是那麼只勝在姿態
花更大代價於奢望無壞
命運這種賭博未開牌
怎去擅自允許激動隨歲月瓦解

不再年輕
也可再沉溺
這自由式
叫別問究竟

過得太清醒
而磨蝕了反應
誰曾經多麼的珍惜
起落無定
生命原應
原為拒認命
過得太舒適
而蠶蝕了根性
誰年紀今天輕不輕
請問誰定
單靠回憶
難道已心息

我相信這一生
過不了標準一生
未試的 未見的
幾多足印
哪一個可甘屈質
坐困於習慣的溫室

過得再舒適
為何沒法適應
而危機不止於風聲
只在承認
生命顏色
時代去劃定
最優美風景
如源自那險徑
誰人應該走的軌跡
豈用釐定
單靠憧憬
誰又會心息

鍾氏兄弟大飯寶繼續發揚港式草根古典音樂的傳統

最最初聽到由鍾氏兄弟的麥兜最新電影主題曲《大飯寶》以為是麥兜電影音樂的失手作品,玩日本八九十年代特攝主題曲音樂,旋律更過份似陳奕迅的《超人的主題曲》。不過,認真在Moov 細聽後便發現原來《大飯寶》保存麥兜電影OST 的港式草根古典流行曲音樂傳統,屬我們幼稚園時聽的那些典雅古老民謠或改編自古典的音樂。《大飯寶》中由美麗的傳統古典音樂演奏編曲引入,配上美國西部spaghetti音樂的結他,處理十分細緻subtle,再加上小朋友的合唱與及童趣的歌詞,原來麥兜還未死,仍然將香港創意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電影繼續與香港獨立單位創造出Made in Hong Kong 的動人音色。

《大飯寶》現可在Moov 搶先聽

張國榮《Stand Up》三十週年版本生猛醒神

張國榮一九八六年的大碟【Stand Up】原來已推出三十週年,寰亞因此為張國榮推出最新精選合輯【哥哥的歌】,並收錄《Stand Up》三十週年版本及《飛機師的風衣》。

通常這類為已離世的歌手推出的精選大碟又或是新remix 都是不值一提,但這首《Stand Up(30th anniversary mix)》卻出奇地討好,亦是一個很好的reference point 去認識早期的張國榮。

《Stand Up》改編自澳洲歌手Rick Springfield(代表單曲 Jessie’s Girl ) 1984年的一首《Stand Up》,原版微不足道,既不流行又不特別標青,但張國榮的改編卻在香港變了一首novelty hit。

張國榮的「Stand Up」 在唱片封套到MV 都用粉色色調,而作品本身是八十年代電台播到爛的那些throw back to 早期rock and roll 的電台搖滾加當年美國high school musical潮流,像70年代尾的Grease 那些老土情懷加八十年代camp camp 的Wham!勁度,配合張國榮的哥哥式陽光笑容,結果令全港少男少女心動。

三十年過後,這個三十週年版掉走所有原版八十年代的音色及元素,以big band 聲音作主導,把張國榮的聲音調得更清放得更前,聽起來特別生猛,更貼近五十年代rock and roll神髓,很像張國榮的現場演繹,效果十分巧妙,令人更懷念張國榮的現場演繹。

Moov 獨家搶先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