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藍奕邦一起思【潮騷】動

藍奕邦
潮騷
廠牌︰Sony | 評分︰7.5
nanpong.jpg

還記得先前聽著藍奕邦寫給教宗的《I Don’t Think He’s Coming》、又或是《世界這樣大》的時候是多麼興奮。那不落俗套又不走得過遠的港式旋律不是重點,也許那些尤如歌者侃侃而談的寫實歌詞才是重點。還有 他獨有的人文關懷,那看似平淡的字句裡獨有其張力,那亦是看似平實的嗓音,不賣弄甚麼,總是可以聽得出音符和字句之間的誠懇。

從此對藍奕邦的作品則有著無限好感。他可以作出好像許志安近期的《豬先生》的大路旋律,不致於迷失,在自己的個人大碟裡總是可以感覺到那些作品「非常藍奕邦」。是他自己的東西。

已經來到第三張大碟的藍奕邦,不再是自己一腳踢,名單中突然多了很多「外緩」。主要是編曲和填詞,周耀輝和林夕(一首)出詞相助。壞碑唇的Chris Ho、與非門等等。在本質上改變了藍奕邦一貫的平實。一聽,只能用「驚艷」來形容。

《蓬萊》以電子編曲宣告專輯的不一樣,節奏竟然是如此爽快。洗過耳朵,藍奕邦最常出現的鋼琴彷彿不見了。舞曲的格局帶來的是驚喜。《盲年》尤如《蓬 萊》的雙生兒,周耀輝依然是不按章法出牌,與非門編曲的《烈》的深沈迷幻,偏鋒多點,然後電子依然不停,《巴不得》一下一下的貝斯、 synthesizer做出的聲音,編曲非常清爽痛快,一洗先前《烈》的迷失,唱出那淡淡的騷味。歌詞更是有趣。「講不得、巴不得、聽不得、摸不得」三個 字三個字的公整,倒好像飄起某些尤如《觀世音》的禪意。講情講愛說得有著多少赤裸,就像前作《含蓄》的續集。「這首歌 你們個個有份」倒是整首詞的文眼。

依然是保留了他的人文關懷,取樣一段於巴哈的《G弦之歌》的古典電子,帶進《爸爸今天不歸家》的社會問題,動聽,出色而不落俗套。感覺上一直有多少 偏好的周耀輝的水準有多少回落,大概是根本不習慣藍奕邦唱出太多隱喻或零碎太多的歌詞。那種平實失去了,確是有點可惜。既可以寫《十四青春遁走》的寫實, 《浮木》裡李峻一的歌詞剛好在唯美之間找到了平衡。愛剎那句「堤岸邊早夭的鮮花 仍然盪漾芬芳」用字那樣的好看。

《夢中見》中歌者只負責唱,鈴木祥子的曲,林夕交出唯一一首,亦是技巧最熟練的一首。那樣的復古編曲彷彿回到了八十年代,夢遊其中。所以謂「夢中見」嗎?《蓬萊(未到)》的remix不過爾爾,原曲較吸引。夾雜其中的國語歌曲絕不欺場,並不是一曲兩唱的豬頭骨。誠意如此。

藍奕邦做的電子化歌曲,絲毫不見突兀,那流暢而豐富了旋律,甚至覺得出來的成品更「流行」了。只不過整張大碟那隱隱約約的禪味,從《蓬萊》到《巴不 得》到《爸爸今天不歸家》,簡直就像一場從桃花園到俗世凡塵的思考旅程。相比起劉德華明刀明槍地勸世,更愛【潮騷】的思潮騷動。 在他的部落格裡看到【潮騷】這個名字的來源。這個名字取得好。

首選﹕《巴不得》、《蓬萊》

 

2 Replies to “跟藍奕邦一起思【潮騷】動”

  1. 沒甚麼需要隱瞞,確實是有很多東西沒有聽過。
    不過我只寫自己腦裡的東西,不會裝老練或裝專業。
    thats al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