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從哪時開始發現許廷鏗的聲音有驚喜、有進化的潛力? 第一次是他以超級巨聲參賽者的身份,選擇演唱方大同的《夠不夠》,有別於一般歌唱比賽去突出唱功,卻強調節奏韻律的掌握,青澀不成熟卻顯現個性,之後歌唱實力愈多練習愈多表演自然增強,選曲與演繹方式卻跟著評審的意見慢慢磨平稜角。第二次是離開比賽舞台,首次推出單曲《出走》,一開聲就相當響亮搶耳,之後卻太多重複的曲式,以其唱片公司的公式製作,再悅耳的旋律,經過工廠倒模都會讓人聽得麻木。於是現在離開TVB老家外闖,就帶來第三次的突破 -《藍血人》。
王雙駿在2017年與不少單位第一次合作,都見為歌者度身訂造的火花,包括為Supper Moment首次擔綱編曲的《說再見了吧》,令其樂隊作品脫離從前獨立的氣息,更大器亦更有天團風範; 亦有為方皓玟的《Let’s Say》注入爵士味道,豐富了從前其創作少見的樂器與混音; 在《小碎步》則重新將鍾舒漫還原到她出道時主打的西洋型格,可算為港樂這一年的編曲添上最多亮點的一人。許廷鏗最新單曲選擇與其合作,當然亦希望得到改造,撞撃出新的形象,以配合轉會後一新樂迷耳目的需要。不過這同時意味著王雙駿只是主流樂壇中走另類路線的一個保守選擇,所謂新鮮的配搭當然就不及他兩位巨聲好姊妹 – 鄧小巧與王嘉儀,有自己班底與方向,偏鋒得更徹底無後顧。
《藍血人》想宣示豁出去的訊息,但編曲卻明顯有所滯後,去得不夠盡,縱有從主歌到副歌的一下突變,亦當然有慣常例牌的層層遞進,反而欠缺明顯要歇斯底里的爆發位置 (畢竟王雙駿真的不是 CY Kong),亦沒有密集歌詞的轟炸。許廷鏗的演繹亦是想釋放卻不全然,像是預備跑到懸崖卻仍有道繩索勒住自己。這種情況正好在華納前一哥發生過,周柏豪的《摔角》就正是想找王雙駿來超越自我,然而最終效果是尷尷尬尬,想跳入舞池卻又不夠動感,尤其歌者聲音過於硬實就不性感。周柏豪《摔角》的聲音不配合是先天的技巧與聲音局限,許廷鏗於《藍血人》卻不應駕馭不來,那就是後天的心態因素影響。
來自TVB星夢的包袱,就是支持者的預期。情歌與勵志歌是一向吸納樂迷的類型,一下子轉到暗黑色彩較重的曲風,就是完全顛覆之前成功的路向,這種放手一搏實在太冒險,倒不如逐步引導聽眾去適應其轉型 – 從《青春頌》到《魂遊太虛》過渡到現在《藍血人》。許廷鏗一向擅長營造主題概念,《出走三部曲》到《成長》都有鮮明題材去引起共鳴,及後的《阿樂》《你在我在》等亦有自己怎樣宣傳歌曲的定位,對於他自身的音樂品牌有著相當的自覺。是次轉會就先推出《根》去感謝舊公司的體驗,跟著順著故事發展就有《藍血人》跑出安全區的意象 – 音樂錄像大膽拍攝性小眾的調戲前奏,可與歌者模糊性向的現實相合,亦能緊扣社會題材作聯想,別具話題性,足見許廷鏗定位的聰明。
不過《藍血人》歌詞的字裡行間是否真的肯定只有前進,沒有退後的決心? 似乎陳詠謙寫下許廷鏗心聲,也跟編曲與演繹的猶疑狀態一致。歌曲一開首先講到主角的心情,不想停留於溫室 (大台對於他與巨聲幫來講,是一座家長式管治的學校吧),不想追隨主流人群 (交代自身不想拍劇換取知名度,寧願少一點群眾也只要一心做音樂),然而隨即有疑惑,這是否做錯決定? 自己也不清楚,但選擇了就一定要繼續向前行。
之後全首歌其實都是「後已無退路,前路怎樣走」的掙扎,副歌的堅定並非自信的表現,而是克服迷失方向的自我安慰。塌陷無路、深不可測、區區雙手、欠缺經緯度、跌入迷惘等都是負面想法的堆疊,可見得要走是逼不得已,而不是有野心有計劃的打算。因此,光此一刻還未有,鬥快打開缺口,亦即缺口尚未打開。《藍血人》不是加盟新公司萬丈雄心、大展鴻圖、步向勝利的宣言,反是無力、失落、自卑的低潮寫照,並竭力將其逃出絕境的力量注入歌曲中。
於是歌詞、曲風、演繹三者的情緒其實是一致的,還未逃得出去,但至少意識到自己正被囚困。視覺畫面中他一直的跑,卻未跑到出口; 愛人們在挑逗撫摸,卻都是前戲,未到戲肉,衣服已脫,道具已齊,就差埋牙一撃。《藍血人》只是一個起步點,在進化的過程之中掙扎,在曖昧的摸索之中游移,就為等待在前面未完成的蛻變 – 然而捕捉得到高潮爆發的前夕,其實也是一種難能可貴。音樂作品中能見這份自省,並體現歌者的焦慮投射,再化為正面的動力,包裝成另一種勵志打氣的路線,從意念到執行已具高度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