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寜兒活在「香港」here,卻離地在如天堂的there

cover

岑寧兒 Yoyo Sham

Here

廠牌:︱ 評分:5

你的評分

[starrater tpl=10]

當代香港文青唱作人代表岑寧兒等了多年的首張專輯【Here】的定名還頗尷尬,here, 這裏,明明生活在這個混亂的香港,但專輯的「這裏」卻原來一點都找不到其他人在這裏的感受,是絕對的離地代表,還真諷刺,亦頗能概括整張專輯的感覺︰沉醉在自己的小確幸,離地地樂觀,感性卻空洞。

【Here】當中包含了Gospel, a cappella,folk pop, World music 等的音樂影響,美麗渾厚的和音Harmony,柔麗的vocal,輕浮的假音及氣聲,層次極佳的音樂編排,確實是一張適合天氣晴朗的星期天的專輯,但想來想去,又發覺,原來這只是適合沒什麼事幹的星期天自家cafe 式音樂設定。

專輯的歌與之前她的作品類似,都是探討個人存在及感情世界,卻用一個極平靜的調調,嘗試以一些「小聰明」的意象來表達深厚的感情,像《空隙》中的「該怎麼形容 像一個球 又像一個洞 它越大越滿卻越空」,又或是《含羞草》的「我的影子 長了一棵含羞草 誰碰到了我 也就碰到了它」這些意象,有點像中學時上文學課學生用盡力想的那些意象,不差,亦難稱得上獨特及深刻,適合個人沉溺,或者。

講述感情關係的《空隙》與《You and I》,前者有盧凱彤編曲,較像90s pop rock 格局;後者更有Jerald 配編慣大熱情歌的Ted Lo出馬,則較像60,70年代的pop ballads,出動煽情弦樂,還是敵不過歌詞本身的空乏,煽極也煽不到多少情。倒是仍然是極有蔡健雅影子的《Mask》效果最佳,偏向chamber pop的小品格局,尾段加入的弦樂等都見奇哥的功力。

見證專輯的創意不足,當然是兩首翻唱作品吧。嘗試加入戲劇感及Tango的《光之翼》則像一個現場acoustic 版本的翻唱,現場版本的感染力及現場感或者會更好;翻唱《Twistable Turnable Man》則令我好奇,為什麼我不聽回Andrew Bird原版?意義究竟何在?我真的想不通。

專輯最精彩的,還是開首的《明天開始》以及單曲《哪裏》,前者是個愉快的音樂歴程,內容說什麼都沒所謂了;後者有Jerald的R&B及funk處理,算是聽得最投入。

或者,岑寧兒頗能代表當代的年輕歌手及一眾富裕的香港年輕人,像王菀之一輩,中產家庭出生,有宗教背景,通常衣食飽滿,追求生活品味。縱使世界紛亂,他們還能樂觀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就像《Glow》一曲的樂觀,「yes, everything you touch turns into gold / yet you won’t let it show, cause you don’t even know」的猶如聖詩的超凡調調。

或者,他們追求的「藝術」不是當代藝術著重的「叛逆顛覆」的精神,而是追崇封建年代建制藝術的high art 藝術家地位及藝術家的傲慢。音樂無疑是可成為避世的工具,但當一個歌手的聲音唱出無物,sing for nobody的時候,那我在想,這種音樂,真是放在Cafe 上播亦有點無謂,究竟為誰而唱。像寫友誼的《不枉我們張山十年》,這種歌詞我讀書時寫在紀念冊亦嫌老土作狀吧,為什麼還可以出現在專輯裏?是我不夠潔白純真嗎?或者,這音樂只是不適合我聽罷,我只不過是想貪心一點真心喜歡這個香港力捧的新音樂talent 而矣。

最後,這專輯有奇哥助陣,奇哥的音樂造藝不用懷疑,但這張專輯為何這麼generic?我終於記起,當年自然捲的精彩,原來還要多得娃娃的歌詞及個性。

One Reply to “岑寜兒活在「香港」here,卻離地在如天堂的there”

  1. ****此留言是補充上面****

    《here》这个专辑名称的概念是归属,也是新的开始,说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当下就是真实的刹那,往下一个真实的当下前进。

    原文: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2329473/

    可以說是沉醉在自己的小確幸,但離地不是因為專輯內沒有 “HERE”(香港)的感受。
    而是YOYO想說自己當下的”HERE” (真實的剎那)

    以上只是本人對此專輯的個人見解。謝謝。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